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3·旅游活动也考虑进去,那么,到2020年,全世界旅游活动的总体规模将会达到160亿人次,全世界的旅游消费总额将会达到7~8万亿美元。2011年,世界旅游组织又发布了《2030年旅游业展望》(TourismTowards2030),进一步预测2030年全球国际旅游活动规模将达到18亿人次,届时全球每天会有500万人出国旅游。经济学家和一些有识之士也早就指出,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旅游业的地位将会变得更加重要。旅游需求的增长速度之快、旅游经济的作用之大、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之光明,使得各国政府都对发展旅游业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关注。20年前还有少数国家的政府出于某种原因不支持发展旅游业,基至反对发展旅游业,然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种情况已经荡然无存。在当今的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儿乎无一例外地都在积极支持发展本国的旅游业,特别是积极支持发展接待入境游客的国际旅游业。然而,在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确也遇到了不少复杂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虽然未必是刚刚发生的新问题,特别是其中有些问题很早便已提出,并且已有很多人对其发表过见解并提出过不少可能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很难说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认识已经完全得到解决。例如,有人认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有人则不以为然,并举出例证说,在有些水土资源适合发展农业并且长期以来一直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而使大批青壮年农民弃田从事旅游服务,致使大量的耕地或被占用或遭荒芜,其结果是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结构,使当地经济依赖旅游业这一“建在流沙之上的大厦”,严重危及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再比如,有人认为利用外资发展旅游业,一可解决自已的资金不足问题,二可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三可利用外方的力量去影响和扩大自已的客源:而有人则以很多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发展旅游业的结果为例证,认为外国旅游企业的打入意味着目的国旅游外汇收入漏损量的扩大,使大量的旅游外汇又流回国外,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更有甚者,还有人认为外国独资旅游企业的大量进入客观上制约了当地社区对发展旅游业的参与,从而不利于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最后一个例子是,旅游企业人士似乎总是在抱怨客源不足,总是希望旅游者来得越多越好:而有人则指出一个地区的旅游接待量不可超越当地的承载能力,一旦超过这一极限,发展旅游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的好处都将会被超载经营的代价所抵消。不但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不一,其他常见的矛盾情况也有很多。例如,人们普遍赞成扩大交通运力,增加航班,扩大交通设施网络,使旅行更加便利,但同时人们又普遍反对由此而带来的噪声增加: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都希望求新、求异,不喜欢各地的情况千篇一律,但同样还是这些旅游者,如果到了旅游目的地后语
·4·旅游学概论(第七版)言不通而又没有翻译,旅游服务设施的舒适程度不能满足他们所熟悉的本国标准,或者当地的饮食完全不照顾他们的口味,那么他们首先便会投诉这些问题。有人认为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可消除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的偏见和误解,从而能避免战争的发生,有利于世界和平,而有人则认为国际旅游活动规模的增长等于是在毁灭那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尚保持自然原状的地区。对于旅游的前景,有人认为由于旅游的发展,世界正在趋于同一化,各地的不同之处会逐渐消失,所以外出旅游终将变得毫无意义并因而走向消亡;而有人则认为,人总是要动的,其基本特点便是要探索和考察,这一特点永远也不会消失,因而旅游的发展永无止境。人们之所以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其基本原因之一是有些人没能站在适当的立场上,从适当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对旅游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历史的、逻辑的了解和认识。所谓适当的立场,便是旅游自的地社区的立场,而不是狭隘行业或企业的立场。所谓适当的角度,便是同时兼顾和满足旅游者、旅游业和旅游接待地区居民三方利益的角度。只有站在这一高度和角度上,加之对有关旅游发展的经验和科学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正确认识、分析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利好和问题。虽然旅游的功与过是人们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尚题,但有一点可以确认无疑这便是各国在制定自已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几乎都会把旅游业考虑进去。旅游业在不少国家的经济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要搞好旅游业,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地位,则要在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前提下,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和当地人民的需要。也只有同时满足旅游者和当地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国家的利益。因此各方的利益和需要都必须予以满足,各方彼此间的利益冲突都必须调和一致。在这个意义上,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对于各级政府参与制定政策和规划工作的人员是十分必要的。旅游业是一项高度竞争的产业。不仅各国旅游业,特别是面对相同客源市场的邻近国家旅游业之间竞争激烈,而且同一旅游目的地内的各旅游企业也存在竞争。如果不了解旅游者,不了解旅游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了解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必要的知识,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是非常困难的。在旅游业中,无论是旅行社、住宿业还是交通客运业,它们所面对经营和为之服务的皆为同一旅游市场。特别是对于住宿业和交通客运业这些早在旅游业问世之前便已存在的传统行业来说,其经营者应当认识到,几乎没有哪些旅游者是为了住饭店而住饭店,为了乘飞机而乘飞机。旅游者对这些传统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只是完成旅游经历的手段而不是旅游目的本身,也就是说,旅游者对这些传统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实际上都是属于一种派生性需求。显然,在当今的市场条件下,这些传统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将本企业的经营置于旅
绪论·5·游业中去考虑,要想取得长久的经营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像美国的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和瑞士的洛桑旅馆学校这些传统上专门致力于旅馆经营管理教学的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都已将旅游学纳入了自已的课程设置。所以,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取胜,为了能够使旅游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成功地经营,需要对那些将要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进行旅游专业教育和训练。今天的旅游业已进入专业化经营的时代,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意味着旅游实业界将会愈加注重招收接受过旅游专业教育的人才,同时也意味着旅游业中的不少在职人员将会随着专业化要求的发展,有必要重返学校进修学习和更新知识。至此,人们可能会问,什么是旅游学?或者,人们该如何去界定旅游学的研究范畴?旅游活动的开展所牵涉的层面很多,至少牵涉到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旅游接待地区的居民即所谓东道社会、旅游接待国和接待地区的政府等不同群体的利益,以及由于旅游活动的开展而使上述所有各方彼此之间产生和出现的各种关系和现象。因此,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事实上,对于旅游学的这一界定,国际学术界中多有共识,并且有很多非常相似的表述和解释。例如:·著名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纪年》(AnnalsofTourismResearch)的前任主编、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J.贾法利教授曾提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离开其常居住地而外出的旅游者,针对其需要而提供服务的旅游业,以及旅游者和旅游业双方的活动对东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及物质环境的影响。”("Tourismisastudy ofmanawayfromhisusual habitat,of the industry whichresponds tohis needs.and of the impacts that both he and the industryhave on the hostsocio-culturaleconomic,andphysicalenvironments.")(Jafari1977)。国际知名旅游专家E.希思和G.沃尔也认为:“旅游学作为一门学科,所研究的是离开惯常居住地而外出旅游的人,针对其需要而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经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所研究的内容包括旅游者的动机及其活动经历,旅游接待地区居民的期望和行为变化,以及各种旅游企业和组织机构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The studyoftourismis thestudyof people away fromtheir usual habitat, of the establishments thatrespond to therequirementsof travelers,and oftheimpactstheyhave on theeconomic,physical, andsocial well-being of theirhosts.It involves themotivations and experiencesof thetourists,theexpectationsofandadjustmentsmadebyresidentsof receptionareas,and
·6·旅游学概论(第七版)the role played by the numerous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that intercede betweenthem.")(Heath&Wall,1992)。●此外,前香港理工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系主任高藩(FrankM.Go)也曾写道:“可以认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人及团体因消遣性和/或差旅性目的而暂时从一个地方前去另一地方的旅行,针对这些旅行者在途中以及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需要而提供的接待服务,以及旅行者和旅游业双方对东道地区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Tourismmaybedefinedasthemovingofindividuals and groups fromonegeographiclocation to anotherfor pleasure and/orbusiness purposes on a temporary basis, the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travelers while enrouteand atthedestination,and theeconomic,socio-cultural and ecological impactsbothtravelersandtheindustryhaveonthedestinationarea.")(Go,1994)。如果我们翻阅那些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旅游学经典教科书,便不难发现其篇幅之大儿乎涉及了上述有关问题的方方面面。但是,限于国内旅游院校开设本课程的时间条件和教学目的,本教材只是对旅游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进行概要的阐释和论迷。具体讲,主要是单释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之间的关系,阐述现代旅游活动的种类、表现形式并论述其开展特点,分析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介绍旅游业及其管理的基本知识,论述旅游对接待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基本影响,以及探讨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旅游学概论是各旅游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所有其他学科一样,它需要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运用理论、历史和政策来探索和揭示社会现象,对旅游的研究也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这也应是我国旅游研究有别于他国之处。当然,旅游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我国发展旅游和开展旅游研究的历史很短,因而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取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学术界在旅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共识性成果。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不因国界而改变的。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少走弯路,使我国尽早身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学习目的】本章以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观察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旅游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了解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些代表性事件;熟悉现代旅游活动规模得以不断增大的原因,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轨迹。【主要内容】1.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2.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旅行需要的出现;中外不同历史时代旅行活动发展情况的比较: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3.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4.产业革命的影响与“旅游”一词的问世:旅游发展史上的铁路时代: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出现5.现代旅游的兴起6.现代旅游的概念:战后旅游快速恢复与发展的原因7.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8.旧中国的旅游业;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谈到旅游活动的发展,常有人会说“旅游活动,自古有之”。此话虽然不无道理,可是并不准确。说其不无道理,是因为若追溯人类旅游活动的渊源,的确可以说是自“古”有之。说其并不准确,则是因为这一表述很容易产生误导,甚至有可能使人误以为自有了人类之日起,旅游活动便自然而然地存在。其中一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