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1) ·政策时滞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效果,都必须经过一段时 间,这段时间被称为时滞。政策时滞有两个部分组成:内部 时滞和外部时滞。 (一)内部时滞 丛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政策矫正,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 动的时间过程。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的预见能力、制 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决心等。 内部时滞可以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 认识时滞,是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釆取行动,到它认 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 行动时滞,是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实际采 取行动这段时间。 21
• 政策时滞 •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或全部效果,都必须经过一段时 间,这段时间被称为时滞。政策时滞有两个部分组成:内部 时滞和外部时滞。 • (一)内部时滞 • 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政策矫正,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 动的时间过程。 •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的预见能力、制 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决心等。 • 内部时滞可以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个阶段: • 认识时滞,是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 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 • 行动时滞,是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实际采 取行动这段时间。 21 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 (1)
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2) (二)外部时滞 货币当局从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时所需要的时间, 也是货币政策从宏观传导到微观,再反映到宏观的时间。包括: ·(1)从基准利率调整到对其它利率产生影响需要的时间, 即信贷机构经营行为调整时滞 (2)利率变化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需要的时间, 即居民收入变化时滞。 (3)利率变化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需要的时 间,即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调整时滞。 (4)总需求变化对总产出、物价和劳动就业的影响需要的 时间,即实际经济反应时滞。 22
• (二)外部时滞 • 货币当局从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时所需要的时间, 也是货币政策从宏观传导到微观,再反映到宏观的时间。包括: • (1)从基准利率调整到对其它利率产生影响需要的时间, 即信贷机构经营行为调整时滞。 • (2)利率变化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需要的时间, 即居民收入变化时滞。 • (3)利率变化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需要的时 间,即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支出调整时滞。 • (4)总需求变化对总产出、物价和劳动就业的影响需要的 时间,即实际经济反应时滞。 22 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 (2)
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3) 发达国家的经验 货币当局调整基准利率以后,一般需经过12个月,利率调 整的全部影响在需求和生产部门中才能被感觉到,对通货 膨胀的影响需要再经过12个月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利率调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时滞可 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完全取决于利率调整引起的居民和企业 对市场预期的变化过程。 23
• 发达国家的经验 • 货币当局调整基准利率以后,一般需经过12个月,利率调 整的全部影响在需求和生产部门中才能被感觉到,对通货 膨胀的影响需要再经过12个月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 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利率调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时滞可 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完全取决于利率调整引起的居民和企业 对市场预期的变化过程。 23 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 (3)
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4) ·(三)政策时滞的不利影响 由于滞后的存在,货币政策只能在相当长时期且不确定的时间 之后,才能影响到经济运行;且在若干时间之后,某种政策影 响可能会改变事先预计的政策作用方向 ·货币政策的时间滞后,常常使得以反经济周期为目的的权衡性 货币政策变为对经济的额外的和不必要的干扰 ·时滞的时间跨度可能会使得一项基于过去的货币政策,在未 来的不确定的情况下成为经济变动的引发原因。 在连续的货币政策岀现政策时滞叠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 效果就更难保证;而且这种时滞的跨度又极有可能进一步误 导公众预期。 货币当局很难准确判断一项货币政策的力度是否已经到位,往 往是接二连三地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最终使得货币政策在实际经济领域的传导趋于无效 24
• (三)政策时滞的不利影响 • 由于滞后的存在,货币政策只能在相当长时期且不确定的时间 之后,才能影响到经济运行;且在若干时间之后,某种政策影 响可能会改变事先预计的政策作用方向。 • 货币政策的时间滞后,常常使得以反经济周期为目的的权衡性 货币政策变为对经济的额外的和不必要的干扰。 • 时滞的时间跨度可能会使得一项基于过去的货币政策,在未 来的不确定的情况下成为经济变动的引发原因。 • 在连续的货币政策出现政策时滞叠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 效果就更难保证;而且这种时滞的跨度又极有可能进一步误 导公众预期。 • 货币当局很难准确判断一项货币政策的力度是否已经到位,往 往是接二连三地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最终使得货币政策在实际经济领域的传导趋于无效。 24 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 (4)
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5) ·(四)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时滞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时滞 中国央行没有能够完全摆脱财政赤字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中 国人民银行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只具有建议和执行的权利 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工具必须报国务院审批;中国央行要在 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实行管制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 定,这必然导致其很难自主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2.金融系统经营调整时滞 中国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发展不够成熟;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过于集中 ·3.实际经济主体行为反应时滞 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民营企业的筹资渠道,以及居民支出 的预期变化
• (四)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时滞 •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时滞 • 中国央行没有能够完全摆脱财政赤字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中 国人民银行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 只具有建议和执行的权利, 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工具必须报国务院审批;中国央行要在 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实行管制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 定, 这必然导致其很难自主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 2.金融系统经营调整时滞 • 中国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发展不够成熟;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过于集中。 • 3.实际经济主体行为反应时滞 • 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和民营企业的筹资渠道,以及居民支出 的预期变化。 25 五、利率调整与总需求变动时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