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杭州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落枕/烙印攻讦/桀骜讥诮/翘首蹒跚/心宽体胖 B.靓妆/强劲寒睻/煊赫狡黠/狎昵妍媸/吹毛求疵 C.菲薄/斐然 糜烂/靡费星宿/山岫赦免/拾级而上 D.窠臼/苛责解数/解读鳜鱼/刽子手棋枰/暴虎冯河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年月饼包装虽然瘦了身,但月饼券折扣“漫天飞扬”,各种形式的推销近乎疯狂 中秋月饼销售市场急待整治规范。 B.他们在明信片背面写下精彩纷呈的题词,赋予这些看似普通的明信片以全新的生命 C.任何制度的出台,都意味着新的利益搏弈将要开始。对电视购物行业重新设立准入 门槛,自然会触动一些地方广电机构的利益 D.这种文化气息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纠缠交错、交相融合在一起,是在绘画技巧和 文化内涵上的溶铸和提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迄今为止,剑桥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仅仅一个卡文迪 什实验室就有20多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其他大学难以望其项背的。 B.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品足,大 加赞赏。 C.虽然我向很多同学借鉴了提高英语单词记忆的方法,但屡试不爽,效果并不明显,看 来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啊。 D.他犯了经济上的错误,玷污了人民公仆的形象。但他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交了所有问题款项,也可以说是罪不容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提供的全国调研报告显示,与学校相关的凶杀案和非致命暴力 事件的发生率,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呈下降趋势。 B.中药染发和化学染发有着完全不同的操作程度,它可能要稍微慢一点,但毕竟健康 效果也差不多,而且还在不断更新和改良 C.今年的烟花大会首次尝试了“民间烟花大会”的举办模式,邀请市民参与燃放烟花, 这不仅是西博会亲民办会、办会乐民的一项重大创新,更是烟花大会的一次全新突 破 D.提出著名的“公共池塘理论”的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奥斯特罗姆,是第一位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合适的制度,从而更合理地使用公共 资源 5.请为下面这则新闻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
1 2009 学年杭州二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落.枕/烙.印 攻讦./桀.骜 讥诮./翘.首 蹒.跚/心宽体胖. B.靓.妆/强劲. 寒暄./煊.赫 狡黠./狎.昵 妍媸./吹毛求疵. C.菲.薄/斐.然 糜.烂/靡.费 星宿./山岫. 赦.免/拾.级而上 D.窠.臼/苛.责 解.数/解.读 鳜.鱼/刽.子手 棋枰./暴虎冯.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年月饼包装虽然瘦了身,但月饼券折扣“漫天飞扬”,各种形式的推销近乎疯狂, 中秋月饼销售市场急待整治规范。 B. 他们在明信片背面写下精彩纷呈的题词,赋予这些看似普通的明信片以全新的生命。 C.任何制度的出台,都意味着新的利益搏弈将要开始。对电视购物行业重新设立准入 门槛,自然会触动一些地方广电机构的利益。 D.这种文化气息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纠缠交错、交相融合在一起,是在绘画技巧和 文化内涵上的溶铸和提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迄今为止,剑桥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培养出 8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仅仅一个卡文迪 什实验室就有 20 多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其他大学难以望其项背 ....的。 B.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品.足.,大 加赞赏。 C.虽然我向很多同学借鉴了提高英语单词记忆的方法,但屡试不爽 ....,效果并不明显,看 来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啊。 D.他犯了经济上的错误,玷污了人民公仆的形象。但他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上 交了所有问题款项,也可以说是罪不容诛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提供的全国调研报告显示,与学校相关的凶杀案和非致命暴力 事件的发生率,在过去 1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呈下降趋势。 B.中药染发和化学染发有着完全不同的操作程度,它可能要稍微慢一点,但毕竟健康, 效果也差不多,而且还在不断更新和改良。 C.今年的烟花大会首次尝试了“民间烟花大会”的举办模式,邀请市民参与燃放烟花, 这不仅是西博会亲民办会、办会乐民的一项重大创新,更是烟花大会的一次全新突 破。 D.提出著名的“公共池塘理论”的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奥斯特罗姆,是第一位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合适的制度,从而更合理地使用公共 资源。 5. 请为下面这则新闻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美联社莫斯科10月15日电】据俄塔社今天报道,俄罗斯和两个前苏联邻国将 放弃联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努力,但它们将分别举行入世谈判。据俄塔社报道,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将分别进行各自的后续谈判。 俄罗斯首席谈判代表马克西姆梅德韦德科夫说:“但三国将在一系列议题上发出统 一的声音。”俄罗斯总理普京今年6月曾宣布,这三个国家将停止单独谈判,而寻求 以三边关税同盟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这让世贸组织各成员感到意外。就在这种让人 不解的举动发生几天前,西方官员曾表示,俄罗斯分别与欧盟和美国进行的双边谈判 已接近尾声。这表明长达16年的谈判已取得突破。 分析人土认为,俄罗斯对其入世进展缓慢感到失望,普京急于向世界展示俄罗斯 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各方对此反应冷淡,俄罗斯官员很快暗示,他们可能重走老 路。7月,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联合入世可能会出现问题,“在协调好统一标准和立场 后”分别加入则更现实 (2009年10月17日《参考消息》 6.某校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 位同学为实验楼创意命名为“躬行楼”,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 同学,请你写出把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的两条理由。(4分) 7.两位高中生暑假期间在外打工做粗活,遇到他们的熟人后,两人表现各异:其中一位 羞愧尴尬,腼腆异常;另一位则自豪开朗,热情大方。请各用一个比喻句对两位高中生的 上述情态进行描写。要求:比喻贴切生动,语言简明、连贯。(4分) (1)腼腆者: (2)热情自信者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2 【美联社莫斯科 10 月 15 日电】据俄塔社今天报道,俄罗斯和两个前苏联邻国将 放弃联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努力,但它们将分别举行入世谈判。据俄塔社报道,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将分别进行各自的后续谈判。 俄罗斯首席谈判代表马克西姆·梅德韦德科夫说:“但三国将在一系列议题上发出统 一的声音。”俄罗斯总理普京今年 6 月曾宣布,这三个国家将停止单独谈判,而寻求 以三边关税同盟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这让世贸组织各成员感到意外。就在这种让人 不解的举动发生几天前,西方官员曾表示,俄罗斯分别与欧盟和美国进行的双边谈判 已接近尾声。这表明长达 16 年的谈判已取得突破。 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对其入世进展缓慢感到失望,普京急于向世界展示俄罗斯 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各方对此反应冷淡,俄罗斯官员很快暗示,他们可能重走老 路。7 月,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联合入世可能会出现问题,“在协调好统一标准和立场 后”分别加入则更现实。 (2009 年 10 月 17 日《参考消息》) 6.某校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 位同学为实验楼创意命名为“躬行楼”,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 同学,请你写出把实验楼命名为“躬行楼”的两条理由。(4 分) 答:① ② 7.两位高中生暑假期间在外打工做粗活,遇到他们的熟人后,两人表现各异:其中一位 羞愧尴尬,腼腆异常;另一位则自豪开朗,热情大方。请各用一个比喻句对两位高中生的 上述情态进行描写。要求:比喻贴切生动,语言简明、连贯。(4 分) (1)腼腆者: (2)热情自信者: 二 . 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 一) 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美国人造小太阳将于2009年春季首次点火,参与此次科研工作的主要是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他们的实验是为了利用一粒不超过针头大小 的核燃料来产生1亿摄氏度的高温和超过地球气压数十亿倍的高压。如果实验能够成功, 将标志着具有实际意义的核聚变发电站建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 而核电厂和核武器所采用的核裂变方式会产生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周边环境构成危害。 因此,核裂变发电厂将渐渐退出能源舞台,而被核聚变发电厂所代替。 人们不必担心原料会像石油那样逐渐枯竭。重氢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生产超重氢的锂 元素可以从一般石头中提取。另一方面,三瓶矿泉水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就可以 为一个四口之家提供一年的电力。所以,从长远来看,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将是人类未 来能源的主导形式,科学家称这种能量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当然要通过核聚变获取可为人类使用的能量,科学家们依然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太阳 是我们已知的最有效率的能量机器,它的内部有大量氢的同位素重氢和超重氢,正发生着 核聚变反应,同时发出光与热。但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下,自发而持续的核聚变无法实现。 在氫弹中,爆发是在瞬间发生并完成的,可以用个原子弹提供高温和高压,引发核聚变。 但在反应堆里,不宜采用这种方式。所有原子核都带正电,两个原子核要聚到起,必须 克服静电斥力。两个核之间靠得越近,静电产生的斥力就越大,只有当它们之间互相接近 的距离达到大约万亿分之三毫米时,核力才会伸出强有力的手,把它们拉到起,从而放 出巨大的能量。要使它们有机会拉手,就要使粒子间有足够的高速碰撞的机会,这可以增 加原子核的密度和运动速度。但增加原子核的密度是有限制的,否则一旦反应加速,自身
3 美国人造小太阳将于 2009 年春季首次点火,参与此次科研工作的主要是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他们的实验是为了利用一粒不超过针头大小 的核燃料来产生 1 亿摄氏度的高温和超过地球气压数十亿倍的高压。如果实验能够成功, 将标志着具有实际意义的核聚变发电站建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 而核电厂和核武器所采用的核裂变方式会产生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周边环境构成危害。 因此,核裂变发电厂将渐渐退出能源舞台,而被核聚变发电厂所代替。 人们不必担心原料会像石油那样逐渐枯竭。重氢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生产超重氢的锂 元素可以从一般石头中提取。另一方面,三瓶矿泉水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就可以 为一个四口之家提供一年的电力。所以,从长远来看,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将是人类未 来能源的主导形式,科学家称这种能量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当然要通过核聚变获取可为人类使用的能量,科学家们依然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太阳 是我们已知的最有效率的能量机器,它的内部有大量氢的同位素重氢和超重氢,正发生着 核聚变反应,同时发出光与热。但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下,自发而持续的核聚变无法实现。 在氢弹中,爆发是在瞬间发生并完成的,可以用一个原子弹提供高温和高压,引发核聚变。 但在反应堆里,不宜采用这种方式。所有原子核都带正电,两个原子核要聚到一起,必须 克服静电斥力。两个核之间靠得越近,静电产生的斥力就越大,只有当它们之间互相接近 的距离达到大约万亿分之三毫米时,核力才会伸出强有力的手,把它们拉到一起,从而放 出巨大的能量。要使它们有机会拉手,就要使粒子间有足够的高速碰撞的机会,这可以增 加原子核的密度和运动速度。但增加原子核的密度是有限制的,否则一旦反应加速,自身
放出的能量会使反应瞬间爆发。据计算,在维持-定的密度下,粒子的温度要达到1~2 亿度才行,这要比太阳上的温度(中心温度1500万度,表面也有6000度还要高许多 因此,人造小太阳的核心技术是点火。曾经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可控核聚变反应是不可能实 现的。近年来,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些点燃核聚变反应的方法,如超高温微波加热法可以达 到这个温度,但相比而言,激光技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为模拟太阳或其他恒星内部发 生核聚变化学反应的条件,美国耗资12亿美元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里建造了国 家点火装置,该装置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装置。每次激光脉冲的最大输出能量为18兆焦 瞬间最大输出功率为54000亿千瓦,是美国所有电厂输出功率的500倍。如此大功率的 激光装置完全能“引燃”人造小太阳。 在激光点火装置内,一束红外线激光经过许多面透镜和凹面镜的折射和反射之后,将 变成一束功率巨大的激光束。然后,研究人员再将激光束转变为192束单独的紫外线激光 束,照向目标反应室的聚变舱中心。然后在瞬间产生高能Ⅹ射线,压缩燃料球芯直到其外 壳发生爆裂。燃料球芯外壳爆裂会产生一种同样大小的反向作用力,向内压缩燃料,直到 引起燃料内部的核聚变,从而产生巨大能量。 除美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着可控核聚变反应的硏究。21世纪初,英国的 欧洲联合实验室和日本的J-60核聚变反应器曾成功地进行了可控核聚变反应,而且聚 变所产生的能量远大于其所消耗的能量。科学家们希望通过人造小太阳的研究消除大家对 核聚变反应的怀疑,证明核聚变反应确实能为未来提供一种可行的能源。最为重要的是,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早日将核聚变发电厂的建造变为现实,从而解决能源日益紧缺 的问题,让人类真正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4 放出的能量会使反应瞬间爆发。据计算,在维持一定的密度下,粒子的温度要达到 1~2 亿 度才行,这要比太阳上的温度(中心温度 1500 万度,表面也有 6000 度)还要高许多。 因此,人造小太阳的核心技术是点火。曾经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可控核聚变反应是不可能实 现的。近年来,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些点燃核聚变反应的方法,如超高温微波加热法可以达 到这个温度,但相比而言,激光技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为模拟太阳或其他恒星内部发 生核聚变化学反应的条件,美国耗资 12 亿美元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里建造了国 家点火装置,该装置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装置。每次激光脉冲的最大输出能量为 1.8 兆焦, 瞬间最大输出功率为 54000 亿千瓦,是美国所有电厂输出功率的 500 倍。如此大功率的 激光装置完全能“引燃”人造小太阳。 在激光点火装置内,一束红外线激光经过许多面透镜和凹面镜的折射和反射之后,将 变成一束功率巨大的激光束。然后,研究人员再将激光束转变为 192 束单独的紫外线激光 束,照向目标反应室的聚变舱中心。然后在瞬间产生高能 X 射线,压缩燃料球芯直到其外 壳发生爆裂。燃料球芯外壳爆裂会产生一种同样大小的反向作用力,向内压缩燃料,直到 引起燃料内部的核聚变,从而产生巨大能量。 除美国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着可控核聚变反应的研究。21 世纪初,英国的 欧洲联合实验室和日本的 JT-60 核聚变反应器曾成功地进行了可控核聚变反应,而且聚 变所产生的能量远大于其所消耗的能量。科学家们希望通过人造小太阳的研究消除大家对 核聚变反应的怀疑,证明核聚变反应确实能为未来提供一种可行的能源。最为重要的是,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早日将核聚变发电厂的建造变为现实,从而解决能源日益紧缺 的问题,让人类真正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选自《新民晚报》) 8.以下对于核聚变反应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以前一直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可控核聚变反应技术已被科学家掌握 B.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着核聚变反应,科学家们进行核聚变实验,是模拟太阳内部的温 度和压力环境,把太阳“搬”到地上。 C.在反应堆里发生核聚变,必须让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摆脱核力,让他们有机会碰撞 在一起,从而放出巨大的能量 D.如果核聚变发电成功,人类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从真正意义上获得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新能源。 9.以下不属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本次实验过程描述的一项是 A.利用一粒不超过针头大小的核燃料来产生1亿摄氏度的高温和超过地球气压数十亿 倍的高压 B.经过许多面透镜和凹面镜的折射和反射,将一束红外线激光变成功率巨大的激光束。 C.将激光束转变为192束单独的紫外线激光束,照向目标反应室的聚变舱中心。 D.以瞬间产生的高能ⅹ射线,压缩燃料球芯直到其外壳发生爆裂。以其间产生的反向 作用力,向内压缩燃料,引起核聚变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于太阳的自然条件,地球上无法支持核聚变自发而持续地发生,现在科学家还 没有发现比激光技术更为有效的点燃核聚变的方法。 B.在反应堆里用一个原子弹提供高温和高压来引发核聚变的技术,还没有被科学家们 掌握 C.只要攻克了点火这一人造小太阳的技术难题,就可以提供1亿摄氏度以上的极高温 度环境,实现通过核聚变获得为人类所能利用的能量。 D.因为通过核聚变反应获得能量的高回报率,除美国外,其他国家也都花费大力气投 入到此项目的研究中,以期使之从梦想变为现实 11.请概括科学家称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的几条理由。(每条 不超过10个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时间的残雪瘦 ①去年冬天的残雪其实也是时间的残雪。我们眼看着它们像一朵朵地上的云团被时间 风干,被在温度计中一天天向上爬行的季节吞敛…雪融化的声音从房檐上滴落下来,真 是很像古老的以水计时的钟漏。每一下声音都在提醒我们:覆水难收,时间一去不返;逝 去的岁月留下的只是充满想像、幻觉的记忆,而不能再现、重逢。 ②关了一个冬天的窗户已经打开,初春的阳光径直射进屋来。我们看见石头壁炉中的 火苗正在熄灭,松香的气味在阳光中像是陈旧的灰尘,在归来的故人的眼中徐徐缭绕、升 腾。这一切都予人时间停留的感觉——其实只有在现实中生活得情绪沮丧的人才有这种幻
5 (选自《新民晚报》) 8.以下对于核聚变反应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以前一直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可控核聚变反应技术已被科学家掌握。 B.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着核聚变反应,科学家们进行核聚变实验,是模拟太阳内部的温 度和压力环境,把太阳“搬”到地上。 C.在反应堆里发生核聚变,必须让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摆脱核力,让他们有机会碰撞 在一起,从而放出巨大的能量。 D.如果核聚变发电成功,人类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从真正意义上获得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新能源。 9.以下不属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本次实验过程描述的一项是 A.利用一粒不超过针头大小的核燃料来产生 1 亿摄氏度的高温和超过地球气压数十亿 倍的高压。 B.经过许多面透镜和凹面镜的折射和反射,将一束红外线激光变成功率巨大的激光束。 C.将激光束转变为 192 束单独的紫外线激光束,照向目标反应室的聚变舱中心。 D.以瞬间产生的高能 X 射线,压缩燃料球芯直到其外壳发生爆裂。以其间产生的反向 作用力,向内压缩燃料,引起核聚变。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于太阳的自然条件,地球上无法支持核聚变自发而持续地发生,现在科学家还 没有发现比激光技术更为有效的点燃核聚变的方法。 B.在反应堆里用一个原子弹提供高温和高压来引发核聚变的技术,还没有被科学家们 掌握。 C.只要攻克了点火这一人造小太阳的技术难题,就可以提供 1 亿摄氏度以上的极高温 度环境,实现通过核聚变获得为人类所能利用的能量。 D.因为通过核聚变反应获得能量的高回报率,除美国外,其他国家也都花费大力气投 入到此项目的研究中,以期使之从梦想变为现实。 11.请概括科学家称通过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的几条理由。(每条 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时间的残雪 瘦 谷 ①去年冬天的残雪其实也是时间的残雪。我们眼看着它们像一朵朵地上的云团被时间 风干,被在温度计中一天天向上爬行的季节吞敛……雪融化的声音从房檐上滴落下来,真 是很像古老的以水计时的钟漏。每一下声音都在提醒我们:覆水难收,时间一去不返;逝 去的岁月留下的只是充满想像、幻觉的记忆,而不能再现、重逢。 ②关了一个冬天的窗户已经打开,初春的阳光径直射进屋来。我们看见石头壁炉中的 火苗正在熄灭,松香的气味在阳光中像是陈旧的灰尘,在归来的故人的眼中徐徐缭绕、升 腾。这一切都予人时间停留的感觉——其实只有在现实中生活得情绪沮丧的人才有这种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