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二节政治与人类社会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与社会主要矛盾第一,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第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稀缺价值的占有与分配,协调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正是政治活动。2.政治与社会公共权力政治是追求、组织和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对社会稀缺资源的占有与分配的人类基本活动。二、政治的特征1.至上性2.渗透性3.全局性4.综合性三、政治的起源与发展1.原始氏族社会的政治政治起源于原始氏族公社阶段。原始氏族社会政治的特点。2.阶级社会的政治3.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四、政治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1.政治与经济政治与经济最大的差别是:经济是生产财富,是“做蛋糕”,而政治是分配财富,是“分蛋糕”。2.政治与法律3.政治与宗教4.政治与道德复习题与思考题1.对比当代西方关于“政治”具有代表性的4种概念界说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论述,谈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特征。2.从政治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角度,谈谈政治的涵义与特征。3.试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思考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的关系。扩展阅读书目1.《政治学基础》,第一章,王浦驹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现代政治学》,第一章,缪晓非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3.《政治科学新手册》,第九章,罗伯特·古丁等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1
政治学原理 11 第二节 政治与人类社会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与社会主要矛盾 第一,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第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实现社会稀缺价值的占有与分配,协调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正 是政治活动。 2.政治与社会公共权力 政治是追求、组织和运用公共权力,实现对社会稀缺资源的占有与分配的人类基本活动。 二、政治的特征 1.至上性 2.渗透性 3.全局性 4.综合性 三、政治的起源与发展 1.原始氏族社会的政治 政治起源于原始氏族公社阶段。原始氏族社会政治的特点。 2.阶级社会的政治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 四、政治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 1.政治与经济 政治与经济最大的差别是:经济是生产财富,是“做蛋糕”,而政治是分配财富,是“分蛋糕”。 2.政治与法律 3.政治与宗教 4.政治与道德 复习题与思考题 1.对比当代西方关于“政治”具有代表性的 4 种概念界说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 论述,谈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特征。 2.从政治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角度,谈谈政治的涵义与特征。 3.试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思考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社会现象的关系。 扩展阅读书目 1.《政治学基础》,第一章,王浦驹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 2.《现代政治学》,第一章,缪晓非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 年。 3.《政治科学新手册》, 第九章,罗伯特·古丁等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年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4.《政治的逻辑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第一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2 4.《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第一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政治学原理第二章政治学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掌握政治学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及政治学的学科体系构成,了解中国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历史进程。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本章3学时)第一节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如前所述,政治是追求、组织和运用公共权力以分配社会稀缺价值,实现对全社会的调控的人类的基本活动。与此相关,则政治学就是研究以社会公共权力为核心的人类基本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层层递进的三个层次:第一,政治主体。第二,政治环境。第三,政治过程。二、政治学的研究领域西方政治学界的看法。中国政治学者的看法。三、政治学的研究结构研究结构是研究范围的立体划分。当代政治学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第二个层面,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第三个层面,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四、政治学的性质政治学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一样,是对人类社会中某一类现象进行评价、概括、解释和预见的理论体系。适应着评价、概括、解释和预见社会政治现象的需要,政治理论相应地分成不同特色的两大部分:规范性理论与经验性理论。因而,政治学具有规范和经验的双重性质。1.规范性政治学规范性政治学也称“政治哲学”,它是关于政治价值、政治现实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知识假定的思想体系。规范性理论是人们对普遍性知识的探求。它在最高层次上为评价、判别和概括政治现象提供价值准则和认识方法,是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政治理论。因而,在整个政治学体系当中,规范性理论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2.经验性政治学经验性政治学是狭义的“政治科学”,或称实证性政治学。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讨解释、预见政治现象并指导政治行为的思想体系。经验性理论与规范性理论具有明显的区别。在政治学的思想体系中,经验理论和规范理论具有同样的重要性。3.政治理论的综合性质规范理论和经验理论在研究重点、方法、意义诸方面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不应该是截然对立、互相排斥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目前,大部分政治学者都承认,只有规范理论与经13
政治学原理 13 第二章 政治学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掌握政治学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及政治学的学科体系构成,了解中国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和马 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历史进程。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本章 3 学时) 第一节 政治学的学科体系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如前所述,政治是追求、组织和运用公共权力以分配社会稀缺价值,实现对全社会的调控的人 类的基本活动。与此相关,则政治学就是研究以社会公共权力为核心的人类基本活动及其规律的科 学。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层层递进的三个层次:第一,政治主体。第二,政治环境。第三, 政治过程。 二、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西方政治学界的看法。 中国政治学者的看法。 三、政治学的研究结构 研究结构是研究范围的立体划分。当代政治学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第二个层面,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第三个层面,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 四、政治学的性质 政治学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一样,是对人类社会中某一类现象进行评价、概括、解释和预见的 理论体系。适应着评价、概括、解释和预见社会政治现象的需要,政治理论相应地分成不同特色的 两大部分:规范性理论与经验性理论。因而,政治学具有规范和经验的双重性质。 1.规范性政治学 规范性政治学也称“政治哲学”,它是关于政治价值、政治现实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知识假定 的思想体系。规范性理论是人们对普遍性知识的探求。它在最高层次上为评价、判别和概括政治现 象提供价值准则和认识方法,是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的政治理论。因而,在整个政治学体系当中, 规范性理论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经验性政治学 经验性政治学是狭义的“政治科学”,或称实证性政治学。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讨解释、 预见政治现象并指导政治行为的思想体系。经验性理论与规范性理论具有明显的区别。 在政治学的思想体系中,经验理论和规范理论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政治理论的综合性质 规范理论和经验理论在研究重点、方法、意义诸方面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不应该是截然对立、 互相排斥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目前,大部分政治学者都承认,只有规范理论与经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验理论的综合,才能使政治学获得更多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如何寻找到两种理论的最佳结合点,如何在“是如何”与“应当如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每一个政治学研究者应该考虑的问题。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古典时期政治学古典时期政治学包括古希腊政治学、中世纪政治学和近代政治学三个部分。(1)古希腊的政治学(2)中世纪的政治学(3)近代政治学总的来看,西方古典政治学有两个特点:第一,政治学没有获得独立发展,它或者与哲学、伦理学合体、或者与神学、法学结盟。第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始终存在着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两种倾向,并且以政治哲学为主。其三,西方传统哲学的“科学”观的影响。2.过渡时期政治学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是西方政治学由近代过渡到现代的转折时期,其主要标患是:对现实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条文的研究逐渐代替了对理想政治制度的探讨;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渐取代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并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主导倾向。而政治学的研究中心也由欧洲大陆移向美国。过渡时期的政治学是有严重缺陷的,它使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僵化,研究领域狭窄。然而,与传统的政治学相比,它却是一个新的发展。它使政治学的目光从概念中的事物转向现实中的事物,从而摆脱了传统的思辩方法,推动政治学进入一个以政治科学方法为主导的新阶段。3.当代西方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并不全盘否定行为主义政治学。它反对的是一味追求科学主义的倾向,并不反对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4.政治学的发展趋势。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山之作。列宁不但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的政治理论,而且创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政治理论。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阶级的政治理论科学的政治理论开放的政治理论三、中国政治学的起源与发展1.近代以前的政治学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宏观的规范理论,讨论的重点放在君主的统治术上: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不注意权力的结构、权力的组织和权力活动过程,不涉及理想的政治体制和政治14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 验理论的综合,才能使政治学获得更多的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如何寻找到两种理论的最佳结 合点,如何在“是如何”与“应当如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每一个政治学研究者应该考虑的问 题。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古典时期政治学 古典时期政治学包括古希腊政治学、中世纪政治学和近代政治学三个部分。 (1)古希腊的政治学 (2)中世纪的政治学 (3)近代政治学 总的来看,西方古典政治学有两个特点:第一,政治学没有获得独立发展,它或者与哲学、伦 理学合体、或者与神学、法学结盟。第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始终存在着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两种 倾向,并且以政治哲学为主。其三,西方传统哲学的“科学”观的影响。 2.过渡时期政治学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是西方政治学由近代过渡到现代的转折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对现实 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条文的研究逐渐代替了对理想政治制度的探讨;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渐取代政 治哲学的研究方法并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主导倾向。而政治学的研究中心也由欧洲大陆移向美国。 过渡时期的政治学是有严重缺陷的,它使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僵化,研究领域狭窄。然而,与传 统的政治学相比,它却是一个新的发展。它使政治学的目光从概念中的事物转向现实中的事物,从 而摆脱了传统的思辩方法,推动政治学进入一个以政治科学方法为主导的新阶段。 3.当代西方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并不全盘否定行为主义政治学。它反对的是一味追求科学主义的倾向,并不 反对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问题。 4.政治学的发展趋势。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列宁不但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的政治理论,而且创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政治理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阶级的政治理论 科学的政治理论 开放的政治理论 三、中国政治学的起源与发展 1.近代以前的政治学 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没有宏观的规范理论,讨论的重点放在君主的统治术上;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不注意权力的结构、权力的组织和权力活动过程,不涉及理想的政治体制和政治
政治学原理状态;政治与政权机关,仅仅是君主如何治理国家、政治事的技术性问题。儒家的“伦理政治观”和法家的“权术政治观”交织在一起。有时“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观也对尖锐的政治矛盾起到一点缓冲作用。2.旧中国的政治学旧中国的政治学体系已初见雏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逐渐在中国形成。3.当代中国政治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从学科建设来看复习题与思考题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谈谈你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2,政治学理论可以分为规范性和经验性研究两个部分,你认为二者应该是怎样的关系3.结合你对西方文明的了解,谈谈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并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思想。4.简述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程,并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谈谈中国政治学研究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所应担负的历史使命。扩展阅读书目1.《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第一、二部分,J·阿尔蒙德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2.《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西方政治学》,第一章,曾繁正,红旗出版社,1998年。4.《政治的逻辑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第一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5
政治学原理 15 状态;政治与政权机关,仅仅是君主如何治理国家、政治事的技术性问题。儒家的“伦理政治观” 和法家的“权术政治观”交织在一起。有时“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观也对尖锐的政治矛盾起到一 点缓冲作用。 2.旧中国的政治学 旧中国的政治学体系已初见雏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逐渐在中国形成。 3.当代中国政治学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 从学科建设来看 复习题与思考题 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谈谈你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2.政治学理论可以分为规范性和经验性研究两个部分,你认为二者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3.结合你对西方文明的了解,谈谈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并举出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人物和思想。 4.简述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历程,并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谈谈中国政治学研究在国家建 设和发展中所应担负的历史使命。 扩展阅读书目 1.《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第一、二部分,J·阿尔蒙德等,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年。 2.《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 3.《西方政治学》,第一章,曾繁正,红旗出版社,1998 年。 4.《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第一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