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 前几章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了贸易政策的一般效果和政策制定。在现实中,我们发现, 不同时期人们对待国际贸易的态度和作法往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 国家政府采取的贸易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贸易政策的运用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 和国际经济环境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为了对贸易政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本章我们专门考察 历史上不同时期贸易政策的实践与特点。首先我们分别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加以总结,然后简要讨论一下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指出,自由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讲对各国都有利。但在现实 中,绝对的自由贸易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只是在历史上某些阶段,一些国家,特别是一 些发达国家曾对国际贸易持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另外判断一国贸易政策的性质,不光要看 其对对外贸易的干预程度,还要看其政策的倾向性。在倾向性上,贸易政策可分为中性和非 中性两类,例如自由贸易就是一种中性的贸易政策 (一)、早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从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看,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于英国。以1846年《谷物法》 的废除为标志,英国进入了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在英国看来,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本国 出口自己的工业品,比较廉价地进口当时纺织工业所需要的棉花,以及可以降低工资水平的 谷物。因此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发挥自己生产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而放弃本国比较劣 势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进口 当时的自由贸易政策给英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根据英国学者的统计,他们将英 国的经济部门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对外贸易有关的部门,一类是与贸易无关的部门。他们发 现,与对外贸易有关部门的生产增长率高于英国经济的增长率,更高于与贸易无关部门的经 济增长率。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对外贸易是英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engine of growth)。正是 由于对外贸易对英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英国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然而随着英国经济逐步 被美国、德国和法国超过,其自由贸易的使用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132
第十章 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 前几章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了贸易政策的一般效果和政策制定。在现实中,我们发现, 不同时期人们对待国际贸易的态度和作法往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即使在同一时期,不同 国家政府采取的贸易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贸易政策的运用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 和国际经济环境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为了对贸易政策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本章我们专门考察 历史上不同时期贸易政策的实践与特点。首先我们分别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加以总结,然后简要讨论一下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一、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指出,自由贸易政策从本质上讲对各国都有利。但在现实 中,绝对的自由贸易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只是在历史上某些阶段,一些国家,特别是一 些发达国家曾对国际贸易持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另外判断一国贸易政策的性质,不光要看 其对对外贸易的干预程度,还要看其政策的倾向性。在倾向性上,贸易政策可分为中性和非 中性两类,例如自由贸易就是一种中性的贸易政策。 (一) 、早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从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看,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于英国。以 1846 年《谷物法》 的废除为标志,英国进入了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在英国看来,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本国 出口自己的工业品,比较廉价地进口当时纺织工业所需要的棉花,以及可以降低工资水平的 谷物。因此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发挥自己生产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而放弃本国比较劣 势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的进口。 当时的自由贸易政策给英国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利益。根据英国学者的统计,他们将英 国的经济部门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对外贸易有关的部门,一类是与贸易无关的部门。他们发 现,与对外贸易有关部门的生产增长率高于英国经济的增长率,更高于与贸易无关部门的经 济增长率。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对外贸易是英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of growth)。正是 由于对外贸易对英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英国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然而随着英国经济逐步 被美国、德国和法国超过,其自由贸易的使用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二) 、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13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居绝对优势地位。为了营造一个各国经济恢 复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美国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相继实行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贸易自由 化就是逐步削减各国的贸易障碍,实现贸易政策的中性化。各发达国家经过双边或多边谈判 相互削减对进口商品的关税水平,为相互贸易提供方便条件。经过各发达国家的努力,各国 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从1947年的40%左右,降到目前平均3%左右,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不仅仅限于他们之间相互提供贸易便利,而且对发展中国家 也实行某种程度的贸易便利。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普惠制待遇。这种待遇意味着, 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这种待遇使得发展中 国家在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是可以享受比发达国家相互给予的优惠关税还要低的进口关 税。因而可以起到鼓励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作用。欧洲联盟给予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 区各联系国的贸易优惠待遇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优惠贸易待遇的另一典型事例。然而 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主要工业品的生产上与发达国家难以竞争,发达国家才可 以比较慷慨地对发展中国家采取更自由的贸易政策。 二、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第二类是 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第三类是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最早应追溯到这些国家还处在经济发展过程时期。建国初期 的美国几乎是保护贸易的乐园。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坚决主张实行 保护贸易政策。如果以美国1934年制定的《互惠贸易法》为分界线,建国后至1933年,美 国主要实行的贸易政策就是高筑关税壁垒。1874年美国通过的第一个关税法案中,其进口 关税的平均水平为50%,尽管在此后有些年份中关税水平有所降低,但到了1930年,美国 的平均关税水平竟高达53.2%。在欧洲,面对英国廉价产品的竞争,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相 继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 发达国家传统的贸易保护一般都是一种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当西方世界发生经济衰退 或经济危机时,各国为了保正本国市场不受外部冲击,会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将大部分 进口产品拒之门外。各国都采取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导致贸易战的爆发。这一点在 1929-1933年大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新贸易保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国际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的形势下,尽管总的趋势是走向自 13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居绝对优势地位。为了营造一个各国经济恢 复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美国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相继实行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贸易自由 化就是逐步削减各国的贸易障碍,实现贸易政策的中性化。各发达国家经过双边或多边谈判 相互削减对进口商品的关税水平,为相互贸易提供方便条件。经过各发达国家的努力,各国 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从 1947 年的 40%左右,降到目前平均 3%左右,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下去。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不仅仅限于他们之间相互提供贸易便利,而且对发展中国家 也实行某种程度的贸易便利。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普惠制待遇。这种待遇意味着, 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这种待遇使得发展中 国家在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是可以享受比发达国家相互给予的优惠关税还要低的进口关 税。因而可以起到鼓励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的作用。欧洲联盟给予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 区各联系国的贸易优惠待遇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优惠贸易待遇的另一典型事例。然而 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主要工业品的生产上与发达国家难以竞争,发达国家才可 以比较慷慨地对发展中国家采取更自由的贸易政策。 二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第二类是 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第三类是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 、发达国家早期的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最早应追溯到这些国家还处在经济发展过程时期。建国初期 的美国几乎是保护贸易的乐园。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坚决主张实行 保护贸易政策。如果以美国 1934 年制定的《互惠贸易法》为分界线,建国后至 1933 年,美 国主要实行的贸易政策就是高筑关税壁垒。1874 年美国通过的第一个关税法案中,其进口 关税的平均水平为 50%,尽管在此后有些年份中关税水平有所降低,但到了 1930 年,美国 的平均关税水平竟高达 53.2%。在欧洲,面对英国廉价产品的竞争,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相 继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 发达国家传统的贸易保护一般都是一种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当西方世界发生经济衰退, 或经济危机时,各国为了保正本国市场不受外部冲击,会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将大部分 进口产品拒之门外。各国都采取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导致贸易战的爆发。这一点在 1929-1933 年大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 、新贸易保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国际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的形势下,尽管总的趋势是走向自 133
由贸易,但是各发达国家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采取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作法。根据凯恩 斯主义,从需求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有赖于出口需求的增加和进口需求 的减少,因此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就成为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 各国原有的保护本国工业的传统贸易政策之下,又出现以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的稳定增长、实 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新贸易保护政策,这种政策也被称为“管理贸易”( managed trade)。在 现实中,发达国家多数接受了这一贸易保护政策。但是在多边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各国改变 了传统的限制进口、奖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或干预形式,转而由以关税为主要干预手段逐步向 以非关税措施为主要干预手段过渡。因而非关税壁垒几乎成为各国干预外贸、限制商品进口 的主要政策措施,因而这一作法被称为“新重商主义”。据统计,现在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 垒手段达1,000多种 三)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源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现实中,发达国家的企业面临着不完全 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很多学者看来,当其他国家普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时,单个国家采取自 由贸易政策将不利于本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鼓励本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贸易政策,改变 企业的战略行为,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 易政策主要表现为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保护本国进口以鼓励出口的政策。 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典型国家是日本,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国。日本一直 是西方国家所指责的封闭市场、鼓励本国出口的典型国家。自70年代起日本通过战略性贸 易政策(主要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鼓励其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及通讯电器业业的发展, 结果其相应工业讯速发展起来,不但减少了进口,还占领了美国等一些传统出口国的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经以此提醒美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1994年美国专门提 出了“国家贸易战略”,该方案提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对美国的传统市场和新兴市 场分别采取不同的出口战略。同时为保护本国市场,美国也不断引用其国际贸易修正案中的 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以公平贸易的名义迫使别国开放市场,并以反补贴、反 倾销为理由,限制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种带有战略性贸易政策色彩的措施实施后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的出口有明显的增加。当然这些贸易保护的政策也受到一些发达国家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指责,他们试图在多边框架下抑制美国以“公平贸易”为借口所采取的 贸易保护政策。总的来看,9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有两大特点:一是强调市场开放与公 平贸易并重;二是强调出口的重要性。 134
由贸易,但是各发达国家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采取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作法。根据凯恩 斯主义,从需求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和提高,有赖于出口需求的增加和进口需求 的减少,因此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就成为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 各国原有的保护本国工业的传统贸易政策之下,又出现以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的稳定增长、实 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新贸易保护政策,这种政策也被称为“管理贸易”(managed trade)。在 现实中,发达国家多数接受了这一贸易保护政策。但是在多边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各国改变 了传统的限制进口、奖励出口的政策措施或干预形式,转而由以关税为主要干预手段逐步向 以非关税措施为主要干预手段过渡。因而非关税壁垒几乎成为各国干预外贸、限制商品进口 的主要政策措施,因而这一作法被称为“新重商主义”。据统计,现在各国实行的非关税壁 垒手段达 1,000 多种。 (三)、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源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现实中,发达国家的企业面临着不完全 竞争的市场结构,在很多学者看来,当其他国家普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时,单个国家采取自 由贸易政策将不利于本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鼓励本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贸易政策,改变 企业的战略行为,使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 易政策主要表现为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保护本国进口以鼓励出口的政策。 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典型国家是日本,以及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美国。日本一直 是西方国家所指责的封闭市场、鼓励本国出口的典型国家。自 70 年代起日本通过战略性贸 易政策(主要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鼓励其汽车工业、半导体工业及通讯电器业业的发展, 结果其相应工业讯速发展起来,不但减少了进口,还占领了美国等一些传统出口国的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经以此提醒美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1994 年美国专门提 出了“国家贸易战略”,该方案提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对美国的传统市场和新兴市 场分别采取不同的出口战略。同时为保护本国市场,美国也不断引用其国际贸易修正案中的 “301 条款”和“超级 301 条款”,以公平贸易的名义迫使别国开放市场,并以反补贴、反 倾销为理由,限制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种带有战略性贸易政策色彩的措施实施后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使美国的出口有明显的增加。当然这些贸易保护的政策也受到一些发达国家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指责,他们试图在多边框架下抑制美国以“公平贸易”为借口所采取的 贸易保护政策。总的来看,90 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有两大特点:一是强调市场开放与公 平贸易并重;二是强调出口的重要性。 134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许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收入水平也比较低的民族和地区 相继独立。这些取得了政治上独立的国家认识到,经济独立是政治独立的根本保证。从历史 的经验看,一国发展经济的途径是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国际贸易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根据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总结,发展中国参加国际贸易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好处 是可以从比较利益方面获得利益;二是可以从规模经济效果中获得经济利益;三是可以从贸 易和由贸易引起的投资中获得本国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利益。世界银行在其1987年发展报 告中特别指出了对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因而选择适当的贸易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制 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议题之一。 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的标准,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8, 956美元的国家和独立行政区 在发展中国家中,又进一步分为:(1)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在725-8956美元之间:(2)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收入在725美元以下 从更广泛的意义看,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还涉及到生活的 质量标准。按照质量标准,尽管一些石油输出国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但是从生活质量看, 它们的得分并不高,仍属发展中国家之列 另有一些学者为了便于比较,采用购买力评价(以后我们要讲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及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从1992年起,世界银行开始公布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按照这一标准,一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很多。 还有一些国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尽管其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很高了(如新加坡),但仍 然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 总之,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尚比较落后,面临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国 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大都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起步的。从发展规律经济学和各国的经 济实践看,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走工业化的道路 135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许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收入水平也比较低的民族和地区 相继独立。这些取得了政治上独立的国家认识到,经济独立是政治独立的根本保证。从历史 的经验看,一国发展经济的途径是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国际贸易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 力。根据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总结,发展中国参加国际贸易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好处。一 是可以从比较利益方面获得利益;二是可以从规模经济效果中获得经济利益;三是可以从贸 易和由贸易引起的投资中获得本国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的利益。世界银行在其 1987 年发展报 告中特别指出了对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因而选择适当的贸易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制 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议题之一。 一、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根据世界银行 1996 年的标准,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 1994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 8, 956 美元的国家和独立行政区。 在发展中国家中,又进一步分为:(1)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在 725-8956 美元之间;(2)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收入在 725 美元以下。 从更广泛的意义看,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还涉及到生活的 质量标准。按照质量标准,尽管一些石油输出国人均收入水平比较高,但是从生活质量看, 它们的得分并不高,仍属发展中国家之列。 另有一些学者为了便于比较,采用购买力评价(以后我们要讲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及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从 1992 年起,世界银行开始公布按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按照这一标准,一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很多。 还有一些国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尽管其人均收入水平已经很高了(如新加坡),但仍 然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 总之,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尚比较落后,面临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国 家和地区。 二、 发展中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大都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起步的。从发展规律经济学和各国的经 济实践看,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走工业化的道路。 135
首先,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农业部门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特别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因为从生产要素的存量看,农业中的专门生产要素一土地 难以持续增加,因此任何其他生产要素在农业上的持续投入不但不会带来丰厚的报酬,反而 会造成土地报酬的递减,从而阻碍了农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手段的不断更新。相反在工业部 门,由于工业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均能够持续增长或积累,因此在多数部门或产业能够通 过各种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 比较低的,这一点很好理解,人们一般不会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而更多地吃面食或大米 因为人们的消费量是有限的。相反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弹性就比较大。这种需求弹性的差异 意味着不同产品增加生产的潜力,以及与这种生产潜力相对应的生产者的报酬。农业显然存 在着生产发展的市场潜力问题 第三,不象工业部门那样,农业部门难以形成垄断,甚至不完全竞争。我们知道不完全 竞争或垄断能够带来“垄断利润”或额外利润。这种利润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 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然而在农业部门由于农业经营的特点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部 门很难形成卖方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因而不可能有自主的产量控制和“垄断利润 基于上述三点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赶超发达国家,必然要 经历工业化阶段 三、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与稳定价格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依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大都以初 级产品出口为主,但历史实践告诉我们,除少数石油出口国外,其他的非燃料初级产品的出 口都未能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出口 中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二是初级产品的价格不稳定 为消除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多努力。 (一)、初级产品的出口与价格水平 对于一个希望发展本国经济,但苦于无任何可供交换的产品的国家而言,资源的出口 或初级原材料的出口可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因而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只要 国拥有某种自然资源,那么选择出口这些资源是换取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 依靠资源出口发展经济是有条件的。其中初级产品价格的稳定或提高,可能是非常重要 的条件。否则可能陷入“悲惨的增长”。 然而,一些学者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总是在不断地恶化。它 意味着,相对于制成品而言,初级产品的价格是偏低的。20世纪50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学 136
首先,固守农业难以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农业部门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特别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因为从生产要素的存量看,农业中的专门生产要素—土地 难以持续增加,因此任何其他生产要素在农业上的持续投入不但不会带来丰厚的报酬,反而 会造成土地报酬的递减,从而阻碍了农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手段的不断更新。相反在工业部 门,由于工业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均能够持续增长或积累,因此在多数部门或产业能够通 过各种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社会对农产品和工业品的需求变动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是 比较低的,这一点很好理解,人们一般不会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而更多地吃面食或大米, 因为人们的消费量是有限的。相反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弹性就比较大。这种需求弹性的差异 意味着不同产品增加生产的潜力,以及与这种生产潜力相对应的生产者的报酬。农业显然存 在着生产发展的市场潜力问题。 第三,不象工业部门那样,农业部门难以形成垄断,甚至不完全竞争。我们知道不完全 竞争或垄断能够带来“垄断利润”或额外利润。这种利润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实现规模经 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然而在农业部门由于农业经营的特点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部 门很难形成卖方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因而不可能有自主的产量控制和“垄断利润”。 基于上述三点理由,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赶超发达国家,必然要 经历工业化阶段。 三、 扩大初级产品出口与稳定价格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依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大都以初 级产品出口为主,但历史实践告诉我们,除少数石油出口国外,其他的非燃料初级产品的出 口都未能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出口 中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二是初级产品的价格不稳定。 为消除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多努力。 (一)、初级产品的出口与价格水平 对于一个希望发展本国经济,但苦于无任何可供交换的产品的国家而言,资源的出口, 或初级原材料的出口可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因而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只要 一国拥有某种自然资源,那么选择出口这些资源是换取经济发展资金的重要手段。 依靠资源出口发展经济是有条件的。其中初级产品价格的稳定或提高,可能是非常重要 的条件。否则可能陷入“悲惨的增长”。 然而,一些学者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发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总是在不断地恶化。它 意味着,相对于制成品而言,初级产品的价格是偏低的。20 世纪 50 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学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