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2008年9月22日《光明日报》,李中华《“和”论》) 5.下列对“和”与“同”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和”与“同”是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 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 B.“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和”是在不同中产生同,而“同”是同上加同,它们体 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C.“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同”是 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 D.“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 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 谷案B 解析只有B项是从二者关系的角度阐述的,其他三项虽然阐释了“和”与“同”的概念含义的不同,但 没有阐释二者之间的关系。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和实生物”哲学命题最早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和”是万物生成发展 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 B.“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是由孔子把殷周以来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使和 谐理念逐渐成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第一次将“和”与“同”的概念进行对举,并明确提出这也是区 分君子与小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标准。 D.“和与同异”是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在发挥“和实生物”思想并扩展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的 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哲学命题。 谷案C 解析最早把“和”与“同”进行对举的是史伯。这里有意使用“第一次″也是增加迷惑性。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毕竟是属于先秦时代 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再到先秦诸子对“和” 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 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
6 (节选自 2008 年 9 月 22 日《光明日报》,李中华《“和”论》) 5.下列对“和”与“同”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 A.“和”与“同”是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 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 B.“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和”是在不同中产生同,而“同”是同上加同,它们体 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C.“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同”是 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 D.“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 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 答案 B 解析 只有 B 项是从二者关系的角度阐述的,其他三项虽然阐释了“和”与“同”的概念含义的不同,但 没有阐释二者之间的关系。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和实生物”哲学命题最早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和”是万物生成发展 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 B.“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是由孔子把殷周以来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使和 谐理念逐渐成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第一次将“和”与“同”的概念进行对举,并明确提出这也是区 分君子与小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标准。 D.“和与同异”是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在发挥“和实生物”思想并扩展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的 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哲学命题。 答案 C 解析 最早把“和”与“同”进行对举的是史伯。这里有意使用“第一次”也是增加迷惑性。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毕竟是属于先秦时代 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再到先秦诸子对“和” 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 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
它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仅形象生动,也体现 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 谷案A 解析该选项中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是错误的,本文论述“和”的真 正目的就是要阐述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四、(甘肃省皋兰一中2009届高三2月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 秦始皇不是中国历史的起点,秦始皇统一全中国,距离中国文化的开始已经有好几千年了。按照般的顺序 我们应当先处理其他几个题目,当中首要者莫过于地理背景。当旅游者乘着火车或汽车前往临潼县参观骊山及华 凊池时,应先注意四周黄褐色的泥土,这种泥土与美国田纳西州—带耕地的土壤相似,它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因 素。当地四周景物通常较路基为高,所以这黄土不难观察 本书成稿之日,我们没有绝对的证据,能够斩钉截铁地说,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或者说当中至少 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20世纪初期,学者多崇尚后说,主张中国文化之起源,不仅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 亚为迟,其使用青铜与铁器尚比这两处至少要迟1000年。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 之变体。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目前这“世界文化一源说”已被中外无数学者指 摘。中国的文字被认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陶器上肤浅的相似之处敌不过基本的差异。中国的治 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岀技术上之特色,而无模仿的迹象。中国的栽培作物更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岀 于两源。最近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甚至指出,即使在中国境内,文化的起源也不是一元的,从东北到珠江流域, 都可找到文化起源的遗迹。 虽说钟摆现在已经摇转过来,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显然比较站得住脚,我们却不能武断地说再也没有争 辩的余地。我们可以作的结论是,不管它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中国文化与地理条件的因果关系极深。不论 中国当初受外间发明的影响或浅或深都不足改变这观点 当初期农作物受东亚大陆的土壤和气候影响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因素就开始与当地居民结下不解之缘(详见 第二、第三两章),以后也始终如此。基于这个原因,西安附近之黄土,也就更值得注意
7 它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仅形象生动,也体现 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 答案 A 解析 该选项中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是错误的,本文论述“和”的真 正目的就是要阐述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四、(甘肃省皋兰一中 2009 届高三 2 月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 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 秦始皇不是中国历史的起点,秦始皇统一全中国,距离中国文化的开始已经有好几千年了。按照一般的顺序, 我们应当先处理其他几个题目,当中首要者莫过于地理背景。当旅游者乘着火车或汽车前往临潼县参观骊山及华 清池时,应先注意四周黄褐色的泥土,这种泥土与美国田纳西州一带耕地的土壤相似,它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因 素。当地四周景物通常较路基为高,所以这黄土不难观察。 本书成稿之日,我们没有绝对的证据,能够斩钉截铁地说,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或者说当中至少一 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20 世纪初期,学者多崇尚后说..,主张中国文化之起源,不仅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 亚为迟,其使用青铜与铁器尚比这两处至少要迟 1 000 年。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 之变体。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目前这“世界文化一源说 .......”已被中外无数学者指 摘。中国的文字被认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陶器上肤浅的相似之处敌不过基本的差异。中国的冶 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出技术上之特色,而无模仿的迹象。中国的栽培作物更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出 于两源。最近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甚至指出,即使在中国境内,文化的起源也不是一元的,从东北到珠江流域, 都可找到文化起源的遗迹。 虽说钟摆..现在已经摇转过来,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显然比较站得住脚,我们却不能武断地说再也没有争 辩的余地。我们可以作的结论是,不管它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中国文化与地理条件的因果关系极深。不论 中国当初受外间发明的影响或浅或深都不足改变这观点。 当初期农作物受东亚大陆的土壤和气候影响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因素就开始与当地居民结下不解之缘(详见 第二、第三两章),以后也始终如此。基于这个原因,西安附近之黄土,也就更值得注意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6.下列与第二段加点的“后说”的主张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之起源,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为迟 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变体。 答案A 解析B项为“后说”;C、D两项均支持“后说"。 7.下列作为“世界文化一源说”被学者指摘的客观原因,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文字被认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 B.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 C.中国的冶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出技术上之特色 D.中国的栽培作物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出于两源 下列对文章第三段“钟摆”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的理论 B.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 C.关于中国文化源头的理论。 D.中国文化有中西两种源头的理论 谷案 9.对本文意思进行理解,下列表述中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的。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D.中国文化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作者都没有最后断定 谷案D 五、(山东省淄博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有容之大 剑武 回顾近30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从那个人人自畏、噤若寒蝉、色调单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 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面对河南安阳的殷墟刻辞甲骨, 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 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鸿的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汘颜
8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6.下列与第二段加点的“后说”的主张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之起源,较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为迟。 D.中国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变体。 答案 A 解析 B 项为“后说”;C、D 两项均支持“后说”。 7.下列作为“世界文化一源说”被学者指摘的客观原因,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文字被认为特创一格,即使数目字亦与众不同。 B.中国史前陶器上的文饰就和中亚及近东所发现的类似。 C.中国的冶金术即使在原始的阶段也表现出技术上之特色, D.中国的栽培作物显示出中国的农业与近东出于两源。 8.下列对文章第三段“钟摆”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有多种源头的理论。 B.中国文化独立自创的理论。 C.关于中国文化源头的理论。 D.中国文化有中西两种源头的理论。 答案 C 9.对本文意思进行理解,下列表述中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的。 B.中国文化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C.中国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但当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D.中国文化是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作者都没有最后断定。 答案 D 五、(山东省淄博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有容之大 剑 武 回顾近 30 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从那个人人自畏、噤若寒蝉、色调单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 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面对河南安阳的殷墟刻辞甲骨, 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面对 20 世纪 30 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 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鸿的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汗颜
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 多元进发态势。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切的权力,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 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 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传统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 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标新立异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 强人意,其丰富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摇曳多姿,这样的色彩纷呈。但是,我 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题小做、无病呻吟 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写生的时候进一步开掘生活,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 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功夫、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重视的 在任何—个民族中,艺术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他们都是群难以管束的孩子。所以,在中国历史 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十几年的历史教训就是在思想领 域,也包括艺术领域的天地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窄。“文革”十年,更是取消了大家思想的权利,取消了艺术 家创作的权利,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灭顶之灾。正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艺术创作自身的需要,近30年来,经过 “拨乱反正”,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主题先行论″等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经过 解构重组,当代艺术界重新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与展示的自由,重新获得了 出售作品的自由与自亨其成的自由。而这种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 域通过讨论获得的。这些年,关于艺术形式与形式主义、“85新潮”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引进、当代艺术“与国 际接轨”等等涉及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管理与艺术家修养方面的纷争有的已经平息,有的还在进行,有的 还会有反复,但是,没有一个艺术家因言获罪,没有一个理论家因噎废食,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因此获益匪浅。 当然,我们在珍惜蓝天辽阔、清风徐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面对难以理岀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 艺术品,特別是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人们看到了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一 个令人遗憾的事 《尚书·君陈》有言:“有容,德乃大。”先哲林则徐曾书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干仞,无欲则刚。 有容之大,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正如这30年的艺术成 就是干舟竞发、波澜不息所成,未来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思想激荡、多元不一、各尽天才的态势。 (选自2008年12月14日《人民日 报》)
9 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 多元进发态势。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力,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 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 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传统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 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标新立异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 强人意,其丰富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摇曳多姿,这样的色彩纷呈。但是,我 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题小做、无病呻吟 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写生的时候进一步开掘生活,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 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功夫、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重视的。 在任何一个民族中,艺术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他们都是一群难以管束的孩子。所以,在中国历史 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十几年的历史教训就是在思想领 域,也包括艺术领域的天地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窄。“文革”十年,更是取消了大家思想的权利,取消了艺术 家创作的权利,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灭顶之灾。正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艺术创作自身的需要,近 30 年来,经过 “拨乱反正”,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主题先行论”等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经过 解构重组,当代艺术界重新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与展示的自由,重新获得了 出售作品的自由与自享其成的自由。而这种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 域通过讨论获得的。这些年,关于艺术形式与形式主义、“85 新潮”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引进、当代艺术“与国 际接轨”等等涉及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管理与艺术家修养方面的纷争有的已经平息,有的还在进行,有的 还会有反复,但是,没有一个艺术家因言获罪,没有一个理论家因噎废食,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因此获益匪浅。 当然,我们在珍惜蓝天辽阔、清风徐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 艺术品,特别是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人们看到了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一 个令人遗憾的事。 《尚书·君陈》有言:“有容,德乃大。”先哲林则徐曾书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有容之大,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正如这 30 年的艺术成 就是千舟竞发、波澜不息所成,未来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思想激荡、多元不一、各尽天才的态势。 (选自 2008 年 12 月 14 日《 人民日 报 》)
6.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空前发展”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B.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家幸运地拥有能够表现一切的权力,且主流与非主流艺术在一定条件下共享互生、相 携而进成为可能。 C.当代中国造型艺术蕴涵的自由欢快、摇曳多姿、色彩纷呈的丰富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令老一代艺术家汗颜。 答案D 解析当代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7.下列选项,没有体现社会对当代造型艺术包容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不是所谓的“难以管束的孩子”。 B.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 C.造型艺术创作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 D.近30年来,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没有因言获罪,理论家没有因噎废食,因而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获益匪浅。 谷案A 解析根据文意,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难管束的孩子"。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人人自畏、噤若寒蝉的“文革十年”到新时期艺术家心情畅达、创作自由,其差别有如天壤,主要是因 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 B.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这些与艺术家创作中重大主 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C.令人遗憾的是,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 的眼神,当代艺术批评却没有相应呼应。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因此,对待 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 答案C 解析A项“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不当。B项因果对应关系不当。D项“对 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无中生有。 六、(山东省济宁市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 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 两个层面展开的
10 6.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空前发展”的一项是 ( ) A.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B.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家幸运地拥有能够表现一切的权力,且主流与非主流艺术在一定条件下共享互生、相 携而进成为可能。 C.当代中国造型艺术蕴涵的自由欢快、摇曳多姿、色彩纷呈的丰富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D.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令老一代艺术家汗颜。 答案 D 解析 当代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7.下列选项,没有体现社会对当代造型艺术包容的一项是 ( ) A.中国当代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不是所谓的“难以管束的孩子”。 B.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 C.造型艺术创作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 D.近 30 年来,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没有因言获罪,理论家没有因噎废食,因而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获益匪浅。 答案 A 解析 根据文意,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是“难管束的孩子”。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人人自畏、噤若寒蝉的“文革十年”到新时期艺术家心情畅达、创作自由,其差别有如天壤,主要是因 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 B.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这些与艺术家创作中重大主 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C.令人遗憾的是,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 的眼神,当代艺术批评却没有相应呼应。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因此,对待 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 答案 C 解析 A 项“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不当。B 项因果对应关系不当 。D 项 “对 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无中生有。 六、(山东省济宁市 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 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 两个层面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