第15卷第2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Vol. 15 No. 2 2000年6月 JOURNAL OF DAL IAN FISHERIES UNIVERSITY 诺氟沙星在鱼类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张雅斌!,张祚新2,郑伟,刘艳辉 (1.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春130051;2,解放军军需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130062) 摘要:以鲤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致病菌强毒力菌株对诺氟沙星( Norfloxacin)等7种抑菌药 物进行体外敏感性测定,其中诺氟沙星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0.2 ug/ mL。体内抗菌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kg鱼体重注射lmg诺氟沙星和口服10mg/d诺氟沙星均能有效 杀灭致病菌,提高感染鱼成活率。诺氟沙星的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混饲给药后0.75h 至24h,血药浓度在0.2μg/mL以上。据此确定给药方案:口服给药剂量为10mg/(kg d),连续给药5次,在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诺氟沙星对鲤急性口灌毒性实验结果LDo >1000mg/kg(96h),肌肉残毒测定结果证明,停药144h即无诺氟沙星检出,该药安全 范围大,残余期短。 关键词:诺氟沙星;抗菌药效;给药方案;鱼类细菌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s943.42 文献标识码:A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 无交叉耐药性口2l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兽医界3,4。近年来,诺氟沙星应用于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病的防治已有报道57。由于以往研究成果仅限于药效学研究,只 参考药效学数据或凭经验制定给药方案,在生产中应用显然缺乏理论依据。作者研究了 诺氟沙星在鲤体内外的抗菌活性和生产中防治效果,并通过诺氟沙星在鲤体内的药代动 力学研究,制定了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了休药期。对药效学、药动学的研究以及急性 毒性试验结果,为诺氟沙星在淡水养殖鱼类细菌病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致病菌的毒力试验 鲤细菌性败血病致病菌豚鼠气单胞菌N2、L1菌株由解放军农牧大学及吉林省水产 硏究所鱼病室提供,供试鱼为吉林省水产研究所实验站一龄健康鲤,体重为(46±9) g/尾。感染方法如下 1)背部肌肉注射菌悬液浓度为4.1×107个/mL,注射剂量0.5mL/尾。 2)浸泡Ⅰ拔去背侧鳞片3~4枚,移入含菌1.2×103个/L的水族箱内 收稿日期:19991025 基金项目:农业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渔95-B-96-03-02) 作者简介:张雅斌(1956-),女,高级工程师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第 15 卷第 2 期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Vol115 No12 2 0 0 0 年 6 月 J OURNAL OF DAL IAN FISHERIES UN IV ERSIT Y J un 1 2 0 0 0 文章编号 :1000 - 9957 (2000) 02 - 0079 - 07 诺氟沙星在鱼类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张雅斌1 , 张祚新2 , 郑 伟1 , 刘艳辉1 (1.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长春 130051 ;21 解放军军需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 ,长春 130062) 摘要 : 以鲤细菌出血性败血病致病菌强毒力菌株对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等 7 种抑菌药 物进行体外敏感性测定 , 其中诺氟沙星高度敏感 , 最小抑菌浓度 < 012μg/ mL 。体内抗菌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 每 kg 鱼体重注射 1 mg 诺氟沙星和口服 10 mg/ d 诺氟沙星均能有效 杀灭致病菌 , 提高感染鱼成活率。诺氟沙星的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 , 混饲给药后 0175 h 至 24 h , 血药浓度在 012μg/ mL 以上。据此确定给药方案 : 口服给药剂量为 10 mg/ (kg· d) , 连续给药 5 次 , 在生产中应用效果良好。诺氟沙星对鲤急性口灌毒性实验结果 LD50 > 1000 mg/ kg (96 h) , 肌肉残毒测定结果证明 , 停药 144 h 即无诺氟沙星检出 , 该药安全 范围大 , 残余期短。 关键词: 诺氟沙星 ; 抗菌药效 ; 给药方案 ; 鱼类细菌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S943142 文献标识码 : A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 , 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 , 无交叉耐药性[1 ,2 ]等特点 , 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兽医界[3 ,4 ] 。近年来 , 诺氟沙星应用于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病的防治已有报道[5~7 ] 。由于以往研究成果仅限于药效学研究 , 只 参考药效学数据或凭经验制定给药方案 , 在生产中应用显然缺乏理论依据。作者研究了 诺氟沙星在鲤体内外的抗菌活性和生产中防治效果 , 并通过诺氟沙星在鲤体内的药代动 力学研究 , 制定了合理的给药方案 , 确定了休药期。对药效学、药动学的研究以及急性 毒性试验结果 , 为诺氟沙星在淡水养殖鱼类细菌病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致病菌的毒力试验 鲤细菌性败血病致病菌豚鼠气单胞菌 N2 、L1菌株由解放军农牧大学及吉林省水产 研究所鱼病室提供 , 供试鱼为吉林省水产研究所实验站一龄健康鲤 , 体重为 (46 ±9) g/ 尾。感染方法如下 : 1) 背部肌肉注射 菌悬液浓度为 411 ×107 个/ mL , 注射剂量 015 mL/ 尾。 2) 浸泡 Ⅰ 拔去背侧鳞片 3~4 枚 , 移入含菌 112 ×108 个/ L 的水族箱内。 收稿日期 : 1999210225 基金项目: 农业部“九五”重点科研项目 (渔 95 - B - 96 - 03 - 02) 作者简介: 张雅斌 (1956 - ) , 女 , 高级工程师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第15卷 3)侵泡Ⅱ如2)法拔去鳞片,将鱼放入约含菌700×10个/L的水容器中浸泡5 min,再移入自来水水族箱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或拔掉鳞片后移入自来水水族 箱内。随时观察并捞出死鱼,记录结果。取强毒力菌株进行药物试验,试验水温25 28℃,pH7.2 1.2致病菌体外药效试验 Ⅰ)纸片法磺胺类药物用无胨培养基,其他药物用营养培养基,以N2菌株按常 规操作,26℃下培养24h后,测定抑菌圈直径。 2)试管法磺胺类药物用无胨营养液体培养基,其他药物用肉膏营养洨体培养基。 倍比稀释,配制成含有系列浓度药物的营养液体,接种N2菌株,26℃下培养24h后记 录最小抑菌浓度(MIo),并将此培养液与相邻的两个浓度培养液分别接种于平板,验 证准确性。 诺氟沙星对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打印病、赤皮病、肠炎病致病菌 56-12-10、58-20-9的MlC测定同试管法。上述菌种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 所提供。 1.3体内抗菌药效试验 1)先感染后注射给药试验组鲤背部肌肉注射约含4.1×107个/mLN2菌悬液 0.5mL/尾,2h后背肌注射诺氟沙星,剂量为每kg鱼体重1mg。对照组注射等量菌悬 液和生理盐水。观察7d,及时捞出显症病鱼和死鱼,记录存活数。 2)先口服给药后感染鲤饲料中加入诺氟沙星原药,加水混匀并加热至80℃使成 糊状,按每kg鱼体重给药10mg,以钝头特大号注射器灌入受试鱼前肠,无回吐者保 留试验。2h后按上述感染剂量背肌注射菌悬液。对照组口灌相同剂量的糊状饲料及菌 悬液。依此法每日一次连续口灌5次。观察记录方法同前。 1.4口灌急性毒性试验 健康鲤8尾,平均体重(46均9)g,在去氯自来水中暂养5~10d。诺氟沙星(由 解放军军事兽医研究所提供,其质量分数为98.7%)用自制钝头注射器灌入鱼前肠 给药剂量为每kg鱼体重1000mg。灌后未出现回吐者饲养观察96h,记录受试鱼活动 情况 1.5诺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 以“1.3”中口服给药相同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一次性给药。定时采取心腔血,用 HPLC法测定血浆中不同时间相应的诺氟沙星含量,并经计算机处理得出相关参数。 诺氟沙星标准品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其质量分数为9.5% 仪器与色谱条件:用美国 Waters baseline-810高效液相色谱仪、u- Boxdapc C183.9×300mmI.D柱,检测波长278nm,进样量20u。 用90003P87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3) 侵泡 Ⅱ 如 2) 法拔去鳞片 , 将鱼放入约含菌 700 ×109 个/ L 的水容器中浸泡 5 min , 再移入自来水水族箱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或拔掉鳞片后移入自来水水族 箱内。随时观察并捞出死鱼 , 记录结果。取强毒力菌株进行药物试验 , 试验水温 25~ 28 ℃, p H 712。 112 致病菌体外药效试验 1) 纸片法 磺胺类药物用无胨培养基 , 其他药物用营养培养基 , 以 N2 菌株按常 规操作 , 26 ℃下培养 24 h 后 , 测定抑菌圈直径。 2) 试管法 磺胺类药物用无胨营养液体培养基 , 其他药物用肉膏营养液体培养基。 倍比稀释 , 配制成含有系列浓度药物的营养液体 , 接种 N2 菌株 , 26 ℃下培养 24 h 后记 录最小抑菌浓度 (M IC) , 并将此培养液与相邻的两个浓度培养液分别接种于平板 , 验 证准确性。 诺氟沙星对鱼类细菌性烂鳃病、打印病、赤皮病、肠炎病致病菌 G4 、ST78 - 3 - 3 , 56 - 12 - 10、58 - 20 - 9 的 M IC 测定同试管法。上述菌种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 所提供。 113 体内抗菌药效试验 1) 先感染后注射给药 试验组鲤背部肌肉注射约含 411 ×107 个/ mL N2 菌悬液 015 mL/ 尾 , 2 h 后背肌注射诺氟沙星 , 剂量为每 kg 鱼体重 1 mg。对照组注射等量菌悬 液和生理盐水。观察 7 d , 及时捞出显症病鱼和死鱼 , 记录存活数。 2) 先口服给药后感染 鲤饲料中加入诺氟沙星原药 , 加水混匀并加热至 80 ℃使成 糊状 , 按每 kg 鱼体重给药 10 mg , 以钝头特大号注射器灌入受试鱼前肠 , 无回吐者保 留试验。2 h 后按上述感染剂量背肌注射菌悬液。对照组口灌相同剂量的糊状饲料及菌 悬液。依此法每日一次连续口灌 5 次。观察记录方法同前。 114 口灌急性毒性试验 健康鲤 8 尾 , 平均体重 (46 ±9) g , 在去氯自来水中暂养 5~10 d。诺氟沙星 (由 解放军军事兽医研究所提供 , 其质量分数为 9817 %) 用自制钝头注射器灌入鱼前肠 , 给药剂量为每 kg 鱼体重 1000 mg。灌后未出现回吐者饲养观察 96 h , 记录受试鱼活动 情况。 115 诺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 以“113”中口服给药相同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一次性给药。定时采取心腔血 , 用 HPLC 法测定血浆中不同时间相应的诺氟沙星含量 , 并经计算机处理得出相关参数。 诺氟沙星标准品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 , 其质量分数为 9915 %。 仪器与色谱条件 : 用美国 Waters Baseline - 810 高效液相色谱仪、u - Boxdapck - C18 319 ×300 mm I1D 柱 , 检测波长 278 nm , 进样量 20μL 。 用 9000 3P87 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 08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第 15 卷
第2期 张雅斌等:诺氟沙星在鱼类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81 1.6生产性治疗试验 以鱼体摄入药量为每kg鱼体重10mg计算,鱼类摄食率为5%左右,每日投饵5 次,按每日给药一次,每100kg饵料应加入诺氟沙星原药50g。药饵制作:用少量水 溶解稀释诺氟沙星原药,然后均匀拌入饲料原料中,再加工成颗粒饲料。治疗时每日投 饵一次,连投5d为一个疗程,预防时投喂3d为一个疗程,同时泼洒含氯消毒剂 治疗试验在吉林省水产研究所实验站发病鱼池中进行,同时对有发病史鱼池进行预 防试验,并进行效益分析。 1.7鲤肌肉中诺氟沙星残余量的测定 给鲤按10mg/kg灌服诺氟沙星糊护饲料,每日一次,连续5d后停药。取不同停 药时间的受试鱼肌肉进行处理,测定药物含量。 2结果 2.1致病菌毒性 人工感染24h内即可发病,感染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基本一致,均出现败血症 状。不同感染方法均可引起死亡,死亡率为89.3%~100%,见表1。N2与L1菌株致 死强度差异不显著。由于N2菌株出现率较高,所以用药物所做的体内外抗菌效果试验 中均采用N2菌株作为致病菌 表1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肌注法 浸泡I法 浸泡Ⅱ法 鱼平均 菌株 体重 /(mL呢)试验鱼数/%/(个mL“) 数/%/(个mL)试验鱼数% N246+90.5 25/2696.2 889.3700×10.28/28100.0 L46±90.5 24/24100.01×10826/2892.8700×10°26/2892.8 对照46±9 1/283.5 22致病菌体内外抗菌效果 2.2.1体外抗菌效果纸片法测定结果见表2。可见该菌对诺氟沙星、呋喃唑酮高度 敏感。试管法测定结果见表3。平板接种培养结果验证上述结果正确率100%。 表2药物纸片法测定几种药物的敏感性 诺氟沙星 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 纸片药物浓度/叫g 抑菌圈/mm 30 <10 敏感性判断 耐药 耐药 耐药耐药中敏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116 生产性治疗试验 以鱼体摄入药量为每 kg 鱼体重 10 mg 计算 , 鱼类摄食率为 5 %左右 , 每日投饵 5 次 , 按每日给药一次 , 每 100 kg 饵料应加入诺氟沙星原药 50 g。药饵制作 : 用少量水 溶解稀释诺氟沙星原药 , 然后均匀拌入饲料原料中 , 再加工成颗粒饲料。治疗时每日投 饵一次 , 连投 5 d 为一个疗程 , 预防时投喂 3 d 为一个疗程 , 同时泼洒含氯消毒剂。 治疗试验在吉林省水产研究所实验站发病鱼池中进行 , 同时对有发病史鱼池进行预 防试验 , 并进行效益分析。 117 鲤肌肉中诺氟沙星残余量的测定 给鲤按 10 mg/ kg 灌服诺氟沙星糊状饲料 , 每日一次 , 连续 5 d 后停药。取不同停 药时间的受试鱼肌肉进行处理 , 测定药物含量。 2 结果 211 致病菌毒性 人工感染 24 h 内即可发病 , 感染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基本一致 , 均出现败血症 状。不同感染方法均可引起死亡 , 死亡率为 8913 %~100 % , 见表 1。N2 与 L1 菌株致 死强度差异不显著。由于 N2 菌株出现率较高 , 所以用药物所做的体内外抗菌效果试验 中均采用 N2 菌株作为致病菌。 表 1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菌株 鱼平均 体重/ g 肌 注 法 菌悬液注射量 / (mL·尾 - 1) 死亡数/ 试验鱼数 死亡率 / % 浸 泡 Ⅰ法 含菌量 / (个·mL - 1) 死亡数/ 试验鱼数 死亡率 / % 浸 泡 Ⅱ法 含菌量 / (个·mL - 1) 死亡数/ 试验鱼数 死亡率 / % N2 46 ±9 015 25/ 26 9612 1 ×108 25/ 28 8913 700 ×109 28/ 28 10010 L1 46 ±9 015 24/ 24 10010 1 ×108 26/ 28 9218 700 ×109 26/ 28 9218 对照 46 ±9 0 2/ 26 717 0 1/ 28 315 0 3/ 27 1111 212 致病菌体内外抗菌效果 21211 体外抗菌效果 纸片法测定结果见表 2。可见该菌对诺氟沙星、呋喃唑酮高度 敏感。试管法测定结果见表 3。平板接种培养结果验证上述结果正确率 100 %。 表 2 药物纸片法测定几种药物的敏感性 项目 诺氟沙星 呋喃唑酮 复方新诺明 磺胺嘧啶 氯霉素 土霉素 红霉素 纸片药物浓度/μg 10 50 50 50 20 20 20 抑菌圈/ mm > 30 19 < 10 < 10 < 10 < 10 < 16 敏感性判断 高敏 高敏 耐药 耐药 耐药 耐药 中敏 第 2 期 张雅斌等 : 诺氟沙星在鱼类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18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第15卷 表3试管法测定几种药物的MlC mg/L 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 诺氟沙星对淡水鱼类几种细菌性常见病病原菌的MIC见表4。烂鳃(G)、白头白 嘴(G)、打印(ST78-3-3)、赤皮(56-12-10)、肠炎(58-20-9)等致病菌对 诺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同时经24、48、72h观察,最小抑菌浓度试管中未见细菌生长, 证明诺氟沙星对各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与最小杀菌浓度相同。 2.2.2体内抗菌效果先感染表4试管法测定诸氟沙星对几种致病菌的 MIC mg/L 后注射给药试验组的存活率为株NGST8-3-356-121058:29 87.5%,先口服给药后感染试验MC<0.20.8<0.2 组的存活率为81.3%,而对照 组的存活率分别为15.6%和6.3%,二者差异显著(p<0.01)。见表5、表6 表5先感染后注射给药组的存活率 组别鱼平均体重N2菌液注射量 诺氟沙星注射量 存活率死亡率 /(m娓“ 试验鱼尾数 试验组 对照组 0.5 15.684.4 表6先口服给药后感染的存活率 鱼平均体重N2菌液注射量 组别 诺氟沙星口服量 存活数存活率死亡率 /(mL娓) (mg *gId') 试验鱼尾数 试验组 10 对照组 6.393.7 2.3诺氟沙星急性口灌毒性试验 试验鱼在口灌1000mg/kg诺氟沙星后,%6h内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说明该药对 鲤的口服96hLDs大于1000mg/kg。推算其安全剂量大于100mg/kg。说明诺氟沙星 口服对鲤十分安全。 24诺氟沙星在鲤体内的药代动 12 力学研究 混饲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鲤0.8 血浆中诺氟沙星含量如图1所示 给药0.75h血药浓度达0.2 00.170.75246102480120 ug/mL以上,给药2h血药浓度 达到高峰,为1.68μg/mL,给药 24h血药浓度为0.34ug/mL。 图1诺氟沙星混饲给药的药时曲线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表 3 试管法测定几种药物的 MIC mg/ L 药物 诺氟沙星 呋喃唑酮 复方新诺明 磺胺嘧啶 氯霉素 土霉素 红霉素 MIC < 012 018 > 50 > 50 25 > 50 25 诺氟沙星对淡水鱼类几种细菌性常见病病原菌的 M IC 见表 4。烂鳃 ( G4 ) 、白头白 嘴 ( G4 ) 、打印 (ST78 - 3 - 3) 、赤皮 (56 - 12 - 10) 、肠炎 (58 - 20 - 9) 等致病菌对 诺氟沙星均高度敏感 , 同时经 24、48、72 h 观察 , 最小抑菌浓度试管中未见细菌生长 , 证明诺氟沙星对各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与最小杀菌浓度相同。 21212 体内抗菌效果 先感染 后注射给药试验组的存活率为 8715 % , 先口服给药后感染试验 组的存活率为 8113 % , 而对照 表 4 试管法测定诺氟沙星对几种致病菌的 MIC mg/ L 菌株 N2 G4 ST78 - 3 - 3 56 - 12 - 10 58 - 20 - 9 MIC < 012 018 < 012 < 012 < 012 组的存活率分别为 1516 %和 613 % , 二者差异显著 ( p < 0101) 。见表 5、表 6。 表 5 先感染后注射给药组的存活率 组别 鱼平均体重 / g N2 菌液注射量 / (mL·尾 - 1) 诺氟沙星注射量 / (mg·kg - 1) 存活数/ 试验鱼尾数 存活率 / % 死亡率 / % 试验组 46 015 1 29/ 32 8715 1215 对照组 46 015 0 5/ 32 1516 8414 表 6 先口服给药后感染的存活率 组别 鱼平均体重 / g N2 菌液注射量 / (mL·尾 - 1) 诺氟沙星口服量 / (mg·kg - 1·d - 1) 存活数/ 试验鱼尾数 存活率 / % 死亡率 / % 试验组 46 015 10 26/ 32 8113 1817 对照组 46 015 0 2/ 32 613 9317 图 1 诺氟沙星混饲给药的药时曲线 213 诺氟沙星急性口灌毒性试验 试验鱼在口灌 1000 mg/ kg 诺氟沙星后 , 96 h 内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 , 说明该药对 鲤的口服 96 h LD50大于 1000 mg/ kg。推算其安全剂量大于 100 mg/ kg。说明诺氟沙星 口服对鲤十分安全。 214 诺氟沙星在鲤体内的药代动 力学研究 混饲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鲤 血浆中诺氟沙星含量如图 1 所示。 给药 0175 h 血 药 浓 度 达 012 μg/ mL以上 , 给药 2 h 血药浓度 达到高峰 , 为 1168μg/ mL , 给药 24 h 血药浓度为 0134μg/ mL 。 28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第 15 卷
第2期张雅斌等:诺氟沙星在鱼类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83 2.5鲤肌肉中诺氟沙星残留量 停药后肌肉中诺氟沙星迅速 消除,4h药物浓度为0.88ug/mL,12h为0.14ug/mL,36h为0.02ug/mL,停药 144h肌肉中未检出诺氟沙星 2.6用诺氟沙星防治鲤细菌性败血病的生产性试验 1996年8月16日,吉林省水产研究所室验站3排2号0.45hm2鲤育种池暴发鲤细 菌性败血病,在所检査的11尾样本中7尾发病(占64%,第14死鱼74尾,第2d死 鱼多达700尾以上。按预定治疗方案投喂诺氟沙星药饵,每日1次,连投5d。第3d 死鱼减少至100多尾,第5d死鱼停止。投哏药饵同时泼洒含氯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 毒,每日1次,连续泼3次。10月该塘每hm2收获鲤鱼种9300kg,最终成活率80% 同时发病的2排3号、3排3号两个鱼池,发病率为31%、26%,未投喂诺氟沙星药 饵,只泼洒含氯消毒剂,虽死鱼逐渐减少,成活率达80%,但病程长达半个月,严重 影响鲤鱼种的摄食,出塘规格较小,每hm2收获鲤鱼种725kg,比3排2号池减产 17%。1996年因疏于预防,试验站179hm2池塘发病面积达89%,比历年鱼产量减产 近2万kg,造成经济损失十几万元。1997年加强了综合管理,每月按上述预防方法投 药一次,7、8月份投药两次,使鱼类细菌性疾病发病率减少至18%,单产量比1996年 提高2%,增加产值18.2万元 1996年3排2号池诺氟沙星治疗费用为70元。1997年17.9hm2池塘共使用诺氟 沙星84kg,药费4960元,每hm2平均费用222元,不到整个生产费用的1% 讨论 3.1诺氟沙星的抗菌药效 体外抗菌效果试验表明,诺氟沙星为一种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高效抗菌药物, 淡水养殖鱼类的多种常见病如细菌性败血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打印病、赤皮病、 肠炎病等病原菌对其均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与最小杀菌浓度一致,药效稳定持久。 采用毒力较强的鲤细菌性败血病N2菌株进行体内抗菌效果试验,结果肌肉注射给药1 mg/kg、混饲口服给药10mg/(kgt)即对上述致病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无论先感 染后给药,还是先给药后感染,两组存活率均在8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生产中 应用诺氟沙星能有效减少细菌性疾病发病率,提高鱼产量。诺氟沙星对鲤的口灌急性毒 性试验证明该药安全范围大(100mg/kg以上)。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证明,诺氟沙星用 于防治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疗效明显,用药量少,安全可靠,可以广泛使用。 3.2给药方案的确定 药动学研宄与药效学研究是药理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水产动物的药动 学研究起步较晚18,和兽医学相比,缺少完整、系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0),往往参 20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215 鲤肌肉中诺氟沙星残留量 停药后肌肉中诺氟沙星迅速 消除 , 4 h 药物浓度为 0188μg/ mL , 12 h 为 0114μg/ mL , 36 h 为 0102μg/ mL , 停药 144 h 肌肉中未检出诺氟沙星。 216 用诺氟沙星防治鲤细菌性败血病的生产性试验 1996 年 8 月 16 日 , 吉林省水产研究所室验站 3 排 2 号 0145 hm2 鲤育种池暴发鲤细 菌性败血病 , 在所检查的 11 尾样本中 7 尾发病 (占 64 %) , 第 1 d 死鱼 74 尾 , 第 2 d 死 鱼多达 700 尾以上。按预定治疗方案投喂诺氟沙星药饵 , 每日 1 次 , 连投 5 d。第 3 d 死鱼减少至 100 多尾 , 第 5 d 死鱼停止。投喂药饵同时泼洒含氯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 毒 , 每日 1 次 , 连续泼 3 次。10 月该塘每 hm2 收获鲤鱼种 9300 kg , 最终成活率 80 %。 同时发病的 2 排 3 号、3 排 3 号两个鱼池 , 发病率为 31 %、26 % , 未投喂诺氟沙星药 饵 , 只泼洒含氯消毒剂 , 虽死鱼逐渐减少 , 成活率达 80 % , 但病程长达半个月 , 严重 影响鲤鱼种的摄食 , 出塘规格较小 , 每 hm2 收获鲤鱼种 7725 kg , 比 3 排 2 号池减产 17 %。1996 年因疏于预防 , 试验站 1719 hm2 池塘发病面积达 89 % , 比历年鱼产量减产 近 2 万 kg , 造成经济损失十几万元。1997 年加强了综合管理 , 每月按上述预防方法投 药一次 , 7、8 月份投药两次 , 使鱼类细菌性疾病发病率减少至 18 % , 单产量比 1996 年 提高 12 % , 增加产值 1812 万元。 1996 年 3 排 2 号池诺氟沙星治疗费用为 70 元。1997 年 1719 hm2 池塘共使用诺氟 沙星 814 kg , 药费 4960 元 , 每 hm2 平均费用 222 元 , 不到整个生产费用的 1 %。 3 讨论 311 诺氟沙星的抗菌药效 体外抗菌效果试验表明 , 诺氟沙星为一种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高效抗菌药物 , 淡水养殖鱼类的多种常见病如细菌性败血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打印病、赤皮病、 肠炎病等病原菌对其均高度敏感 , 最小抑菌浓度与最小杀菌浓度一致 , 药效稳定持久。 采用毒力较强的鲤细菌性败血病 N2菌株进行体内抗菌效果试验 , 结果肌肉注射给药 1 mg/ kg、混饲口服给药 10 mg/ (kg·d) 即对上述致病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 无论先感 染后给药 , 还是先给药后感染 , 两组存活率均在 80 %以上 , 显著高于对照组。生产中 应用诺氟沙星能有效减少细菌性疾病发病率 , 提高鱼产量。诺氟沙星对鲤的口灌急性毒 性试验证明该药安全范围大 (100 mg/ kg 以上) 。以上研究结果充分证明 , 诺氟沙星用 于防治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疗效明显 , 用药量少 , 安全可靠 , 可以广泛使用。 312 给药方案的确定 药动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是药理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水产动物的药动 学研究起步较晚[8 ,9 ] , 和兽医学相比 , 缺少完整、系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0 ] , 往往参 第 2 期 张雅斌等 : 诺氟沙星在鱼类细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