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江苏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校本/校刊角色/钩心斗角 咀嚼/咬文嚼字 B.桂冠/冠军铜臭/乳臭未干毒蛇/虚与委蛇 C.下载/刊载呼吁/长吁短叹标识/博闻强识 D.请帖/字帖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这次伏击战中,起义军出人意料,把官军打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 B.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 褒贬不一。 D.金庸武侠书中的高手之间,如果不是冤家对头,往往有惺惺惜惺惺的感觉 3.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旨(20个字以内)。(4分)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7日荣获201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 成为获得这项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中国公民。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 得这项大奖。 王澍的作品强调手工工艺和地区特色,会经常利用从被拆毁的建筑中回收的旧砖瓦作为 己作品的建筑材料。与贝聿铭不同,王澍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扎根于中国。因而评委会在揭 晓评委的决定时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发挥的 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4.请根据材料内容,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不超过50字。(5分) “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草根力量推动政府变革 12月12日发布的《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 至2011年l1月,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員微博已近2万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 过1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9000个。中国政务微博正在从单个部门单打独斗演变成整合多 部门、多地区的政务微博群发展。 伴随着微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网络问政”也成为中国社会迅速兴起的政治形态。对 于这种被“南京发布”政务微博圈负责人刘斌形容为“网民点点鼠标就可以监督政府”的方 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解读为“微博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的话语权整体格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刘黻传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翕然称之 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①上书,言朝廷进退大臣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江苏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校.本/校.刊 角.色/钩心斗角. 咀嚼./咬文嚼.字 B.桂冠./冠.军 铜臭./乳臭.未干 毒蛇./虚与委蛇. C.下载./刊载. 呼吁./长吁.短叹 标识./博闻强识. D.请帖./字帖.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在这次伏击战中,起义军出人意料 ....,把官军打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 B.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 C.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 ...., 褒贬不一。 D.金庸武侠书中的高手之间,如果不是冤家对头,往往有惺惺惜惺惺 .....的感觉。 3.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旨(20 个字以内)。(4 分)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于 27 日荣获 2012 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 成为获得这项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中国公民。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 1983 年获 得这项大奖。 王澍的作品强调手工工艺和地区特色,会经常利用从被拆毁的建筑中回收的旧砖瓦作为 自己作品的建筑材料。与贝聿铭不同,王澍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扎根于中国。因而评委会在揭 晓评委的决定时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发挥的 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4.请根据材料内容,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不超过 50 字。(5 分) “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草根力量推动政府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月 12 日发布的《2011 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 至 2011 年 11 月,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 2 万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 过 1 万家,官员个人微博近 9000 个。中国政务微博正在从单个部门单打独斗演变成整合多 部门、多地区的政务微博群发展。 伴随着微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网络问政”也成为中国社会迅速兴起的政治形态。对 于这种被“南京发布”政务微博圈负责人刘斌形容为“网民点点鼠标就可以监督政府”的方 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解读为“微博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的话语权整体格局”。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刘黻传 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翕然称之。 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①上书,言朝廷进退大臣
须当以礼。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归别其母解氏。解氏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 分也。速行!”黻至南安,尽取濂、洛诸子之书,摘其精切之语,辑成《濂洛论语》十卷 及大全贬,黻还太学。未几,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荥诬劾黄之纯,二公罢 出,黻又率诸生上书言:比年朋邪记焰,缄默成风,奏事者不过袭陈言、应故事而已。幸而 之纯两疏,差强人意。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一之纯去,若未害也,臣恐道路以目, 欲言辄沮,而公论之脉自此绝矣。 又谏游幸疏曰:天下无道,人主以逸乐而忘忧勤。陛下春秋尚少,作而不法,后嗣何观? 大凡人主不能无过,脱有过言过行,宰执、侍从当言之,给舍、台谏当言之。今陛下未为不 知道,未为不受人言,宰执惧有所专而不敢奏,给舍、台谏惧有所忤而不敢言,更如此者数 年,将何以为国?故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 私也。 会丁父忧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事。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 急,资贡士春官之费,备郡庠耆老缓急之需。又请逹慈湖书院。八年,召还,拜刑部侍郎, 升监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兼修玉牒②,蓑侍读。十年,丁母忧 德佑元年,江上溃师。丞相陈宜中起复黻为端明殿学士,不起。及贾似道、韩震死,宜 中谋拥二王③由温州入海,以兵逆黻共政,将逊相位。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 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 (选自《宋史·刘黻传》有删节) 【注】①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②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 玉牒.③二王:指临安陷落时,陈宜中拥立益王赵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禹为副无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年朋邪记焰 比:近 B.脱有过言过行 脱:如果 C.会丁父忧去位 丁:遭遇 D.以兵逆黻共政 逆:阻止 6.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3分) A.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 B.服除,授集英殿修撰 C.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急 D.德佑元年,江上溃师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黻率领太学同舍坐优阙上书抨击丁大全,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南安军安置。临 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告别,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相反地对他的忠勇行为频加勉
须当以礼。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归别其母解氏。解氏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 分也。速行!”黻至南安,尽取濂、洛诸子之书,摘其精切之语,辑成《濂洛论语》十卷。 及大全贬,黻还太学。未几,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荥诬劾黄之纯,二公罢 出,黻又率诸生上书言:比.年朋邪记焰,缄默成风,奏事者不过袭陈言、应故事而已。幸而 之纯两疏,差强人意。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一之纯去,若未害也,臣恐道路以目, 欲言辄沮,而公论之脉自此绝矣。 又谏游幸疏曰:天下无道,人主以逸乐而忘忧勤。陛下春秋尚少,作而不法,后嗣何观? 大凡人主不能无过,脱.有过言过行,宰执、侍从当言之,给舍、台谏当言之。今陛下未为不 知道,未为不受人言,宰执惧有所.专而不敢奏,给舍、台谏惧有所忤而.不敢言,更如此者数 年,将何以为国?故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 私也。 会丁.父忧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事。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 急,资贡士春官之费,备郡庠耆老缓急之需。又请建慈湖书院。八年,召还,拜刑部侍郎, 升监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兼修玉牒②,兼侍读。十年,丁母忧。 德佑元年,江上溃师。丞相陈宜中起复黻为端明殿学士,不起。及贾似道、韩震死,宜 中谋拥二王③由温州入海,以兵逆.黻共政,将逊相位。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 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 (选自《宋史·刘黻传》有删节) 【注】①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②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 玉牒.③二王:指临安陷落时,陈宜中拥立益王赵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禹为副元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比.年朋邪记焰 比:近 B.脱.有过言过行 脱:如果 C.会丁.父忧去位 丁:遭遇 D.以兵逆.黻共政 逆:阻止 6.选出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3 分) A.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 B.服除,授集英殿修撰 C.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急 D.德佑元年,江上溃师。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刘黻率领太学同舍坐优阙上书抨击丁大全,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南安军安置。临 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告别,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相反地对他的忠勇行为频加勉 励
B.刘黻在任内曾经修建济民庄,用来救济人民的急困,资助贡士的考试费用,以及预 备郡学中那些老先生们的缓急之需。并且请求修建慈湖书院。这一系列举措深受当 地民众的欢迎 C.刘黻为人忠直敢言,他的这些忠鲠之言,不仅触犯了当时的权贵,而且得罪了皇上, 因此每次上书都不被采纳,相反遭到了压抑和排挤,仕途一直不顺。 D.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出于对国家、对君王的一片赤诚之心,在国都陷落败 亡之时,毅然奔赴国难,献出了全家人的生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3分) 译文 ②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3分) 译文 ③臣恐道路以目,欲言辄沮,而公论之脉自此绝矣。(4分) 译文: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挽文山丞相 元]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②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③。 不须更上新亭④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①南冠:楚冠,喻囚犯。②鼎湖:传说黄帝铸鼎荆山下,鼎成,乘龙上天,后人 以“鼎湖龙去”婉言皇帝之死。③鹤归迟: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后用“鹤归迟”言其魂魄难归。④ 新亭: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毎至美日, 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周顗,晋元帝时尚书右仆射)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 山河有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王导,晋元帝时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 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这是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挽诗,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请简要分析。(2 分) (2)本诗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用典,请结合诗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用了哪些典故和什 么用意。(4分) (3)明朝文学家陶宗仪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请结合诗句简析本诗催人泪下的 原因。(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B.刘黻在任内曾经修建济民庄,用来救济人民的急困,资助贡士的考试费用,以及预 备郡学中那些老先生们的缓急之需。并且请求修建慈湖书院。这一系列举措深受当 地民众的欢迎。 C.刘黻为人忠直敢言,他的这些忠鲠之言,不仅触犯了当时的权贵,而且得罪了皇上, 因此每次上书都不被采纳,相反遭到了压抑和排挤,仕途一直不顺。 D.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出于对国家、对君王的一片赤诚之心,在国都陷落败 亡之时,毅然奔赴国难,献出了全家人的生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①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3 分) 译文: ②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3 分) 译文: ③臣恐道路以目,欲言辄沮,而公论之脉自此绝矣。 (4 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挽文山丞相 [元] 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②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③。 不须更上新亭④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 ①南冠:楚冠,喻囚犯。②鼎湖:传说黄帝铸鼎荆山下,鼎成,乘龙上天,后人 以“鼎湖龙去”婉言皇帝之死。③鹤归迟: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后用“鹤归迟”言其魂魄难归。④ 新亭: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 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周顗,晋元帝时尚书右仆射)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 自山河有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王导,晋元帝时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 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这是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挽诗,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请简要分析。(2 分) (2)本诗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用典,请结合诗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用了哪些典故和什 么用意。(4 分) (3)明朝文学家陶宗仪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 请结合诗句简析本诗催人泪下的 原因。(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诗经·氓》)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4)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庄子《逍遥游》)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片阳光 林徽因 放了假,春初的日子松弛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 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习惯地在沉寂中惊讶我的周围。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 要辨别它那交织绚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 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即或所谓“窗明几净”,那里 默守着神秘的期待,漾开诗的气氛。那种静,在静里似可听到那一处琤琮的泉流,和着仿佛 是断续的琴声,低诉着一个幽独者自误的音调。看到这同一片阳光射到地上时,我感到地面 上花影浮动,暗香吹拂左右,人随着晌午的光霭花气在变幻,那种动,柔谐婉转有如无声音 乐,令人悠然轻快,不自觉地脱落伤愁。至多,在舒扬理智的客观里使我偶一回头,看看过 去幼年记忆步履所留的残迹,有点儿惋惜时间;微微怪时间不能保存情绪,保 所曾流连的境界。 倚在软椅上不但奢侈,也许更是一种过失,有闲的过失。但东坡的辩护:“懶者常似静, 静岂懶者徒”,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此刻不倚榻上而“静”,则方才情绪所兜的小小圈子便 无条件地失落了去!人家就不可惜它,自己却实在不能不感到这种亲密的损失的可哀 就说它是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吧,不走并无不可,不过走走未始不是更好。宇宙万物客 观的本无所可珍惜,反映在人性上的山川草木禽兽才开炲有了秀丽,有了气质,有了灵犀。 惟其人类有这类情绪的驰骋,实际的世间才赓续着产生我们精神所寄托的文物精萃。 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以后——水珠即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做水 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 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那个感觉至今还印在脑子里。也为这个緣故, 我还记得病中奢侈的愉悦心境。虽然冋其他多次的害病一样,那次我仍然是孤独的被囚禁在 间房屋里休养的。那是我们老宅子里最后的一进房子;白粉墙围着小小院子,北面一排三 间,当中夹着一个开敞的厅堂。我病在东头娘的卧室里。西头是婶婶的住房。娘同婶永远要 在祖母的前院里行使她们女人们的职务的,于是我常是这三间房屋惟一留守的主人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夙兴夜寐, 。(《诗经·氓》) 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⑶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⑷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庄子《逍遥游》) ⑸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⑺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⑻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一片阳光 林徽因 放了假,春初的日子松弛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 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习惯地在沉寂中惊讶我的周围。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 要辨别它那交织绚烂的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的流动。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 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即或所谓“窗明几净”,那里 默守着神秘的期待,漾开诗的气氛。那种静,在静里似可听到那一处琤琮的泉流,和着仿佛 是断续的琴声,低诉着一个幽独者自误的音调。看到这同一片阳光射到地上时,我感到地面 上花影浮动,暗香吹拂左右,人随着晌午的光霭花气在变幻,那种动,柔谐婉转有如无声音 乐,令人悠然轻快,不自觉地脱落伤愁。至多,在舒扬理智的客观里使我偶一回头,看看过 去幼年记忆步履所留的残迹,有点儿惋惜时间;微微怪时间不能保存情绪,保存那一切情绪 所曾流连的境界。 倚在软椅上不但奢侈,也许更是一种过失,有闲的过失。但东坡的辩护:“懒者常似静, 静岂懒者徒”,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此刻不倚榻上而“静”,则方才情绪所兜的小小圈子便 无条件地失落了去!人家就不可惜它,自己却实在不能不感到这种亲密的损失的可哀。 就说它是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吧,不走并无不可,不过走走未始不是更好。宇宙万物客 观的本无所可珍惜,反映在人性上的山川草木禽兽才开始有了秀丽,有了气质,有了灵犀。 惟其人类有这类情绪的驰骋,实际的世间才赓续着产生我们精神所寄托的文物精萃。 那年我六岁,记得是刚刚出了水珠以后——水珠即寻常水痘,不过我家乡的话叫它做水 珠。当时我很喜欢那美丽的名字,忘却它是一种病,因而也觉到一种神秘的骄傲。只要人过 我窗口问问出“水珠”么?我就感到一种荣耀。那个感觉至今还印在脑子里。也为这个缘故, 我还记得病中奢侈的愉悦心境。虽然同其他多次的害病一样,那次我仍然是孤独的被囚禁在 一间房屋里休养的。那是我们老宅子里最后的一进房子;白粉墙围着小小院子,北面一排三 间,当中夹着一个开敞的厅堂。我病在东头娘的卧室里。西头是婶婶的住房。娘同婶永远要 在祖母的前院里行使她们女人们的职务的,于是我常是这三间房屋惟一留守的主人
在那三间屋子里病着,那经验是难堪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尤其是在日中毫无睡意的时 候。起初,我仅集注我的听觉在各种似脚步,又不似脚步的上面。猜想着,等候着,希望着 人来。间或听听隔墙各种琐碎的声音,由墙基底下传达岀来又消敛了去。过一会,我就不耐 烦了——不记得是怎样的,我就蹑着鞋,捱着木床走到房门边。房门向着厅堂斜斜地开着一 扇,我便扶着门框好奇地向外探望。 那时大概刚是午后两点钟光景,一张刚开过饭的八仙枭,异常寂寞地立在当中。桌下一 片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地倒在那里。一个绝对悄寂的周围伴着这一片无声的金 色的晶莹,不知为什么,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 那里并没有几案花香,美术的布置,只是一张极寻常的八仙桌。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 那上面在不多时间以前,是刚陈列过咸鱼、酱菜一类极寻常俭朴的午餐的。小孩子的心却呆 了。或许两只眼睛倒张大一点,四处地望,似乎在寻觅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那片阳光美 得那样动人?我记得我爬到房内窗前的桌子上坐着,有意无意地望望窗外,院里粉墙疏影同 室内那片金色和煦绝然不同趣味。顺便我翻开手边娘梳妆用的旧式镜箱,又上下摇动那小排 状抽屉,同那刻成花篮形小铜坠子,不时听雀跃过枝清脆的鸟语。心里却仍为那片阳光隐着 片模糊的疑问。 时间经过二十多年,直到今天,又是这样一泄阳光,一片不可捉摸,不可思议流动的 而又恬静的瑰宝,我才明白我那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事实上仅是如此:一张孤独的, 一角寂寞的厅堂。一只灵巧的镜箱,或窗外断续的鸟语,和水珠—一那美丽小孩子的病名 一便凑巧永远同初春静沉的阳光整整复斜斜地成了我回忆中极自然的联想 (原载1946年11月2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11.“就说它是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吧,不走并无不可,不过走走未始不是更好。”这句话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2.“一片阳光”作为散文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一片阳光”内涵的理 解。(4分) 13.结合划线句子,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6分) 14.林徽因的这篇散文,有人认为重在写阳光,有人认为重在写自己,你赞成哪种看法?请 说明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弗罗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 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 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 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 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
在那三间屋子里病着,那经验是难堪的。时间过得特别慢,尤其是在日中毫无睡意的时 候。起初,我仅集注我的听觉在各种似脚步,又不似脚步的上面。猜想着,等候着,希望着 人来。间或听听隔墙各种琐碎的声音,由墙基底下传达出来又消敛了去。过一会,我就不耐 烦了——不记得是怎样的,我就蹑着鞋,捱着木床走到房门边。房门向着厅堂斜斜地开着一 扇,我便扶着门框好奇地向外探望。 那时大概刚是午后两点钟光景,一张刚开过饭的八仙桌,异常寂寞地立在当中。桌下一 片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地倒在那里。一个绝对悄寂的周围伴着这一片无声的金 色的晶莹,不知为什么,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 那里并没有几案花香,美术的布置,只是一张极寻常的八仙桌。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 那上面在不多时间以前,是刚陈列过咸鱼、酱菜一类极寻常俭朴的午餐的。小孩子的心却呆 了。或许两只眼睛倒张大一点,四处地望,似乎在寻觅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那片阳光美 得那样动人?我记得我爬到房内窗前的桌子上坐着,有意无意地望望窗外,院里粉墙疏影同 室内那片金色和煦绝然不同趣味。顺便我翻开手边娘梳妆用的旧式镜箱,又上下摇动那小排 状抽屉,同那刻成花篮形小铜坠子,不时听雀跃过枝清脆的鸟语。心里却仍为那片阳光隐着 一片模糊的疑问。 时间经过二十多年,直到今天,又是这样一泄阳光,一片不可捉摸,不可思议流动的 而又恬静的瑰宝,我才明白我那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事实上仅是如此:一张孤独的桌, 一角寂寞的厅堂。一只灵巧的镜箱,或窗外断续的鸟语,和水珠——那美丽小孩子的病名— —便凑巧永远同初春静沉的阳光整整复斜斜地成了我回忆中极自然的联想。 (原载 1946 年 11 月 24 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11.“就说它是情绪上的小小旅行吧,不走并无不可,不过走走未始不是更好。”这句话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2.“一片阳光”作为散文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一片阳光”内涵的理 解。(4 分) 13.结合划线句子,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6 分) 14.林徽因的这篇散文,有人认为重在写阳光,有人认为重在写自己,你赞成哪种看法?请 说明理由。(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17 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节选) 弗罗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 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 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 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 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