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2014届高三语文检测 第Ⅰ卷(36分) 、基础知识和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侪辈(chai)绮丽(q1) 根茎叶(jng) 语成谶(chen) B.缴费(jiao)秕谷(bi) 毛坯房(pei)椎心泣血(chui) C.狩猎(shou)槟榔(bing)倒春寒(dao)龇牙咧嘴(zi) D.祓除(f) 拎包(ling)刀削面(xiao)血脉偾张(fe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幽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 心灵污诟,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B.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使地球 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C.才疏学浅而好髙骛远,急功进利而当仁不让,还有慵懒、怯弱、自满自足、 自以为是……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都必须加以克服。 D.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 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哄哄烈烈,本质上必定是贫乏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不止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B.非法侵入是国际民航安保的常用语之一,未经授权进入停机坪、候机室等限 制区域,都是非法侵入,各国均将非法侵入行为定为违法犯罪 C.在一个喧嚣的年代,一切浮华的附和终将如水流般逝去。莫言的获奖,很难 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良莠不齐、思想穿透力不足、精神品格不髙的现实。 D.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 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古镇见证这一切变迁带着智者的敏锐,洞察着一切,然后露出淡淡的微笑 将一切沧桑包容在微笑之中:那么宁静、那么从容、那么淡然 B.当前,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但对于怎样才能脱贫致富?他们却显得很茫然 C.环境保护部部长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 (髙污染、髙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査,巩固饮 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D.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室内卫生:保持地面、家具及 墙壁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换气1~2次,每次至少30分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省规定,有关部门在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将徽 派古建筑保护纳入改造建设规划,切实避免损毁现象的发生。 B.国务院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通过各项政策的调整,已经 有了长足进步,对于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逐步加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C.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收入分配改革已到攻坚阶段,亟待破解 垄断带来的分配不公和腐败产生的灰色收入两大顽疾
山东滨州 2014 届高三语文检测 第Ⅰ卷(36 分) 一、基础知识和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侪辈(chái) 绮丽(qí) 根茎叶(jīng) 一语成谶(chèn) B.缴费(jiǎo) 秕谷(bǐ) 毛坯房(pēi) 椎心泣血(chuí) C.狩猎(shòu) 槟榔(bīng) 倒春寒(dào) 龇牙咧嘴(zī) D.祓除(fú) 拎包(līng) 刀削面(xiāo) 血脉偾张(fè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幽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 心灵污诟,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B.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使地球 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C.才疏学浅而好高骛远,急功进利而当仁不让,还有慵懒、怯弱、自满自足、 自以为是……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都必须加以克服。 D.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 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哄哄烈烈,本质上必定是贫乏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不止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 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B.非法侵入是国际民航安保的常用语之一,未经授权进入停机坪、候机室等限 制区域,都是非法侵入,各国均将非法侵入行为定为违法犯罪。 C.在一个喧嚣的年代,一切浮华的附和终将如水流般逝去。莫言的获奖,很难 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良莠不齐、思想穿透力不足、精神品格不高的现实。 D.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 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古镇见证这一切变迁带着智者的敏锐,洞察着一切,然后露出淡淡的微笑, 将一切沧桑包容在微笑之中:那么宁静、那么从容、那么淡然。 B.当前,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但对于怎样才能脱贫致富?他们却显得很茫然。 C.环境保护部部长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 (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 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D.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注意室内卫生:保持地面、家具及 墙壁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换气 1~2 次,每次至少 30 分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省规定,有关部门在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将徽 派古建筑保护纳入改造建设规划,切实避免损毁现象的发生。 B.国务院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通过各项政策的调整,已经 有了长足进步,对于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逐步加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C.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收入分配改革已到攻坚阶段,亟待破解 垄断带来的分配不公和腐败产生的灰色收入两大顽疾
D.雾霾天气不仅造成空气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还影响了交通运输。河 北、江苏等多地医院呼吸科、儿科患者急剧増加,呼吸道疾病患者比平常増加 到四成,儿科就诊人数增加更为明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 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 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 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 相辅相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 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 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 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 和多种《兰亭》摹本,成为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它们或轻盈华美、婀娜多姿, 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髙谢风尘、精神洒落,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 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以历史变 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 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 理论高度。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 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了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 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 们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张 旭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便说贺知章“草隶佳处, 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 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 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 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 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 从中原到边疆,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和文化心理的写照。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 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之音。正是这 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灵魂,故统称之曰盛 唐之音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观舞姿而进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 名故事。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 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 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6.下面对“音乐性的美”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体现着唐代艺术精神的盛唐书法和诗歌,都具有一种音乐性的美
D.雾霾天气不仅造成空气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还影响了交通运输。河 北、江苏等多地医院呼吸科、儿科患者急剧增加,呼吸道疾病患者比平常增加一 到四成,儿科就诊人数增加更为明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 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 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 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 相辅相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 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 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 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 和多种《兰亭》摹本,成为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它们或轻盈华美、婀娜多姿, 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 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以历史变 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 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 理论高度。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 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了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 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 们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张 旭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便说贺知章“草隶佳处, 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 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 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 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 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 从中原到边疆,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和文化心理的写照。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 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之音。正是这 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灵魂,故统称之曰盛 唐之音。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观舞姿而进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 名故事。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 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 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6.下面对“音乐性的美”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体现着唐代艺术精神的盛唐书法和诗歌,都具有一种音乐性的美
B.在音乐性的美的表现上,书法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也是其他艺术形 式难以比拟的。 C.盛唐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 了许多新创造。 D.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进了盛唐各种艺术部类,成为其美的灵魂所在。 7.对作者说的“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 项是 A.盛唐之音并非单指音乐,而是包括诗歌、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所表现出 来的美的特质。 B.盛唐之音体现出中国传统的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又进入一个新的阶 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 C.盛唐之音的核心是它的音乐性,而这种音乐性的美表现在各种艺术部类之中 D.除了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之外,别的方面都达不到作者所 认为的高度,称不上盛唐之音。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诗歌和书法都在唐代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顶峰,其中,只有草书中的狂草最能 体现出盛唐风貌。 B.初唐的书法,摆脱了齐梁宫体的束缚,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体现出那个时 代的审美理想。 C.“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为盛唐书法浪漫主义 高峰的到来吹响了理论的号角 D.正是因为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实质是音乐性的美,所以才出现了艺术繁兴、“诗 仙”与“草圣”齐名的伟大局面。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每题3分,共12分)中学联盟网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 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 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 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歐,而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 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 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 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 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 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B.在音乐性的美的表现上,书法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也是其他艺术形 式难以比拟的。 C.盛唐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 了许多新创造。 D.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进了盛唐各种艺术部类,成为其美的灵魂所在。 7.对作者说的“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盛唐之音并非单指音乐,而是包括诗歌、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所表现出 来的美的特质。 B.盛唐之音体现出中国传统的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又进入一个新的阶 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 C.盛唐之音的核心是它的音乐性,而这种音乐性的美表现在各种艺术部类之中。 D.除了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之外,别的方面都达不到作者所 认为的高度,称不上盛唐之音。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诗歌和书法都在唐代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顶峰,其中,只有草书中的狂草最能 体现出盛唐风貌。 B.初唐的书法,摆脱了齐梁宫体的束缚,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体现出那个时 代的审美理想。 C.“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为盛唐书法浪漫主义 高峰的到来吹响了理论的号角。 D.正是因为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实质是音乐性的美,所以才出现了艺术繁兴、“诗 仙”与“草圣”齐名的伟大局面。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中学联盟网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①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 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 寇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寇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野行者之馘 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③所相与谗君者,寻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④俞君,于是裒⑤辑其生平所著 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 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 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 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 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选 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o,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 ③阃寄:指边疆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ou,聚集。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矜:夸耀 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 工:工巧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其能遗之也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②拔剑撞而破之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②数鸣咽欷獻,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 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 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 A.①③⑤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 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 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 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 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 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2)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 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选 自《古文观止》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②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的所杀敌人的耳朵。 ③阃寄:指边疆将领。④给谏:掌管谏诤、弹劾之官。⑤裒:póu,聚集。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痛斥 B.以恣寇之出没 恣:任凭 C.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夸耀 D.至于文词之工与不工 工:工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其能遗之也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②拔剑撞而破之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沈青霞是“古之志士之遗”的一组是 () ①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②数鸣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 歌文章 ③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讥刺 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 寻且坐罪罢去 ⑤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⑥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 之胆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青霞先生敢于直谏,受人尊重,后因反对宰相专权误国而被陷害致死,他 的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迫害他的官员和 宰执也因陷害他被追究罪责而撤职。 C.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 刻印成书,准备流传它。 D.这篇序文,是为沈青霞的文集而作,却是从沈青霞其人写起,作者成功地把 握了论文中“知人论世”的原则,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每小题 5 分) (1)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 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2)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 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每小题 4 分)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 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 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15.补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6分)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③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简析两位大师表达的异同。(4分) 晚年的毕加索为了能够独处,用最后的精力去创作,就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里 他把那些赶来想一睹大师风采的人戏称为“池塘里的青蛙”。 位华裔英籍作家翻译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回国时想拜访一下先生,钱先 生说:“如果你吃了一只鸡蛋感觉味道还不错的话,有什么必要一定要见下这蛋 的母鸡呢?” 相同点 不同点 17、仿照下面的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 选两个作注释。(4分) 例如:骆驼一一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一一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一一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1) (2) 18.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 个特点。(不超过20字)(4分)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 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 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 高达350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 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惠州西湖一日 彭涯 ①假如给你一日时光停留在惠州,你当然会选择与美相伴,与这里的西湖共度 日的生命。 ②一丝偶然的牵引最容易让人流出那被尘封的情感,一路风尘赴命定之约。这之 前记忆不曾留下有关西湖的痕迹,没有知识准备的直接接触,生动新奇。“天下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 年-799 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 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 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15.补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6 分) ①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②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③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五、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6、阅读下列材料,简析两位大师表达的异同。(4 分) 晚年的毕加索为了能够独处,用最后的精力去创作,就把所有的人都拒之千里。 他把那些赶来想一睹大师风采的人戏称为“池塘里的青蛙”。 一位华裔英籍作家翻译介绍了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回国时想拜访一下先生,钱先 生说:“如果你吃了一只鸡蛋感觉味道还不错的话,有什么必要一定要见下这蛋 的母鸡呢?” 相同点: 不同点: 17、仿照下面的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 选两个作注释。(4 分) 例如: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 个特点。(不超过 20 字)(4 分) 7 月 1 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 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 360 度旋 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 高达 350 公里每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 69 分钟。车体外形流线 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惠州西湖一日 彭涯 ①假如给你一日时光停留在惠州,你当然会选择与美相伴,与这里的西湖共度一 日的生命。 ②一丝偶然的牵引最容易让人流出那被尘封的情感,一路风尘赴命定之约。这之 前记忆不曾留下有关西湖的痕迹,没有知识准备的直接接触,生动新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