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问题研究 料大约有两千篇之多,份量较大的发掘、研究报告或专著尚 不在内。主要内容有城市、宫殿、住宅、坞壁、冶炼场等的 遗址,帝王、贵族、官僚、地主和农民、刑徒、奴婢的墓葬 出土的铜器、铁器、金银器、漆器、兵器、礼器、各种手工 工具和农具、车马具、生活用具、丝织品、衣物、工艺美术 品等。这些遗址、墓葬和器物不同于一般文献记载,只给人 以抽象的概念;这些资料是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有关 历史的实际,其史料价值是极高的。若干年来,《文物》(原 名《文物参考资料》)和《考古》(原名《考古通讯》)两杂志 经常并比较及时地为考古和史学研究者提供一定数量的新的 考古发掘资料或研究成果。此外,陕西、河南、湖北等不少 省份也创办了这类刊物,按期发表有关本省的考古发掘和研 究情况。江西省出版的《农业考古》,也是一份很重要的杂志 《考古学报》则是一份研究性杂志,更专门一些。这些杂志经 常刊载的有关秦汉文物、考古方面的文章或资料,对秦汉史 研究都有很重要的史料或参考价值 (2)秦简与汉简——一秦简与汉简的大量出土,在某种意 义上说,扩大了或说是增加了秦汉史料的“文献资料”。已汇 辑成册而史料价值较高的,有五部:(一)《睡虎地秦墓竹 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出版,包括了释文和注释。这批秦 简是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发现的。共有一千一百五十五 支,另有残片八十片。内容以法律为主,涉及当时的政治、经 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战国末年和秦朝前期历 史的宝贵资料。(二)劳干撰《居延汉简考释》,C三)中国社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乙编)。此两书的汉
料 大 约 有 两 千 篇 之 多 , 份 量 较 大 的 发 掘 、 研 究 报 告 或 专 著 尚 不 在 内 。 主 要 内 容 有 城 市 、 宫 殿 、 住 宅 、 坞 壁 、 冶 炼 场 等 的 遗 址 , 帝 王 、 贵 族 、 官 僚 、 地 主 和 农 民 、 刑 徒 、 奴 婢 的 墓 葬 , 出 土 的 铜 器 、 铁 器 、 金 银 器 、 漆 器 、 兵 器 、 礼 器 、 各 种 手 工 工 具 和 农 具 、 车 马 具 、 生 活 用 具 、 丝 织 品 、 衣 物 、 工 艺 美 术 品 等 。 这 些 遗 址 、 墓 葬 和 器 物 不 同 于 一 般 文 献 记 载 , 只 给 人 以 抽 象 的 概 念 ; 这 些 资 料 是 具 体 、 形 象 、 生 动 地 再 现 了 有 关 历 史 的 实 际 , 其 史 料 价 值 是 极 高 的 。 若 干 年 来 , 《 文 物 》 ( 原 名 《 文 物 参 考 资 料 》 ) 和 《 考 古 》 ( 原 名 《 考 古 通 讯 》 ) 两 杂 志 经 常 并 比 较 及 时 地 为 考 古 和 史 学 研 究 者 提 供 一 定 数 量 的 新 的 考 古 发 掘 资 料 或 研 究 成 果 。 此 外 , 陕 西 、 河 南 、 湖 北 等 不 少 省 份 也 创 办 了 这 类 刊 物 , 按 期 发 表 有 关 本 省 的 考 古 发 掘 和 研 究 情 况 。 江 西 省 出 版 的 《 农 业 考 古 》 , 也 是 一 份 很 重 要 的 杂 志 。 《 考 古 学 报 》 则 是 一 份 研 究 性 杂 志 , 更 专 门 一 些 。 这 些 杂 志 经 常 刊 载 的 有 关 秦 汉 文 物 、 考 古 方 面 的 文 章 或 资 料 , 对 秦 汉 史 研 究 都 有 很 重 要 的 史 料 或 参 考 价 值 。 ( 2 ) 秦 简 与 汉 简 — — 秦 简 与 汉 简 的 大 量 出 土 ,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扩 大 了 或 说 是 增 加 了 秦 汉 史 料 的 “ 文 献 资 料 ” 。 已 汇 辑 成 册 而 史 料 价 值 较 高 的 , 有 五 部 : ( 一 ) 《 睡 虎 地 秦 墓 竹 简 》 , 文 物 出 版 社 1 9 7 8 年 出 版 , 包 括 了 释 文 和 注 释 。 这 批 秦 简 是 1 9 7 5 年 在 湖 北 省 云 梦 县 发 现 的 。 共 有 一 千 一 百 五 十 五 支 , 另 有 残 片 八 十 片 。 内 容 以 法 律 为 主 , 涉 及 当 时 的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 军 事 等 各 个 方 面 。 是 研 究 战 国 末 年 和 秦 朝 前 期 历 史 的 宝 贵 资 料 。 ( 二 ) 劳 干 撰 《 居 延 汉 简 考 释 》 , ( 三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考 古 研 究 所 编 《 居 延 汉 简 》 ( 甲 乙 编 ) 。 此 两 书 的 汉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7
秦汉问题研究 简来源,是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 的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共收得汉简一万余支。劳干在抗 日战争时期,对这些汉简进行了分类研究,撰有《释文》与 《考证》,连同《图版》,共为三个部分,于1943年在四川南 溪石印出版。1949年,又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铅印再版。此 后,又经劳干整理,在台湾重印出版。“甲乙编”是1980年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该书将1930年出土的居延汉简,包括图 版与释文,在经过长期检查、研究之后,全部刊录。内容分 为图版、释文、附录、附表四个部分。图版共四七五版,释 文一律按原简号顺序排列,纠正了过去出版物中的一些错误。 所附《额济纳河流域汉代亭障分布图》等,为研究使用这批 汉简提供了方便。居延汉简是两汉时期张掖郡居延、肩水两 都尉辖区内的官方文书,大部分属于西汉中期至东汉初年的 遗物,内容涉及这两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的情况,为研究两汉历史的宝贵资料。四)罗振玉与王国维 合撰的《流沙坠简》,共三册,1914年出版,1934年校正重 印。此书系据法国人沙畹书中选录英国人斯坦因在我国敦煌 等地盜掘的简牍、纸片、帛书等的照片撰成,共收有五百八 十八支(张),另有释文和考释,其中大多系汉简。书中对汉 代的屯戍、烽燧等制度的考释较详,史料价值很髙。(五)张 风撰《汉晋西陲木简汇编》,主要据法国人马伯乐寄给张凤的 有关斯坦因第三次所得的木简的照片(为沙畹书所未收)编 辑而成,未加考释。亦有史料价值。 此外,考古工作者还于解放以后在居延陆续发现汉简约 、三万支。在甘肃武威县城南磨咀子发现完整的汉简二百
简 来 源 , 是 1 9 3 0 年 西 北 科 学 考 察 团 在 今 内 蒙 古 额 济 纳 河 流 域 的 汉 代 烽 燧 遗 址 中 发 现 的 , 共 收 得 汉 简 一 万 余 支 。 劳 干 在 抗 日 战 争 时 期 , 对 这 些 汉 简 进 行 了 分 类 研 究 , 撰 有 《 释 文 》 与 《 考 证 》 , 连 同 《 图 版 》 , 共 为 三 个 部 分 , 于 1 9 4 3 年 在 四 川 南 溪 石 印 出 版 。 1 9 4 9 年 , 又 由 商 务 印 书 馆 在 上 海 铅 印 再 版 。 此 后 , 又 经 劳 干 整 理 , 在 台 湾 重 印 出 版 。 “ 甲 乙 编 ” 是 1 9 8 0 年 由 中 华 书 局 出 版 的 。 该 书 将 1 9 3 0 年 出 土 的 居 延 汉 简 , 包 括 图 版 与 释 文 , 在 经 过 长 期 检 查 、 研 究 之 后 , 全 部 刊 录 。 内 容 分 为 图 版 、 释 文 、 附 录 、 附 表 四 个 部 分 。 图 版 共 四 七 五 版 , 释 文 一 律 按 原 简 号 顺 序 排 列 , 纠 正 了 过 去 出 版 物 中 的 一 些 错 误 。 所 附 《 额 济 纳 河 流 域 汉 代 亭 障 分 布 图 》 等 , 为 研 究 使 用 这 批 汉 简 提 供 了 方 便 。 居 延 汉 简 是 两 汉 时 期 张 掖 郡 居 延 、 肩 水 两 都 尉 辖 区 内 的 官 方 文 书 , 大 部 分 属 于 西 汉 中 期 至 东 汉 初 年 的 遗 物 , 内 容 涉 及 这 两 个 地 区 的 政 治 、 经 济 、 军 事 等 各 个 方 面 的 情 况 , 为 研 究 两 汉 历 史 的 宝 贵 资 料 。 ( 四 ) 罗 振 玉 与 王 国 维 合 撰 的 《 流 沙 坠 简 》 , 共 三 册 , 1 9 1 4 年 出 版 , 1 9 3 4 年 校 正 重 印 。 此 书 系 据 法 国 人 沙 畹 书 中 选 录 英 国 人 斯 坦 因 在 我 国 敦 煌 等 地 盗 掘 的 简 牍 、 纸 片 、 帛 书 等 的 照 片 撰 成 , 共 收 有 五 百 八 十 八 支 ( 张 ) , 另 有 释 文 和 考 释 , 其 中 大 多 系 汉 简 。 书 中 对 汉 代 的 屯 戍 、 烽 燧 等 制 度 的 考 释 较 详 , 史 料 价 值 很 高 。 ( 五 ) 张 凤 撰 《 汉 晋 西 陲 木 简 汇 编 》 , 主 要 据 法 国 人 马 伯 乐 寄 给 张 凤 的 有 关 斯 坦 因 第 三 次 所 得 的 木 简 的 照 片 ( 为 沙 畹 书 所 未 收 ) 编 辑 而 成 , 未 加 考 释 。 亦 有 史 料 价 值 。 此 外 , 考 古 工 作 者 还 于 解 放 以 后 在 居 延 陆 续 发 现 汉 简 约 二 、 三 万 支 。 在 甘 肃 武 威 县 城 南 磨 咀 子 发 现 完 整 的 汉 简 二 百 8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秦汉问题研究 八十五支,另有残简二百二十五支。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中、湖北江陵纪南城凤凰山汉墓中、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都有大量的汉简(牍)出土。这些汉简中有不少有关赋税、徭 役、商业、医药、地理等资料,还抄有不少为今天已失传的 古书。这些资料对研究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都 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金石文字资料—在两汉的金石文字资料中,最有 史料价值的是碑刻(包括摩崖)。著录两汉碑刻的主要著作有 宋洪适的《隶释》二十七卷,收入汉魏隶书石刻文字一百八 十三种。后又辑《隶续》二十一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集 录汉魏碑刻文字的专书。清人马邦玉辑《汉碑录文》四卷,著 录汉碑八十四篇,附魏碑三篇。此外,在清人孙星衍、邢澍 合撰的《寰宇访碑录》、王昶撰的《金石萃编》、冯云鹏、冯 云鹓合撰的《金石索》等著作中,都收录了不少属于秦汉时 期的碑刻或其他金石文字资料。 其他文字资料比较有史料价值的是封泥,就是用于公文 或书信上的印模,其作用与后代的火漆封记相同,这是研究 汉代职官制度的宝贵资料。清人吴式芬、陈介祺合辑的《封 泥考略》一书,共收录汉代官私封泥八百四十九枚,并加考 释。今人周明泰辑有《续封泥考略》六卷,《再续封泥考略》 四卷,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外,为数巨大的汉画像石和画像砖,大量地刻绘了汉 代的农业、手工业、狩猎和官僚、地主宴饮、出行及战争等 场面,都是研究两汉历史的宝贵资料
八 十 五 支 , 另 有 残 简 二 百 二 十 五 支 。 在 湖 南 长 沙 马 王 堆 汉 墓 中 、 湖 北 江 陵 纪 南 城 凤 凰 山 汉 墓 中 、 山 东 临 沂 银 雀 山 汉 墓 中 , 都 有 大 量 的 汉 简 ( 牍 ) 出 土 。 这 些 汉 简 中 有 不 少 有 关 赋 税 、 徭 役 、 商 业 、 医 药 、 地 理 等 资 料 , 还 抄 有 不 少 为 今 天 已 失 传 的 古 书 。 这 些 资 料 对 研 究 秦 汉 的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 军 事 等 都 有 很 高 的 史 料 价 值 。 ( 3 ) 金 石 文 字 资 料 — — 在 两 汉 的 金 石 文 字 资 料 中 , 最 有 史 料 价 值 的 是 碑 刻 ( 包 括 摩 崖 ) 。 著 录 两 汉 碑 刻 的 主 要 著 作 有 宋 洪 适 的 《 隶 释 》 二 十 七 卷 , 收 入 汉 魏 隶 书 石 刻 文 字 一 百 八 十 三 种 。 后 又 辑 《 隶 续 》 二 十 一 卷 。 这 是 我 国 现 存 最 早 的 集 录 汉 魏 碑 刻 文 字 的 专 书 。 清 人 马 邦 玉 辑 《 汉 碑 录 文 》 四 卷 , 著 录 汉 碑 八 十 四 篇 , 附 魏 碑 三 篇 。 此 外 , 在 清 人 孙 星 衍 、 邢 澍 合 撰 的 《 寰 宇 访 碑 录 》 、 王 昶 撰 的 《 金 石 萃 编 》 、 冯 云 鹏 、 冯 云 鹓 合 撰 的 《 金 石 索 》 等 著 作 中 , 都 收 录 了 不 少 属 于 秦 汉 时 期 的 碑 刻 或 其 他 金 石 文 字 资 料 。 其 他 文 字 资 料 比 较 有 史 料 价 值 的 是 封 泥 , 就 是 用 于 公 文 或 书 信 上 的 印 模 , 其 作 用 与 后 代 的 火 漆 封 记 相 同 , 这 是 研 究 汉 代 职 官 制 度 的 宝 贵 资 料 。 清 人 吴 式 芬 、 陈 介 祺 合 辑 的 《 封 泥 考 略 》 一 书 , 共 收 录 汉 代 官 私 封 泥 八 百 四 十 九 枚 , 并 加 考 释 。 今 人 周 明 泰 辑 有 《 续 封 泥 考 略 》 六 卷 , 《 再 续 封 泥 考 略 》 四 卷 , 都 有 重 要 的 史 料 价 值 。 此 外 , 为 数 巨 大 的 汉 画 像 石 和 画 像 砖 , 大 量 地 刻 绘 了 汉 代 的 农 业 、 手 工 业 、 狩 猎 和 官 僚 、 地 主 宴 饮 、 出 行 及 战 争 等 场 面 , 都 是 研 究 两 汉 历 史 的 宝 贵 资 料 。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9
秦汉问题研究 应当了解已有的研究状况 作为一个秦汉史的研究者,应当经常关心和了解学术界 对于秦汉史已有的研究状况。对于当前的研究状况应当了解, 对过去的研究状况也应当了解。例如近数十年来,学术界对 秦汉史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还应怎样做,还 是应当心中有数的。 我国对于秦汉史的研究,在清末民初已经开始了。自马 克思主义传入我国以后,更推动了这一研究。从那时到现在, 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在内,已发表于中文报刊的有关秦汉 的论文和资料约有一万余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 想、军事、民族、中外关系、历史地理等等各个领域。其中 的绝大部分是有学术价值或重要参考价值的。当然,这些文 章不仅数量大,而且历时很长,又极分散。旧社会出的报刊 印数既少,屡经毁损,很难寻求。今日之台湾,如天地悬隔, 香港的地位也属特殊,两地的报刊一般人都不易査到。即使 今天大陆上的报刊,可以说到处可见;可是要集中有关秦汉 史的文章,也非易事。因此,要了解若干年来人们对于秦汉 史的研究状况,必须借助于工具书。现已出版的由中国社会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合编的《中国史学论文 索引》(上、下编)和第二编(上、下册),复旦大学历史系 等单位编的《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上、中、下册)等, 其中都收有属于秦汉的大量的文章。我与胡志宏、陈柯云、刘 华祝三同志合编的《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 应 当 了 解 已 有 的 研 究 状 况 作 为 一 个 秦 汉 史 的 研 究 者 , 应 当 经 常 关 心 和 了 解 学 术 界 对 于 秦 汉 史 已 有 的 研 究 状 况 。 对 于 当 前 的 研 究 状 况 应 当 了 解 , 对 过 去 的 研 究 状 况 也 应 当 了 解 。 例 如 近 数 十 年 来 , 学 术 界 对 秦 汉 史 已 经 做 了 哪 些 工 作 , 做 到 了 什 么 程 度 , 还 应 怎 样 做 , 还 是 应 当 心 中 有 数 的 。 我 国 对 于 秦 汉 史 的 研 究 , 在 清 末 民 初 已 经 开 始 了 。 自 马 克 思 主 义 传 入 我 国 以 后 , 更 推 动 了 这 一 研 究 。 从 那 时 到 现 在 , 包 括 大 陆 、 台 湾 和 香 港 在 内 , 已 发 表 于 中 文 报 刊 的 有 关 秦 汉 的 论 文 和 资 料 约 有 一 万 余 篇 , 内 容 涉 及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 思 想 、 军 事 、 民 族 、 中 外 关 系 、 历 史 地 理 等 等 各 个 领 域 。 其 中 的 绝 大 部 分 是 有 学 术 价 值 或 重 要 参 考 价 值 的 。 当 然 , 这 些 文 章 不 仅 数 量 大 , 而 且 历 时 很 长 , 又 极 分 散 。 旧 社 会 出 的 报 刊 印 数 既 少 , 屡 经 毁 损 , 很 难 寻 求 。 今 日 之 台 湾 , 如 天 地 悬 隔 , 香 港 的 地 位 也 属 特 殊 , 两 地 的 报 刊 一 般 人 都 不 易 查 到 。 即 使 今 天 大 陆 上 的 报 刊 , 可 以 说 到 处 可 见 ; 可 是 要 集 中 有 关 秦 汉 史 的 文 章 , 也 非 易 事 。 因 此 , 要 了 解 若 干 年 来 人 们 对 于 秦 汉 史 的 研 究 状 况 , 必 须 借 助 于 工 具 书 。 现 已 出 版 的 由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历 史 研 究 所 与 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合 编 的 《 中 国 史 学 论 文 索 引 》 ( 上 、 下 编 ) 和 第 二 编 ( 上 、 下 册 ) , 复 旦 大 学 历 史 系 等 单 位 编 的 《 中 国 古 代 史 论 文 资 料 索 引 》 ( 上 、 中 、 下 册 ) 等 , 其 中 都 收 有 属 于 秦 汉 的 大 量 的 文 章 。 我 与 胡 志 宏 、 陈 柯 云 、 刘 华 祝 三 同 志 合 编 的 《 战 国 秦 汉 史 论 文 索 引 》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1 0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秦汉问题研究 11 出版)一书,共收文章一万二千余篇,其中大部分是属于秦 汉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中外关系、 历史地理,以及考古、文物等各个领域。文章收自国内(包 括台湾和香港)的一千二百四十多种中文报刊,时间约起自 1900年,止于1980年。本书为从事本段历史的教学和研究的 同志检阅前人的成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我们不仅要了解国内(包括台湾和香港)同行的研究状 况,还要了解外国同行的研究状况,尤其是日本学者的研究 状况。外国同行的研究,对我们也会有重要的启发或参考价 值 四应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 历史学是一门党性很强的学问。因此,研究历史,就有 一个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问题。不能认为,研究历史只要有 了资料,就一切俱备、万事大吉了。实际情况不如此简单。资 料是重要的,但资料却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中留下来 的历史资料,绝大部分是奴隶主、封建地主、资产阶级及其 知识分子留下来的,都带有他们固有的阶级偏见,或是说打 上阶级的烙印。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即使同属于一个阶级 的史学家或知识分子,他们所留下来的资料,或对同一问题 所表示的观点,有的也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有正确与谬误之 分。例如人们很熟悉的两汉大史学家所谓“班、马”,即班固 和司马迁,其思想、观点就有很大的差别。宋人倪思撰《班 马异同》三十五卷,多从辞句方面考其异同;而其思想、观
出 版 ) 一 书 , 共 收 文 章 一 万 二 千 余 篇 , 其 中 大 部 分 是 属 于 秦 汉 的 。 内 容 涉 及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 军 事 、 民 族 、 中 外 关 系 、 历 史 地 理 , 以 及 考 古 、 文 物 等 各 个 领 域 。 文 章 收 自 国 内 ( 包 括 台 湾 和 香 港 ) 的 一 千 二 百 四 十 多 种 中 文 报 刊 , 时 间 约 起 自 1 9 0 0 年 , 止 于 1 9 8 0 年 。 本 书 为 从 事 本 段 历 史 的 教 学 和 研 究 的 同 志 检 阅 前 人 的 成 果 提 供 了 很 大 的 方 便 。 我 们 不 仅 要 了 解 国 内 ( 包 括 台 湾 和 香 港 ) 同 行 的 研 究 状 况 , 还 要 了 解 外 国 同 行 的 研 究 状 况 , 尤 其 是 日 本 学 者 的 研 究 状 况 。 外 国 同 行 的 研 究 , 对 我 们 也 会 有 重 要 的 启 发 或 参 考 价 值 。 四 应 当 认 真 学 习 马 克 思 主 义 历 史 学 是 一 门 党 性 很 强 的 学 问 。 因 此 , 研 究 历 史 , 就 有 一 个 立 场 、 观 点 和 方 法 的 问 题 。 不 能 认 为 , 研 究 历 史 只 要 有 了 资 料 , 就 一 切 俱 备 、 万 事 大 吉 了 。 实 际 情 况 不 如 此 简 单 。 资 料 是 重 要 的 , 但 资 料 却 是 有 阶 级 性 的 。 在 阶 级 社 会 中 留 下 来 的 历 史 资 料 , 绝 大 部 分 是 奴 隶 主 、 封 建 地 主 、 资 产 阶 级 及 其 知 识 分 子 留 下 来 的 , 都 带 有 他 们 固 有 的 阶 级 偏 见 , 或 是 说 打 上 阶 级 的 烙 印 。 此 外 , 由 于 各 种 原 因 , 即 使 同 属 于 一 个 阶 级 的 史 学 家 或 知 识 分 子 , 他 们 所 留 下 来 的 资 料 , 或 对 同 一 问 题 所 表 示 的 观 点 , 有 的 也 有 很 大 的 差 别 , 甚 至 有 正 确 与 谬 误 之 分 。 例 如 人 们 很 熟 悉 的 两 汉 大 史 学 家 所 谓 “ 班 、 马 ” , 即 班 固 和 司 马 迁 , 其 思 想 、 观 点 就 有 很 大 的 差 别 。 宋 人 倪 思 撰 《 班 马 异 同 》 三 十 五 卷 , 多 从 辞 句 方 面 考 其 异 同 ; 而 其 思 想 、 观 秦 汉 问 题 研 究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