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 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 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 图》中都到了令人的地步。 A.刻意灵活叹为观止B.故意空灵叹为观止 C.刻意空灵高山仰止D.故意灵活高山仰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络反腐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热点,特别是一批大案要案的査处,大大提振了民间反腐倡 廉的信心,激发了民众网络反腐的热情 B.如果治疗及时,脑积水治疗效果会很好,一旦延误治疗,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可能 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 C.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以及高清视频截图的出现,以生产静态照片 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多方面挤压 D.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有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 从小事做起,比如了解群众需求,尽量方便群众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寻梦环游记》巧妙地迷糊了两个并不相冋的概念—一理想与成功。追寻理想与追求成功, 并非可以彼此置换的同义词。成功或许在很多时候, 仅 仅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①普世意义上的成功,并不一定会像德拉库斯那样彻底黑化 ②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追寻自我的人生理想甚至很可能与成功没有什么关系 ③但却不一定意味着道德的堕落与腐朽,良心的卑鄙与齷齪 ④意味着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镁光灯 ⑤意味着片中的歌神德拉库斯那样的纸醉金迷和灯红酒绿 A.①②④⑤③ B.⑤④③①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②⑤④③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B.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科普小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 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办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C.你的报告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特此致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不吝赐教,斧正为是 5.下列对名著《红楼梦》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2017~2018 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研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黄公望的风格竟是因为他不 形成风格,仿佛在绘画之外,对山水、对人世,他有那么多 的爱与追求,有那么多的宽容大度,因而笔墨的自在、布局的 ,在他的杰作《富春山居 图》中都到了令人 的地步。 A. 刻意 灵活 叹为观止 B. 故意 空灵 叹为观止 C. 刻意 空灵 高山仰止 D. 故意 灵活 高山仰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网络反腐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热点,特别是一批大案要案的查处,大大提振了民间反腐倡 廉的信心,激发了民众网络反腐的热情。 B.如果治疗及时,脑积水治疗效果会很好,一旦延误治疗,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可能 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 C.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以及高清视频截图的出现,以生产静态照片 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多方面挤压。 D.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有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 从小事做起,比如了解群众需求,尽量方便群众。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寻梦环游记》巧妙地迷糊了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理想与成功。追寻理想与追求成功, 并 非 可 以 彼 此 置 换 的 同 义 词 。 成 功 或 许 在 很 多 时 候 ,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 仅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①普世意义上的成功,并不一定会像德拉库斯那样彻底黑化 ②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追寻自我的人生理想甚至很可能与成功没有什么关系 ③但却不一定意味着道德的堕落与腐朽,良心的卑鄙与龌龊 ④意味着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镁光灯 ⑤意味着片中的歌神德拉库斯那样的纸醉金迷和灯红酒绿 A.①②④⑤③ B.⑤④③①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②⑤④③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B.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科普小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 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办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C.你的报告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特此致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不吝赐教,斧正为是。 5.下列对名著《红楼梦》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黛玉初进贾府一回中,作者极力铺陈王煕凤集珍珠宝玉一身的妆饰,暗示她的贪婪与俗 气,侧面反映了她的内心的空虚。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谪 B.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都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 C.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会,作者对宝玉的服饰作了细致的描写,而对林黛玉的服饰却只字未提, 这想说明贾府中即便是男孩的服饰也极尽夸张,足见其不同一般。 D.《西江月·富贵不知乐业》一词中,作者用“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来批判贾宝 玉是封建贵族家庭中的‘混世魔王”、纨绔子弟,实则骄奢无才。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 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颌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 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威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 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 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 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威为股栗,毛发竖,目昡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 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 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 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 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 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伯昏瞀人临 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 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 也! ④叟因之重有感矣。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 之所深疾。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 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 鸡鸣狗盜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鳴狗盜之不若。鸡鸣狗盗之岀其门,益足以致夭下之奇 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 遂以报齐怨。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注:(1)彭士望(1610-1683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 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黛玉初进贾府一回中,作者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一身的妆饰,暗示她的贪婪与俗 气,侧面反映了她的内心的空虚。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谪。 B.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都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 C.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会,作者对宝玉的服饰作了细致的描写,而对林黛玉的服饰却只字未提, 这想说明贾府中即便是男孩的服饰也极尽夸张,足见其不同一般。 D.《西江月·富贵不知乐业》一词中,作者用“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来批判贾宝 玉是封建贵族家庭中的“混世魔王”、纨绔子弟,实则骄奢无才。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九牛坝观抵戏记 彭士望 ①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 “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因设场于溪树之下。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于 是邻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咸停释而聚观焉。 ②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反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 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其下则二男子、 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良久乃下。又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 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叟悯.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③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股栗,毛发竖,目眩晕,惴惴唯恐其倾坠。叟视场上人, 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 惨淡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至精熟不失毫 芒,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 至平。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私其身不以用 于天下;仪、秦亦知之,且习之,以人国戏,私富贵,以自贼其身与名。庄所称伯昏瞀人临 千仞之蹊,足逡巡垂二分在外,吕梁丈人出没于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之间,何莫非是? 其神全也。叟又以视观者,久亦忘其为险,无异康庄大道中,与之俱化。甚矣,习之能移人 也! ④叟因之重有感矣。先王之教,久矣夫不明不作,其人恬自处于优笑..巫觋之间,为夏仲御 之所深疾.。彼固自以为戏,所游历几千万里,高明巨丽之家,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亦无不 以戏观之,叟独以为有所用。固哉,王介甫谓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士之所以不至!患不能致 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鸡鸣狗盗之出其门,益足以致天下之奇 士,而孟尝未足以知之。信陵、燕昭知之,所以收浆、博、屠者之用,千金市死马之骨,而 遂以报齐怨。宋亦有张元、吴昊,虽韩、范不能用,以资西夏,宁无复以叟为戏言也。悲夫! 注:(1)彭士望(1610—1683 年),字躬庵,一字树庐,南昌(今江西南昌)人。(2)抵戏: 古代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天的摔跤,也泛指杂技。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叟悯其劳,令暂息 悯:哀怜 B.屡蹉跌而不迁 迁:升迁 C.为夏仲御之所深疾疾:痛恨 D.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迄:至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 众看得胆颤心惊 B.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 儿也不例外。 C.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 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 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3分)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3分)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4分) 9.请根据第③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几复①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妤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 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②作个:这个 (1)诗的颔联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内涵。(3分) (2)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3分) (3)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2)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3)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A. 叟悯.其劳,令暂息 悯:哀怜 B. 屡蹉跌而不迁. 迁:升迁 C. 为夏仲御之所深疾. 疾:痛恨 D. 以迄.三家一巷之村市 迄:至于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角抵戏帮主来为树庐叟表演,树庐叟笑着点头答应,这场表演吸引了很多村民观看,让观 众看得胆颤心惊。 B. 角抵戏表演惊险万分,场外观众都吓得两腿发抖,头发直竖,目眩头晕,就连场上的八岁 儿也不例外。 C. 作者所说的“习之能移人也”,既指表演者平日里的训练提升了技艺,也指观众长时间观 看惊险表演,也不再害怕了。 D. 表演者和世人都只将角抵戏当作一种娱乐,然而作者认为角抵戏和“鸡鸣狗盗”一样是一 种十分有用的技能。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患不能致鸡鸣狗盗耳,吕惠卿辈之谄谩,曾鸡鸣狗盗之不若。(3 分)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3 分)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4 分) 9. 请根据第③段,简要概括表演者取得成功的原因。(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几复① 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② 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① 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 两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② 作个:这个。 (1) 诗的颔联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内涵。(3 分) (2) 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3 分) (3) 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2)一肌一容,尽态极妍,_________,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6)子曰 小人喻于利。 (《论语》) (7)子曰 ,不以人废言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养鸭人 筱敏 ①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 ②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听凭车辙和鞋 印碾过去,踏过去。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风 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地痉挛 ③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 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 ④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 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 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 ⑤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中嬉戏的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 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湿润,绿水中是银亮 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都只存活一季,生之欢愉是没有未来的 欢愉 ⑥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因为远方 总是好的。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席棚的日夜都 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很健壮的自身? ⑦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明 亮的关于远方的故事。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目力所及的每一座楼房都紧 闭着,只留下几方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 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塘里痉挛了一下, 望之令人心惊。 ⑧忽然他开始喊叫 ⑨“……啊!——啊,啊 啊 ⑩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于是夜空中有了一种裂帛似的回声。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 乡人的语音。 ①鸭群被惊着了。忽啦啦一阵张皇的扑翼,逃亡似的纷纷扑入水中,然而池塘依旧惺忪。 远远的黑暗中传来几声狗吠,很困倦的。没有一扇门窗就此张开,回应他的嘶叫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 亭怀古》)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6)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 (7)子曰:_________,不以人废言。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养 鸭 人 筱 敏 ① 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 ② 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听凭车辙和鞋 印碾过去,踏过去。桥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风 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地痉挛 一下。 ③ 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 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 ④ 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 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 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 ⑤ 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中嬉戏的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 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湿润,绿水中是银亮 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都只存活一季,生之欢愉是没有未来的 欢愉。 ⑥ 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因为远方 总是好的。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席棚的日夜都 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很健壮的自身? ⑦ 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来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明 亮的关于远方的故事。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目力所及的每一座楼房都紧 闭着,只留下几方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 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塘里痉挛了一下, 望之令人心惊。 ⑧ 忽然他开始喊叫—— ⑨ “……啊!——啊,啊……——啊……” ⑩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于是夜空中有了一种裂帛似的回声。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 乡人的语音。 ⑪ 鸭群被惊着了。忽啦啦一阵张皇的扑翼,逃亡似的纷纷扑入水中,然而池塘依旧惺忪。 远远的黑暗中传来几声狗吠,很困倦的。没有一扇门窗就此张开,回应他的嘶叫
①2于是,一切复又平静。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 故辜必定栖在夜色之中 ①3养鸭人就枕着那故事睡了。 ④他当然不会梦见,将近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卢森堡的女人是怎样做着关于池塘的梦。 这位曾使整个欧洲为之惊厥为之歌哭的女人,这位曾使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摇曳的女人, 次再次地梦见自己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草上,于是世界不再存在, 只余下她默默地照看绿水,照看水中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那面有着月光的池塘对于她 太遥远太遥远了,那是一个无法撕碎也无法证实的远方的故事,她是枕着这个故事逝去的 ⑤假如养鸭人在梦中与她相遇,他能不能领她去找远方的乡村? (选自《血脉的回想》,有删 节) 12.本文前四段写乡村的环境,概括其特点并说明作用。(4分) 13.从描写人物的角度,赏析8~10段文字。(4分) 14.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叙写卢森堡的故事?(6分) 1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第12段画线句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物哀 朱良志 ①自怜是人生命的觉悟、自我警醒,由哀我,到哀人生,哀天地,哀万物,自怜中传达 的不仅是现实之叹,更是宇宙之沉思。从哲学和艺术观念上看,楚辞对后代的重大启发之一, 是关于时间的咏叹,此称为“物哀”意识。 ②楚辞的感伤,是一种时间性的感伤。一是在急速流转的时间中,诗人感到美政理想无 法实现所引起的悲剧性感受。《离骚》中吟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 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故而化为性灵的上下求索,急速的行进。理想不可实现,时光则空 蹉跎,进而悲从中来,像一匹疲惫的老马,最后踯躅在历史的时空中。楚辞的时间性咏叹还 有第二个层次,就是对人的存在命运的咏叹,在个人与宇宙的直接对峙上,显示人的生命张 力和生命趣味。楚辞是一种现实的焦虑,更是一种存在的焦虑,而且以后者更根本,更隐在。 ③楚辞中充满了急促的时光流转的调子。时间对人有强烈的压迫感,时间的步步进逼和 人对时间延长的渴望,构成强大的张力,形成屈赋独特的节奏。在楚辞中,以“朝……夕 构成的句式多见。这一句式,动态性很强,紧迫如鼓点阵阵。楚辞将人放到时光的急速流转 中回旋,正像魏晋诗人在诗中反复使用的一个意象“转蓬”一样一一在楚辞看来,人生就是 这样的转蓬,西风摧折,恍惚幽渺,命运不可厘测,没有个安顿处,正是所谓欲问归鸿向何 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楚辞将人放到浩淼宇宙之中,与其直接照面,在时光的鞭打之下颤抖, 痛楚,也在这样的力的作用下,与之沉浮,受其冲击,逆之而争进,顺之而飞旋
⑫ 于是,一切复又平静。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 故事必定栖在夜色之中。 ⑬ 养鸭人就枕着那故事睡了。 ⑭ 他当然不会梦见,将近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卢森堡的女人是怎样做着关于池塘的梦。 这位曾使整个欧洲为之惊厥为之歌哭的女人,这位曾使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摇曳的女人, 一次再次地梦见自己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草上,于是世界不再存在, 只余下她默默地照看绿水,照看水中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那面有着月光的池塘对于她 太遥远太遥远了,那是一个无法撕碎也无法证实的远方的故事,她是枕着这个故事逝去的。 ⑮ 假如养鸭人在梦中与她相遇,他能不能领她去找远方的乡村? (选自《血脉的回想》,有删 节) 12.本文前四段写乡村的环境,概括其特点并说明作用。(4 分) 13.从描写人物的角度,赏析 8~10 段文字。(4 分) 14.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叙写卢森堡的故事?(6 分) 1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第 12 段画线句的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 物 哀 朱良志 ①自怜是人生命的觉悟、自我警醒,由哀我,到哀人生,哀天地,哀万物,自怜中传达 的不仅是现实之叹,更是宇宙之沉思。从哲学和艺术观念上看,楚辞对后代的重大启发之一, 是关于时间的咏叹,此称为“物哀”意识。 ②楚辞的感伤,是一种时间性的感伤。一是在急速流转的时间中,诗人感到美政理想无 法实现所引起的悲剧性感受。《离骚》中吟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 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故而化为性灵的上下求索,急速的行进。理想不可实现,时光则空 蹉跎,进而悲从中来,像一匹疲惫的老马,最后踯躅在历史的时空中。楚辞的时间性咏叹还 有第二个层次,就是对人的存在命运的咏叹,在个人与宇宙的直接对峙上,显示人的生命张 力和生命趣味。楚辞是一种现实的焦虑,更是一种存在的焦虑,而且以后者更根本,更隐在。 ③楚辞中充满了急促的时光流转的调子。时间对人有强烈的压迫感,时间的步步进逼和 人对时间延长的渴望,构成强大的张力,形成屈赋独特的节奏。在楚辞中,以“朝……夕……” 构成的句式多见。这一句式,动态性很强,紧迫如鼓点阵阵。楚辞将人放到时光的急速流转 中回旋,正像魏晋诗人在诗中反复使用的一个意象“转蓬”一样——在楚辞看来,人生就是 这样的转蓬,西风摧折,恍惚幽渺,命运不可厘测,没有个安顿处,正是所谓欲问归鸿向何 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楚辞将人放到浩淼宇宙之中,与其直接照面,在时光的鞭打之下颤抖, 痛楚,也在这样的力的作用下,与之沉浮,受其冲击 ,逆之而争进,顺之而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