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等于催化 常数kct)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Kca是指在一定条件 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或每秒钟每 mol酶分子转换底物的umol数。(大多数酶对其天然 底物的kt的变化范围为每秒1~104) 酶与一般催化剂催化效率的比较 底物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反应速度常数 尿素 H+ 62 7.4×10-7 脲酶 21 5.0×106 过氧化氢 Fe 2+ 22 56 过氧化氢酶 22 3.5×107
酶与一般催化剂催化效率的比较 底物 催化剂 反应温度(℃) 反应速度常数 尿素 H + 62 7.4 10-7 脲酶 21 5.0 106 过氧化氢 Fe 2+ 22 56 过氧化氢酶 22 3.5 107 常用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 TN, 等于催化 常数kcat )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Kcat是指在一定条件 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或每秒钟每 µmol酶分子转换底物的µmol数。(大多数酶对其天然 底物的kcat 的变化范围为每秒1~104)
2.高度专一性: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 的化合物发生一定的反应。 3.酶易失活: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 4.酶活性可被调节控制: (1)酶浓度调节; (2)激素调节; (3)反馈抑制调节; 为P所抑制 A一‖→B→C→D→P(终产物) ↑.T 图通过终产物可逆的结合对途径中的第1个酶反馈抑制
2. 高度专一性: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 的化合物发生一定的反应。 3. 酶易失活: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 4. 酶活性可被调节控制: (1)酶浓度调节; (2)激素调节; (3)反馈抑制调节; 为P所抑制 A ―‖→ B → C → D → P(终产物) ↑. . . . . . . .↑ 图 通过终产物可逆的结合对途径中的第1个酶反馈抑制
(4)抑制剂和激活剂的调节; (5)其他调节方式(别构调节、酶原的激活、 酶的可逆共价修饰、同工酶) 胞外酶 酶 胞内酶 BACK
酶 胞外酶 胞内酶 (4)抑制剂和激活剂的调节; (5)其他调节方式 (别构调节、酶原的激活、 酶的可逆共价修饰、同工酶)
第二节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分类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ttee,. EC)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 成6大类: 1.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s):催化氧 化还原反应的酶。 一一主要是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反应 AH,+BA+BH2 (1)脱氢酶类: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 AH2+B=A+BH2(需辅酶I或辅酶Ⅱ)
第二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酶的分类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ttee, EC)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 成6大类: 1. 氧化还原酶类( oxido- reductases):催化氧 化还原反应的酶。 --主要是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的氧化还原反应 AH2 + B A + BH2 (1)脱氢酶类: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 AH2 +B A + BH2(需辅酶Ⅰ或辅酶Ⅱ)
(2) 氧化酶类 ① 催化底物脱氢,并氧化生成H202: AH2+O2=A+H2O2(需FAD或FMN) ②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0: 2AH2+02=2A+2H20 (3)过氧化物酶 R00+H202=R0+H20+02 (4)加氧酶(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 OH 02+1 (顺,顺-已二烯二酸) C=0 OH
(2)氧化酶类 ① 催化底物脱氢,并氧化生成H2O2: AH2 + O2 A + H2O2(需FAD或FMN) ② 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 2AH2 + O2 2A + 2H2O (3)过氧化物酶 ROO + H2O2 RO + H2O + O2 (4)加氧酶(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 O2 + OH OH C=O C=O OH OH (顺,顺-已二烯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