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一教案一一赖少坤授课时间日第节课2024年10月8日一12日章节名称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通过对绪论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学生能够领悟时代新人要教学目的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自身使命,通过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教学重点2.如何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3.明确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1.如何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学难点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2学时安排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回答了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时代之问。内容上主要遵循了这样的逻辑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以民族复兴为已任一大学生应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部分的教学应重点介绍新时代的意义和内涵,说明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和生力军。第二部分“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部分的教学应主
《思想道德与法治》一教案 --赖少坤 授课时间 2024 年 10 月 8 日-12 日 第 节课 章节名称 绪论 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教学目的 通过对绪论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 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学生能够领悟时代新人要 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以立 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自身使命,通过提升自身思 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教学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2.如何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3.明确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如何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 本素质。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学时安排 2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 绪论部分主要回答了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 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时代之问。内容上主要遵循了这样的逻辑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大学生应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法治素养。 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时代”,这一部分的教学应重点介绍新时代的意义和内涵,说明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 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参与 者和生力军。第二部分“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部分的教学应主
要围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的:“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般切期盼,为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指明了道路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三部分“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这一部分的教学应重点介绍时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大学生要在学习中升华、内省中完善、自律中养成、实践中锤炼,德法兼修、德才兼备,从而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依据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目为一个教学模块展开教学,共安排2课时为宜。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1.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把握“新时代”这个概念,首先必须认清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一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二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两个“前所未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则是进入新时代的直接性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供需矛盾的转化。社会主要矛盾是衡判时代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
要围绕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的:“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 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盼,为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指明了道路方向、提供了 根本遵循。第三部分“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这一部分的教学应重点介绍时 代新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大学生要在学习中升华、内省中完善、自 律中养成、实践中锤炼,德法兼修、德才兼备,从而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 人。 依据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目为一个教学模块展开教学,共安排 2 课时为宜。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准确把握“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 展新的历史方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把握“新时代”这个概念,首先必须认清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作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一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 历史性成就,二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 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 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两个“前所未有”,构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则是进入新时代的 直接性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 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 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 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的是由较低层级供需矛盾向中高层级 供需矛盾的转化。社会主要矛盾是衡判时代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 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
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四个发展史”“五个是”,对新时代的意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就是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进入全体中华儿女勁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就是进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新时代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时代变了,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时代变了,第一要务没有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993年,邓小平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当然,这里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
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四个发展史”“五个是”,对新时代的意义和内涵进 行了深刻的阐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就是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的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进入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的时代。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就是进 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就是进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 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 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新时代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时代变了,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 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 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 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时代变了,第一要务没有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993 年,邓小平指出,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发展起来以后面临 的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问题,也只能靠 发展。当然,这里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时代变了,初心使命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同志前往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红船,重温入党誓词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实际上就是向全党发出了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解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重要宣示。这个初心和使命,不会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改变。2.满怀信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我们要深入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意义,满怀信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经过不解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中国人民更有自信、更有底气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改的是初心、不负的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开始就是为改变穷苦人民命运而带领他们进行革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时代变了,初心使命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九大 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同志前往上海和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红 船,重温入党誓词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实际上就是向全党发出了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 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重要宣示。这个 初心和使命,不会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改变。 2.满怀信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 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的伟 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我们要深入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意义,满怀信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 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 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 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跃上了新的大台阶。202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0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城镇化率超过 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 4 亿人。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我们党向人民、 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中国人民更有自信、更 有底气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改的是初心、不负的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 党一开始就是为改变穷苦人民命运而带领他们进行革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经过艰苦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放眼世界,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是人类减贫历史上空前的壮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彻底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前,我们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康庄大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更加充分地向世界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1)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法”在于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所谓“法”,即实现人生价值的指导方针和思路引领,解决的是青年成长成才方向指引和人生航向的问题。“功票惟志,业广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只有心中有了坚定的信仰,脚下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广大青年一定要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唯有如此,青年干事创业的步伐才能铿有力。反之,信念一旦丢失、理想一旦丧失,青年干事就犹如太空漫步般迷范而不知所措,飘飘然而无力。坚定信念,首要和根本的是牢固树立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经过艰苦奋 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 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 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放眼世界,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 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至今 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 10 年实现了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 议程的减贫目标,这是人类减贫历史上空前的壮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 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 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社会主义的感召力,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 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彻底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 破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 性和时代性,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前,我们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康庄大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将更加充分地向世界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 慧和中国方案。 3.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三重要义” (1)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之“法”在于坚定信念、志存高远。 所谓“法”,即实现人生价值的指导方针和思路引领,解决的是青年成长成才方向指引 和人生航向的问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 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只有心中有了坚定的信仰,脚下才会有更强劲的力量。广 大青年一定要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唯有如此,青年干事创业的步伐才能铿锵有力。反 之,信念一旦丢失、理想一旦丧失,青年干事就犹如太空漫步般迷茫而不知所措,飘飘然而 无力。坚定信念,首要和根本的是牢固树立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 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