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 Culture and Propagation of Aquatic Animal 一、 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64(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 学分:4.0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中文简介: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的生物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的一门学科,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主要讲授了水产动物养殖的生物学原理、 生产技术,介绍常见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增殖措施等基本技术,是 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直接为水产动物增养殖科研、生产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学握水产动物养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生产技 能,为今后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手段:计算机教学课件(ppt文档、录像)、实验课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 第一篇总论 绪论 了解 第一节水产动物增养殖业概述 第二节我国主要水产动物养殖的概况 第三节我国主要水产动物养殖的问题与对策 重点与难点:我国主要水产动物养殖的存在问 题。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了解养殖水产动 物的主要种类,主要的养殖模式及优缺点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 Culture and Propagation of Aquatic Animal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 时:64(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 学 分:4.0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 中文简介: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的生物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的一门学科,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主要讲授了水产动物养殖的生物学原理、 生产技术,介绍常见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增殖措施等基本技术,是一 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直接为水产动物增养殖科研、生产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水产动物养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生产技 能,为今后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手段:计算机教学课件(ppt文档、录像)、实验课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 第一篇 总论 绪论 第一节 水产动物增养殖业概述 第二节 我国主要水产动物养殖的概况 第三节 我国主要水产动物养殖的问题与对策 重点与难点:我国主要水产动物养殖的存在问 题。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了解养殖水产动 物的主要种类,主要的养殖模式及优缺点。 了解 1
第一章池塘生态学 第一节池塘生态学 ①池塘的物理因子;②池塘的化学因子:③池塘的 生物因子:④池塘的食物链与物质循环:⑤池塘生 态学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水产动物养殖的几种方式 ①粗养;②半精养:③集约化精养 第三节池塘的管理 ①老化池塘的更新;②酸性池塘的治理:③杂藻的 清除:④有害生物的除治。 第四节饵料生物的培养与饲料配制 ①饵料生物的种类;②饵料生物的培养:③配合饲 料的配制。 第五节池塘水质与底质的调控 ①水质的调控方法;②底质的调控方法:③增氧机 与充气机的原理与应用。 重点与难点:三种养殖方式的优缺点、池塘理化及 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池塘饵料生物的种类 及培养方法、配合饲料配制的原则、基础生产力、 次级生产力的概念。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熟练掌握池塘生 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养殖管理中的几项关 键技术,包括养殖池塘水质管理技术、饵料培养技 术。 第二篇各论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掌握主要养殖鱼类2 第一节我国的鱼类资源 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特性。了解国内外 ①内陆土著淡水鱼类:②过河口洄游鱼类及河口半 水产养殖种类发展 咸水鱼类:③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④沿海海水鱼变化的动态。 类⑤我国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第二节养殖鱼类的选择和食性 ①养殖鱼类的生产性能:②草鱼、青鱼、鲢鱼、鳙 鱼等鱼的食性。 第三节鱼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
第一章 池塘生态学 第一节 池塘生态学 ①池塘的物理因子;②池塘的化学因子;③池塘的 生物因子;④池塘的食物链与物质循环;⑤池塘生 态学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水产动物养殖的几种方式 ①粗养;②半精养;③集约化精养。 第三节 池塘的管理 ①老化池塘的更新;②酸性池塘的治理;③杂藻的 清除;④有害生物的除治。 第四节 饵料生物的培养与饲料配制 ①饵料生物的种类;②饵料生物的培养;③配合饲 料的配制。 第五节 池塘水质与底质的调控。 ①水质的调控方法;②底质的调控方法;③增氧机 与充气机的原理与应用。 重点与难点:三种养殖方式的优缺点、池塘理化及 生物因子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池塘饵料生物的种类 及培养方法、配合饲料配制的原则、基础生产力、 次级生产力的概念。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熟练掌握池塘生 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养殖管理中的几项关 键技术,包括养殖池塘水质管理技术、饵料培养技 术。 掌握 4 第二篇 各论 第二章 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第一节 我国的鱼类资源 ①内陆土著淡水鱼类;②过河口洄游鱼类及河口半 咸水鱼类;③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④沿海海水鱼 类;⑤我国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第二节 养殖鱼类的选择和食性 ①养殖鱼类的生产性能;②草鱼、青鱼、鲢鱼、鳙 鱼等鱼的食性。 第三节 鱼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 掌握主要养殖鱼类 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特性。了解国内外 水产养殖种类发展 变化的动态。 2
①主要养殖鱼类生长的特点:②主要养殖鱼类的繁 殖:③主要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重点与难点: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 性。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主要养殖鱼 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了解国内外水产养殖种 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鱼类性腺发育规律 ①鱼类性腺发育基本规律:②卵巢精巢的形态结构 和分期、性腺的成熟过程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 的作用 第三节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的影掌握 2 响 营养、温度、盐度、光照、水流 重点与难点:鱼类繁殖的生物学、生理学、等基 础知识。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鱼类性腺发 育规律;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 殖中的作用。 第四章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第一节草鱼、青鱼、雠、鳙、鲮的人工繁殖 ①亲鱼培有:②催情产卵:③孵化: 第二节鲤、鲫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①鲤鱼的人工繁殖:②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③团掌握 2 头鲂的人工繁殖: 重点与难点: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主要养殖鱼 类青、草、鲢、鳙等品种人工繁殖技术。 第五章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学握
①主要养殖鱼类生长的特点;②主要养殖鱼类的繁 殖;③主要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 重点与难点: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 性。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主要养殖鱼 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了解国内外水产养殖种 类发展变化的动态。 第三章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鱼类性腺发育规律 ①鱼类性腺发育基本规律;②卵巢精巢的形态结构 和分期、性腺的成熟过程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 的作用 第三节 环境因素对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的影 响 营养、温度、盐度、光照、水流 重点与难点: 鱼类繁殖的生物学、生理学、等基 础知识。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鱼类性腺发 育规律;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 殖中的作用。 掌握 2 第四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第一节 草鱼、青鱼、鲢、鳙、鲮的人工繁殖 ①亲鱼培育;②催情产卵;③孵化; 第二节 鲤、鲫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①鲤鱼的人工繁殖;②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③团 头鲂的人工繁殖; 重点与难点: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主要养殖鱼 类青、草、鲢、鳙等品种人工繁殖技术。 掌握 2 第五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培育 掌握 2
第一节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①鱼类的发有阶段:②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夏花 的种类和质量鉴别:③鱼苗的食性、生长和在池塘 中的分布情况。 第二节鱼苗的培育 ①池塘选择、整塘和清塘:②鱼苗下塘技术及接运 工作:③鱼苗培育及管理: 第三节鱼种的培育 ①鱼池条件:②施肥:③夏花放养及鱼种饲养管理 方法:④1龄鱼种质量鉴别。 重点与难点:鱼类苗种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提高鱼 苗鱼种成活率和规格的关键生产技术。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鱼类苗种的 生物学理论知识和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规格的关 键生产技术。 第六章池塘养鱼 第一节食用鱼养殖概述 ①食用鱼养殖技术经济考核指标:②养殖周 期 第二节池塘条件、鱼种,混养搭配和饲养管 ①池塘条件与改造清整:②鱼种规格、来源及放养掌握 时间 )池塘施肥与投饵;④池塘管理的基本要 求、内容和水质管理。 重点与难点:八字精养法之间的关系,池塘养鱼 的生产及管理技能。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池塘条件 鱼种,掌握混养搭配和放养密度、轮捕轮放与套养 鱼种、施肥与投饵、饲养管理。 第七章工业化养鱼 掌握 第一节工厂化养鱼的概况 ①传统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②工厂化养鱼的优 点:③世界工厂化养鱼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工厂化养鱼的主要类型 ①自流水式养殖:②开放式、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③温流水养殖。 第三节工厂化养鱼设施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鱼苗、鱼种的生物学 ①鱼类的发育阶段;②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夏花 的种类和质量鉴别;③鱼苗的食性、生长和在池塘 中的分布情况。 第二节 鱼苗的培育 ①池塘选择、整塘和清塘;②鱼苗下塘技术及接运 工作;③鱼苗培育及管理; 第三节 鱼种的培育 ①鱼池条件;②施肥;③夏花放养及鱼种饲养管理 方法;④1龄鱼种质量鉴别。 重点与难点:鱼类苗种的生物学理论知识;提高鱼 苗鱼种成活率和规格的关键生产技术。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鱼类苗种的 生物学理论知识和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规格的关 键生产技术。 第六章 池塘养鱼 第一节 食用鱼养殖概述 ① 食 用 鱼 养 殖 技 术 经 济 考 核 指 标 ; ② 养 殖 周 期。 第二节 池塘条件、鱼种,混养搭配和饲养管 理 ①池塘条件与改造清整;②鱼种规格、来源及放养 时间;③池塘施肥与投饵;④池塘管理的基本要 求、内容和水质管理。 重点与难点: 八字精养法之间的关系,池塘养鱼 的生产及管理技能。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池塘条件、 鱼种,掌握混养搭配和放养密度、轮捕轮放与套养 鱼种、施肥与投饵、饲养管理。 掌握 2 第七章 工业化养鱼 第一节 工厂化养鱼的概况 ①传统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②工厂化养鱼的优 点;③世界工厂化养鱼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工厂化养鱼的主要类型 ①自流水式养殖;②开放式、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③温流水养殖。 第三节 工厂化养鱼设施的基本要求 掌握 2
①养鱼车间选址:②温室结构、养鱼池系统:③加 温、供热、增氧、供电和监控系统。 第四节工厂化养鱼的饲养管理 ①饲养鱼类的选择;②养鱼池的容纳密度、流量的 调节:③饵料投喂、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 重点与难点: 工厂化养鱼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 及管理技能。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工厂化养鱼 设施的基本要求和工厂化养鱼的饲养管理。 第七章甲壳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体壁 ①体壁结构;②功能。 第二节神经系统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②交感神经系统的 组成及功能;③感觉器官的种类及功能。 第三节消化系统 ①消化道及消化腺的组成;②肝胰腺的概念、分 化、功能;③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第四节呼吸系统 ①鳃的种类、结构;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五节循环系统 ①开管系统的概念;②循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③ 血液的主要成分、功能及变化的影响因素 第六节排泄系统 ①小鄂腺、触角腺的构造;②甲壳动物排泄的特 点。 第七节生殖系统 ①雌、雄性系统的组成;② 第八节肌肉系统
①养鱼车间选址;②温室结构、养鱼池系统;③加 温、供热、增氧、供电和监控系统。 第四节 工厂化养鱼的饲养管理 ①饲养鱼类的选择;②养鱼池的容纳密度、流量的 调节;③饵料投喂、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 重点与难点: 工厂化养鱼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 及管理技能。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工厂化养鱼 设施的基本要求和工厂化养鱼的饲养管理。 第七章 甲壳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体壁 ①体壁结构;②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②交感神经系统的 组成及功能;③感觉器官的种类及功能。 第三节 消化系统 ①消化道及消化腺的组成;②肝胰腺的概念、分 化、功能;③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第四节 呼吸系统 ①鳃的种类、结构;②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五节 循环系统 ①开管系统的概念;②循环系统的组成及特点;③ 血液的主要成分、功能及变化的影响因素 第六节 排泄系统 ①小鄂腺、触角腺的构造;②甲壳动物排泄的特 点。 第七节 生殖系统 ①雌、雄性系统的组成;② 第八节 肌肉系统 掌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