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 答案: 5.(1分) 柳宗元 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 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 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 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 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 分) 答: 答案: 5.(1 分) 柳宗元 6.(2 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 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 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 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 潭水的清澈。 10.(4 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 120 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 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
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十六、(河北非课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方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答 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天涯海角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偕: ④如临大敌 临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 性 的文字。(3分)
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十六、(河北非课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8 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方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 分)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 分) ①前 人 之 述 备 矣。 ②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 分) 答 , . 7.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 分) 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 ③白头偕.老 偕: ④如临.大敌 临: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 。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 分) 答: 。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 性 的文字。(3 分)
答案 4.(2分) 北宋(宋代)范仲淹 5.(2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6.(2分) 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4分) ①边②迫近③一起④面对 (2分) 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9.(3分)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 10.(3分) 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 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 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十七、(河南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答: 。 答案: 4.(2 分) 北宋(宋代) 范仲淹 5.(2 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6.(2 分) 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4 分) ①边 ②迫近③一起 ④面对 8.(2 分) 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9.(3 分) 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 10.(3 分)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 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 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十七、(河南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6—19 题。(共 8 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 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 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共2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 (共3分) 十八、(河南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1 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 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 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 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 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 亦 可 喜 ” 二 句 , 极 手 谈 ( 下 围 棋 ) 之 妙 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 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 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 分) (2)品德高尚(1 分) (共 2 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 1 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1 分。共 2 分) 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 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 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 分) (共 3 分) 十八、(河南课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8-21 题。(共 10 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 忘稽之耻邪?”(终灭昊)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 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偾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昊国。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案: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2)经常(1分)(共2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写出 句子大意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共2分)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 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 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73 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 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 分) 答案: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 分) (2)经常(1 分)(共 2 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 句子大意 1 分,“苦”字解释正确 1 分。共 2 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 1 分。共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