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 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 “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 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 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 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 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 ”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 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 父逐日”、“刑夭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 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 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 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 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 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贲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 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 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 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 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 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 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 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 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门,而不知夫子之 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 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汘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 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 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 赵建成 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 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 “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 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 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 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 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 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 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 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 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 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 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 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 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 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于孔子而言,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 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 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 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 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 孔子。 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 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 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 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门,而不知夫子之 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 孔子之后,“知其不可 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 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 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 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 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摘自2014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 的自信。 B.“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 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C.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 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褒奖了孔子坚韧不拔、 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孔子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前一般都能根据形势预知最后的结果,但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内 驱下,他也绝不退缩。 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 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 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B.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 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 C.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 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 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 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 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①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 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毎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 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贲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 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 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 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 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
(摘自 2014 年 9 月 15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 的自信。[来源:学科网] B.“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 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C.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 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褒奖了孔子坚韧不拔、 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 B.“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C.孔子在做他认为该做的事情前一般都能根据形势预知最后的结果,但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内 驱下,他也绝不退缩。 D.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 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 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B.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 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 C.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 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 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 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 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①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 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 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 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 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 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 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
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②。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 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注】①菅:地名,在今山东单县北。②廉隅:本指棱角,后喻人品行端正 (选自《三国志·魏书》)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贼至,以刃临芝 临:逼迫 B.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创:伤害 C.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留:滞留,误期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给回信,答复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 皆获罪,而芝以见称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 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 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 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5分) (2)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试简要分析。(5分) 9.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诗人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诗文中空缺处。(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画图省识春风面, 潦倒新停浊酒杯。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②。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 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注】 ①菅:地名,在今山东单县北。②廉隅:本指棱角,后喻人品行端正。 (选自《三国志·魏书》)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贼至,以刃临.芝。 临:逼迫 B.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 创:伤害 C.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留:滞留,误期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给回信,答复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 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 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 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 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5 分) (2) 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试简要分析。(5 分) 9.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诗人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下列诗文中空缺处。(6 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2)画图省识春风面, 。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6) 吾未见其明也。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丑兵 莫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 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 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 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 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 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 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夭。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 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喲!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 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 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喲喲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伃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 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 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 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 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枭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 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汘珠子。看着他这 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 鞋,帽子乜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逹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 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岀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岀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 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 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 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 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 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夭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 他把 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梁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 来。“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 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6) ,吾未见其明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丑 兵 莫 言[来源:学科网 ZXXK]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 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 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 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 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 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来源:学*科*网]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 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 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 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 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 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 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 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 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 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 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 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这次是选演员还是挑女婿?”大家面面相 觑,他又说:“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 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 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 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 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拿出一叠手稿:“这是我根 据我们家乡的一位抗日英雄的事迹写成的。他长得丑,小时天花落了一脸麻子,后来他牺牲了……”他把 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梁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 来。“副连长,我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处理吧。”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久久地不放开。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 名字始终未出现。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丑兵却杳无音讯。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 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 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 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 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 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 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 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 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分) (3)根据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结合全文分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6分) (4)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武则天精心设计的无字碑, 在乾陵的众多石雕中,它 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 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风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备受青睐, A.树立不是而是闻名遐迩 B.树立不是就是举世闻名 C.竖立不仅而且名播八方 D.竖立虽然但是四海皆知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 这真是一个奇迹 B.根据那褐色的三角形的鳍和那摆来摆去的尾显示,他认出这是两条铲鼻鲨 C.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的 看法是否定的。 D.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中掌握我们的命 运 14.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无论如何斗移星转、岁月 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会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 ①还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 ②通过这种奇妙感觉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 ③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平和自然,葆有一颗平常心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 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 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 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 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 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 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来源:Zx x k .Co m]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 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 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 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6 分) (3)根据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结合全文分析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原则。(6 分) (4)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武则天精心设计的无字碑, 在乾陵的众多石雕中,它 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 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风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备受青睐, 。 A.树立 不是 而是 闻名遐迩 B.树立 不是 就是 举世闻名 C.竖立 不仅 而且 名播八方 D.竖立 虽然 但是 四海皆知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 这真是一个奇迹。 B.根据那褐色的三角形的鳍和那摆来摆去的尾显示,他认出这是两条铲鼻鲨。 C.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的 看法是否定的。 D.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中掌握我们的命 运。 14.依次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如何斗移星转、岁月 更换,后人只要一读陶诗、陶文,就会心生桃花,暖意融融,悠然自悟,妙不可言。 ①还用自己的作品定格、升华、传达了这种感觉 ②通过这种奇妙感觉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桃花源的种子 ③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平和自然,葆有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