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2015届高三4月模拟 语文试题 第Ⅰ卷 甲必做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 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 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墓、临、仿、造及对 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原 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 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还有明代的一幅山水 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煕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 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 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作 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 衣渡口图》。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 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 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对于此种方法作伪,时人屡试不爽。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画家,其 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 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 款。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究 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 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良心,就 在题诗时暗示。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卷后有朱 德润等四人题。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但作伪者粗心,以致 “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翻前案, 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之迹,不 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牵强,不 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 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 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假。就是将一幅画分割成数 幅分别装裱,分头出售,以牟取利润。 (摘编自吕友者《明代中后期书画的作伪风潮》) 1.下列对于“改头换面”这种作伪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改头换面”是通过把原画改款、添款的方式来作伪的手法,是一种较为普 遍的作伪手法 B.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和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都是被“改头换 面”后的作品
山东省滕州市 2015 届高三 4 月模拟 语文试题 第Ⅰ卷 甲 必做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3 题。 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 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 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造及对 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原 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 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还有明代的一幅山水 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 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 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作 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 衣渡口图》。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 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 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对于此种方法作伪,时人屡试不爽。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画家,其 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 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 款。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究 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 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良心,就 在题诗时暗示。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卷后有朱 德润等四人题。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但作伪者粗心,以致 “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翻前案, 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之迹,不 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牵强,不 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 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 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假。就是将一幅画分割成数 幅分别装裱,分头出售,以牟取利润。 (摘编自吕友者《明代中后期书画的作伪风潮》) 1.下列对于“改头换面”这种作伪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头换面”是通过把原画改款、添款的方式来作伪的手法,是一种较为普 遍的作伪手法。 B.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和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都是被“改头换 面”后的作品
C.明“院体”“浙派”画家的画,就有被人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改成宋人画 的情况。 D.改头换面,用明画冒充宋画,这可能是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 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书画作伪始于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至明代 达到顶峰。 B.明代书画作伪在手法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 部作伪方法。 C.明代的名家有时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不肯说破,于是出于良心 就在题诗时暗示出来。 D.作伪者采用割裂分装的作伪方式,将一幅画分割后分头出售,从而实现利益 的最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书画作伪让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其方式包括摹、临、仿、造及对真迹 改头换面等。 B.后人以挖掉旧款改署新款的方式,把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的作品《阔渚晴 峰图》伪造成了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C.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但因为作伪者的粗心 最终被辨认出来。 D.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但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 因而让造假者越发猖獗。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 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 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 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 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 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 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 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 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 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 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 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 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 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通判曰:“此释之,复紊,有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 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夲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 岁,盗减比年大半
C.明“院体”“浙派”画家的画,就有被人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改成宋人画 的情况。 D.改头换面,用明画冒充宋画,这可能是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 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书画作伪始于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至明代 达到顶峰。 B.明代书画作伪在手法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 部作伪方法。 C.明代的名家有时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不肯说破,于是出于良心 就在题诗时暗示出来。 D.作伪者采用割裂分装的作伪方式,将一幅画分割后分头出售,从而实现利益 的最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书画作伪让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 其方式包括摹、临、仿、造及对真迹 改头换面等。 B.后人以挖掉旧款改署新款的方式,把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的作品《阔渚晴 峰图》伪造成了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C.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但因为作伪者的粗心, 最终被辨认出来。 D.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但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 因而让造假者越发猖獗。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 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 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 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①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 ‘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 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 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 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 者胥②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 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③,民欢曰:“公 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 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 “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 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通判曰:“此释之,复紊,有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 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 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 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 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 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范纯仁) 注:①掊:搜括。②胥:全,都。③稔:丰收。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牧地初不隶县 町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会秋大稔 会天大雨,道不通 C.忧疾过于忧邦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 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 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罪不至死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将他们困死在狱 中,为民除害,正因为如此,他才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而不是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 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能够录用正直的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5分) 译文: 2)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宋向子誣① 有怀京师②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 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释】①向子誣生于两宋之间,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金兵进犯、 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被贬还乡,居江西临江。向子誣的晚年 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② 北宋都城东京 汴梁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 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 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 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 列传第七十三 范纯仁) 注:①掊:搜括。②胥:全,都。③稔:丰收。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牧地初不隶县 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会秋大稔 会天大雨,道不通 C.忧疾过于忧邦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 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 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 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罪不至死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将他们困死在狱 中,为民除害,正因为如此,他才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而不是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 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能够录用正直的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5 分) 译文: (2)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 宋 向子諲① 有怀京师②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 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释】①向子諲生于两宋之间,前半生亲见北宋社会表面繁荣兴盛,金兵进犯、 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被贬还乡,居江西临江。向子諲的晚年 词作,多抒写淡泊名利的闲适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怀念北宋徽宗时代的繁盛。② 北宋都城东京 汴梁
8、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前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京师上元节景象? 抒发了什么感情?(5分) 9、最后两句“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营造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月明星稀,。_,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治印 聂鑫森 著名的老篆刻家厉刃,一早起来,心情特别好。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 盆的太阳花。猩红的花骨朵正迎着霞光慢慢地展开,然后踱进他的书房。书房的 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是他亲手写和刻的三个篆字:“石窝窝”。这个名字似乎 有点土,但却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处堆着各种各样的印石和关于篆 刻的书籍,空气里飘袅着石头的气息。 昨夜,厉刃其实睡得很迟,一口气为本城评选出来的五名优秀的清洁工人,各刻 了一方印。是总工会的同志交下的任务,酬金当然是按他的润格,每印四千元 但厉刃说:“为他们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这几方印确实刻得既有 气势又有韵味,采用的是汉官的风格,下刀雄浑奇肆,但细部却又婀娜多姿。他 觉得这些身处底层的工人,正直朴厚,情感丰富,有一种值得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刻完印,已是凌晨三点,他又兴致勃勃地把印文和连款拓到宣纸册页上,将来可 以收入他出版的印谱中去。 老伴忽然走进来,说:“有个年轻人要见你,他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叫任之。” 厉刃说:“我并不认识他,不见,哪有来这么早的?” 老伴说:“八点都过了,还早?也许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进来吧。” 厉刃点点头说:“也好。 走进书房里来的任之很年轻也很英俊,上穿银灰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根紫红色的 领带,下穿一条牛仔长裤,挺时髦的。 “行石老先生,冒昧打扰,请您原谅。” “行石”是厉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见这小伙子是很懂礼貌的。 任之递过一张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任之主任前来拜访,求请为市长华阳刻 名章。” “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 厉刃笑了笑:“我给任何领导刻印,都是要收取润金的。这是我的规矩。 “能不能破个例?” “不能!
8、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前七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京师上元节景象? 抒发了什么感情?(5 分) 9、最后两句“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营造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2)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治印 聂鑫森 著名的老篆刻家厉刃,一早起来,心情特别好。他先在院子里看了看花架上一盆 盆的太阳花。猩红的花骨朵正迎着霞光慢慢地展开,然后踱进他的书房。书房的 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是他亲手写和刻的三个篆字:“石窝窝”。这个名字似乎 有点土,但却很有意味,桌子上、博物架上,到处堆着各种各样的印石和关于篆 刻的书籍,空气里飘袅着石头的气息。 昨夜,厉刃其实睡得很迟,一口气为本城评选出来的五名优秀的清洁工人,各刻 了一方印。是总工会的同志交下的任务,酬金当然是按他的润格,每印四千元。 但厉刃说:“为他们刻印,我分文不取,而且要刻好。”这几方印确实刻得既有 气势又有韵味,采用的是汉官的风格,下刀雄浑奇肆,但细部却又婀娜多姿。他 觉得这些身处底层的工人,正直朴厚,情感丰富,有一种值得人钦佩的奉献精神。 刻完印,已是凌晨三点,他又兴致勃勃地把印文和连款拓到宣纸册页上,将来可 以收入他出版的印谱中去。 老伴忽然走进来,说:“有个年轻人要见你,他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主任,叫任之。” 厉刃说:“我并不认识他,不见,哪有来这么早的?” 老伴说:“八点都过了,还早?也许人家有急事呢,我去叫他进来吧。” 厉刃点点头说:“也好。” 走进书房里来的任之很年轻也很英俊,上穿银灰色短袖衬衣,系着一根紫红色的 领带,下穿一条牛仔长裤,挺时髦的。 “行石老先生,冒昧打扰,请您原谅。” “行石”是厉刃的字,任之不直呼其名,可见这小伙子是很懂礼貌的。 任之递过一张介绍信,上面写着“兹有任之主任前来拜访,求请为市长华阳刻一 名章。” “行石老先生,不知可否?” 厉刃笑了笑:“我给任何领导刻印,都是要收取润金的。这是我的规矩。” “能不能破个例?” “不能!
任之犹豫了一阵,说:“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点?” “分文不少!”厉刃有些不高兴了。这样的事他见得多了,头头爱风雅,下属要 讨上司的欢心,送个字画、印章,却又不想花钱。厉刃从不让人占这样的便宜。 “润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后来取。” “不,一星期后来取,这几天我没时间 好吧,都依老先生。”任之付了润金,悻悻地走了 任之走后,厉刃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便找了块印石,操刀刻“华阳之印”。仍然 是汉官印的格局,但笔笔画画端庄质朴,边款为:“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 华阳先生雅正。厉刃奏刀。” 不久,市长华阳亲自主持了一个本地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座谈会,厉刃应邀参 加了。在开会之前,华阳特地走到厉刃面前,诚恳地说:“厉老,谢谢您赠我的 印,刻得真是太好了 “华市长,您不必客气,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 华阳愣了一下,随即说:“当然要谢您的,艺术一一是无价的。” 这个座谈会开了整整一天,华阳下微笑着听取大家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认 真地做了笔记。在中午的宴会上,华阳特意给厉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创 辉煌。 几天后,厉刃收到了华阳的一封亲笔信。 信是这样写的: 厉老: 夏安!您在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令我茅塞大开,获益匪浅,谢谢! 首先要向您道歉,办公室主任任之未经我的应允,擅自上门求印,多有打扰。谢 谢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财务室查了账,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润金。我除补 交这笔款子外,还特意在机关党员大会上做了检讨。任之主任虽然年轻有为,但 此种行为却不可姑息,已暂调离办公室,去一个乡镇锻炼,以观后效。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真乃警醒之语,我会牢记在心的! 厉刃读完这封信,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忽然问老伴:“捐献给希望工程的五万元寄了吗?” 早寄走了 那就好,那就好……” (1)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对厉刃院子、书房的详细描写,交代了厉刃爱石头的习性,烘托了 人物的品行。 B.厉刃治印,喜用汉官风格。对附庸风雅的权势者,润格每印四千元;对乐于 奉献的清洁工,却分文不取 C.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任之,年轻有为,为给市长治印,彬彬有礼地满足了厉刃 的苛刻要求。 D.任之走后,厉刃虽然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但仍然以汉官印的格式镌刻了“华 阳之印”,笔画端庄质朴,表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华阳的亲笔信,使故事峰回路转,使人物性格昭然若揭,表现出他从谏如流 的优秀品质。 (2)小说主人公厉刃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别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任之犹豫了一阵,说:“我知道老先生是每印四千,能不能少一点?” “分文不少!”厉刃有些不高兴了。这样的事他见得多了,头头爱风雅,下属要 讨上司的欢心,送个字画、印章,却又不想花钱。厉刃从不让人占这样的便宜。 “润金我照付……我想三天后来取。” “不,一星期后来取,这几天我没时间。” “好吧,都依老先生。”任之付了润金,悻悻地走了。 任之走后,厉刃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便找了块印石,操刀刻“华阳之印”。仍然 是汉官印的格局,但笔笔画画端庄质朴,边款为:“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 华阳先生雅正。厉刃奏刀。” 不久,市长华阳亲自主持了一个本地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的座谈会,厉刃应邀参 加了。在开会之前,华阳特地走到厉刃面前,诚恳地说:“厉老,谢谢您赠我的 印,刻得真是太好了。” “华市长,您不必客气,这印您是花了四千元定刻的。” 华阳愣了一下,随即说:“当然要谢您的,艺术——是无价的。” 这个座谈会开了整整一天,华阳下微笑着听取大家对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认 真地做了笔记。在中午的宴会上,华阳特意给厉刃敬了酒,祝他在古稀之年再创 辉煌。 几天后,厉刃收到了华阳的一封亲笔信。 信是这样写的: 厉老: 夏安!您在座谈会上发表的意见,令我茅塞大开,获益匪浅,谢谢! 首先要向您道歉,办公室主任任之未经我的应允,擅自上门求印,多有打扰。谢 谢您的提醒,我特意去财务室查了账,小任竟然用四千元公款付的润金。我除补 交这笔款子外,还特意在机关党员大会上做了检讨。任之主任虽然年轻有为,但 此种行为却不可姑息,已暂调离办公室,去一个乡镇锻炼,以观后效。 “治印必端方,做人亦如是。”真乃警醒之语,我会牢记在心的! 厉刃读完这封信,久久说不出话来。 他忽然问老伴:“捐献给希望工程的五万元寄了吗?” “早寄走了。” “那就好,那就好……” (1)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开头对厉刃院子、书房的详细描写,交代了厉刃爱石头的习性,烘托了 人物的品行。 B.厉刃治印,喜用汉官风格。对附庸风雅的权势者,润格每印四千元;对乐于 奉献的清洁工,却分文不取。 C.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任之,年轻有为,为给市长治印,彬彬有礼地满足了厉刃 的苛刻要求。 D.任之走后,厉刃虽然觉得心里憋得难受,但仍然以汉官印的格式镌刻了“华 阳之印”,笔画端庄质朴,表现出他的敬业精神。 E.华阳的亲笔信,使故事峰回路转,使人物性格昭然若揭,表现出他从谏如流 的优秀品质。 (2)小说主人公厉刃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6 分) (3)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别具匠心,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