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专题部分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高考目标】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语言不冗余,无歧义 连贯:语序得当,前后衔接、照应。得体: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査内容有时单独 出题,有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命题,兼考连贯和得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其实隐含着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知识,实际上是对语言表达运用能 力的综合考查。 【要点精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题型看,有选择题;文字表述题。从命题形式看,“简明”、“得体”的考查既单独命题 又常常和病句、病文的考查结合进行,“连贯”的考査2001年前单独命题,且形式多变:2002年与病句的考査结合进 行,且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本考点“连贯”的考查为重点,今后考査可能会将扩展语句、修改病句、语言仿用、语言 连贯同时进行,或选其中两至三项同时进行。从题型看,主要是主观题。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如下特点:1.综 合程度越来越高。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况已经很 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可以说,只要涉及到语言 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査,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 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 简明 简明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表达的最佳效果。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一避 免哕唆,不说废话:二避免歧乂,防止误解:三须在一定的语境中,避免晦涩,便于理解。考题包括辨析有歧义的语 句、删改重复赘余的词语、修改晦涩难懂的语句等。 、连贯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旬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 衔接呼应自然。试题类型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充、给语境补文等 三、得体 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内容得体
2011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专题部分 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高考目标】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语言不冗余,无歧义。 连贯:语序得当,前后衔接、照应。得体: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查内容有时单独 出题,有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命题,兼考连贯和得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其实隐含着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知识,实际上是对语言表达运用能 力的综合考查。 【要点精析】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题型看,有选择题;文字表述题。从命题形式看,“简明”、“得体”的考查既单独命题, 又常常和病句、病文的考查结合进行,“连贯”的考查 2001 年前单独命题,且形式多变:2002 年与病句的考查结合进 行,且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本考点“连贯”的考查为重点,今后考查可能会将扩展语句、修改病句、语言仿用、语言 连贯同时进行,或选其中两至三项同时进行。从题型看,主要是主观题。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如下特点:1.综 合程度越来越高。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况已经很 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可以说,只要涉及到语言 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 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查,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 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 一、简明 简明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表达的最佳效果。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一避 免哕唆,不说废话;二避免歧义,防止误解;三须在一定的语境中,避免晦涩,便于理解。考题包括辨析有歧义的语 句、删改重复赘余的词语、修改晦涩难懂的语句等。 二、连贯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旬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 衔接呼应自然。试题类型包括排列句序、复位填充、给语境补文等。 三、得体 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内容得体、 w w w . j b 1 0 0 0 . c o m w w w . j b 1 0 0 0 . c o m w w w . j b 1 0 0 0 . c o m
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 (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 (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 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备考园地】 、命题规律 1.综合程度越来越高。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 况已经很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可以说,只要涉 及到语言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査,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 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 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 、解题方法 1、表达连贯题解题方法 表达连贯客观题有两种基本题型:主观排序题,择句归位题。 (一)主观排序题解题方法 (1).通读文句,大体把握。 对题目所给的一组文句,作整体通读,求得两个大体把握: ①大体把握说什么,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话题有大体印象 ②大体把握怎么说,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层次有个大体印象 (2).根据印象,回头审视。 在通读文句获得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文句,把能确定的东西确定下来。 如:沿着①的印象去审视,找出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根据该句子是领起句还是总结句进一步确定 中心句的位置。沿着②的印象,一般能确定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先说什么,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接着说什么。走完这 步,比较简单的排序题便能得到准确答案。比较复杂的也能基本定下排序格局 (3).找过渡句,上挂下联。 如果经过1、2两个步骤还不能确定答案,排序比较复杂,则可用找过渡句、辨别关联词的方法,进一步审视。承上 启下的过渡句考生不难找出,找出了过渡句,一个至多不过由7个句子组成的语段的脉络就基本清楚了。关联词的作 用,是使上句和下旬相关相联。审视清楚含有关联词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判定哪个分句应该在前,哪个分句应 该在后
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 (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 (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 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备考园地】 一、命题规律 1.综合程度越来越高。本单元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的趋势开始呈现出来,单纯地考查某一点知识的情 况已经很少见了;本单元的内容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出题(如与修辞运用结合)也可能出现。可以说,只要涉 及到语言表达,那么,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就都存在,所以复习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突出语言运用的实践性。高考语言表达题的考查,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比如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 场自(或串联词)、欢迎辞、活动主题词等,我们要有一种新语言观,即生活处处有语文。这样,我们才能在备考时注 意题型变化的动态,准确应对。 二、解题方法 1、表达连贯题解题方法 表达连贯客观题有两种基本题型:主观排序题,择句归位题。 (一)主观排序题解题方法 (1).通读文句,大体把握。 对题目所给的一组文句,作整体通读,求得两个大体把握: ①大体把握说什么,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话题有大体印象; ②大体把握怎么说,对所给文句组成的语段的层次有个大体印象。 (2).根据印象,回头审视。 在通读文句获得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文句,把能确定的东西确定下来。 如:沿着①的印象去审视,找出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根据该句子是领起句还是总结句进一步确定 中心句的位置。沿着②的印象,一般能确定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先说什么,哪一个或几个句子是接着说什么。走完这 一步,比较简单的排序题便能得到准确答案。比较复杂的也能基本定下排序格局。 (3).找过渡句,上挂下联。 如果经过 l、2 两个步骤还不能确定答案,排序比较复杂,则可用找过渡句、辨别关联词的方法,进一步审视。承上 启下的过渡句考生不难找出,找出了过渡句,一个至多不过由 7 个句子组成的语段的脉络就基本清楚了。关联词的作 用,是使上句和下旬相关相联。审视清楚含有关联词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判定哪个分句应该在前,哪个分句应 该在后
(4).先易后难,先分后合。 把一眼能看出其联系紧密,无疑应按先后放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先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再审视这几个 小块的逻辑条理,得出正确的排序 (二)择句归位题解题方法 语意连贯的语段除了内容和逻辑的内在连贯外,还有表现形式上的连贯,即语言形式的结构美(结构形式大抵相同 字数大抵相等),这样的语句往往又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具有这“三美”的语段必然是连贯和和谐的。择句归位题就 是设题人从一个句群(或语段)中间隔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分别标上序号作选肢,要求考生填序号复位 破解择句归位题要“三看一连”。三看,就是看结构、看对称、看韵律:一连,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抵 相等、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的句子连在一起。下面例题的解析就用了这样的方法解题 例:把下列句子填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 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 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 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②激起无限的赞叹 ③京剧的铿锵,越剧的柔美,昆曲的绵长,那跨越历史的生命力而今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④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第一句,谓语部分三个“可以”构成排比,意思应该一层深一层,④比②意思更深一层:又②与中间的短语结 合构成整句,④为散句,三个“可以”,先整后散,语言更有韵味,所以,②应放在前,④在后。而①和③,①说的是 圆明园,是人文建筑,同上句“长城”相对应,句式结构也与上句对应,故放在前面紧承“长城”句。长城和圆明园 同属物质文化遗产,③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先实后虚的逻辑关系,故③应放在后 本题参考答案:②④①③ 2、表达简明题解题方法 用语简明,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的一个基本条件。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 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哕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解答语言表达简明题,宜从两方面人手: (1).看语句(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根据表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重复是否 必要,删去后能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换;注意修饰成分使用是否适当,有无滥用。 (2).看语句(语段)在表意时,表意是否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消除歧义的方法有停顿消除法、重音消 除法、变换词语法(包括单音词变双音词)、调序消除法、语境消除法等。 3、表达得体题答题方法 对一两句话或一段文字中的语句是否得体的考查试题,在解题时可用五看五审五改(客观题则只审辨不改正)法
(4).先易后难,先分后合。 把一眼能看出其联系紧密,无疑应按先后放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先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再审视这几个 小块的逻辑条理,得出正确的排序。 (二)择句归位题解题方法 语意连贯的语段除了内容和逻辑的内在连贯外,还有表现形式上的连贯,即语言形式的结构美(结构形式大抵相同, 字数大抵相等),这样的语句往往又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具有这“三美”的语段必然是连贯和和谐的。择句归位题就 是设题人从一个句群(或语段)中间隔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分别标上序号作选肢,要求考生填序号复位。 破解择句归位题要“三看一连”。三看,就是看结构、看对称、看韵律;一连,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抵 相等、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的句子连在一起。下面例题的解析就用了这样的方法解题。 例:把下列句子填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 ,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 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 ; 。 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②激起无限的赞叹 ③京剧的铿锵,越剧的柔美,昆曲的绵长,那跨越历史的生命力而今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④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答: 第一句,谓语部分三个“可以”构成排比,意思应该一层深一层,④比②意思更深一层;又②与中间的短语结 合构成整句,④为散句,三个“可以”,先整后散,语言更有韵味,所以,②应放在前,④在后。而①和③,①说的是 圆明园,是人文建筑,同上句“长城”相对应,句式结构也与上句对应,故放在前面紧承“长城”句。长城和圆明园 同属物质文化遗产,③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先实后虚的逻辑关系,故③应放在后。 本题参考答案:②④①③ 2、表达简明题解题方法 用语简明,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的一个基本条件。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 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哕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解答语言表达简明题,宜从两方面人手: (l).看语句(语段)中是否有意义相同、重复使用的词语,如果有,根据表意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些重复是否 必要,删去后能否影响表达效果或能否用其他的词语代换;注意修饰成分使用是否适当,有无滥用。 (2).看语句(语段)在表意时,表意是否明确不产生歧义或不使人费解。消除歧义的方法有停顿消除法、重音消 除法、变换词语法(包括单音词变双音词)、调序消除法、语境消除法等。 3、表达得体题答题方法 对一两句话或一段文字中的语句是否得体的考查试题,在解题时可用五看五审五改(客观题则只审辨不改正)法
(1).看对象,审尊卑长幼是否得体,改换谦敬词,做到谦敬词使用不错位 (2).看场合,审合不合氛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改逆情悖理的语句为顺情合理语句 (3).看感情,审褒贬误用词,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 (4).看语体,审不伦不类、文白不得体,该用口语改用口语,该用书面语改用书面语 (5).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改粗俗浅陋语为温情关怀语。 例: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 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 A.“遂”属于文言词汇,用于此处语体色彩不当;B.“从速交还”语气生硬;D.感情色彩不当 本题参考答案:C 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得体 1、适合上下文;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 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 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 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 (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 “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 (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 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 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
(1).看对象,审尊卑长幼是否得体,改换谦敬词,做到谦敬词使用不错位。 (2).看场合,审合不合氛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改逆情悖理的语句为顺情合理语句。 (3).看感情,审褒贬误用词,改换褒贬词语,该褒不贬,该贬不褒。 (4).看语体,审不伦不类、文白不得体,该用口语改用口语,该用书面语改用书面语。 (5).看劝诫语,审有无人文关怀,改粗俗浅陋语为温情关怀语。 例: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 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 A.“遂”属于文言词汇,用于此处语体色彩不当;B.“从速交还”语气生硬;D.感情色彩不当。 本题参考答案:C 三、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得体 1、 适合上下文;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 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 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 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 (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 “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 (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 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 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
如:“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 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清贫》) 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贬义词 《语文天地》1996年第1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文有这样的句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 的今天,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不但不寻贤让位,反而溜 须拍马屁走后门,送礼请客拉关系,且凭这一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这句话用了“胸无城府”这一成语,可惜含义理解错误。《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二版)释 “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的谋算”。“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由此可知, 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而上面的句子是说,这部分人没有文化水平,没有本事,当属贬义。看来,若将其改为“胸 无点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 有一定的上下文。上下文,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一个词 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这上下文有密切联系。例如: ①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阿累《一面》) 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 走了。(鲁迅《故乡》) 例①要表达“疲惫”“疲乏”的意思,和下文的“一团棉花”配合,使用“困软”最合适。例②最后一个分句使 用被动句式,是受上文影响,承上省略主语,使全句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2、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 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 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 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说“我们班全体同学要求自己都很严格, 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和“我们班连×××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基本事实可能完 全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前者适用于表扬,后者则有指责味道。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 要,采用恰当说法。否则就不得体 又比如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是反映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 力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选用了许多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词语和句式。第一段就很典型: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 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的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 的,还躺着,猪猡!”(夏衍《包身工》)
如:“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 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清贫》) 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贬义词 《语文天地》1996 年第 1 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文有这样的句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 的今天,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 ....,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不但不寻贤让位,反而溜 须拍马屁走后门,送礼请客拉关系,且凭这一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这句话用了“胸无城府”这一成语,可惜含义理解错误。《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8 年第二版)释 “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的谋算”。“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由此可知, “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而上面的句子是说,这部分人没有文化水平,没有本事,当属贬义。看来,若将其改为“胸 无点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 有一定的上下文。上下文,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一个词 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这上下文有密切联系。例如: ①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 11 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 花了。(阿累《一面》) 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 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 走了。(鲁迅《故乡》) 例①要表达“疲惫”“疲乏” 的意思,和下文的“一团棉花”配合,使用“困软”最合适。例②最后一个分句使 用被动句式,是受上文影响,承上省略主语,使全句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2、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 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 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 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说“我们班全体同学要求自己都很严格, 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和“我们班连×××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基本事实可能完 全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前者适用于表扬,后者则有指责味道。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 要,采用恰当说法。否则就不得体 又比如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是反映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 力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选用了许多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词语和句式。第一段就很典型: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 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的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 的,还躺着,猪猡!”(夏衍《包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