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2015届高三01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汉字再简化 周溯源张广照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 基因和载体。 工具性是汉字的最根本的属性。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 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祖先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首 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后来者可以继续改进提高。5000多年来,汉 字简化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 解决好。于是汉字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 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汉字是字中有字,笔画多的字通常可 以拆分成几个字,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 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几千年来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 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 从字型上说,是从不统一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 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间的演变。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来又促进 了社会的大发展。 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汉字从根源和雏形上来说,来自劳动人民,但经 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商代甲骨 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 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 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 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 对待,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民间都在进行着简化工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 变为隶书、楷书。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 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岀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隋唐时 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宋元明清12种民间 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清末民初,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提倡使 用简体字。新中国于1956年之后出版了《简化字总表》,这就是今天中国内地 的用字标准。 汉字简化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改变人们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一见钟情和望而却步, 差别甚远。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 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 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人占绝大多数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联合国现在也都使用简体字。电脑的出现虽然使人 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手写仍有必要,仍有大量的手写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被替 代,因此,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山东省滕州市 2015 届高三 01 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让汉字再简化 周溯源 张广照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 基因和载体。 工具性是汉字的最根本的属性。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 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祖先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首 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后来者可以继续改进提高。5000 多年来,汉 字简化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 解决好。于是汉字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 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汉字是字中有字,笔画多的字通常可 以拆分成几个字,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 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几千年来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 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 从字型上说,是从不统一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 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间的演变。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来又促进 了社会的大发展。 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汉字从根源和雏形上来说,来自劳动人民,但经 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商代甲骨 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 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 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 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 对待,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民间都在进行着简化工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 变为隶书、楷书。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 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隋唐时 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宋元明清 12 种民间 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 6240 个。清末民初,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提倡使 用简体字。新中国于 1956 年之后出版了《简化字总表》,这就是今天中国内地 的用字标准。 汉字简化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改变人们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一见钟情和望而却步, 差别甚远。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 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有 324 个字,其中 102 个是简化字。 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人占绝大多数,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联合国现在也都使用简体字。电脑的出现虽然使人 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手写仍有必要,仍有大量的手写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被替 代,因此,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节选自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关于汉字及其产生和演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和载体的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仅存的 表意、象形文字,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 B.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从图画到笔画,从多到少,从繁到简,从长扁到方,从 波浪形到平弧相间,这些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C.从根源和雏形看,汉字来自民间,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等因素,而采集 整理和加工创造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 D.魏晋时出现楷书,南北朝时出现简体字,简体字是楷书的简化:王羲之的《兰 亭集序》有很多是简化字。汉字简化从未停止 2.对汉字简化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字的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书写时繁简有所不同,而求简 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因而汉字简化成为必然。 B.汉字简化使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从而淡化了文字的 神秘色彩,淡忘了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 C.中国历代都在进行着汉字简化,清末民初政府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现 在中国内地的用字标准遵从于《简化字总表》。 D.简化的汉字不仅使人们学习汉字“望而却步”的心理变为“一见钟情”;而 且多数汉字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祖先造字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在改变着 汉字,后来者继续改进提高也是创新 B.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简化虽有很大的进步,但易学易记易写 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好。 C.古人顺应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的趋势和要求,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 为篆书,再变为隶、楷、行、草 D.国际“汉语热”日益升温,简化字在海内外颇受欢迎,不少国家现在都使用 简体字,因而汉字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 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 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剌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 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 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 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 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 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 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 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
(节选自 2013 年 2 月 19 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关于汉字及其产生和演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和载体的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仅存的 表意、象形文字,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 B.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从图画到笔画,从多到少,从繁到简,从长扁到方,从 波浪形到平弧相间,这些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C.从根源和雏形看,汉字来自民间,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等因素,而采集、 整理和加工创造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 D.魏晋时出现楷书,南北朝时出现简体字,简体字是楷书的简化;王羲之的《兰 亭集序》有很多是简化字。汉字简化从未停止。 2.对汉字简化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汉字的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书写时繁简有所不同,而求简 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因而汉字简化成为必然。 B.汉字简化使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从而淡化了文字的 神秘色彩,淡忘了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 C.中国历代都在进行着汉字简化,清末民初政府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现 在中国内地的用字标准遵从于《简化字总表》。 D.简化的汉字不仅使人们学习汉字“望而却步”的心理变为“一见钟情”;而 且多数汉字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 项是(3 分) A.祖先造字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在改变着 汉字,后来者继续改进提高也是创新。 B.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简化虽有很大的进步,但易学易记易写 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好。 C.古人顺应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的趋势和要求,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 为篆书,再变为隶、楷、行、草。 D.国际“汉语热”日益升温,简化字在海内外颇受欢迎,不少国家现在都使用 简体字,因而汉字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 帝父讳,改为贺氏。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 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相丁乂请为五官掾。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 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后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岁月,停丧不葬 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邻城宗之。然无援于朝,久不进序。 赵王伦篡位,转侍御史,辞疾去职。后除南中郎长史,不就,会逆贼李辰起兵江 夏,征镇不能讨,皆望尘奔走。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逐会稽相张景,以前宁远 护军程超代之,以其长史宰与领山阴令。冰大将抗宠有众数千,屯郡讲堂。循移 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还郡,即谢遣兵 士,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 露发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或有老疾,就加秩
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 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 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 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教大行,邻城宗之宗:尊崇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略:谋略 C.循少婴家难婴:缠绕,遭遇 D.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维絷:捆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之二虫又何知 C.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循为丹阳内史既自以心为形役 6.下面全能表现贺循淡泊名利的一组是(3分)() ①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②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③转侍御史,辞疾去职④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⑤公车征贤良,皆不就⑥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A.①③④B.②⑤⑥C.④⑤⑥D.①②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5分) 译文 (2)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8.“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 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9.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命,惟循与吴郡朱诞不豫其事。及敏破,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 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将夺左右近宅以广其居,乃私作都门,早闭晏开,人多患之, 论于州府,皆不见省。会循出,至破冈,连名诣循质之。循曰:“见张廷尉,当 为言及之。”闿闻而遽毁其门,诣循致谢。其为世所敬服如此。 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选自《晋书·贺循传》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政教大行,邻城宗之 宗:尊崇 B.辰别帅石冰略有扬州 略:谋略 C.循少婴家难 婴:缠绕,遭遇 D.是时州内豪杰皆见维絷 维絷:捆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A.以前宁远护军程超代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及陈敏之乱,诈称诏书 之二虫又何知 C.论于州府,皆不见省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以循为丹阳内史 既自以心为形役 6.下面全能表现贺循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3 分)( ) ①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 ②停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③转侍御史,辞疾去职 ④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⑤公车征贤良,皆不就 ⑥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循不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 ⑤⑥ D.①②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刺史嵇喜举秀才,除阳羡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5 分) 译文: (2)循移檄于宠,为陈逆顺,宠遂遁走,超、与皆降,一郡悉平。(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8.“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 起到了什么作用?(5 分) 9.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2)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 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 人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 氛的名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心烛 梅寒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小韦连起码的着装礼仪都不懂。第一次来公司上班,他居然 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 从他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那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已注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和谐。可 他似乎傻傻的,半点儿都没看出我的不满,每天总是快乐得像兔子似的来上班, 而且总是来得早走得晚。 作为小韦的主管,我并没有给他多少工作,可他却很少让自己闲下来,把办公室 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说,还跑到别的科室去帮着打水扫地。我不动声色地 看他能把这一切坚持多久。初来乍到,几乎每一个新职员都会这么做,但没有人 会坚持多久,等到在公司立住了脚跟,这一切自然就会让给下一位新人 小韦每天就这样做着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琐碎事情。有几次,他实在没什么事情 做了,就小心地问我有什么需要他做的。其实,事情倒不是没有,我手头案边需 要整理的材料有一大堆,可我不放心交给他:“急什么,总会有你的事做。不过, 那些扫地打水的活儿,也不必你那么辛苦地跑着去做的,公司里有勤杂工。你来 这儿不会就为做这些吧。 小韦尴尬地笑笑,脸飞快地红了。 一个传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我们天桥广告公司,也算对路。可他的水平,让 我实在不敢恭维。那天早晨一上班,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那张简单的创意广告, 我拿起来瞄了一眼,随手就把它丢到了脚边的垃圾筒里。 身后有一点轻微的响动,回头看正是小韦,他怔怔地站在我身后,眼睛里满是失 “是你做的么?”还是有一点不忍心了,我明知故问。 “是的,做得不好,请您多指点。” “嗯,下次吧。”说真的,那个创意,实在没有评点的必要。 小韦轻轻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上班,一份同样的创意广告又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这一次比前次略微 好了一些,但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再一次把它丢进垃圾筒。这一次,小韦 没在场 接下来几天,我算领略了这位大男孩的固执。每天上班时,我的桌上总会有小韦 设计的创意广告,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点小小的改进,但总体水平并没有多 大的起色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其实,你也许没有发现,你并不适合做广告这一行, 因为你的创意没有多少新意,这在这一行是很可怕的
(2)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 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 人“ ,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 氛的名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心 烛 梅 寒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小韦连起码的着装礼仪都不懂。第一次来公司上班,他居然 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 从他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那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已注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和谐。可 他似乎傻傻的,半点儿都没看出我的不满,每天总是快乐得像兔子似的来上班, 而且总是来得早走得晚。 作为小韦的主管,我并没有给他多少工作,可他却很少让自己闲下来,把办公室 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说,还跑到别的科室去帮着打水扫地。我不动声色地 看他能把这一切坚持多久。初来乍到,几乎每一个新职员都会这么做,但没有人 会坚持多久,等到在公司立住了脚跟,这一切自然就会让给下一位新人。 小韦每天就这样做着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琐碎事情。有几次,他实在没什么事情 做了,就小心地问我有什么需要他做的。其实,事情倒不是没有,我手头案边需 要整理的材料有一大堆,可我不放心交给他:“急什么,总会有你的事做。不过, 那些扫地打水的活儿,也不必你那么辛苦地跑着去做的,公司里有勤杂工。你来 这儿不会就为做这些吧。” 小韦尴尬地笑笑,脸飞快地红了。 一个传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我们天桥广告公司,也算对路。可他的水平,让 我实在不敢恭维。那天早晨一上班,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那张简单的创意广告, 我拿起来瞄了一眼,随手就把它丢到了脚边的垃圾筒里。 身后有一点轻微的响动,回头看正是小韦,他怔怔地站在我身后,眼睛里满是失 望。 “是你做的么?”还是有一点不忍心了,我明知故问。 “是的,做得不 好,请您多指点。” “嗯,下次吧。”说真的,那个创意,实在没有评点的必要。 小韦轻轻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上班,一份同样的创意广告又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这一次比前次略微 好了一些,但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再一次把它丢进垃圾筒。这一次,小韦 没在场。 接下来几天,我算领略了这位大男孩的固执。每天上班时,我的桌上总会有小韦 设计的创意广告,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点小小的改进,但总体水平并没有多 大的起色。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其实,你也许没有发现,你并不适合做广告这一行, 因为你的创意没有多少新意,这在这一行是很可怕的
这一次,小韦脸上那种惯常的笑容没有了,他的眼圈慢慢红了,却没让那两股越 聚越浓的水滴掉下来:“谢谢您的指点。但我也有一点想对您说,不管做得多差, 每一次都是我努力的结果,而且,我也相信,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做得好,但您却 随便地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筒。这些设计是我成长的经历,我会珍惜它们。 小韦从背后拿出那些曾经被我丢进垃圾筒的创意广告,我呆住了:一张又一张 被我揉皱了弄污了,不知何时,他又一张张铺平整好,用钉书机钉在一起,有 大摞了。 然后,我看着他高昂着头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以后,小韦没有再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放到我的桌上,在公司里也沉默了许多。更 多的时候,他只紧抿着嘴唇专心做事。果然如我猜的,他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殷勤 备至,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了。 从来没有想到过,小韦的春天那么快就来了。 公司有一笔很大的广告业务,老总派我带着小韦去和对方洽谈。经过努力,双方 谈妥。但就在我们要去签约的头一天,对方厂家忽然打电话来说有另外一家广告 公司的创意也许更适合他们。我一听就火了,在电话里很不客气地驳斥对方不守 信用。打电话时,小韦一直立在我的旁边,等我气愤地扔下电话,才小心地问: 真的无法挽回了么? 没用了,人家明天就签约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袭击了我 “可是还没有到明天呢,说不定还有转机呢。” 我瞟了小韦一眼,拨通了公司老总的电话 第二天上午上班,小韦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办公室。中午快要下班时,只见公 司老总满面喜色地走过来,小韦也一脸喜气地跟进来。 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韦,为我们公司立下了大功劳。你们可能都 想不到,他居然用自己的作品,上门说服了客户,为我们争来了那笔大业务。今 天中午,我们要为他庆贺。做事情要的就是这种精神!”老总兴奋地说。 我不知道,小韦是如何做到那一切的,但他为那家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却深深地 打动了我。那句广告语是:时时点亮心中之烛,希望之火将绵延不息。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小韦不懂得起码的着装礼仪,第一次上班“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 破了洞的牛仔裤”,小韦的幼稚表现是一开始就让“我”对他有成见的直接原 因 B.小韦刚入职场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可做,只好干些提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杂活, 其实这是“我”对小韦的考验,考验合格后自然会委以重任的。 C.“我”三番五次地把小韦设计的创意广告扔进垃圾筒,说明小韦的设计确实 还不够完美,也说明“我”对小韦的成见没有改变,没有真正把小韦的劳动成果 放在心上 D.小韦背着主管与客户见面,争来了那笔几乎要失去的业务,为公司立下大功, 这充分说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韦的成功是对“我”的有力讽刺。 小韦为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形象生动,意蕴深厚,既非常契合蜡烛厂的特点, 又是小韦自己心声的吐露;同时,小说以这句广告语结篇,巧妙地照应了题目, 可谓一石三鸟。 (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韦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这一次,小韦脸上那种惯常的笑容没有了,他的眼圈慢慢红了,却没让那两股越 聚越浓的水滴掉下来:“谢谢您的指点。但我也有一点想对您说,不管做得多差, 每一次都是我努力的结果,而且,我也相信,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做得好,但您却 随便地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筒。这些设计是我成长的经历,我会珍惜它们。” 小韦从背后拿出那些曾经被我丢进垃圾筒的创意广告,我呆住了:一张又一张, 被我揉皱了弄污了,不知何时,他又一张张铺平整好,用钉书机钉在一起,有一 大摞了。 然后,我看着他高昂着头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以后,小韦没有再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放到我的桌上,在公司里也沉默了许多。更 多的时候,他只紧抿着嘴唇专心做事。果然如我猜的,他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殷勤 备至,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了。 从来没有想到过,小韦的春天那么快就来了。 公司有一笔很大的广告业务,老总派我带着小韦去和对方洽谈。经过努力,双方 谈妥。但就在我们要去签约的头一天,对方厂家忽然打电话来说有另外一家广告 公司的创意也许更适合他们。我一听就火了,在电话里很不客气地驳斥对方不守 信用。打电话时,小韦一直立在我的旁边,等我气愤地扔下电话,才小心地问: “真的无法挽回了么?” “没用了,人家明天就签约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袭击了我。 “可是还没有到明天呢,说不定还有转机呢。” 我瞟了小韦一眼,拨通了公司老总的电话…… 第二天上午上班,小韦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办公室。中午快要下班时,只见公 司老总满面喜色地走过来,小韦也一脸喜气地跟进来。 “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韦,为我们公司立下了大功劳。你们可能都 想不到,他居然用自己的作品,上门说服了客户,为我们争来了那笔大业务。今 天中午,我们要为他庆贺。做事情要的就是这种精神!”老总兴奋地说。 我不知道,小韦是如何做到那一切的,但他为那家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却深深地 打动了我。那句广告语是:时时点亮心中之烛,希望之火将绵延不息。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 年第 2 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开头写小韦不懂得起码的着装礼仪,第一次上班“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 破了洞的牛仔裤”,小韦的幼稚表现是一开始就让“我”对他有成见的直接原 因。 B.小韦刚入职场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可做,只好干些提茶倒水、打扫卫生的杂活, 其实这是“我”对小韦的考验,考验合格后自然会委以重任的。 C.“我”三番五次地把小韦设计的创意广告扔进垃圾筒,说明小韦的设计确实 还不够完美,也说明“我”对小韦的成见没有改变,没有真正把小韦的劳动成果 放在心上。 D.小韦背着主管与客户见面,争来了那笔几乎要失去的业务,为公司立下大功, 这充分说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韦的成功是对“我”的有力讽刺。 E.小韦为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形象生动,意蕴深厚,既非常契合蜡烛厂的特点, 又是小韦自己心声的吐露;同时,小说以这句广告语结篇,巧妙地照应了题目, 可谓一石三鸟。 (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韦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