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二力的合力)。 推论1:三力平衡必共面汇交。 推论2:汇交力系存在合力(合力作用线 仍过汇交点)。 性质2:力偶等效定理—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 力偶等效的条件是两力偶的力偶矩相等。 推论1:力偶中的两个力作用线在其作用 面内同时平移、转动(保持力偶 臂不变),不会改变力偶对刚体 的作用效果
性质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二力的合力)。 推论1:三力平衡必共面汇交。 推论2:汇交力系存在合力(合力作用线 仍过汇交点)。 性质2:力偶等效定理——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 力偶等效的条件是两力偶的力偶矩相等。 推论1:力偶中的两个力作用线在其作用 面内同时平移、转动(保持力偶 臂不变),不会改变力偶对刚体 的作用效果
推论2:力偶作用面的任何平移不会改 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推论3:保持力偶矩不变而任意改变力 偶中两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值, 不会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性质3:力偶矩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偶矩)。 推论:合力偶定理。 ∑
推论2:力偶作用面的任何平移不会改 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推论3:保持力偶矩不变而任意改变力 偶中两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值, 不会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性质3:力偶矩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偶矩)。 推论:合力偶定理。 = = n i M Mi 1
性质4:力偶不可能与一个力相平衡。 推论1:力偶的两个力不可能合成为一个 力(力偶无合力) 注意:无合力≠合力为0 推论2:力偶只能被力偶矩与之等值反向 的另一力偶所平衡
性质4:力偶不可能与一个力相平衡。 推论1:力偶的两个力不可能合成为一个 力(力偶无合力)。 注意:无合力≠合力为0 推论2:力偶只能被力偶矩与之等值反向 的另一力偶所平衡
§5.5约束和约東力 约束物体非自由运动的限制条件,由其他物 体的接触而提供的。 约束力又称约束反力,是由约束产生的,作用于 被约束的非自由物体上,包括约束力和约束力偶矩。 被研究的物体所受的全部力 主动力—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或变形,与约束无关 约束力—与主动力有关,与约束处的特点有关
§ 5.5 约束和约束力 约束——物体非自由运动的限制条件,由其他物 体的接触而提供的。 约束力——又称约束反力,是由约束产生的,作用于 被约束的非自由物体上,包括约束力和约束力偶矩。 主动力——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或变形,与约束无关 约束力——与主动力有关,与约束处的特点有关 被研究的物体所受的全部力:
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解除约束原理(取分离体)—撤去物体所受全部 约束,用约束力代 替,并画图表示。 两接触物体间的相互约束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解除约束原理(取分离体)—— 撤去物体所受全部 约束,用约束力代 替,并画图表示。 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两接触物体间的相互约束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