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产函数资本边际产量劳动边际产量奥肯定律摩擦性失业周期性 失业边际产出递减闲暇结构性失业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什么是生产函数?什么因素导致了生产函数发生移动? (2)什么决定了劳动需求?什么决定了劳动供给? (3)什么是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4)什么是奥肯定律? (5)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生产能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4.思政教育 (1)科学理解经济发展最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认识到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对于失业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4)理解长期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逻辑 (三)思考与实践 1.通过生产函数理解中国过去四十年的经济腾飞 2.如何通过生产函数理解十九大决议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蓝图的描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 第四章消费、储蓄与投资 (一)目的与要求 L.理解消费、储蓄与投资 2.理解总需求的决定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6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产函数 资本边际产量 劳动边际产量 奥肯定律 摩擦性失业 周期性 失业 边际产出递减 闲暇 结构性失业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什么是生产函数?什么因素导致了生产函数发生移动? (2)什么决定了劳动需求?什么决定了劳动供给? (3)什么是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4)什么是奥肯定律? (5)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生产能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4. 思政教育 (1)科学理解经济发展最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认识到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对于失业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4)理解长期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逻辑 (三)思考与实践 1. 通过生产函数理解中国过去四十年的经济腾飞 2. 如何通过生产函数理解十九大决议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蓝图的描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 第四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消费、储蓄与投资 2.理解总需求的决定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消费与储蓄,包括储蓄的决定、当前收入与预期未来收入的影响、 财富变化的影响、利率变化的影响、财政政策 (2)投资,包括意愿资本存量及其变化、意愿资本到投资 (3)产品市场均衡,包括收入支出恒等式与投资储蓄恒等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消费平稳化动机意愿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李嘉图等价实际利率 的替代效应实际利率的收入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2)运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实际利率对储蓄的影响? (3)如何理解收入支出恒等式,或者投资储蓄恒等式 4.思政教育 (1)积谷防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储蓄在长期经济增长中起了重要 作用,增进文化自信 (2)投资在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科学认识我国目前高储蓄高投资的重 要性 (3)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科学理解消费与储蓄的两者平衡 (三)思考与实践 1.分析中国消费与投资的构成比例,这意味着什么? 2.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高科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 第五章开放经济中的投资与储蕾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的区别 2.进出口如何影响经济?
7 (1)消费与储蓄,包括储蓄的决定、当前收入与预期未来收入的影响、 财富变化的影响、利率变化的影响、财政政策 (2)投资,包括 意愿资本存量及其变化、意愿资本到投资 (3)产品市场均衡,包括收入支出恒等式与投资储蓄恒等式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消费平稳化动机 意愿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 李嘉图等价 实际利率 的替代效应 实际利率的收入效应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1)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2)运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实际利率对储蓄的影响? (3)如何理解收入支出恒等式,或者投资储蓄恒等式 4. 思政教育 (1)积谷防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储蓄在长期经济增长中起了重要 作用,增进文化自信 (2)投资在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科学认识我国目前高储蓄高投资的重 要性 (3)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科学理解消费与储蓄的两者平衡 (三) 思考与实践 1. 分析中国消费与投资的构成比例,这意味着什么? 2.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高科技?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 第五章 开放经济中的投资与储蓄 (一)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的区别 2. 进出口如何影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