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高三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20189)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 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据史料记载,起源 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 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 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由于生存环 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根据各自的 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 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 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端午也 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 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 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 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可见, 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 为什么传说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其根源于民众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用某个传 说来解释它。正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的 遭遇也都曾和端午节发生过关系。其实,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里,民间流传的端午习俗传说一 定还要更多更复杂,经过淘汰才留下了上述四人保存于古籍之中。又经过多少年的流传到今 天,人们已不再把端午习俗与介子推、曹娥、勾践并提,而只与屈原相联系了。不但在汉族 地区如此,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陆如此,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在国外的 华裔中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屈原的传说战胜了其他所有的传说,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 的联系。屈原的品质,显然要比他们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中华民族在节俗和传 说的长期流传中,集体地选择了屈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夺在于融汇了这 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伧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2016 级高三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2018.9)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 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据史料记载,起源 古老的节日风俗乃至一切民间习俗,它的成因一般说来总是与原始社会中一个部落、一个部 族或后来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关,往往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 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的。而当风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 的生命流程,随着人类世代的绵延,风俗不断被补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传。由于生存环 境的变迁,后代的人们往往不能理解远古祖先创造这些习俗活动的真正动机,遂根据各自的 生存条件和状况,对这些习俗作出新的、合乎逻辑的解说,这样就造成了或附会了许多有关 习俗的解释性民间传说。可见,传说的附会总是在习俗形成之后,实际上是为了延续或加强 这一习俗才发生的。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无疑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端午也 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 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起初,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 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是对龙图腾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证明和显示自己的“龙 子”身份,以此祈求龙保佑健康与安全,从而达到驱邪、疗病或祷祝丰收等等的目的。可见, 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 为什么传说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其根源于民众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用某个传 说来解释它。正如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践的 遭遇也都曾和端午节发生过关系。其实,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里,民间流传的端午习俗传说一 定还要更多更复杂,经过淘汰才留下了上述四人保存于古籍之中。又经过多少年的流传到今 天,人们已不再把端午习俗与介子推、曹娥、勾践并提,而只与屈原相联系了。不但在汉族 地区如此,在少数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陆如此,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在国外的 华裔中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屈原的传说战 胜了其他所有的传说,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 的联系。屈原的品质,显然要比他们更高洁,更符合我们民族的理想。中华民族在节俗和传 说的长期流传中,集体地选择了屈原,是存在于一个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处,存在于融汇了这 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乃至社会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从早期单一的辟邪驱瘟主题,逐步发展到兼顾辟邪驱瘟和纪念先贤,两个主题并重。其中既 包含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体现着人民的忠孝观念。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端午节民俗中具有迷信性质的辟邪色彩逐步淡化,游戏娱乐成分(特别是其中龙舟竞渡游戏 逐步加强。可以说,同我国其它传统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的演变过程记录着中国人走过的 历史脚印。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当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大 举入侵,许多人沉醉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 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化上的传承。今天,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弘扬优 秀民族传统文化,心怀敬畏,责无旁贷。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B.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C.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 D.像端午节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増强民族感情的载体,需要我们传承 和弘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都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 B.屈原的传说之所以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是因为屈原的品质更高洁,更符合我 们民族的理想 C.后代的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生存状况,产生了许多有关习俗的民间传说,这与人们生存环 境的变迁不无关系。 D.从一开始的龙节到介子推等传说再到屈原说最后到今天娱乐成分的加强,端午节的习俗 演变体现了民俗文化的补充性、修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游的诗作“粽包分两髻,艾東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反映出端午节纪念 先贤和辟邪驱瘟两个主题 B.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 作”,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从早期单一的辟邪驱瘟主题,逐步发展到兼顾辟邪驱瘟和纪念先贤,两个主题并重。其中既 包含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医学知识,也体现着人民的忠孝观念。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端午节民俗中具有迷信性质的辟邪色彩逐步淡化,游戏娱乐成分(特别是其中龙舟竞渡游戏) 逐步加强。可以说,同我国其它传统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的演变 过程记录着中国人走过的 历史脚印。 深沉的民族感情来源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当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大 举入侵,许多人沉醉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传 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民族节日在文化上的传承。今天,我们只有用实际行动捍卫和弘扬优 秀民族传统文化,心怀敬畏,责无旁贷。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端午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B. 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发展而变化。 C.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文化之一。 D. 像端午节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增强民族感情的载体,需要我们传承 和弘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起源古老的节日风俗都是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最初总有一种功利目 的。 B.屈原的传说之所以与端午节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联系是因为屈原的品质更高洁,更符合我 们民族的理想。 C.后代的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生存状况,产生了许多有关习俗的民间传说,这与人们生存环 境的变迁不无关系。 D.从一开始的龙节到介子推等传说再到屈原说最后到今天娱乐成分的加强,端午节的习俗 演变体现了民俗文化的补充性、修正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陆游的诗作“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反映出端午节纪念 先贤和辟邪驱瘟两个主题。 B.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 作”,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敲响了警钟。 [来源:学科网]
C.“放花灯”向来被视为全台湾元宵节的代表,表明历史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维系华人 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D.某地方一年一度大搞竞龙舟比赛说明端午节的游戏娱乐成分加强,体现了国人对传统节 日的淡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 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 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 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 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他说,他常 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 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少°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 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 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 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晒场的时节 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 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样。曾」 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 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 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 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 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 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但 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 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C.“放花灯”向来被视为全台湾元宵节的代表,表明历史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维系华人 民族认同感的重要载体。 D.某地方一年一度大搞竞龙舟比赛说明端午节的游戏娱乐成分加强,体现了国人对传统节 日的淡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 紧 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 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 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 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他说,他常 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 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 !”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 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 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 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晒场的时节 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 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样。曾祖 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 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 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 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 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 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但一 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 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 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 咯咯的咳漱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 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祖父 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 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大门。我 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自己养的儿 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4.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 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 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 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D.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 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5.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 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 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 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 咯咯的咳漱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 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祖父 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 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大门。我 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自己养的儿 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4. 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 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 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 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 “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 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D. 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 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5. 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6.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 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 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
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 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g-7000% 6000% 5000% 4000% 10.00% 000% 2014201520162017E2018E2019E2020E ■用户规模:亿人 同比增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 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 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攴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岀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 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 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 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攴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 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 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 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規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 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 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 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 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 (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 材料二: 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 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 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 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 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 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 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 术规范(试行)》,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 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 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 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 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