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在脐部附近剧烈。腹痛是本病特点,多为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恶心、呕吐、畏寒发 热,大便似水样,粪便中混有黏液或脓血,部分病例有里急后重,重症患者因脱水,使皮肤 燥及血压下降造成休克。 >数病人可出现意识不清、痉李、面色苍白或发组等现象,若抢 救不及时,呈虚脱状态,可导致死亡 3.副溶血性弧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副溶血性弧菌是分布极厂的海洋细菌,主要分 布在海水和水产品中。我国华东地区沿岸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7.5%~66.5%,海产 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6%48-7%,夏季可高达90%以上。除了海产品以外,畜腐肉、咸 菜、咸蛋、淡水鱼等都发现有副溶血性弧菌存在 海水是本菌的污染源,海产品、海盐、带菌者等都可能成为传播本菌的途径,另外 有肠道病史的居民、渔民带菌率偏高,也是传染源之一 五、肉毒梭菊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食物中毒,所以又称肉 简称肉毒梭菌中b0 毒梭菌的生物学特 otulinum,属厌氧梭状芽孢杆菌 革兰氏阳性、杆状、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次端或中央,比营养体宽故呈梭状,无荚膜、有 鞭毛、能运动。芽孢耐热,干热100℃5~15min,湿热100℃5h才能杀死芽孢。 肉毒梭菌可产生毒素,根据其毒素排出特性将该菌分为7个毒素型,即A、B、C D、E、F、G。C型包括C1、C2两个亚型。肉毒梭菌对人和动物有巨大的毒性,是目前己 知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人的致死量为9-10mgkg 体重 ,其毒力比氟化钾大1万倍。 2.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和临床表现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由肉毒毒素引起,与菌 身及芽孢无直接关系,肉毒梭菌毒素随食物进人消化道,孩毒素对胃酸和消化酶稳定,不受 其破坏,经吸收迸人血液循环后,选择性作用于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抑制神经传导介质 一乙酚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主要取决于食人毒素的量, 一船为2448,最短6 最长60h 中毒症状初期表现为胃肠病,如恶心 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 随后出现全 身无力,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眼险下垂,复视,眼球震颜。派重者出现瞳孔放大,伸舌 吧嚼和吞咽困难,发生言语障碍,唾液分泌减少,口干,颈肌无力,头下垂,上肢无力,还 可出现共济失谓,最后因呼吸困难,呼吸麻痹,引起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30%-50% 3.肉毒梭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肉毒梭菌广泛存在土壤、江河湖海沉积物、动物粪 便中,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植物性食物, 在我国约占91%以上,有8.0%左右的是由动 性食品引起。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有:蔬菜、豆类及其制品,还有鱼类、乳类等。在我国 起肉毒梭茵中毒的食品主要为民间自制的发酵制品,如臭豆腐、豆酱、面酱、豆鼓等,少数 是由于吃罐头、腊肉、熟肉等引起的 肉毒梭菌及其芽孢常随泥土或动物粪便污染食品或食品原料,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芽 孢未被杀灭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如管理不善 卫生条件不合格便芽孢繁殖和产毒,熟食在食 用前末做充分加热使毒素破坏,这些都是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六、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1.螨样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螨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两端纯圆,一般短链到长链,有芽孢,呈椭圆形,芽孢位于中央或近中央,周生鞭毛,需氧 或兼性厌氧。在一般室温下可生长发育,最适生长温度为28℃35℃,其繁殖型不耐热,100℃ 20min可杀灭,但芽孢耐热 螨样芽孢杆茵有 肠毒素菌株, 2.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表现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物中带有 大量活菌和该菌产生的肠毒所引起,一般情况下,活菌多少与食物中毒有密切关系,螨样芽 孢杆菌产毒菌株产生的肠毒素有两种:一种耐热,另一种不耐热
腹痛在脐部附近剧烈。腹痛是本病特点,多为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恶心、呕吐、畏寒发 热,大便似水样,粪便中混有黏液或脓血,部分病例有里急后重,重症患者因脱水,使皮肤 干燥及血压下降造成休克。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不清、痉挛、面色苍白或发组等现象,若抢 救不及时,呈虚脱状态,可导致死亡。 3.副溶血性弧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副溶血性弧菌是分布极厂的海洋细菌,主要分 布在海水和水产品中。我国华东地区沿岸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 47.5%~66.5%,海产 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 45.6%~48-7%,夏季可高达 90%以上。除了海产品以外,畜禽肉、咸 菜、咸蛋、淡水鱼等都发现有副溶血性弧菌存在。 海水是本菌的污染源,海产品、海盐、带菌者等都可能成为传播本菌的途径,另外 有肠道病史的居民、渔民带菌率偏高,也是传染源之一。 五、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由肉毒梭菌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食物中毒,所以又称肉 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简称肉毒梭菌中毒(botulism)。 1.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征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属厌氧梭状芽孢杆菌, 革兰氏阳性、杆状、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次端或中央,比营养体宽故呈梭状,无荚膜、有 鞭毛、能运动。芽孢耐热,干热 100℃5~15min,湿热 100℃5h 才能杀死芽孢。 肉毒梭菌可产生毒素,根据其毒素排出特性将该菌分为 7 个毒素型,即 A、B、C、 D、E、F、G。C 型包括 C1、C2 两个亚型。肉毒梭菌对人和动物有巨大的毒性,是目前已 知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人的致死量为 9~10mg/kg 体重,其毒力比氰化钾大 1 万倍。 2.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和临床表现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由肉毒毒素引起,与菌本 身及芽孢无直接关系,肉毒梭菌毒素随食物进人消化道,孩毒素对胃酸和消化酶稳定,不受 其破坏,经吸收迸人血液循环后,选择性作用于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抑制神经传导介质 -乙酚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主要取决于食人毒素的量,一般为 24~48h,最短 6h, 最长 60h。中毒症状初期表现为胃肠病,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随后出现全 身无力,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眼硷下垂,复视,眼球震颤。严重者出现瞳孔放大,伸舌、 吧嚼和吞咽困难,发生言语障碍,唾液分泌减少,口干,颈肌无力,头下垂,上肢无力,还 可出现共济失调,最后因呼吸困难,呼吸麻痹,引起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 30%-50%。 3.肉毒梭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肉毒梭菌广泛存在土壤、江河湖海沉积物、动物粪 便中,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在我国约占 91%以上,有 8.0%左右的是由动物 性食品引起。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有:蔬菜、豆类及其制品,还有鱼类、乳类等。在我国引 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主要为民间自制的发酵制品,如臭豆腐、豆酱、面酱、豆鼓等,少数 是由于吃罐头、腊肉、熟肉等引起的。 肉毒梭菌及其芽孢常随泥土或动物粪便污染食品或食品原料,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芽 孢未被杀灭;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如管理不善,卫生条件不合格便芽孢繁殖和产毒;熟食在食 用前末做充分加热使毒素破坏,这些都是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六、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1.螨样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螨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两端钝圆,一般短链到长链,有芽孢,呈椭圆形,芽孢位于中央或近中央,周生鞭毛,需氧 或兼性厌氧。在一般室温下可生长发育,最适生长温度为 28℃-35℃,其繁殖型不耐热,100℃ 20min 可杀灭,但芽孢耐热,螨样芽孢杆菌有产肠毒素菌株。 2.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表现 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物中带有 大量活菌和该菌产生的肠毒所引起,一般情况下,活菌多少与食物中毒有密切关系,螨样芽 孢杆菌产毒菌株产生的肠毒素有两种:一种耐热,另一种不耐热
耐热性形毒素能引起区吐型胃肠炎,往往是由剩米饭所引起。耐热肠毒素是引起取 吐型胃肠炎的主要因素,但细菌本身也能起一定的作用,食物中活菌数量越多,产生的肠毒 素越多,同时活菌还有促进中毒发生的作用 由耐热性肠毒素引起的呕吐型胃肠炎,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短, 一股为0.52h,最 长为56h,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口千、寒战、全身无力,少数病人有腹 泻,腹胀,一般体温不升高。 由不耐热性肠毒素引起的腹泻型胃肠炎,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相对较长,平均为 10-12h,症状主要以腹霜 ,偶尔有 吐和发烧 3.螨样芽孢杆茵的来源和传播途径螨样芽孢杆茵广泛存在于士壤、尘土、腐草、 空气中,食品在加工、运输、保藏和销售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操作卫生,很容易通过灰尘、 泥土造成污染。另外,苍蝇、昆虫(如蜂榔等)、鼠类也可污染食品。不洁的用具与容器及不 卫生的食品从业人员都可造成该菌的传播。 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涉及的食 种类繁多,包括乳 、肉类及制品 蔬菜、水果 调味汁、米粉、米饭等。在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米饭,引起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 食品大多数无腐败变质现象,除米饭有时微黏,人口不爽,或稍带异味外,大多数食品感官 性状正常,所以进食者不易察觉,应特别引起注意。 七、产:气莱膜梭菌食物中毒 1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 s)又称韦氏烤 茵。为革兰氏阳性直杆菌 无鞭毛 不运动,袍子卵圆 斧基上稀少 。无 外袍子壁,无附属丝。表面菌落直径2-5mm,圆形,有时边缘扩展、突起,呈淡灰黄色 半透明,表面有光泽,可于205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45℃,产生外毒素,根据外毒素的 性质和致病性不同,分为A、B、C、D、E5个类型,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是A型菌和 C型黄 2.产气英膜梭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表现 当食物中含大量活菌时(每克食物中的活茵 数>105个),活菌随同食物通过胃迸人小肠,在小肠内产气荚膜梭菌形成芽孢并释放毒素, 使患者发生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中毒的临床表现A型与C型之间不尽相同,A型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8-20h,长者可达50,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水样,一般无脓血,但混有黏液,不 发烧,腹泻次数多, 般无生命危险C型中春潜伏期比A型短,只有几个小时,以驱吐 腹痛及腹泻起病,黏血便,有脱水症状 死亡率高达40% 3.产气荚膜梭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灰尘、士 壤以及人和动物粪便中均有存在。土壤、污水中检出率为50%~56%,健康人粪便中检出率 为2.2%-22% 人和动物的无症状带菌者可成为该菌的传垫题昆虫也能传播该菌。当食品受到潜 便、泥土、污水等污染时 容易受到该菌的污染 产气英膜梭菌食物中毒主要由动物性食物引起,如肉类、水产类食品,而蔬菜、蛋 类等较少。 八、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L.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学特性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 属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 ,革兰氏阳性小杆茵,有鞭毛,好氧或兼性厌氧,无荚膜 孢 该菌在045℃范围能生长,最佳生长温度为30-37℃。具有嗜冷性,可在34℃的温度下长 明存活。 2.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及临床表现李斯特氏菌病是由于食用了被李斯特氏菌污 染的食品。孕妇、撄幼儿、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患病。初期症状类似感目
耐热性肠毒素能引起呕吐型胃肠炎,往往是由剩米饭所引起。耐热肠毒素是引起呕 吐型胃肠炎的主要因素,但细菌本身也能起一定的作用,食物中活菌数量越多,产生的肠毒 素越多,同时活菌还有促进中毒发生的作用。 由耐热性肠毒素引起的呕吐型胃肠炎,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短,一般为 0.5~2h,最 长为 5~6h,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口千、寒战、全身无力,少数病人有腹 泻,腹胀,一般体温不升高。 由不耐热性肠毒素引起的腹泻型胃肠炎,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相对较长,平均为 10~12h,症状主要以腹痛、腹泻为主,偶尔有呕吐和发烧。 3.螨样芽孢杆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螨样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土、腐草、 空气中,食品在加工、运输、保藏和销售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操作卫生,很容易通过灰尘、 泥土造成污染。另外,苍蝇、昆虫(如蜂榔等)、鼠类也可污染食品。不洁的用具与容器及不 卫生的食品从业人员都可造成该菌的传播。 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包括乳、肉类及制品、蔬菜、水果、 调味汁、米粉、米饭等。在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米饭,引起螨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 食品大多数无腐败变质现象,除米饭有时微黏,人口不爽,或稍带异味外,大多数食品感官 性状正常,所以进食者不易察觉,应特别引起注意。 七、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 1.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产气荚膜棱菌(Chostridium perfringens)又称韦氏梭 菌。为革兰氏阳性直杆菌,无鞭毛,不运动,袍子卵圆,次端生,在一般培养基上稀少。无 外袍子壁,无附属丝。表面菌落直径 2-5mm,圆形,有时边缘扩展、突起,呈淡灰黄色, 半透明,表面有光泽,可于 20~5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 45℃,产生外毒素,根据外毒素的 性质和致病性不同,分为 A、B、C、D、E5 个类型,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是 A 型菌和 C 型菌。 2.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和临床表现 当食物中含大量活菌时(每克食物中的活菌 数>105 个),活菌随同食物通过胃迸人小肠,在小肠内产气荚膜梭菌形成芽孢并释放毒素, 使患者发生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中毒的临床表现 A 型与 C 型之间不尽相同,A 型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8-20h,长者可达 50h,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水样,一般无脓血,但混有黏液,不 发烧,腹泻次数多,一般无生命危险;C 型中毒潜伏期比 A 型短,只有几个小时,以呕吐、 腹痛及腹泻起病,黏血便,有脱水症状,死亡率高达 40%。 3.产气荚膜梭菌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灰尘、土 壤以及人和动物粪便中均有存在。土壤、污水中检出率为 50%~56%,健康人粪便中检出率 为 2.2%~22%。 人和动物的无症状带菌者可成为该菌的传染源,昆虫也能传播该菌。当食品受到粪 便、泥土、污水等污染时,很容易受到该菌的污染。 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主要由动物性食物引起,如肉类、水产类食品,而蔬菜、蛋 类等较少。 八、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1.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学特性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属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有鞭毛,好氧或兼性厌氧,无荚膜十天芽孢。 该菌在 0~45℃范围能生长,最佳生长温度为 30~37℃。具有嗜冷性,可在 3~4℃的温度下长 期存活。 2.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及临床表现 李斯特氏菌病是由于食用了被李斯特氏菌污 染的食品。孕妇、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患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