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行车视距 1.行车视距定义: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 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 最小距离 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 必须保证通视的区域 平面交叉处 do一 <看不见的区域 纵断面:凸竖曲线 凹竖曲线: 看不见的区城 (下穿式立体交叉) 图3-23影响行车视距的地点 a)平面视距;b)纵断面视距;c)桥下视距
跳转到第一页 1.行车视距定义: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 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 最小距离。 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 第六节 行车视距 平面交叉处 纵断面:凸竖曲线 凹竖曲线: (下穿式立体交叉)
3行车视距分类: (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 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 短距离。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 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 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 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 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 (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 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 短距离。 ▪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 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 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 (3)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 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 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3.行车视距分类:
4.目高(视线高)与物高 目高(视线高):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 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为标准,采用12m。 物高:路面上障碍物的高度,0.10m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4.目高(视线高)与物高: ▪目高(视线高):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 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为标准,采用1.2m。 ▪物高:路面上障碍物的高度,0.10m
停车视距 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2.停车视距构成: L1_ 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安全距离 停车距离Sr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一、停车视距 ▪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 2.停车视距构成: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安全距离 停车距离ST
停车视距 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2.停车视距构成: (1)反应距离: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 物,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 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 感觉时间为1.5s; 制动反应时间(制定生效时间)取1.0s。 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t=2.5s, 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3 跳转到第一重
跳转到第一页 一、停车视距 ▪ 感觉时间为1.5s; ▪ 制动反应时间(制定生效时间)取1.0s。 ▪ 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t=2.5s, ▪ 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t 3.6 V S1 = ▪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 2.停车视距构成: ▪ (1)反应距离: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 物,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 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