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无论是基督教存在主义者克尔凯郭尔,还是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萨特以及尼采、海德格尔、加 缪等,都兼有文学家的特色。他们的某些作品,将哲学、文学、美学熔于一炉。加缪就曾这 样说:“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存在主义者的这一观点,给现代作家和批评家提 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即:不管你采用什么形式或风格进行创作,作品的水平高低,最 终要看你的作品的哲理含量 存在主义对文学的贡献之一是把哲学变成了美学,也就是把某些哲学范畴或哲学概念变成了 艺术手段。例如“荒诞”,这本来是个存在哲学的范畴,但它在加缪的《西绪弗斯神话》却却 成为艺术方法。而荒诞的感受往往也是通过一个哲学术语即“悖谬”得到表现的。悖谬就是 件事情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或行为上的互相抵消,从而令人啼笑皆非,或莫名其妙,它往 往能构成“黑色幽默”的悲喜剧情趣。加缪把希腊神话钟西绪弗斯被动受难的形象改造成主动 抗争的悲剧英雄,从而创造性地传承了尼采的悲剧美学 如果说加缪在比他大一辈的卡夫卡的作品中发现了西绪弗斯的现代原型,那么比他小半辈的 迪伦马特则是受了他的理论的影响,在戏剧和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西绪弗斯式的悲剧英雄 这些人物,明知他们的对手,不管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是不可战胜的,但他们明知山 有虎,偏向虎山行;宁可失败,也不愿投降,有一股子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用迪伦马 特的话说,这叫“顶住现实的英雄”。加缪所倡导的这种悲剧美学,显然是有积极意义和启示 价值的。正如迪伦马特说:整体世界固然是你不能驾驭的,但个人世界每个人都是可以把握 存在主义思想流派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特别关注“危机中的个人”。日本影片《啊,海军!》 中的山本五十六,他正面临着死亡与服从的两难选择。他最后选择死亡。对这个人物的选择 的态度,我想文学与历史学是有区别的。因为历史学关注的是事件的结果,你选择了不义的 战争,把你定性为战犯,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文学家关注的是事件的过程。描写你此时此刻 的内心矛盾是他的职责,甚至同情你此时此刻的痛苦也是他的本色。而在现实中,如果我们 过去就懂得关注危机中的个人,则我们的人格就会比现在更丰富一些,就不会劝阻别人不要
2010 年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无论是基督教存在主义者克尔凯郭尔,还是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萨特以及尼采、海德格尔、加 缪等,都兼有文学家的特色。他们的某些作品,将哲学、文学、美学熔于一炉。加缪就曾这 样说:“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存在主义者的这一观点,给现代作家和批评家提 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即:不管你采用什么形式或风格进行创作,作品的水平高低,最 终要看你的作品的哲理含量。 存在主义对文学的贡献之一是把哲学变成了美学,也就是把某些哲学范畴或哲学概念变成了 艺术手段。例如“荒诞”,这本来是个存在哲学的范畴,但它在加缪的《西绪弗斯神话》却却 成为艺术方法。而荒诞的感受往往也是通过一个哲学术语即“悖谬”得到表现的。悖谬就是一 件事情在逻辑上的自相矛盾,或行为上的互相抵消,从而令人啼笑皆非,或莫名其妙,它往 往能构成“黑色幽默”的悲喜剧情趣。加缪把希腊神话钟西绪弗斯被动受难的形象改造成主动 抗争的悲剧英雄,从而创造性地传承了尼采的悲剧美学。 如果说加缪在比他大一辈的卡夫卡的作品中发现了西绪弗斯的现代原型,那么比他小半辈的 迪伦马特则是受了他的理论的影响,在戏剧和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西绪弗斯式的悲剧英雄。 这些人物,明知他们的对手,不管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是不可战胜的,但他们明知山 有虎,偏向虎山行;宁可失败,也不愿投降,有一股子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用迪伦马 特的话说,这叫“顶住现实的英雄”。加缪所倡导的这种悲剧美学,显然是有积极意义和启示 价值的。正如迪伦马特说:整体世界固然是你不能驾驭的,但个人世界每个人都是可以把握 的。 存在主义思想流派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特别关注“危机中的个人”。日本影片《啊,海军!》 中的山本五十六,他正面临着死亡与服从的两难选择。他最后选择死亡。对这个人物的选择 的态度,我想文学与历史学是有区别的。因为历史学关注的是事件的结果,你选择了不义的 战争,把你定性为战犯,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文学家关注的是事件的过程。描写你此时此刻 的内心矛盾是他的职责,甚至同情你此时此刻的痛苦也是他的本色。而在现实中,如果我们 过去就懂得关注危机中的个人,则我们的人格就会比现在更丰富一些,就不会劝阻别人不要
去对具体的穷人施“小恩小惠”,就不会把人整错了还要求他“正确对待”;亲人被整了,不是 更多的体贴,还要和他“划清界线”甚至离婚。 1.下列关于“存在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存在主义从总体上分为两个不同的思想流派,分别是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 B.存在主义者虽然认识上有分歧,但存在主义者的作品都将哲学、文学、美学熔于一炉。 C.存在主义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哲学变成了美学,把哲学范畴变成了艺术手段。 D.存在主义文学,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它更关注“危机中的个人”,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2.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加缪曾经说过:“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这实际告诉我们:伟大的哲学家也 必将是伟大的文学家。 B.作品水平的高低,最终要看哲理的含量,这是存在主义给现代作家和批评家提供的唯 的评判尺度。 C.荒诞的感受往往是由通常在哲学上称为“悖谬”的艺术风格制造出来的,而“悖谬”产生出 “黑色幽默”的效果 D.“悖谬”就是在同一事物中,从逻辑上出现的自相矛盾,或者在行为上的相互抵消,使人 感到荒诞不经。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告诉我们:无论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判,既要注重增加哲理的含量,又要注重揭示 人的客观存在 B.加缪把西绪弗斯的形象改造成为主动抗争的悲剧英雄,这对于现实来说,更具积极意义 和启示价值
去对具体的穷人施“小恩小惠”,就不会把人整错了还要求他“正确对待”;亲人被整了,不是 更多的体贴,还要和他“划清界线”甚至离婚。 1. 下列关于“存在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存在主义从总体上分为两个不同的思想流派,分别是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 B.存在主义者虽然认识上有分歧,但存在主义者的作品都将哲学、文学、美学熔于一炉。 C.存在主义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哲学变成了美学,把哲学范畴变成了艺术手段。 D.存在主义文学,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它更关注“危机中的个人”,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2.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加缪曾经说过:“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这实际告诉我们:伟大的哲学家也 必将是伟大的文学家。 B.作品水平的高低,最终要看哲理的含量,这是存在主义给现代作家和批评家提供的唯一 的评判尺度。 C.荒诞的感受往往是由通常在哲学上称为“悖谬”的艺术风格制造出来的,而“悖谬”产生出 “黑色幽默”的效果。 D.“悖谬”就是在同一事物中,从逻辑上出现的自相矛盾,或者在行为上的相互抵消,使人 感到荒诞不经。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告诉我们:无论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判,既要注重增加哲理的含量,又要注重揭示 人的客观存在。 B.加缪把西绪弗斯的形象改造成为主动抗争的悲剧英雄,这对于现实来说,更具积极意义 和启示价值
C.从学术领域来看,文学与历史学是有区别的。历史学关注的只是事件的结果,而文学更 关注事件过程。 D.迪伦马特创造的一系列西绪弗斯式的悲剧英雄的性格特点,试图证明悲剧英雄可以驾驭 他们的个人世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 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 田,手镘②衣食,余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 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 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 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 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 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 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 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 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 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 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 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C.从学术领域来看,文学与历史学是有区别的。历史学关注的只是事件的结果,而文学更 关注事件过程。 D.迪伦马特创造的一系列西绪弗斯式的悲剧英雄的性格特点,试图证明悲剧英雄可以驾驭 他们的个人世界。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 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 田,手镘②衣食,余叁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 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 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 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 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 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 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叁至者焉, 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 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 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 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 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 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 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 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 自鉴焉。 注:①圬:粉刷墙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发:征发 B.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C.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悴:衰败 D.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 畜:养活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圬者王承福喜爱自己职业的一组是 (1)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2)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3)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4)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 (5)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6)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A.(1)(2)(4)B.(1)(3)(5)C.(2)(3)(6)D.(1)(4)(5)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是一个自食其力、乐于助人的人。务工吃住在主人家,他必须以劳动所得偿还, 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 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 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 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 自鉴焉。 注:①圬:粉刷墙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发:征发 B.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称:称呼 C.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 悴:衰败 D.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 畜:养活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圬者王承福喜爱自己职业的一组是 (1)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2)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3)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 (4)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 (5)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6)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A.(1)(2)(4) B.(1)(3)(5) C.(2)(3)(6) D.(1)(4)(5)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是一个自食其力、乐于助人的人。务工吃住在主人家,他必须以劳动所得偿还, 还常常资助路上弱者
B.王承福懂得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方面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另一方面认为大家应该 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 用心者 C.本文承袭“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的传统说法,此种说法是出于维护封建制度的需 要,是不足取的 D.本文先叙事后议论,简于叙事,重在议论。表面上是传记体,实际上是一篇借传记展开 议论的杂文。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5分) (2)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8-9题 落第长安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沁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8.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 诗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5分)
B.王承福懂得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方面认为人的生活需求很多,另一方面认为大家应该 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地生活。 用心者 C.本文承袭“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的传统说法,此种说法是出于维护封建制度的需 要,是不足取的。 D.本文先叙事后议论,简于叙事,重在议论。表面上是传记体,实际上是一篇借传记展开 议论的杂文。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5 分) (2)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8-9 题。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沁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8.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 诗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