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旅游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旅游资源的调查首先必须成立一个多部门和多学科专家参加的调查小组 其中包括管理、规划、环保、交通、水电、建筑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和地 质、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的专家。 1.调查规划和分类体系的制订 调查准备工作包括调查规划的设计和分类体系的制定。设计内容包括调 查区域范围的确定、调查内容与项目、调查步骤与阶段的确定和最终成 果要求。 2.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有利于旅游资源的调查,如对卫星照片、航空 照片的解译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也应该成为旅游资源信息资 料库建档、分类和信息储存的重要工具
§ 四、旅游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旅游资源的调查首先必须成立一个多部门和多学科专家参加的调查小组。 其中包括管理、规划、环保、交通、水电、建筑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和地 质、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的专家。 1. 调查规划和分类体系的制订 调查准备工作包括调查规划的设计和分类体系的制定。设计内容包括调 查区域范围的确定、调查内容与项目、调查步骤与阶段的确定和最终成 果要求。 2.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有利于旅游资源的调查,如对卫星照片、航空 照片的解译和遥感技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也应该成为旅游资源信息资 料库建档、分类和信息储存的重要工具
五、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旅游资源调查视调查的范围、阶段和目的不同又可分为概查、普查和祥 查三种。 。概查。指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旅游资源调查。概查通常是对已开发或未 开发的已知旅游资源区的资源状况进行现场核查。主要是用填制调查表 格或调查卡片的方法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现场核实。概查的主要目的是 在于全面了解全国或大区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和目前的开发程 度,为统一规划、宏观管理和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一普查。是指对一个旅游资源开发区或远景规划区的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综 合性调查。普查以实地考察为主。普查的目的在于为资源开发区和远景 规划区提供详实、系统、全面的旅游资源分布和景观特征的资料,为旅 游资源的开发和决策做准备。 ⊙祥查。是在普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普查所发现的旅游资源景观,经 过筛选,确定一定数量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景观作为开发对象,进行更 详细的实地勘察即为祥查。祥查除了对调查对象的景观类型、特征乃至 成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之外,还应对景观的地形高差、最佳观景位置、 观景场所、交通路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诸方面进行实地勘察和测量
§ 五、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旅游资源调查视调查的范围、阶段和目的不同又可分为概查、普查和祥 查三种。 Ü 概查。指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旅游资源调查。概查通常是对已开发或未 开发的已知旅游资源区的资源状况进行现场核查。主要是用填制调查表 格或调查卡片的方法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现场核实。概查的主要目的是 在于全面了解全国或大区的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和目前的开发程 度,为统一规划、宏观管理和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Ü 普查。是指对一个旅游资源开发区或远景规划区的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综 合性调查。普查以实地考察为主。普查的目的在于为资源开发区和远景 规划区提供详实、系统、全面的旅游资源分布和景观特征的资料,为旅 游资源的开发和决策做准备。 Ü 祥查。是在普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普查所发现的旅游资源景观,经 过筛选,确定一定数量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景观作为开发对象,进行更 详细的实地勘察即为祥查。祥查除了对调查对象的景观类型、特征乃至 成因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之外,还应对景观的地形高差、最佳观景位置、 观景场所、交通路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诸方面进行实地勘察和测量
·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是旅游资源的文字总结。调查报告与资源图象资料一 定要统一规范。其主要包括: 。调查区的位置、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交通和经济及社会状况。 一调查区内的地形、水系、气候和气象特征。 ⊙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分类,各景观的分布位置、规模、形 态和特征。这是报告的核心内容。 。各景观的组合特征。 9景观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 一调查区及依托城镇的经济、交通、环境和社会条件,对旅游有利和不利 的因素分析。 一客源容量和流量的调查和预测。 ⊙总体的评价和开发规划建议
§ 六、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是旅游资源的文字总结。调查报告与资源图象资料一 定要统一规范。其主要包括: Ü 调查区的位置、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交通和经济及社会状况。 Ü 调查区内的地形、水系、气候和气象特征。 Ü 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分类,各景观的分布位置、规模、形 态和特征。这是报告的核心内容。 Ü 各景观的组合特征。 Ü 景观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 Ü 调查区及依托城镇的经济、交通、环境和社会条件,对旅游有利和不利 的因素分析。 Ü 客源容量和流量的调查和预测。 Ü 总体的评价和开发规划建议
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意义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 的规模、质量、分级及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进行科学分析 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区开发规模、开发主题、开发阶段 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目的主要在于: 。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规模、结构、质量、功能和性质的 评估,为旅游区的规划、改造和扩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旅游资源规模品位的鉴定,为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 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比标准 一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 整体效应、宏观效应提供经验,为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 顺序准备条件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意义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 的规模、质量、分级及开发前景和开发条件进行科学分析 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区开发规模、开发主题、开发阶段 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目的主要在于: Ü 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规模、结构、质量、功能和性质的 评估,为旅游区的规划、改造和扩展提供科学依据。 Ü 通过对旅游资源规模品位的鉴定,为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 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比标准。 Ü 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 整体效应、宏观效应提供经验,为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 顺序准备条件
·二、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内容 91.指标体系。 二旅游容量。旅游容量即旅游环境容量或旅游承载力,国外常称为旅游饱 和度。旅游容量就是在满足游人的最低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 护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一般以单位时间和面积 的容人量和容时量来计算。 *旅游资源容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 的旅游活动量。 ※刀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 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即生态承载力的临界点。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各国和其国内各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受到当地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这种限制的程度就是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旅游社会地域容量:由于每个旅游接待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风 和社会开化程度不同,每个旅游地居民能相容的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方式 也不同,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就是社会地域容量。 旅游感知容量:也称为旅游心理容量,即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游兴不被 破坏的范围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的目的
§ 二、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内容 Ü 1.指标体系。 Û 旅游容量。旅游容量即旅游环境容量或旅游承载力,国外常称为旅游饱 和度。旅游容量就是在满足游人的最低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 护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一般以单位时间和面积 的容人量和容时量来计算。 ¬ 旅游资源容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 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 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即生态承载力的临界点。 ®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各国和其国内各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受到当地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这种限制的程度就是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旅游社会地域容量:由于每个旅游接待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风 和社会开化程度不同,每个旅游地居民能相容的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方式 也不同,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就是社会地域容量。 ° 旅游感知容量:也称为旅游心理容量,即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游兴不被 破坏的范围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