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兹后2000余年中中国学者对人性之善恶的基本看法。孔子是整个东方文明的先哲,事实上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先哲。他早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提出了社会是人性的原因的观点,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①。由短短的八个字所表达的“性习论”,既看到了先天因素(性)在人性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也看到了后天因素(习)给予人性发展的重大影响。考到现代社会心理学历经自年的发展所能得出的结论,在总体上仍未超出孔子(细节上当然要远为丰富),足以证明这位思想家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贡献。尽管最早论及人性的思想家是孔子,但就人性大发议论,并引起一场浩大辩论的则是孟子。他针对告子提出的“性无善无不善说”提出广“人性本善”的基本命题。孟子指出,不能像告子那样把人性理解为饮食男女等一类本能(所调“生之为性”),因为这类本能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观念。因此,“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②换言之,人生而具有侧隐、羞恶、辞让、是非四个“善端”。如这四个善端“护而充之”,就会发展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因素,即使人为善:反之,则会使人不为善。如此来说,孟子虽然认为人性本善,但他并未否认后天因素使人不为善的可能性。虽然孟子的“性善论”是针对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提出的,但与他真正对立的观点却是儿十年后由荀子提出的“性恶论”。在《性恶篇》中,荀子写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③他想说明,人性是恶的,人们表现出来的善都是在后天的社会生①《论语·阳货》。②孟子·告子上》。③《萄子,性恶篇》。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兹后 余年中中国学者对人性之善恶的基本看法。 孔子是整个东方文明的先哲,事实上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先 哲。他早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提出了社会是人性的原因的观点, 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由短短的八个字所表达的“性 习论”,既看到了先天因素(性)在人性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也 看到了后天因素(习)给予人性发展的重大影响。考虑到现代社 会心理学历经百年的发展所能得出的结论,在总体上仍未超出孔 子(细节上当然要远为丰富),足以证明这位思想家在人类思想 史上的贡献。 尽管最早论及人性的思想家是孔子,但就人性大发议论,并 引起一场浩大辩论的则是孟子。他针对告子提出的“性无善无不 善说”,提出了“人性本善”的基本命题。孟子指出,不能像 告子那样把人性 理解为饮食男女等一类本能 (所谓 “生之为 性”),因为这类本能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动 物,就在于人具有先天的道德观念。因此,“无恻隐之心,非人 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 换言之,人生而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个 “善端”。如这四个善端“护而充之”,就会发展为仁、义、 礼、智四种道德因素,即使人为善;反之,则会使人不为善。如 此来说,孟子虽然认为人性本善,但他并未否认后天因素使人不 为善的可能性。 虽然孟子的“性善论”是针对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提出 的,但与他真正对立的观点却是几十年后由荀子提出的“性恶 论 ”。在 《 性 恶 篇 》 中,荀 子 写 道:“ 人 之 性 恶,其 善 者 伪 也 。”③ 他想说明,人性是恶的,人们表现出来的善都是在后天的社会生 ①《论语 阳货》。 《孟子 ③ 《 荀 子 告子上》。 性恶篇》。 第 6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7页活中习得的。所谓“虑积為、能习為而后成谓之伪。”①这样,人性虽然是恶的,但并非是不能改变的,而是可以通过“伪”(即教化或习得)而子以改造的。圣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能化性起伪而知礼义。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学者围绕人性之善恶而展开的热烈而影响后世的大辩论,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最早注意到人类的社会心理现象并给予研究的民族之一。但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由于思想领域的禁以及整个东方式的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影响,不仅兹后2000年中学者们对人性及其他准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再未超出先秦时期的水平,而且也使中国整个丧失了孕育包括社会心理学在内的一切现代科学的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G。奥尔波特将现代社会心理学视为西方文明之产儿的全部理由②文艺复兴时期的思考像中国度过先秦时期以后一样,西方思想经过以柏拉图和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时代以后,也开始陷入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状态。尽管先是通过亚历山大帝国,后是通过罗马帝国,希腊文化被传播到地中海沿岸直达欧洲和不列颠,但在以第一位基督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354一430年)和最后一位经院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1225一1274年)为标志的整个中世纪的近千年中,能够传给后世的杰出思想是于分鲜见的。中世纪也因此被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称之为愚味和迷信的黑暗时代。13世纪从意大利首先开始而后向北蔓延的文艺复兴运动,被瑞士的雅各布·布各哈特解释成是对当代社会形成至关重要的一?《荷子·正名篇》。②参见G,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载林泽和阿让森主编《社会心理学手册》第1卷,1985年英文版,第2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文艺复兴 时期的思考 页 。 活中习得的。所谓“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 这样, 人性虽然是恶的,但并非是不能改变的,而是可以通过“伪” (即教化或习得)而予以改造的。圣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能化性 起伪而知礼义。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学者围绕人性之善恶而展开的热烈而影 响后世的大辩论,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最早注意到人类的社会 心理现象并给予研究的民族之一。但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 后,由于思想领域的禁锢以及整个东方式的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影 响,不仅兹后 年中学者们对人性及其他准社会心理学问题的 研究再未超出先秦时期的水平,而且也使中国整个丧失了孕育包 括社会心理学在内的一切现代科学的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 奥尔波特将现代社会心理学视为西方文明之产儿的全部理由 。 奥古斯丁( 像中国度过先秦时期以后一样,西方思想经过以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时代以后,也开始陷入缓慢发展甚至停滞 的状态。尽管先是通过亚历山大帝国,后是通过罗马帝国,希腊 文化被传播到地中海沿岸直达欧洲和不列颠,但在以第一位基督 教哲学家圣 圣 托马斯 阿奎那( 千年中,能够传给后世的杰出思想是十分鲜见的。中世纪也因此 被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称之为愚昧和迷信的黑暗时代。 瑞士的雅各布 世纪从意大利首先开始而后向北蔓延的文艺复兴运动,被 布各哈特解释成是对当代社会形成至关重要的一 《荀子 正名篇》。 参见 理学手册》第 年英文版,第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载林泽和阿让森主编《社会心 卷, 年)和最后一位经院哲学家 年)为标志的整个中世纪的近 第 7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8页个特别有创造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首先是意大利人通过复兴古典时代的文化并结合于自已的创造性才能,为整个欧洲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代,曾被恩格斯称之为是一个需要巨人面又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闸释的社会心理学思想的重新复兴的意义上说,意大利人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一1527年)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位巨人。马基雅维里出生于作为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之地的佛罗伦萨,年轻时曾大量阅读西塞罗的著作,并熟习拉文和意大利古典文学与史学,以及古罗马政制和西塞罗等人的论辩和社会哲学,曾度过10余年的政治生涯。他一生著述颇丰,而给他带来声誉也给他招来恶名的是一本小小的册子:《君主论》。《看君主论》中表述的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见解,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马克思就曾肯定地写道,马基雅维里及其后人在国家观上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的”,他们使“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研究政治的主张。”②正因为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同伦理学分家而获得独立的人,才赢得了近代资产阶级奠基人的称号。为马基雅维里招来恶名的是他在《君主论》中阐释的“政治权术主义”(又称“马基雅维里主义”)。受亚里士多德的人性学说的影响,马基雅维里坚信,人是无法摆脱暗杀、欺诈和背叛等随落倾向的。由此,他确信社会没有道德可言,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①参见布各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68领。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度过 个特别有创造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首先是意大利人通过 复兴古典时代的文化并结合于自己的创造性才能,为整个欧洲现 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马基雅维里( 文艺复兴时代,曾被恩格斯称之为是一个需要巨人而又产生 了巨人的时代。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阐释的社会心理学思想 的重新复兴的意义上说,意大利人尼科洛 年)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位巨人。 马基雅维里出生于作为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之地的佛罗伦萨, 年轻时曾大量阅读西塞罗的著作,并熟习拉丁文和意大利古典文 学与史学,以及古罗马政制和西塞罗等人的论辩和社会哲学,曾 余年的政治生涯。他一生著述颇丰,而给他带来声誉也给 他招来恶名的是一本小小的册子:《君主论》。 《君主论》中表述的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见解,使他获得了极高 的声誉。马克思就曾肯定地写道,马基雅维里及其后人在国家观 上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 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的”,他们使“政治的理论观念摆脱了道德,所剩下的是独立地 研究政治的主张.。”②正因为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个使政治学 同伦理学分家而获得独立的人,才赢得了近代资产阶级奠基人的 称号。 为马基雅维里招来恶名的是他在《君主论》中阐释的“政治权 术主义”(又称“马基雅维里主义”)。受亚里士多德的人性学说 的影响,马基雅维里坚信,人是无法摆脱暗杀、欺诈和背叛等堕 落倾向的。由此,他确信社会没有道德可言,权力是至高无上 的,“一位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 ,第 页。 ①参见布各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 年版 第 8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9页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为此,用马基雅维里自已的话说,他放弃了1年的玩乐时间从事治国之术(即后人称的“霸术”)的研究,为统治者统治百姓出谋划策。如果不带偏见的话,可以说这是有关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最早的系统见解。通过马基雅维里而接受亚里士多德的人性恶学说的,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1588一1679年)。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霍布斯在解释社会现象时也力求能够彻底排除神学的观点,从“自然和人”的观点说明问题。他认为,人是一种“自然物体”,人的“自然本性”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决定社会生活。而“人性”的基本特点就是自私自利,正是这自私自利的恶的人性构成了人类社会全部冲突的基础。他写道:“在人的本性中,我们能找到发生争执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竞争,第二猜疑,第三荣誉。竞争使人求利,猜疑使人求安,荣誉使人求名。”③霍布斯的名言“人对人是狼”,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性恶论的基本观点。文艺复兴尤其是其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近代历史的序幕。马基雅维单和霍布斯看到了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逐渐显露出来的唯利是图的本性,但却将此理解为一般的、普遍的人性,显然是错误的,但他们的理论以及对人性所作的思考,毕竞为人性的解放,为人性从神学的程楷下解脱出来起了积极的作用。近代的轨迹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继续经历着越来越广泛的变革。先①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85一86。②同上书,第x讯页。?霍布斯:《利维坦》,1928年英文版,第64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 的话说,他放弃了 “霸术”)的研究 文艺复兴运动后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托马斯 ① 页 为此,用马基雅维里自己 年的玩乐时间从事治国之术(即后人称的 ,为统治者统治百姓出谋划策。如果不带 偏见的话,可以说这是有关如何控制人类行为的最早的系统见 解。 通过马基雅维里而接受亚里士多德的人性恶学说的,是欧洲 霍布斯( 题。 年)。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霍布斯在解释社会现象时也力 求能够彻底排除神学的观点,从“自然和人”的观点说明 霍布斯的名言“人对人是狼”,突出地 他认为,人是一种“自然物体”,人的“自然本性”支配人的思 想和行为,决定社会生活。而“人性”的基本特点就是自私自 利,正是这自私自利的恶的人性构成了人类社会全部冲突的基础。 他写道:“在人的本性中,我们能找到发生争执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竞争,第二猜疑,第三荣誉。竞争使人求利,猜疑使人求 安,荣誉使人求名。” 反映了他的性恶论的基本观点。 文艺复兴尤其是其后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近代历史 的序幕。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看到了资产阶级在这一时期逐渐显 露出来的唯利是图的本性,但却将此理解为一般的、普遍的人性, 显然是错误的,但他们的理论以及对人性所作的思考,毕竟为人 性的解放,为人性从神学的桎梏下解脱出来起了积极的作用。 近 代 的 轨 迹 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继续经历着越来越广泛的变革。先 马基雅维里: 年 版 ,第 页 同上书,第 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页 。 霍布斯:《利维坦》, 年英文版,第 第 9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10页是17世纪开始的以培根为标志的科学革命,“它扬弃了经院主义的哲学态度和炼金术的虚伪欺骗之道,以由实验支持的大众研究取代了精密数学的正规研究”。后是18世纪开始的欧洲启蒙运动,它使“科学和理性的原则被应用于人类事务中,包括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在这前后200除年被称为“近代”的历史轨迹中,英国人大卫·休谟(1711一1776年)曾就人性做过深入的研究。为了“对当时英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作进步的和乐观的赞扬”?休谟自然会同其前辈同胞霍布斯一样,为当时资本主义已经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的唯利是图的本性进行辩护。他以和霍布斯十分相似的口吻写道:“自私是和人性不可分离的”④,并认为对财富、权力和享乐的追求以及对贫贱的部视都是亘古不变的人性。休谟1740年写成的名著《人性论》,在非现代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一部社会心理学著作。除了该书的第一卷“论知性”谈的是其人性论的哲学基础一一不可知论外,第二卷“论情感”和第三卷“道德学”都体现出了明显的社会心理学取向。比如,他将同情视为一种社会化的心理动力,是一个人的人性也是所有人的人性。100多年以后,他的另一位同胞麦独孤在创设情绪的同情感应说时,就受到这种观点的明显影响。当英国人沿科学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轨道滑行时,法国启家主义者让·雅克。卢梭(1712一1778年)却在浪漫主义的感召下,阐述了他的完全不同于休谟的人性论。他也从反封建的立场出发,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用宗教及教会势力来麻醉人民的恶行。①黎黑:心理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页。②同上书,第11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1页。?休:《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25页。?参见萨哈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98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在这前后 卫 休谟 当时英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 休谟自然会同其前辈同胞霍 尽致地体现出的唯利是图的 , 并 认 为 对 财 世纪开始的以培根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它扬弃了经院主义 的哲学态度和炼金术的虚伪欺骗之道,以由实验支持的大众研究 取代了精密数学的正规研究 。后是 世纪开始的欧洲启蒙运 动,它使“科学和理性的原则被应用于人类事务中,包括对人类 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余年被称为“近代”的历史轨迹中,英国人大 , 年)曾就人性做过深入的研究。为了“对 义社会作进步的和乐观的赞扬” 布斯一样,为当时资本主义已经淋漓 本性进行辩护。他以和霍布斯十分相 似的口吻写道:“自私是和人性不可分离的” 休 富、权力和享乐的追求以及对贫贱的鄙视都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年写成的名著《人性论》,在非现代意义上可以被视 为一部社会心理学著作。除了该书的第一卷“论知性 谈的是其 人性论的哲学基础 。比如,他将同 不可知论外,第二卷“论情感”和第三卷 “道德学”都体现出了明显的社会心理学取向 性。 情视为一种社会化的心理动力,是一个人的人性也是所有人的人 多年以后,他的另一位同胞麦独孤在创设情绪的同情感 应说时,就受到这种观点的明显影响。 主义者让 年)却在浪漫主义的感召 当英国人沿科学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轨道滑行时,法国启蒙 雅克。卢梭( 下,阐述了他的完全不同于休谟的人性论。他也从反封建的立场 出发,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用宗教及教会势力来麻醉人民的恶行。 参见萨哈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 页。 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 年 版 ,第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同上书,第 页。 ①黎黑:《心理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 版 ,第 页。 是 第 10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