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 必一、掌握基本概念: 参考椭球、总地球椭球、地球椭球定位和定向 大地基准、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大地测量参考框架 惯性坐标系、地固(地球)坐标系、 门协议坐标系 参心坐标系一54北京、80西安、大地原点/基准 L(CIO) 地心坐标系一CGCS2000、ITRS、ITRF 必二、掌握二维平面坐标转换及其平差模型 必三、掌握三维坐标转换的七参数的数学模型及其平差模型; 了解三维坐标转换的参数直接计算(四个公共点)公式
上章回顾 ※一、掌握基本概念: 参考椭球、总地球椭球、地球椭球定位和定向 大地基准、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大地测量参考框架 惯性坐标系、地固(地球)坐标系、 参心坐标系—54北京、80西安、大地原点/基准 地心坐标系—CGCS2000、ITRS、ITRF ※二、掌握二维平面坐标转换及其平差模型 ※三、掌握三维坐标转换的七参数的数学模型及其平差模型; 了解三维坐标转换的参数直接计算(四个公共点)公式 协议坐标系 (CIO) 章
本章主要内容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 、高程系统 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 ·确定地球形状
本章主要内容 •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 • 高程系统 • 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 • 确定地球形状
本节主要内容 ● 地球及其运动的基本概念 1. 地球概说 2. 地球运动概说 3. 地球基本参散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 1. 引力和离心力 2. 引力位和离心力位 3.重力位
本节主要内容 • 地球及其运动的基本概念 1. 地球概说 2. 地球运动概说 3. 地球基本参数 •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 1. 引力和离心力 2. 引力位和离心力位 3. 重力位
第3章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 的基本理论 S3.1地球及其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地球概说 1、地球基本形状介绍 地球面积为5.1亿km2,体织为10830亿km3,海泽名急 面织的70.8%,约为3.61km2,大陆名1.49亿km2。地 表地貌的最大起伏为19.9km,陆地平均高程840m,其 中多数占总面积75%在1000m以下。 2、地球大气简介 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及运动特征等物理性质,按 照不同标准和研究重点,将大气分为性质各异的若干
第3章 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 的基本理论 §3.1 地球及其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地球概说 1、地球基本形状介绍 地球面积为5.1亿km²,体积为10830亿km³,海洋占总 面积的70.8%,约为3.61 km²,大陆占1.49亿km²。地 表地貌的最大起伏为19.9km,陆地平均高程840m,其 中多数占总面积75%在1000m以下。 2、地球大气简介 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及运动特征等物理性质,按 照不同标准和研究重点,将大气分为性质各异的若干
大气层,从地面由低到高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 中层、热层(电离层)、外层(散逸层)。 二、地球运动概说 1、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遵守开善勒竹星色动的三定律 ·牙普勃行星运动第一定律:竹墨夜太阳运行的轨道 是椭圆,币太阳是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业。 牛顿 ·开普勒约星运动第二定律:约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 有 向内,担过的面织也相等。 牙普勃的星运动第三定律:竹星後太阳公转的恒墨 周朗的平方和行墨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例。 定
大气层,从地面由低到高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 中层、热层(电离层)、外层(散逸层)。 二、地球运动概说 1、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遵守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定律 • 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是椭圆,而太阳是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 间内,扫过的面积也相等。 • 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恒星 周期的平方和行星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例。 牛 顿 万 有 引 力 定 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