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设计的萌芽阶段 自学内容:无 1.1设计概念的产生 课堂作业: 1.2生存设计 总结手工艺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区别。 1.3手工艺设计阶段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1、设计概念的产生 2.预习下一章内容 2、手工艺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区别。 3、设计实用与审美统一问题。 第二章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自学内容:无 2.1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 课堂作业:总结设计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2.2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 课外作业: 2.318世纪的设计风格 1.完成本章小结 2.4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 2.预习下一章内容 2.5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 2.6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2.7新条件下的设计 知识点: 1、设计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2、社会形态、社会思想变化与设计变迁之间 的关系。 第三章机械化与设计 自学内容:无 3.1英国的纺织工业 课堂作业:无 3.2技术与设计 课外作业: 3.3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 1.完成本章小结 3.4标准化与合理化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知识点: 1、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2、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设计理论发展。 第四章设计改革 自学内容:工业革命初期各国设计的发展 4.1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 课堂作业:总结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4.2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的异同 43拉斯金、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课外作业: 4.419世纪的工业设计师德莱赛 1.完成本章小结 4.5芝加哥学派 2预习下-章内容 4.6新艺术运动 4.7维也纳分离派 4.8德意志制造联盟 知识点: 1、设计思想的发展: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2、工业革命初期的各国设计发展。 3
3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设计的萌芽阶段 1.1 设计概念的产生 1.2 生存设计 1.3 手工艺设计阶段 知识点: 1、设计概念的产生 2、手工艺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区别。 3、设计实用与审美统一问题。 自学内容: 无 课堂作业: 总结手工艺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区别。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二章 18 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2.1 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 2.2 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 2.3 18 世纪的设计风格 2.4 切普代尔与 18 世纪的家具业 2.5 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 2.6 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2.7 新条件下的设计 知识点: 1、设计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2、 社会形态、社会思想变化与设计变迁之间 的关系。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总结设计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三章 机械化与设计 3.1 英国的纺织工业 3.2 技术与设计 3.3 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 3.4 标准化与合理化 知识点: 1、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2、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设计理论发展。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无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四章 设计改革 4.1 19 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 4.2“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4.3 拉斯金、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4.4 19 世纪的工业设计师德莱赛 4.5 芝加哥学派 4.6 新艺术运动 4.7 维也纳分离派 4.8 德意志制造联盟 知识点: 1、设计思想的发展;英国“工艺美术” 运动。 2、工业革命初期的各国设计发展。 自学内容:工业革命初期各国设计的发展 课堂作业:总结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的异同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五章工业、技术与设计 自学内容:无 5.1美国的工业与设计 课堂作业:梳理各国工业设计的思想 5.2欧洲的工业与设计 课外作业: 5.3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 1.完成本章小结 知识点: 2.预习下一章内容 1、各国、各地区设计的特征。 2、不同地区设计的思想。 第六章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自学内容:俄罗斯先锋艺术 6.1风格派 课堂作业:总结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6.2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 课外作业: 6.3现代主义的兴起 1完成本章小结 6.4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 2.预习下一章内容 6.5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 知识点: 1、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思想及其影 响。 2、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兴起。 第七章20世纪20一30年代的流行风格 自学内容:无 7.1装饰艺术风格 课堂作业:梳理装饰艺术风格在各国的发展 7.2流线型风格 概况和经典设计作品 7.3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1、艺术装饰风格的发展背景和概况。 2.预习下一章内容 2、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第八章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自学内容:无 8.1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 课堂作业:讨论工业设计的职业化趋势和特 8.2欧洲的工业设计师 点。 知识点: 课外作业: 1、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发展。 1.完成本章小结 2、多种设计潮流思想及其风格。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九章战后重建与设计多元化 自学内容:现代主义的发展 9.1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演变 课堂作业:总结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9.2现代主义的发展 课外作业: 9.3波普风格 1.完成本章小结 9.4后现代主义设计 2.预习下一章内容 9.5解构主义设计 9.6人体工程学的发展 知识点: 1、设计及设计思想的多元化 2、新技术、新材料对设计的推动。 3、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意义。 第十章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自学内容:无 10.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 课堂作业:讨论未来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和 10.2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对未来设计的设想
4 第五章 工业、技术与设计 5.1 美国的工业与设计 5.2 欧洲的工业与设计 5.3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 知识点: 1、各国、各地区设计的特征。 2、不同地区设计的思想。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梳理各国工业设计的思想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六章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6.1 风格派 6.2 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 6.3 现代主义的兴起 6.4 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 6.5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 知识点: 1、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思想及其影 响。 2、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兴起。 自学内容:俄罗斯先锋艺术 课堂作业:总结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七章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流行风格 7.1 装饰艺术风格 7.2 流线型风格 7.3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知识点: 1、艺术装饰风格的发展背景和概况。 2、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梳理装饰艺术风格在各国的发展 概况和经典设计作品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八章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8.1 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 8.2 欧洲的工业设计师 知识点: 1、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发展。 2、多种设计潮流思想及其风格。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讨论工业设计的职业化趋势和特 点。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九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多元化 9.1 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演变 9.2 现代主义的发展 9.3 波普风格 9.4 后现代主义设计 9.5 解构主义设计 9.6 人体工程学的发展 知识点: 1、设计及设计思想的多元化 2、新技术、新材料对设计的推动。 3、后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意义。 自学内容:现代主义的发展 课堂作业:总结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第十章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10.1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 10.2 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自学内容:无 课堂作业:讨论未来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和 对未来设计的设想
10.3欧洲及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课外作业: 知识点: 1完成本章小结 1、美国、欧洲、日本设计的特征。 2.预习下一章内容 2、信息时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对未来设 计的认识。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第一章设计的萌芽阶段 2 目标1、目标2 第二章18世纪的设计与商 2 2 目标1、目标2 业 3 第三章机械化与设计 4 目标1、目标2 4 第四章设计改革 4 目标1、目标2 第五章工业、技术与设计 4 目标1、目标2 第六章艺术变革与现代设 6 4 计 目标1、目标2 第七章20世纪20-30年 4 目标1、目标2 代的流行风格 第八章职业工业设计师的 8 2 目标1、目标2 出现 9 第九章战后重建与设计多 4 目标1、目标2 元化 第十章信息时代的工业设 10 计 2 目标1、目标2 合计 32 目标1、目标2 5
5 10.3 欧洲及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知识点: 1、美国、欧洲、日本设计的特征。 2、信息时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对未来设 计的认识。 课外作业: 1.完成本章小结 2.预习下一章内容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第一章 设计的萌芽阶段 2 目标 1、目标 2 2 第二章 18 世纪的设计与商 业 2 目标 1、目标 2 3 第三章 机械化与设计 4 目标 1、目标 2 4 第四章 设计改革 4 目标 1、目标 2 5 第五章 工业、技术与设计 4 目标 1、目标 2 6 第六章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 计 4 目标 1、目标 2 7 第七章 20 世纪 20-30 年 代的流行风格 4 目标 1、目标 2 8 第八章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 出现 2 目标 1、目标 2 9 第九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多 元化 4 目标 1、目标 2 10 第十章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 计 2 目标 1、目标 2 合 计 32 目标 1、目标 2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并 结合当前的设计作品现状和学生所上的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评价和讲解。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2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3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工业设计史》,何人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现代设计史》,(美)瑞兹曼著,若澜达·昂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揆写人: 成瓅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6
6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并 结合当前的设计作品现状和学生所上的专业设计课程进行评价和讲解。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2 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3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工业设计史》,何人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参考书:《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年。 参考书:《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年。 参考书:《现代设计史》,(美)瑞兹曼著,若澜达·昂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年。 撰写人: 成瓅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22090 课程名称:工艺美术史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 课程性质:公共类课程()学科类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他() 开课部门:产品设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第1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合专业(方向):产品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系统讲授国内外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和国外工艺美术(工业革命前)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大致 的了解,并对各时期不同的工艺美术种类、艺术特点、艺术风格等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为将 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借古鉴今、推陈出新莫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 2、深入了解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重点与特点。 3、掌握工艺美术在品种、造型、装饰纹样、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特点。 4、具备科学及艺术观察、分析及创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高层次的文化修养。 (2)较系统地掌握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产品生产制作的相关 技术、材料制作工艺,具备参与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3)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学习能动性,具备发现、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2: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了解相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 >
7 《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 10422090 课程名称:工艺美术史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2 课程性质:公共类课程()学科类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他() 开课部门:产品设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第 1 学期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合专业(方向):产品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系统讲授国内外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和国外工艺美术(工业革命前)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大致 的了解,并对各时期不同的工艺美术种类、艺术特点、艺术风格等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为将 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借古鉴今、推陈出新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 2、深入了解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重点与特点。 3、掌握工艺美术在品种、造型、装饰纹样、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特点。 4、具备科学及艺术观察、分析及创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高层次的文化修养。 (2)较系统地掌握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产品生产制作的相关 技术、材料制作工艺,具备参与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3)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学习能动性,具备发现、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2:具备一定的哲学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了解相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