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宪法1.英国宪法是在不断限制王权的过程中产生的2.英国宪法的组成3.英国宪法的特点(二)美国宪法1.美国宪法的诞生2.美国宪法的内容3.美国宪法的思想渊源(三)法国宪法1.三级会议2.人权宣言3.1791年宪法第二节宪法的发展一、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发展1.立宪主义在世界的兴起2.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二、宪法的发展趋势1.各国宪法越来越强调对人权的保障,不断扩大公民权利范围2.行政权力的扩大是宪法发展的必然3.各国越来越重视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4.宪法领域从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第三节1949年以前中国究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二、中国宪政思想的萌芽及发展1.宪政思想在中国的产生2.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三、1949年以前的立宪运动实践1.清朝立宪运动2.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京政府时期的立宪运动3.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宪运动4.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二、1954年宪法三、1975年宪法四、1978年宪法五、1982年宪法六、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
(一)英国宪法 1.英国宪法是在不断限制王权的过程中产生的 2.英国宪法的组成 3.英国宪法的特点 (二)美国宪法 1.美国宪法的诞生 2.美国宪法的内容 3.美国宪法的思想渊源 (三)法国宪法 1.三级会议 2.人权宣言 3.1791 年宪法 第二节 宪法的发展 一、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发展 1.立宪主义在世界的兴起 2.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 二、宪法的发展趋势 1.各国宪法越来越强调对人权的保障,不断扩大公民权利范围 2.行政权力的扩大是宪法发展的必然 3.各国越来越重视建立违宪审查制度来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4.宪法领域从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 第三节 1949 年以前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 二、中国宪政思想的萌芽及发展 1.宪政思想在中国的产生 2.宪政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三、1949 年以前的立宪运动实践 1. 清朝立宪运动 2. 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京政府时期的立宪运动 3.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宪运动 4.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1954 年宪法 三、1975 年宪法 四、1978 年宪法 五、1982 年宪法 六、对 1982 年宪法的修正
1.1988年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2.1993年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3.1999年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4.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5、2018年对1982年宪法的修正三、学习目标:通过对宪法产生与发展的理论以及各主要国家宪法发展的事实的讲授使学生对世界宪法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完整和准确的掌握。四、延伸与思考问题:1.简述英国宪法形成之特点。2.美国建国以及美国宪法产生过程中的历史性文件有哪些?3.法国人权宣言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4.宪法在当今世界有哪些发展趋势?5.宪法从西方传入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语境转换?6.我国1982年宪法经历了哪儿次修正?7.对比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谈谈1982年宪法有哪些新发展。知识单元四:国家性质一、参考学时:3学时二、学习内容:第一节阶级性质一、国家性质(一)国家性质的内涵(二)国家性质与宪法1.对国家阶级性质的规定是宪法的重要内容2.世界各国宪法对国家阶级性质的规定二、我国的国家性质(一)人民民主专政及其特点(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1.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2.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3.知识分子也是国家的依靠力量4.爱国统一战线是扩大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古经济制度第二节一、经济制度的概念二、经济制度与宪法1.宪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2.宪法对经济制度的规范三、我国宪法确立的经济制度1.所有制形式2.分配制度四、对我国宪法经济规范的评价
1.1988 年对 1982 年宪法的修正 2.1993 年对 1982 年宪法的修正 3.1999 年对 1982 年宪法的修正 4.2004 年对 1982 年宪法的修正 5、2018 年对 1982 年宪法的修正 三、学习目标: 通过对宪法产生与发展的理论以及各主要国家宪法发展的事实的讲授使学生对世界宪 法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完整和准确的掌握。 四、延伸与思考问题: 1.简述英国宪法形成之特点。 2.美国建国以及美国宪法产生过程中的历史性文件有哪些? 3.法国人权宣言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4.宪法在当今世界有哪些发展趋势? 5.宪法从西方传入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语境转换? 6.我国 1982 年宪法经历了哪几次修正? 7.对比 1954 年宪法与 1982 年宪法,谈谈 1982 年宪法有哪些新发展。 知识单元四:国家性质 一、参考学时:3 学时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阶级性质 一、国家性质 (一)国家性质的内涵 (二)国家性质与宪法 1.对国家阶级性质的规定是宪法的重要内容 2.世界各国宪法对国家阶级性质的规定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一)人民民主专政及其特点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 1.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2.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 3. 知识分子也是国家的依靠力量 4.爱国统一战线是扩大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 二、经济制度与宪法 1.宪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2.宪法对经济制度的规范 三、我国宪法确立的经济制度 1.所有制形式 2.分配制度 四、对我国宪法经济规范的评价
第三节“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一、“五个文明”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1.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2.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障3.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对物质文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与生态环境二、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1.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3.推动五个文明建设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五、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三、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认识我国的国家性质,掌握以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并影响我国的国家性质。四、延伸与思考问题:1.人民民主专政有哪些特点?2.宪法是否应该规定经济制度,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应该规定哪些内容?3.2004年宪法修正案加入了对“政治文明”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4、如何理解2018年宪法修改写入“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意义?知识单元五:国家形式一、参考学时:6学时二、学习内容: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解决的是同级各类国家机关(尤指中央国家机关)的设置和相互之间的权力划分关系二、政体理论的演进及其实践1.古代政体理论及实践2.近现代社会政体理论的发展及实践英国的洛克一一首次提出分权学说。法国的孟德斯鸠一一创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制衡的理论。三、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内涵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改善党对人大的领导,确立人大对党的监督2.充分有效行使人大职权,强化人大监督权
第三节 “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 “五个文明”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2.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障 3.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对物质文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与生态环境 二、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 1. 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3. 推动“五个文明”建设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五、 三、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认识我国的国家性质,掌握以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 国的国家性质,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现并影响我国的国家性质。 四、延伸与思考问题: 1.人民民主专政有哪些特点? 2.宪法是否应该规定经济制度,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应该规定哪些内容? 3.2004 年宪法修正案加入了对“政治文明”的规定,有什么进步意义? 4、如何理解 2018 年宪法修改写入“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意义? 知识单元五:国家形式 一、参考学时:6 学时 二、学习内容: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政权组织形式解决的是同级各类国家机关(尤指中央国家机关)的设置和相互之间 的权力划分关系 二、政体理论的演进及其实践 1.古代政体理论及实践 2.近现代社会政体理论的发展及实践 英国的洛克——首次提出分权学说。法国的孟德斯鸠——创立立法、行政、司法三 权分立和制衡的理论。 三、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内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改善党对人大的领导,确立人大对党的监督 2.充分有效行使人大职权,强化人大监督权
3.提高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4.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第二节国家结构形式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划分国家内部区域,对国家机构体系进行纵向权力配置并规范其运用的国家形式。(二)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二、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1.单一制。单一制是指由若于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所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2.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国(邦、州、共和国)组成的统一的联盟国家所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我国的必然选择2.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1)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2)在普通的行政区域,国家可以在不同地区实行差别政策。(3)民族自治地方。(4)特别行政区。四、我国单一制下的地方分权1.我国的行政区划(1)行政区划的概念。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根据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国家领土划分为大小不同、层次不等的行政单位,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的制度。2.我国行政区域设立、变更的法律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2)民族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4.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1)设立特别行政区的依据一国两制(2)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3)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①司法独立②行政主导③行政与立法既制衡又配合(4)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①基本法和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3.提高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 4.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划分国家内部区域,对国家机构体系进行 纵向权力配置并规范其运用的国家形式。 (二)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 1.单一制。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个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 主权国家所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 2.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国(邦、州、共和国)组成的统一的联盟国 家所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2.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1)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 (2)在普通的行政区域,国家可以在不同地区实行差别政策。 (3)民族自治地方。 (4)特别行政区。 四、我国单一制下的地方分权 1.我国的行政区划 (1)行政区划的概念。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根据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国家 领土划分为大小不同、层次不等的行政单位,在此基础上设立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 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2.我国行政区域设立、变更的法律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 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管理本民 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2)民族自治地方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4.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1)设立特别行政区的依据——一国两制 (2)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3) 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①司法独立 ②行政主导 ③行政与立法既制衡又配合 (4)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①基本法和在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