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丛书”虽然为申遗工作做了大量前期学术准备,但它研究的范围与目的绝不仅仅局 限于此。全书建树颇多,至少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丛书第一次以系列专著的形式对永顺土司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军事制 度、建筑布局等展开了系统研究,称得上是“永顺土司的百科全书”,并且这也是迄今为止第 部内容丰富、勇于创新的”土司文化研究丛书”。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部研究土司制度的 专著一一余贻泽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问世后,数十年来已有上百部土司研究的专著出版 尽管有些专著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但毕竞只是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以及涉及 面相对有限。“丛书”则是以集团式的研究团队进行的综合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书 之间有着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无疑为《中国土司制度通史》《中国土司大辞典》等土 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③“丛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始终把通过个案研究来揭示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作为研 究的宗旨,这是难能可贵的。“丛书”以永顺老司城为研究区域。以永顺土司为切入点。在对 永顺土司建立、发展,以及改流的历史进程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对土司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 的研究和阐释,如书中涉及的永顺土司之授职、承袭、朝贡、纳赋、升降、赏罚、征调等诸 多方面,作者都是先从土司制度入手,阐明相关制度及其变化、调整,进而结合永顺土司的 具体情况做分析。同时,“丛书”主要探讨对象虽然是永顺土司,但涉及的空间范围却覆盖 整个大西南,并与全国的历史演变历程息息相关,从中折射出数百年来土司制度的兴衰过程 ④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问题,但对于土司问题的研究却涉 及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考古学等许多学科。以往的研究者,由于受学术背景的限制 大多是进行单一学科的研究,而“丛书”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 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将永顺土司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这 不仅深化了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而且拓展了土司研究的理论视野。如《土司城的文化景 观》运用景现生态学、丈化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老司 城遗址文化景观进行综合的交叉研究 ⑤当然,由于“丛书”的创作是为申遗的需要,写作时间较短,因此也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如对清代的档案资料未能利用,个别问题的硏究尚欠深入。这里想强调一点,也是类似 研究中的共性问题,即如何区别一个地方家族势力在进入土司制度阶段前后的身份和地位 如永顺的彭氏家族是在元代成为土司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土司的身份。因此,“丛书”中类似 彭氏土司统治长达八百余年”,“一个历时八百年的土司王朝”的提法,不仅混淆了土司与 一般地方势力集团之间的区别,也直接与“丛书”所论述的土司制度建立于元代的结论矛盾。 不过瑕不掩瑜,“丛书”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均很突出,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著作,相 信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 (摘编自李世愉《土司制度研究的杰作一一评“土司文化研究丛书”》)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丛书”虽然为申遗工作做了大量前期学术准备,但它研究的范围与目的绝不仅仅局 限于此。全书建树颇多,至少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丛书第一次以系列专著的形式对永顺土司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军事制 度、建筑布局等展开了系统研究,称得上是“永顺土司的百科全书”,并且这也是迄今为止第 一部内容丰富、勇于创新的”土司文化研究丛书”。从 20 世纪 40 年代第一部研究土司制度的 专著——余贻泽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问世后,数十年来已有上百部土司研究的专著出版。 尽管有些专著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但毕竞只是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以及涉及 面相对有限。“丛书”则是以集团式的研究团队进行的综合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书 之间有着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无疑为《中国土司制度通史》《中国土司大辞典》等土 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③“丛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始终把通过个案研究来揭示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作为研 究的宗旨,这是难能可贵的。“丛书”以永顺老司城为研究区域。以永顺土司为切入点。在对 永顺土司建立、发展,以及改流的历史进程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对土司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 的研究和阐释,如书中涉及的永顺土司之授职、承袭、朝贡、纳赋、升降、赏罚、征调等诸 多方面,作者都是先从土司制度入手,阐明相关制度及其变化、调整,进而结合永顺土司的 具体情况做分析。同时,“丛书”主要探讨对象虽然是永顺土司,但涉及的空间范围却覆盖了 整个大西南,并与全国的历史演变历程息息相关,从中折射出数百年来土司制度的兴衰过程。 ④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问题,但对于土司问题的研究却涉 及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考古学等许多学科。以往的研究者,由于受学术背景的限制。 大多是进行单一学科的研究,而“丛书”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 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将永顺土司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这 不仅深化了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而且拓展了土司研究的理论视野。如《土司城的文化景 观》运用景现生态学、丈化人类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老司 城遗址文化景观进行综合的交叉研究。 ⑤当然,由于“丛书”的创作是为申遗的需要,写作时间较短,因此也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如对清代的档案资料未能利用,个别问题的研究尚欠深入。这里想强调一点,也是类似 研究中的共性问题,即如何区别一个地方家族势力在进入土司制度阶段前后的身份和地位。 如永顺的彭氏家族是在元代成为土司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土司的身份。因此,“丛书”中类似 “彭氏土司统治长达八百余年”,“一个历时八百年的土司王朝”的提法,不仅混淆了土司与 一般地方势力集团之间的区别,也直接与“丛书”所论述的土司制度建立于元代的结论矛盾。 不过瑕不掩瑜,“丛书”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均很突出,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著作,相 信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 (摘编自李世愉《土司制度研究的杰作——评“土司文化研究丛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丛书”是为申遗而编著的学术研究成果,但是它的研究范围和目的已经突破了申遗需要 的局限,体现出了编著者勇于创新的意识 B.“丛书”以集团式研究团队的方式进行综合研究,尽管与个人专著相比,学术水准尚有 定差距,但研究范围和涉及面却相对较为宽泛。 C.“丛书”以永顺老司城为研究区域,覆盖整个大西南,并结合全国历史演变,折射出土司 制度的兴衰过程,揭示了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 D.“丛书”将永顺土司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现象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深化了对土司制度实质 的剖析,还起到拓展土司研究理论视野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交代了“丛书”编写的缘起,肯定了其成绩,自然而然引出下文。 B.第②段借与以往土司研究专著的对比,肯定了丛书“系列专著”的研究形式。 C.第④段举例论证了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问题这一观点。 D.文章对“土司文化研究丛书”进行了辩证的评价,既客观公允,又有所侧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丛书”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永顺土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才使得《中国土司制 度通史》等土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成为可能。 B.“丛书”以永顺土司为切入点,以探究它建立、发展及改流的历史进程为宗旨,同时也涉 及了对土司相关制度及其变化、调整的研究和阐释。 C.与以往单一学科的研究方法不同,“丛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 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开创了跨学科比较研究之先河。 D.作者之所以对丛书“彭氏土司统治长达八百余年”说法提出异议,是因为它把彭氏家族势 力在进入土司制度阶段之前的时间也笼统计算在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琴师 岑燮钧 我们小的时候,住在县剧团里,父亲是团里的琴师。 有一阵,父亲总是晚回来,母亲知道他是给团里一个小姑娘马玉娘拉琴后,就时不时跟 父亲吵架 有一回,她拍着巴掌骂道:你以为你是好人,好人会被撵到乡下来?父亲似乎恼羞成怒 个反手巴掌甩了过去,母亲摸着脸,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 从此,但凡要吃饭了,我就跑去叫父亲,我怕母亲去闹。 父亲对马玉娘很耐心,我经常听到他说道:对,对,就这样唱,唱高音时,可以用气息 托着,若断若续……云派唱腔就是这样的特点,像云一样,飘若游丝· 那时,剧团青黄不接。老演员经过文革的耽搁,有的荒废了,有的形象不行了,正需要 年轻演员顶上去。 终于,马玉娘成了剧团的主角,可她的神态总是幽幽的。母亲是团里烧饭的。她不喜欢 马玉娘,她喜欢李铁梅一样的,人精精神神,嗓子脆亮脆亮的。父亲不屑地说:你知道什么。 果然。马玉娘渐渐地红了起来 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了,马玉娘要调到省里去,她被省团的云老师看中了。 那天,父亲倒了酒慢慢地喝着,直到我们都吃完了,他还在喝。母亲催了几次,父亲喝 道:你有完没完! 大概是半年后,有一晚,我们听到敲门声,母亲走出去,一会儿转身向里喊道:马玉娘 来了! 父亲既没激动,也没热情,只是淡淡说,坐。马玉娘说了些省团的事,父亲只是“嗯”“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丛书”是为申遗而编著的学术研究成果,但是它的研究范围和目的已经突破了申遗需要 的局限,体现出了编著者勇于创新的意识。 B.“丛书”以集团式研究团队的方式进行综合研究,尽管与个人专著相比,学术水准尚有一 定差距,但研究范围和涉及面却相对较为宽泛。 C.“丛书”以永顺老司城为研究区域,覆盖整个大西南,并结合全国历史演变,折射出土司 制度的兴衰过程,揭示了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 D.“丛书”将永顺土司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现象进行跨学科比较研究,深化了对土司制度实质 的剖析,还起到拓展土司研究理论视野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①段交代了“丛书”编写的缘起,肯定了其成绩,自然而然引出下文。 B.第②段借与以往土司研究专著的对比,肯定了丛书“系列专著”的研究形式。 C.第④段举例论证了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问题这一观点。 D.文章对“土司文化研究丛书”进行了辩证的评价,既客观公允,又有所侧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丛书”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永顺土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才使得《中国土司制 度通史》等土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成为可能。 B.“丛书”以永顺土司为切入点,以探究它建立、发展及改流的历史进程为宗旨,同时也涉 及了对土司相关制度及其变化、调整的研究和阐释。 C.与以往单一学科的研究方法不同,“丛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 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开创了跨学科比较研究之先河。 D.作者之所以对丛书“彭氏土司统治长达八百余年”说法提出异议,是因为它把彭氏家族势 力在进入土司制度阶段之前的时间也笼统计算在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琴 师 岑燮钧 我们小的时候,住在县剧团里,父亲是团里的琴师。 有一阵,父亲总是晚回来,母亲知道他是给团里一个小姑娘马玉娘拉琴后,就时不时跟 父亲吵架。 有一回,她拍着巴掌骂道:你以为你是好人,好人会被撵到乡下来?父亲似乎恼羞成怒, 一个反手巴掌甩了过去,母亲摸着脸,张牙舞爪地扑了上来。 从此,但凡要吃饭了,我就跑去叫父亲,我怕母亲去闹。 父亲对马玉娘很耐心,我经常听到他说道:对,对,就这样唱,唱高音时,可以用气息 托着,若断若续……云派唱腔就是这样的特点,像云一样,飘若游丝…… 那时,剧团青黄不接。老演员经过文革的耽搁,有的荒废了,有的形象不行了,正需要 年轻演员顶上去。 终于,马玉娘成了剧团的主角,可她的神态总是幽幽的。母亲是团里烧饭的。她不喜欢 马玉娘,她喜欢李铁梅一样的,人精精神神,嗓子脆亮脆亮的。父亲不屑地说:你知道什么。 果然。马玉娘渐渐地红了起来。 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了,马玉娘要调到省里去,她被省团的云老师看中了。 那天,父亲倒了酒慢慢地喝着,直到我们都吃完了,他还在喝。母亲催了几次,父亲喝 道:你有完没完! 大概是半年后,有一晚,我们听到敲门声,母亲走出去,一会儿转身向里喊道:马玉娘 来了! 父亲既没激动,也没热情,只是淡淡说,坐。马玉娘说了些省团的事,父亲只是“嗯”“噢
“啊”地应着,有时点点头。临到马玉娘要走时,他说:东西拿走!马玉娘说,只是一点点意 思!父亲说:以后,你拿东西,就别来了。人家说这话是客气话,可是父亲却是一本正经的 弄得马玉娘很下不来台。父亲把东西硬是拿了出去,然后关了门。门敲了几下,然后听到马 玉娘走了 母亲看看父亲,白了他一眼。 本来,剧团刚刚有点生气。可是,马玉娘一走,又黯淡下去了。一个好演员,是可遇而 不可求的 后来,马玉娘托团里的一个老同事,给父亲捎来一把新的胡琴。父亲试了一下,收下了。 马玉娘越来越红,新戏一个接着一个。可是,父亲越来越落寞,因为剧团解散了 父亲的最后两年是在省城度过的。母亲殁了,他也老得很快。他的心脏不行,把他一个 人放在乡下,不放心,于是,我叫他来。起先,他不肯,我哭着“骂”了他,他才像一个小 孩子一样,肯跟我了。来的时候,他把那把胡琴带上了。 我给他打开了戏曲频道。那时,乡下没有数字电视,戏曲频道是收不到的。我给他说, 戏曲频道里经常有马玉娘的戏。她现在是省团的当家花旦了,还得了梅花奖 第二晚,果然看上了马玉娘的大戏。父亲一边看,一边给她打拍子。我问父亲,她唱得 好吗?父亲点点头,说好,比原来更好了。她原来的嗓音里有一层翳,现在这一层翳散了,但 又没完全散,就有了一种幽咽的美。这种嗓音,比起单纯的声音来,更有回味。戏曲讲的就 是这么一个味。这一晚,父亲的话特别多,我从来没见他讲过这么多话,还讲得很有兴致 他以前是一个多么寡淡的人啊,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父亲说,当初,她因为是新招的, 高音上不去。差点被刷掉。是他,力排众议,帮她另选流派,练唱三年,终于练出了一条像 云致秋那样的幽咽婉转别具一格的嗓子… 我告诉他,你知道吗,玉娘姐家就在我们前面的一个小区。我指着前面的灯光说,喏 就是那边高楼上亮灯的地方 父亲顿了顿。说,这么近啊 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每次我提及让玉娘姐来看看他,可他总是摇摇头。他不愿麻烦人 父亲平平静静地走了 父亲去世后第三天,马玉娘摸到我家来,捧着两束花。她是从朋友圈里看到这消息的, 说真不知道老师就住在离她家这么近的地方一一真是太过意不去了 我说,父亲临终前,一直看着你的小区,可是,他就是不让我告诉你。 她的眼圈红了,说,我知道,我知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走到父亲的遗像前,献 上两束花,深深地鞠了一躬 她说,另一束花是云老师的。然后,她转发给我一张照片,说你看看。 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文革前的照片:他在给云致秋操琴 (选自《四川文学》,2017年第12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几次写到父亲对母亲的言行有失耐心,这流露了父亲不被理解的郁闷、无奈,也与 他对年轻人耐心细致的指导形成了鲜明对比 B.父亲一本正经地让马玉娘把东西带走,弄得她非常尴尬,原因就在于父亲对他辛苦培养的 马玉娘离开县里去了省团之事一直耿耿于怀。 C.县剧团曾因马玉娘走红而初显生机,又终因马玉娘离开而黯淡直至解散,这其中既与个体 因素有一定的关联,也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
“啊”地应着,有时点点头。临到马玉娘要走时,他说:东西拿走!马玉娘说,只是一点点意 思!父亲说:以后,你拿东西,就别来了。人家说这话是客气话,可是父亲却是一本正经的, 弄得马玉娘很下不来台。父亲把东西硬是拿了出去,然后关了门。门敲了几下,然后听到马 玉娘走了。 母亲看看父亲,白了他一眼。 本来,剧团刚刚有点生气。可是,马玉娘一走,又黯淡下去了。一个好演员,是可遇而 不可求的。 后来,马玉娘托团里的一个老同事,给父亲捎来一把新的胡琴。父亲试了一下,收下了。 马玉娘越来越红,新戏一个接着一个。可是,父亲越来越落寞,因为剧团解散了。 父亲的最后两年是在省城度过的。母亲殁了,他也老得很快。他的心脏不行,把他一个 人放在乡下,不放心,于是,我叫他来。起先,他不肯,我哭着“骂”了他,他才像一个小 孩子一样,肯跟我了。来的时候,他把那把胡琴带上了。 我给他打开了戏曲频道。那时,乡下没有数字电视,戏曲频道是收不到的。我给他说, 戏曲频道里经常有马玉娘的戏。她现在是省团的当家花旦了,还得了梅花奖。 第二晚,果然看上了马玉娘的大戏。父亲一边看,一边给她打拍子。我问父亲,她唱得 好吗?父亲点点头,说好,比原来更好了。她原来的嗓音里有一层翳,现在这一层翳散了,但 又没完全散,就有了一种幽咽的美。这种嗓音,比起单纯的声音来,更有回味。戏曲讲的就 是这么一个味。这一晚,父亲的话特别多,我从来没见他讲过这么多话,还讲得很有兴致。 他以前是一个多么寡淡的人啊,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父亲说,当初,她因为是新招的, 高音上不去。差点被刷掉。是他,力排众议,帮她另选流派,练唱三年,终于练出了一条像 云致秋那样的幽咽婉转别具一格的嗓子…… 我告诉他,你知道吗,玉娘姐家就在我们前面的一个小区。我指着前面的灯光说,喏, 就是那边高楼上亮灯的地方。 父亲顿了顿。说,这么近啊…… 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每次我提及让玉娘姐来看看他,可他总是摇摇头。他不愿麻烦人 家。 父亲平平静静地走了。 父亲去世后第三天,马玉娘摸到我家来,捧着两束花。她是从朋友圈里看到这消息的, 说真不知道老师就住在离她家这么近的地方——真是太过意不去了。 我说,父亲临终前,一直看着你的小区,可是,他就是不让我告诉你。 她的眼圈红了,说,我知道,我知道,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走到父亲的遗像前,献 上两束花,深深地鞠了一躬。 她说,另一束花是云老师的。然后,她转发给我一张照片,说你看看。 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文革前的照片:他在给云致秋操琴…… (选自《四川文学》,2017 年第 12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几次写到父亲对母亲的言行有失耐心,这流露了父亲不被理解的郁闷、无奈,也与 他对年轻人耐心细致的指导形成了鲜明对比。 B.父亲一本正经地让马玉娘把东西带走,弄得她非常尴尬,原因就在于父亲对他辛苦培养的 马玉娘离开县里去了省团之事一直耿耿于怀。 C.县剧团曾因马玉娘走红而初显生机,又终因马玉娘离开而黯淡直至解散,这其中既与个体 因素有一定的关联,也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
D.小说中父亲在谈及马玉娘的演唱时,话语顿时变得多了起来,可谓头头是道,颇有兴致 足见其对马玉娘的关注、厚爱、自豪、期望。 5.云致秋尽管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是对刻画“父亲”这一形象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 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中国天眼”FAST的成果“首秀”,又一次让中国科学界站到全世界面前。2017年10月 10日,FAST团队携脉冲星发现的成果一亮相,就引来国内外注目,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 镜的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评价: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目前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 由FAST捕获的首批脉冲信号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信号分别来自1.6万光年外和4100光 年外,它们让中国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天文设备第一次发现脉冲星 而在此之前的50年里,人类已经观测到2700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所谓脉冲星,是死亡 恒星的一种,属于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这种脉冲信号,就好 比转动的灯塔发出忽明忽暗的光,以至于脉冲星最初被发现时,一度被误以为是外星人寻找 宇宙知音的信号。 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药说,目前已经发现的脉冲星大多在银河系。而FAST可以在距离 200万光年的空间有所探索。例如此次,HAST通过“漂移扫描”,对中性氢、脉冲星、银河系 结构和分子谱线等多科学目标进行同时扫描的巡天观测,是世界上其他望远镜从未实现过的 “系统的科学产出已经开始”李菂说,FAST正在开启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产生 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 (摘编自《中国天眼FAST“首秀”前后》,《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16日) 材料二: 调试两年来,FAST的“牛刀小试”让外界惊艳。它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是至今人类 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美国阿雷西博等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曾多次搜 索,却始终难觅其踪。如果昳ST能捕获河外星系脉冲星,将在国际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 此,FAST工程的技术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最早可能在明年进行探测 未来,FAST将覆盖当今射电天文的主流热点方向和科学目标: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以 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观测脉冲星、探测星际分子,甚至还可以搜寻地球外生命……·随着FAST 的正式投用,各国科学家将相继共享使用,除了可能给中国天文学带来一个“黄金时代”外, 也有望诞生一些重要的原创科学成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姜鹏介绍,FAST 预期将发现双倍于人类已知数量的脉冲星,尤其是特殊品种的脉冲星,极有可能在广义相对 论和引力波探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当然,这一切,取决于HAST能否把性能调到最好,以及是否拥有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 现在19个波速接收的数据为38G/秒,每年要接收96P,经过处理,大概要达到10P-15P。 这么大的数据量,不及时计算就是数据垃圾。所以,技术攻关显得非常迫切 (摘编自《“中国天眼”冲击新目标,亟须技术攻关》,《科技日报》2018年9月26日) 材料 去年10月国家天文台对外公布AST首次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 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近一年过去,如今FAST已经探测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 已经有44颗得到认证。此外,今年FAST还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获得了国际认证。这是FAST
D.小说中父亲在谈及马玉娘的演唱时,话语顿时变得多了起来,可谓头头是道,颇有兴致, 足见其对马玉娘的关注、厚爱、自豪、期望。 5.云致秋尽管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是对刻画“父亲”这一形象起着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 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FAST 的成果“首秀”,又一次让中国科学界站到全世界面前。2017 年 10 月 10 日,FAST 团队携脉冲星发现的成果一亮相,就引来国内外注目,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 镜的科学主管乔治·霍布斯评价: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目前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 由 FAST 捕获的首批脉冲信号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信号分别来自 1.6 万光年外和 4100 光 年外,它们让中国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天文设备第一次发现脉冲星。 而在此之前的 50 年里,人类已经观测到 2700 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所谓脉冲星,是死亡 恒星的一种,属于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这种脉冲信号,就好 比转动的灯塔发出忽明忽暗的光,以至于脉冲星最初被发现时,一度被误以为是外星人寻找 宇宙知音的信号。 FAST 工程副总工程师李药说,目前已经发现的脉冲星大多在银河系。而 FAST 可以在距离 200 万光年的空间有所探索。例如此次,FAST 通过“漂移扫描”,对中性氢、脉冲星、银河系 结构和分子谱线等多科学目标进行同时扫描的巡天观测,是世界上其他望远镜从未实现过的。 “系统的科学产出已经开始!”李菂说,FAST 正在开启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产生 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 (摘编自《中国天眼 FAST“首秀”前后》,《中国青年报》2017 年 10 月 16 日) 材料二: 调试两年来,FAST 的“牛刀小试”让外界惊艳。它首次发现的毫秒脉冲星,是至今人类 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美国阿雷西博等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曾多次搜 索,却始终难觅其踪。如果 FAST 能捕获河外星系脉冲星,将在国际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 此,FAST 工程的技术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最早可能在明年进行探测。 未来,FAST 将覆盖当今射电天文的主流热点方向和科学目标: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以 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观测脉冲星、探测星际分子,甚至还可以搜寻地球外生命……随着 FAST 的正式投用,各国科学家将相继共享使用,除了可能给中国天文学带来一个“黄金时代”外, 也有望诞生一些重要的原创科学成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FAST 工程总工程师姜鹏介绍,FAST 预期将发现双倍于人类已知数量的脉冲星,尤其是特殊品种的脉冲星,极有可能在广义相对 论和引力波探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当然,这一切,取决于 FAST 能否把性能调到最好,以及是否拥有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 现在 19 个波速接收的数据为 38G/秒,每年要接收 96P,经过处理,大概要达到 10P—15P。 这么大的数据量,不及时计算就是数据垃圾。所以,技术攻关显得非常迫切。 (摘编自《“中国天眼”冲击新目标,亟须技术攻关》,《科技日报》2018 年 9 月 26 日) 材料三: 去年 10 月国家天文台对外公布 FAST 首次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 其中 6 颗通过国际认证。近一年过去,如今 FAST 已经探测到 59 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 已经有 44 颗得到认证。此外,今年 FAST 还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获得了国际认证。这是 FAST
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截至目前,调试工作已取得了一些非常可喜的进展。望远镜的系统噪声已经控制在20K 左右的水平,同时静态扫描模式下的效率已经达到50%以上,望远镜的灵敏水平已经达到了 1800平方米每K的水平,静态扫描工作模式已经达到了望远镜的验收指标。下一步的任务就 是提高跟踪过程的控制精度,把跟踪过程的灵敏度也实现同样或相近的水平。对于观测范围 可达已知宇宙边缘的“天眼”来说,发现脉冲星只是使命之一。未来,它还将在中性氢观测、 谱线观测、寻找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等方面进行探索发现。 (摘编自《“中国天眼”FAST两岁了!》,新华网2018年9月26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之前已有2700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但是利用AST发现脉冲星对我 们而言尚属首次,中国终于实现了划时代“零的突破”。 B.脉冲星是一种死亡恒星,可以高速自转,它在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的同时也会发出忽明忽 暗的光,曾被误认为是外星人在寻找宇宙知音的信息 C.与美国阿雷西博等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相比,FAST的观测范围更广,这也是它能够成功地 发现射电流量非常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的根本原因。 D.能否把AST性能调试到最好,是否拥有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决定FAST能否在当今射 电天文研究领域冲击新目标、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因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FAsT正开启的“激越时代”,是通过借助“漂移扫描”对中性氢、脉冲星、银河系结构和 分子谱线等多个科学目标进行巡天观测的尖端技术实现的 B.为了捕获河外星系脉冲星,FAST工程技术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并预计最早可能于2019 年进行探测,一旦成功便在国际上具有了开创性意义。 C.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搜寻地球以外的生命,甚至在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探测方面取得 突破,这些目标是世界各国科学家们共同的理想追求 D.近一年的时间,FAST捕获的脉冲星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突破,在技术攻关方面也有很大进 步,但从长远来看这两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 9.以上三则材料,《中国青年报》与后两者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云起,雍州万年人,隋开皇中明经举。尝因奏事,文帝问曰:“外间有不便事,汝可言 之。”时兵部侍郎柳述在帝侧,云起应声奏曰:“柳述骄豪,兵机要重,非其所堪,徒以公主 之婿。遂居要职。臣恐物议以陛下官不择贤,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斯亦不便之大者。”帝甚然 其言,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也,可师友之。” 会契丹入抄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往讨契丹部落。契丹本事突厥,情无猜忌,云起既入 其界,使突厥诈云向柳城郡,欲共高丽交易。既明俱发,驰骑袭之,契丹不备。炀帝集百官 曰:“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朕今亲自举之。”擢为治书 御史。云起乃奏劾曰:“内史侍郎虞世基职典枢要,寄任隆重:御史大夫裴蕴特蒙殊宠,维持 内外。今四方告变,不为奏闻,贼数实多,或减言少。蹼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衰悬殊往皆 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觉目滺吡而不繩为憲将太请付有司请正其罪。”大理卿郑善果奏曰:“云 起诋訾名臣,所言不实,非毁朝政,妄作威权。”由是左迁大理司直
继发现脉冲星之后的另一重要成果。 截至目前,调试工作已取得了一些非常可喜的进展。望远镜的系统噪声已经控制在 20K 左右的水平,同时静态扫描模式下的效率已经达到 50%以上,望远镜的灵敏水平已经达到了 1800 平方米每 K 的水平,静态扫描工作模式已经达到了望远镜的验收指标。下一步的任务就 是提高跟踪过程的控制精度,把跟踪过程的灵敏度也实现同样或相近的水平。对于观测范围 可达已知宇宙边缘的“天眼”来说,发现脉冲星只是使命之一。未来,它还将在中性氢观测、 谱线观测、寻找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等方面进行探索发现。 (摘编自《“中国天眼”FAST 两岁了!》,新华网 2018 年 9 月 26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尽管之前已有 2700 多颗各种类型的脉冲星得到国际认证,但是利用 FAST 发现脉冲星对我 们而言尚属首次,中国终于实现了划时代“零的突破”。 B.脉冲星是一种死亡恒星,可以高速自转,它在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的同时也会发出忽明忽 暗的光,曾被误认为是外星人在寻找宇宙知音的信息。 C.与美国阿雷西博等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相比,FAST 的观测范围更广,这也是它能够成功地 发现射电流量非常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的根本原因。 D.能否把 FAST 性能调试到最好,是否拥有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决定 FAST 能否在当今射 电天文研究领域冲击新目标、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因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FAST 正开启的“激越时代”,是通过借助“漂移扫描”对中性氢、脉冲星、银河系结构和 分子谱线等多个科学目标进行巡天观测的尖端技术实现的。 B.为了捕获河外星系脉冲星,FAST 工程技术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并预计最早可能于 2019 年进行探测,一旦成功便在国际上具有了开创性意义。 C.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搜寻地球以外的生命,甚至在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探测方面取得 突破,这些目标是世界各国科学家们共同的理想追求。 D.近一年的时间,FAST 捕获的脉冲星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突破,在技术攻关方面也有很大进 步,但从长远来看这两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 9.以上三则材料,《中国青年报》与后两者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韦云起,雍州万年人,隋开皇中明经..举。尝因奏事,文帝问曰:“外间有不便事,汝可言 之。”时兵部..侍郎柳述在帝侧,云起应声奏曰:“柳述骄豪,兵机要重,非其所堪,徒以公主 之婿。遂居要职。臣恐物议以陛下官不择贤,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斯亦不便之大者。”帝甚然 其言,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也,可师友之。” 会契丹入抄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往讨契丹部落。契丹本事突厥,情无猜忌,云起既入 其界,使突厥诈云向柳城郡,欲共高丽交易。既明俱发,驰骑袭之,契丹不备。炀帝集百官 曰:“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①,朕今亲自举之。”擢为治书 御史。云起乃奏劾曰:“内史侍郎虞世基职典枢要,寄任隆重;御史大夫裴蕴特蒙殊宠,维持 内外。今四方告变,不为奏闻,贼数实多,或减言少。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 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大理卿郑善果奏曰:“云 起诋訾名臣,所言不实,非毁朝政,妄作威权。”由是左迁大理司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