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16.5.12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股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的一般特 征 是:掩盖儒家学说的本质属性,摘取儒家经典的某些话语,将其判定为“民主主 义”、“宪政 主义”等,进而宣扬“回到孔孟去”、“推行儒家宪政”之类的政治主张。一些 学者将其视为 儒家”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从其本质属性看,“新儒家”不是真儒家 概括儒家的一般特有属性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而揭示儒家的本质属性却是 件 轻而易举的事情。历代儒者的最大共同点是:论证君主制度、宗法制度、等级制 度的一般 规定性并维护“尊者专制”的观念。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孟轲、苟况、董仲舒、 朱熹运用各 自的人性论,论证了实行君主制度及尊者专制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绝对性 孔丘是儒者宗师,而“孔子尊君”乃古人之定评。从《左传》《论语》《史记》 的记载看, 孔丘赞美西周王制,主张“以道事君”,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 为那个时代 位博学、睿智、求实、选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行道以尊君是孔丘的政 治抱负和治 学宗旨.他无愧于“孔子尊君”之赞。战国诸子多有非儒之论,却没有人否认“孔 子尊君”。 汉唐以来,“孔子尊君”乃是朝廷之定见、儒者之定论和世人之定评。就连非议 儒家的无 君论者也将尊君视为“圣人”的莫大罪过。 孟轲被尊为“亚圣”,而《孟子》是帝制法则的经典。《孟子》有一批制度性命 题,诸如 论证立君治民的“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论证君主独一的“天无二日, 民无二王”, 论证天下王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孟轲以“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 则与子”论说 帝位的传承,认为帝王权位的终极合法性取决于“天命”,无论禅让、革命、世 袭,凡是“非 天与”的都属于“篡”。这些命题所设定的政体形式和权力结构完全符合现代政 治学的 君主专制”定义。《孟子》之所以成为帝制官方学说的主要栽体之一,正是由 于这个缘
武汉市 2016 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16.5. 12 第 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股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的一般特 征 是:掩盖儒家学说的本质属性,摘取儒家经典的某些话语,将其判定为“民主主 义”、“宪政 主义”等,进而宣扬“回到孔孟去”、“推行儒家宪政”之类的政治主张。一些 学者将其视为 “儒家”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从其本质属性看,“新儒家”不是真儒家。 概括儒家的一般特有属性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而揭示儒家的本质属性却是一 件 轻而易举的事情。历代儒者的最大共同点是:论证君主制度、宗法制度、等级制 度的一般 规定性并维护“尊者专制”的观念。重要证据之一便是,孟轲、苟况、董仲舒、 朱熹运用各 自的人性论,论证了实行君主制度及尊者专制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绝对性。 孔丘是儒者宗师,而“孔子尊君”乃古人之定评。从《左传》《论语》《史记》 的记载看, 孔丘赞美西周王制,主张“以道事君”,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 为那个时代一 位博学、睿智、求实、选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行道以尊君是孔丘的政 治抱负和治 学宗旨.他无愧于“孔子尊君”之赞。战国诸子多有非儒之论,却没有人否认“孔 子尊君”。 汉唐以来,“孔子尊君”乃是朝廷之定见、儒者之定论和世人之定评。就连非议 儒家的无 君论者也将尊君视为“圣人”的莫大罪过。 孟轲被尊为“亚圣”,而《孟子》是帝制法则的经典。《孟子》有一批制度性命 题,诸如 论证立君治民的“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论证君主独一的“天无二日, 民无二王”, 论证天下王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孟轲以“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 则与子”论说 帝位的传承,认为帝王权位的终极合法性取决于“天命”,无论禅让、革命、世 袭,凡是“非 天与”的都属于“篡”。这些命题所设定的政体形式和权力结构完全符合现代政 治学的 “君主专制”定义。《孟子》之所以成为帝制官方学说的主要栽体之一,正是由 于这个缘
故。古人云“孔子尊君,孟子尊道”,而孟轲之道“无害于尊君”。这个判断是 正确的 儒者尊奉儒典,而“尊者专制”是四书五经的核心观念。诸如《诗经》的“普天 之下 非王土”,《论语》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中庸》的“非天子,不议礼, 不制度,不考文”等 等。只要客观、全面地考察各种儒典,便不难发现“尊者专制”贯通儒家的所有 命题和范 畴。先秦儒家的核心要素,上承商、周,下启汉、唐,始终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 想。例如,只 妥仔细比较一下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的理论结构和命题组合,就会发 现:《孟 子》的各种理论要素,包括“民贵君轻”与“民无二王”,不仅完完整整地保存 下来,而且占 据了官方学说和主流学术的地位 显而易见,“孔孟民主”是帝制及礼教覆灭之后冒出来的一种新说法。这一类说 法的 要害是变换儒家本质。一些人甚至声称《孟子》的“民贵君轻”为“最高民主精 神”乃至 “世界民主论之先驱”。于是原本众口一词的“孔孟尊君”,演化为“孔孟专 制”与“孔孟民 主”之争。 (摘自张分田《现代新儒家不是真儒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近年来出现了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将儒家学说 和现实社 会相融合,标志着儒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B.“现代新儒家”摘取儒家经典的某些话语,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宣扬“回到孔 孟去” “推行儒家宪政”之类的政治主张。 C.虽然“现代新儒家”将儒家思想贴上了“民主主义”、“宪政主义”等标签, 但因为它背 离了儒家学说的本质属性,所以“新儒家”并不是真儒家。 D.孟轲、荀况、董仲舒、朱熹等不同时代的儒家代表人物,运用各自的人性论, 论证了实 行君主制度及尊者专制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绝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儒家学说的演变看,论证君主制度、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的一般规定性, 维护“尊 者专制”的观念是历代儒者的最大共同点。 B.作为儒者宗师,行道以尊君是孔子的政治抱负和治学宗旨,他赞美西周王制, 主张 “以道事君”,维护应有的等级、名分和秩序
故。古人云“孔子尊君,孟子尊道”,而孟轲之道“无害于尊君”。这个判断是 正确的。 儒者尊奉儒典,而“尊者专制”是四书五经的核心观念。诸如《诗经》的“普天 之下,莫 非王土”,《论语》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中庸》的“非天子,不议礼, 不制度,不考文”等 等。只要客观、全面地考察各种儒典,便不难发现“尊者专制”贯通儒家的所有 命题和范 畴。先秦儒家的核心要素,上承商、周,下启汉、唐,始终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 想。例如,只 妥仔细比较一下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的理论结构和命题组合,就会发 现:《孟 子》的各种理论要素,包括“民贵君轻”与“民无二王”,不仅完完整整地保存 下来,而且占 据了官方学说和主流学术的地位。 显而易见,“孔孟民主”是帝制及礼教覆灭之后冒出来的一种新说法。这一类说 法的 要害是变换儒家本质。一些人甚至声称《孟子》的“民贵君轻”为“最高民主精 神”乃至 “世界民主论之先驱”。于是原本众口一词的“孔孟尊君”,演化为“孔孟专 制”与“孔孟民 主”之争。 (摘自张分田《现代新儒家不是真儒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近年来出现了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将儒家学说 和现实社 会相融合,标志着儒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B.“现代新儒家”摘取儒家经典的某些话语,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宣扬“回到孔 孟去”、 “推行儒家宪政”之类的政治主张。 C.虽然“现代新儒家”将儒家思想贴上了“民主主义”、“宪政主义”等标签, 但因为它背 离了儒家学说的本质属性,所以“新儒家”并不是真儒家。 D.孟轲、荀况、董仲舒、朱熹等不同时代的儒家代表人物,运用各自的人性论, 论证了实 行君主制度及尊者专制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绝对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儒家学说的演变看,论证君主制度、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的一般规定性, 维护“尊 者专制”的观念是历代儒者的最大共同点。 B.作为儒者宗师,行道以尊君是孔子的政治抱负和治学宗旨,他赞美西周王制, 主张 “以道事君”,维护应有的等级、名分和秩序
C.孔子的“尊君”思想历来受到各方人士的称赞,就连对儒家多有非议之论的 战国诸 子,也没有人否认“孔子尊君”的事实 D.“尊者专制”贯通儒家的所有命题和范畴,这一点可以通过考察包括《诗经》 《论语》 《中庸》等在内的儒家经典而得到印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概括儒家的一般特有属性并非易事,但揭示儒家的本质属性却是一件轻而易 举的事 情,而“新儒家”的观点并不能体现儒家的本质属性, B.同为儒家宗师,孔子和孟子对待君王的态度和看法完全不同:前者“尊君” 后者“尊 道”,认为王权取决于“天命”,主张“民贵君轻” C.《孟子》成为帝制官方学说的主要载体之一,占据主流学术地位,其中一些 命题所设 定的政体形式和权力结构完全符合现代政治学的“君主专制”定义 D.“新儒家”所阐发的“孔孟民主”是帝制及礼教覆灭之后冒出来的一种新说 法,这类 说法的要害是改变儒家学说的本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史天泽,字润甫,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中统 元年,世 祖[注]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 立省部以正纪 纲,设监司以督诸路,沛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 赂以防奸,庶 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帝嘉纳之。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 不次第举 行。三年春,李壇以益都叛,遂据济南,诏亲王哈必赤总兵讨之,凶势甚盛。继 命天泽往, 至则进说于哈必赤日:“壇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毙之。”乃深沟高 垒绝其奔轶 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壇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初,天 泽将行, 帝临轩授诏,责以专征,俾诸将皆听节度。天泽未尝以诏示人,及还,帝慰劳之, 悉归功于 诸将,其慎密谦退如此。天泽在宪宗时尝奏:“臣始摄先兄天倪军民之职,天倪 有二子 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叨寄遇,一门之内,处三要职,分所当辞,臣可 退休矣。”帝 日:“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竞不许。十一年,诏天 泽与丞相伯颜
C.孔子的“尊君”思想历来受到各方人士的称赞,就连对儒家多有非议之论的 战国诸 子,也没有人否认“孔子尊君”的事实。 D.“尊者专制”贯通儒家的所有命题和范畴,这一点可以通过考察包括《诗经》 《论语》 《中庸》等在内的儒家经典而得到印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概括儒家的一般特有属性并非易事,但揭示儒家的本质属性却是一件轻而易 举的事 情,而“新儒家”的观点并不能体现儒家的本质属性。 B.同为儒家宗师,孔子和孟子对待君王的态度和看法完全不同:前者“尊君”; 后者“尊 道”,认为王权取决于“天命”,主张“民贵君轻”。 C.《孟子》成为帝制官方学说的主要载体之一,占据主流学术地位,其中一些 命题所设 定的政体形式和权力结构完全符合现代政治学的“君主专制”定义。 D.“新儒家”所阐发的“孔孟民主”是帝制及礼教覆灭之后冒出来的一种新说 法,这类 说法的要害是改变儒家学说的本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史天泽,字润甫,秉直季子也。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人。中统 元年,世 祖[注]即位,首召天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 立省部以正纪 纲,设监司以督诸路,沛恩泽以安反侧,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 赂以防奸,庶 能上下丕应,内外休息。”帝嘉纳之。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 不次第举 行。三年春,李璮以益都叛,遂据济南,诏亲王哈必赤总兵讨之,凶势甚盛。继 命天泽往, 至则进说于哈必赤日:“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毙之。”乃深沟高 垒绝其奔轶 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初,天 泽将行, 帝临轩授诏,责以专征,俾诸将皆听节度。天泽未尝以诏示人,及还,帝慰劳之, 悉归功于 诸将,其慎密谦退如此。天泽在宪宗时尝奏:“臣始摄先兄天倪军民之职,天倪 有二子,一 子管民政,一子掌兵权,臣复入叨寄遇,一门之内,处三要职,分所当辞,臣可 退休矣。”帝 日:“卿奕世忠勤,有劳于国,一门三职,何愧何嫌!”竞不许。十一年,诏天 泽与丞相伯颜
总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天泽至郢州遇疾,还至真定,帝遣其子杠与尚医驰视, 赐以药 饵。天泽因附奏日:“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语 不及它。以十 二年二月七日薨,年七十四。 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年四十,始折节读书, 尤熟 于《资治通鉴》,立论多出人意表。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或劝以权自张,天泽 日:“愿相公 无权。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何以权为!”因以谢之,言者惭服。 (节选自《元史·史天泽传》) 【注】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下文“宪宗”指元宪宗蒙哥,忽必烈之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深沟髙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壇/明日/引军 东行/未至益 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B.乃深沟髙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岀降/生擒壇/明日引军 东/行未至益 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C.乃深沟髙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岀降/生擒壇/明日/引 军东行/未至 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D.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壇/明日/引军 东行/未至益 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多为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用来纪年的名称,中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 B.先兄,指已去世的兄长,“先”是对故去的人的尊称,多用于长辈 C.在我国古代,诸侯之死称为“薨”,后来,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称作“薨” D.《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天泽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他是忽必烈继承帝位后第一个召见的大臣 史天 泽向皇上提出了很好的治国安民之策,皇上赞许并采纳了这些建议。 B.史天泽为人谨慎谦逊,受命平定李壇叛乱时,皇上要所有将领都听史天泽指 挥,但史 天泽一直没有将这道诏令公开,事后,他将功劳都归于各位将领。 C.史天泽主持军事和民政事务,他的两个侄儿也位高权重,他觉得不妥,向元 宪宗提出 辞职退休的请求,但皇上没有批准 D.史天泽在青年时期忙于军务,无暇读书,由于感觉知识不够用,他被迫在四 十岁以后 发奋读书,从此所发的议论常常出人意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总大军,自襄阳水陆并进。天泽至郢州遇疾,还至真定,帝遣其子杠与尚医驰视, 赐以药 饵。天泽因附奏日:“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语 不及它。以十 二年二月七日薨,年七十四。 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年四十,始折节读书, 尤熟 于《资治通鉴》,立论多出人意表。拜相之日,门庭悄然。或劝以权自张,天泽 日:“愿相公 无权。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何以权为!”因以谢之,言者惭服。 (节选自《元史·史天泽传》) 【注】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下文“宪宗”指元宪宗蒙哥,忽必烈之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 东行/未至益 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B.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 东/行未至益 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C.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 军东行/未至 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D.乃深沟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明日/引军 东行/未至益 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号多为中国古代帝王即位后用来纪年的名称,中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 B.先兄,指已去世的兄长,“先”是对故去的人的尊称,多用于长辈。 C.在我国古代,诸侯之死称为“薨”,后来,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称作“薨”。 D.《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历时 19 年完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史天泽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他是忽必烈继承帝位后第一个召见的大臣; 史天 泽向皇上提出了很好的治国安民之策,皇上赞许并采纳了这些建议。 B.史天泽为人谨慎谦逊,受命平定李璮叛乱时,皇上要所有将领都听史天泽指 挥,但史 天泽一直没有将这道诏令公开,事后,他将功劳都归于各位将领。 C.史天泽主持军事和民政事务,他的两个侄儿也位高权重,他觉得不妥,向元 宪宗提出 辞职退休的请求,但皇上没有批准。 D.史天泽在青年时期忙于军务,无暇读书,由于感觉知识不够用,他被迫在四 十岁以后 发奋读书,从此所发的议论常常出人意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5分) (2)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注】。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四垂天:天幕从四面下垂。 8.前人认为上片妙在“拍~出”二字,请对此作简要赏析。(5分) 9.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分。(6分) (1)屈原《离骚》中“,”两句,借用方枘和圆凿不能相合来形象 说理,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白居易《观刈麦》中“ 两句,表现了青壮年农民冒着酷 暑,顶着烈日,在南冈的麦田里艰苦劳作的情景。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写作者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 太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 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 咕 喑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 茶汤淋湿 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倭寇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 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 伤者 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 甫,悄悄 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 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1)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5 分) (2)天泽平居,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毅然以天下之重自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注】。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四垂天:天幕从四面下垂。 8.前人认为上片妙在“拍~出”二字,请对此作简要赏析。(5 分) 9.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分。(6 分) (1)屈原《离骚》中“____, ”两句,借用方枘和圆凿不能相合来形象 说理,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壮年农民冒着酷 暑,顶着烈日,在南冈的麦田里艰苦劳作的情景。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两句,写作者感觉江面辽阔,仿佛在 太空中乘风飞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 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医 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正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 咕 喑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 茶汤淋湿 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倭寇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 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 伤者 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 甫,悄悄 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 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