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班《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 Course Syllabus of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Basic 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19060074 Course Code:19060074 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拔尖班) Course Name: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top-notch) 课程类别:专业课 Course Type:Specialized Course 学时:48 Period:48 学分:3 Credit:3 适用对象:拔尖班学生 Target Students:top-notch students 考核方式:考试 Assessment:Examination 先修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 Preparatory Course:Principles of Economics,Calculus 二、课程简介(Brief Course Introduction) 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为财经类本科生(拔尖班)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着重 于理论模型讲授,并结合实际案例相,向学生介绍中级水平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和相
1 拔尖班《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 Course Syllabus of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Basic 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19060074 Course Code:19060074 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拔尖班) Course Name: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top-notch) 课程类别:专业课 Course Type: Specialized Course 学 时:48 Period: 48 学 分:3 Credit: 3 适用对象: 拔尖班学生 Target Students: top-notch students 考核方式:考试 Assessment: Examination 先修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 Preparatory Cours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Calculus 二、课程简介(Brief Course Introduction) 中级宏观经济学是为财经类本科生(拔尖班)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着重 于理论模型讲授,并结合实际案例相,向学生介绍中级水平宏观经济学主要理论和相
关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 策的争论等。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his course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main theories and related economic policies of intermediate-level macroeconomic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models and actual cases.It integrates the long-run and short-run issues,Keynesian and classical theories,which include Macroeconomic Data,Classical Theory.Growth Theory. Business Cycle Theory,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Debates,etc.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课程,针对财经类专业本科生(拔尖班)开 设。它要求学生已具备初级的宏微观经济学理论。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学理论及观点,同时了解该学科的最新 前沿,并运用其方法分析中国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提高宏观经济学思维 能力及专业英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对特西方经济学,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崇拜和全盘肯定,特别要杜绝生 搬西方宏观经济学教条硬套中国经济现实的错误做法。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 国国情,合理借鉴吸收宏观经济学理论,真正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及古典与凯恩斯两大宏观 经济学传统思想之间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周 (2)失业与通货膨涨
2 关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 策的争论等。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is course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main theories and related economic policies of intermediate-level macroeconomic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models and actual cases. It integrates the long-run and short-run issues, Keynesian and classical theories, which include Macroeconomic Data, Classical Theory, Growth Theory, Business Cycle Theory,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Debates, etc.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课程,针对财经类专业本科生(拔尖班)开 设。它要求学生已具备初级的宏微观经济学理论。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学理论及观点,同时了解该学科的最新 前沿,并运用其方法分析中国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提高宏观经济学思维 能力及专业英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对待西方经济学,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崇拜和全盘肯定,特别要杜绝生 搬西方宏观经济学教条硬套中国经济现实的错误做法。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 国国情,合理借鉴吸收宏观经济学理论,真正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 (一) 目的与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及古典与凯恩斯两大宏观 经济学传统思想之间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 1. 主要内容 (1)经济增长与经济周 (2)失业与通货膨涨
(3)国际经济 (4)宏观经济政策 (5)宏观经济研究与数据 (6)古典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 (7)和二为一的宏观经济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古典 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劳动生产率均衡实证分析规范分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什么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两者的区别? (2)理解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3)理解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后续发展与融合 (4)什么是失业?什么是通货膨胀 (5)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思政教育 (1)理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经济背景与阶级属性,无论是凯恩斯还是 古典注意都逃脱不了其阶级属性 (2)批判与辩证的眼光看待其发展,利用其科学的一面,避免其错误的意 识形态彩响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进程与现实经济的关系 (2)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如何评价宏观经济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度量与结构
3 (3)国际经济 (4)宏观经济政策 (5)宏观经济研究与数据 (6)古典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 (7)和二为一的宏观经济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失业 通货膨胀 开放经济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古典 主义 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综合派 劳动生产率 均衡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什么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两者的区别? (2)理解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3)理解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后续发展与融合 (4)什么是失业?什么是通货膨胀 (5)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思政教育 (1)理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的经济背景与阶级属性,无论是凯恩斯还是 古典注意都逃脱不了其阶级属性 (2)批判与辩证的眼光看待其发展,利用其科学的一面,避免其错误的意 识形态影响 (三) 思考与实践 (1)思考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进程与现实经济的关系 (2)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如何评价宏观经济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 第二章 国民经济的度量与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1.全面深入的理解GDP以及相关经济指标 2。理解价格指数 3.理解核算方法,了解其不足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国民收入账户:收入、支出和生产法的度量,三者等价性 (2)理解GDP计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 (3)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部门 (4)储蓄与财富的关 (5)价格指数 (6)实际GDP和名义GDP (7)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利率投资消费 储蓄净出口政府支出实际变量名义变量流量存量 投资储蓄恒等式GDP折算指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度量经济的三种方法,为什么它们是恒等的? (2)为什么以市场价值衡量GDP?是否存在问题? (3)中间商品、投资和最终商品的区别在哪?为什么要区分? (4)什么是国民财富?与国民储蓄的关系? (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6)实际GDP和名义GDP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思政教育
4 (一)目的与要求 1. 全面深入的理解 GDP 以及相关经济指标 2.理解价格指数 3. 理解核算方法,了解其不足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国民收入账户:收入、支出和生产法的度量,三者等价性 (2)理解 GDP 计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 (3)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部门 (4)储蓄与财富的关 (5)价格指数 (6)实际 GDP 和名义 GDP (7)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内生产总值(GDP) 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利率 投资 消费 储蓄 净出口 政府支出 实际变量 名义变量 流量 存量 投资储蓄恒等式 GDP折算指数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度量经济的三种方法,为什么它们是恒等的? (2)为什么以市场价值衡量GDP?是否存在问题? (3)中间商品、投资和最终商品的区别在哪?为什么要区分? (4)什么是国民财富?与国民储蓄的关系? (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6)实际GDP和名义GDP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 思政教育
(1)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理解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 成就,增进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2)国际对比GDP数据,增进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3)科学来看待GDP以及一系列经济指标 (4)分清制度区别与发展中的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1)以GDP概念来衡量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产出会遇到什么问题? 2)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支出法四部分构成 3)查阅广东省统计局网站,广东收入法GDP的构成 4)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趋势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 第三章生产率、产出与就业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一个社会经济福利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生产能力 2.理解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的产出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投入要素(包 括资本、劳动以及原材料);另一个是生产效率。 3.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 4.失业与奥肯定律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经济体的产出多少:生产函数Y=f(K,N (2)资本的边际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 (3)劳动需求与劳动供给 (4)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失业 5
5 (1)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理解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 成就,增进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2)国际对比GDP数据,增进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3)科学来看待GDP以及一系列经济指标 (4)分清制度区别与发展中的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1)以GDP概念来衡量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产出会遇到什么问题? 2)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支出法四部分构成 3)查阅广东省统计局网站,广东收入法GDP的构成 4)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趋势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 第三章 生产率、产出与就业 (一)目的与要求 1. 理解一个社会经济福利最基本的决定因素:生产能力. 2. 理解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的产出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投入要素(包 括资本、劳动以及原材料);另一个是生产效率。 3. 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 4. 失业与奥肯定律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经济体的产出多少:生产函数 𝑌 = 𝑓(𝐾, 𝑁) (2)资本的边际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 (3)劳动需求与劳动供给 (4)劳动市场的均衡与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