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H5 photoshop美图秀秀Adobe Premiere SCR (三)思考与实践 1.自媒体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2.自媒体运营的编辑工具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为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 第四讲自媒体运营管理的主要平台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章学习,了解当前自煤体创业的主要平台,正确认识不同平台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博客与徽博 1.主要内容 (1)博客 ①博客的由来 “博客”为音译英文Blogger得来。Blogger是Web Log的混成词 原意为“网络日志”,它被看作是最早的自媒体载体形式。 博客于2000年进入中国,但发展速度始终差强人意。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博 客的力量是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报道这次恐怖袭击的所选用的新闻素 材很多都来自事件亲历在博客上发布的消息、图片和视频,新闻界最先注意到博 客。 ②博客的发展 到了2003年6月,木子美在博客上公开“性爱日记”。至此,微博在中国 炮而红,中国民众了解到博客就是“在互联网上写日记”并尝试使用 2005年,新浪、搜孤两家门户网站也各自开通博客功能, 2006年网易紧随其后开设网易博客。博客所代表的自媒体终于在中国站稳 脚跟。 博客作为以“长阅读”为卖点的自媒体载体形式,出现了韩寒、陈丹青、徐 静蕾等活跃在文学、艺术、影视等活跃在各个领域的明星博客。虽然目前博客式 微,但它的确培养了普通人对自由表达和观点分享的重视,为之后形式繁多的自 煤体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微博 ①微博的由来 微博(Micro Blog)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其传播特征是完全不同于博客的 “短阅读”一一使用包括标点在内的140个字作为正文,可以添加链接、图片(包 括以图片形式呈现的长篇文章,称成为“长微博”)、视频音频等
11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H5 photoshop 美图秀秀 Adobe Premiere SCR (三)思考与实践 1.自媒体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2.自媒体运营的编辑工具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为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 第四讲 自媒体运营管理的主要平台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章学习,了解当前自媒体创业的主要平台,正确认识不同平台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博客与微博 1.主要内容 (1) 博客 ①博客的由来 “博客”为音译英文 Blogger 得来。Blogger 是 Web Log 的混成词, 原意为“网络日志”,它被看作是最早的自媒体载体形式。 博客于 2000 年进入中国,但发展速度始终差强人意。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博 客的力量是在 2001 年的“9·11”事件中。报道这次恐怖袭击的所选用的新闻素 材很多都来自事件亲历在博客上发布的消息、图片和视频,新闻界最先注意到博 客。 ②博客的发展 到了 2003 年 6 月,木子美在博客上公开“性爱日记”。至此,微博在中国一 炮而红,中国民众了解到博客就是“在互联网上写日记”并尝试使用。 2005 年,新浪、搜狐两家门户网站也各自开通博客功能, 2006 年网易紧随其后开设网易博客。博客所代表的自媒体终于在中国站稳 脚跟。 博客作为以“长阅读”为卖点的自媒体载体形式,出现了韩寒、陈丹青、徐 静蕾等活跃在文学、艺术、影视等活跃在各个领域的明星博客。虽然目前博客式 微,但它的确培养了普通人对自由表达和观点分享的重视,为之后形式繁多的自 媒体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2)微博 ①微博的由来 微博(Micro Blog)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其传播特征是完全不同于博客的 “短阅读”——使用包括标点在内的 140 个字作为正文,可以添加链接、图片(包 括以图片形式呈现的长篇文章,称成为“长微博”)、视频音频等
②微博的特点 微博重视关系与社交,粉丝量成为衡量某一微博用户热度的标准:同时微博 也强化了关注机制(关注与互相关注),所有被关注者的动态实时更新,我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和分享与其他微博用户实现互 动 2014年3月,新浪微博在美国提交IP0文件,文中称:截止到2013年12 月,新浪微博拥有1.291亿月活跃用户,平均每天活跃用户数量达到6140万, 总用户数超5.3亿。在新浪招股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新浪微博是一种新的在线 体验方式,它将实体公共自我表达与一个强大的社交平台以及内容聚合和发布结 合起来,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于是,微博作为更加契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 惯的自媒体形式,创造出了无数的热点热词,学界对自媒体“加冕”和“解构” 作用的研究也进入白热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博客微博 第二节社交网站与社交类应用 1.主要内容 (1)社交网站 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NS)是指用户在网络平台上构建的 种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会关系网站构建可以熟人、亲朋好友之间发的“强关系” 为基础,如QQ空间、人人网、朋友网、开心网:也可以共同兴趣、爱好、地域 等“弱关系”为基础,如豆瓣、知乎、各种论坛和婚恋网站。 目前用有活跃用户数最多的社交网站是Facebook。这些根据“六度分割 理论”建立的社交网站扩大了普通人的交友圈和信息接收面。 (2)社交类应用( 社交类应用(Social Network Application)是社交网站主要的发展趋势 各种社交网站不再仅依赖第三方浏览器和PC端,它们不断将自己的服务“移动 化”,最终集合成手机应用(Application,APP),这也是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和 使用率连年下滑的原因之一。而下滑的主要原因仍然存在于社交网站本身:就目 前而言,几乎所有的社交网站都朝着“全功能”方向发展,不断增加的购物、游 戏等元素造成各社交网站的全面“撞车”,日益变差的用户体验导致粘性降低, 用户开始向其他自媒体载体形式迁移 (3)个人应用 个人应用(也称为个人APP)是个体根据自身形象维护和品牌传播等实际的需 求,开发制作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其搭载的平台是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是只 有少部分人(如演艺圈明星)才能拥有的自媒体载体形式。 麦当娜于2010年发布了最早的个人应用,此应用中,包括麦当娜的各种新 闻、通告安排、相关作品出售链接等,同时也开发了评论功能和粉丝生产内容发 12
12 ②微博的特点 微博重视关系与社交,粉丝量成为衡量某一微博用户热度的标准;同时微博 也强化了关注机制(关注与互相关注),所有被关注者的动态实时更新,我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和分享与其他微博用户实现互 动。 2014 年 3 月,新浪微博在美国提交 IPO 文件,文中称:截止到 2013 年 12 月,新浪微博拥有 1.291 亿月活跃用户,平均每天活跃用户数量达到 6140 万, 总用户数超 5.3 亿。在新浪招股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新浪微博是一种新的在线 体验方式,它将实体公共自我表达与一个强大的社交平台以及内容聚合和发布结 合起来,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于是,微博作为更加契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 惯的自媒体形式,创造出了无数的热点热词,学界对自媒体“加冕”和“解构” 作用的研究也进入白热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博客 微博 第二节 社交网站与社交类应用 1.主要内容 (1)社交网站 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NS)是指用户在网络平台上构建的一 种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会关系网站构建可以熟人、亲朋好友之间发的“强关系” 为基础,如 QQ 空间、人人网、朋友网、开心网;也可以共同兴趣、爱好、地域 等“弱关系”为基础,如豆瓣、知乎、各种论坛和婚恋网站。 目前拥有活跃用户数最多的社交网站是 Facebook。这些根据“六度分割 理论”建立的社交网站扩大了普通人的交友圈和信息接收面。 (2)社交类应用( 社交类应用(Social Network Application)是社交网站主要的发展趋势, 各种社交网站不再仅依赖第三方浏览器和 PC 端,它们不断将自己的服务“移动 化”,最终集合成手机应用(Application,APP),这也是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和 使用率连年下滑的原因之一。而下滑的主要原因仍然存在于社交网站本身:就目 前而言,几乎所有的社交网站都朝着“全功能”方向发展,不断增加的购物、游 戏等元素造成各社交网站的全面“撞车”,日益变差的用户体验导致粘性降低, 用户开始向其他自媒体载体形式迁移 (3)个人应用 个人应用(也称为个人 APP)是个体根据自身形象维护和品牌传播等实际的需 求,开发制作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其搭载的平台是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是只 有少部分人(如演艺圈明星)才能拥有的自媒体载体形式。 麦当娜于 2010 年发布了最早的个人应用,此应用中,包括麦当娜的各种新 闻、通告安排、相关作品出售链接等,同时也开发了评论功能和粉丝生产内容发
布功能.中国最早的个人应用是2012年初上线的歌手曹方的个人应用《浅彩虹》 目前开发个人应用的主要是活跃于各领域的明星,由于高额的开发费用和长 期的维护成本,普通人开发属于自己应用的情况很少见。明星们将自己的相关信 息功过个人应用“打包发送”给粉丝,其所具有的“官方话语”性质能将明星划 入普通粉丝的社交圈,使他们直接交流,在关键时候传递声音,化解个人应用拥 有者的个人危机:也能给广告商带来更具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渠道。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交网站社交类应用个人APP 第三节微信公众平台 1.主要内容 (1)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 自微信(We Chat)于2011年1月正式推出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2012 年8月23日上线的“微信公众平台(We Chat0 fficial Account Platform)”, 其基于微信的巨大用户群,轻松实现了用户的转化与导流。 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在注册声明中写道:“微信公众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信息 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 其账号分为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三类并不断进行着功能更新。 (2)微信公众号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有超过1000万的公众号,并且仍以每天1.5万个的 速度增长。 在关注比例方面(如图),29.1%的用户关注了自媒体账号,25.4%的用户关 注了认证媒体账号,18.9%的用户关注了企业商家,5.9%的用户关注了营销推广 类账号:即有高达80%用户会关注微信公众号。从关注目的来看,41.1%的用户 关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讯,36.9%的用户是为了方便生活,13.7%的用户是为了 学习知识。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现今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载体形式。 (3)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Subscription)是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分类之一,目前仍然是数 量最多的账号类型,个人与企业组织都可以申请开通 微信订阅号旨在“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与读者之 间更好的沟通与管理模式”。 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新闻信息、评论和奇闻趣事。 而微信个人订阅号是单一个人申请开通并作运营主体、信息传播主体、权力 义务主体的微信订阅号,也是最符合本文对“自媒体”的狭义定义的微信订阅号。 基本情况 以个人主体的微信订阅号无法申请认证,而以企业组织为主体的微信订阅号 可以企业或组织的名义进行账号主体认证(认证费用300元/次,认证后可更改 公众号名称),并由此产生了基础的功能权限的差异 (4)微信公众平台的整顿与规范 13
13 布功能。中国最早的个人应用是 2012 年初上线的歌手曹方的个人应用《浅彩虹》。 目前开发个人应用的主要是活跃于各领域的明星,由于高额的开发费用和长 期的维护成本,普通人开发属于自己应用的情况很少见。明星们将自己的相关信 息功过个人应用“打包发送”给粉丝,其所具有的“官方话语”性质能将明星划 入普通粉丝的社交圈,使他们直接交流,在关键时候传递声音,化解个人应用拥 有者的个人危机;也能给广告商带来更具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渠道。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交网站 社交类应用 个人 APP 第三节 微信公众平台 1.主要内容 (1)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 自微信(We Chat)于 2011 年 1 月正式推出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就是 2012 年 8 月 23 日上线的“微信公众平台(We Chat Official Account Platform)”, 其基于微信的巨大用户群,轻松实现了用户的转化与导流。 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在注册声明中写道:“微信公众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信息 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 其账号分为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三类并不断进行着功能更新。 (2)微信公众号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有超过 1000 万的公众号,并且仍以每天 1.5 万个的 速度增长。 在关注比例方面(如图),29.1%的用户关注了自媒体账号,25.4%的用户关 注了认证媒体账号,18.9%的用户关注了企业商家,5.9%的用户关注了营销推广 类账号;即有高达 80%用户会关注微信公众号。从关注目的来看,41.1%的用户 关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资讯,36.9%的用户是为了方便生活,13.7%的用户是为了 学习知识。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现今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载体形式。 (3)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Subscription)是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分类之一,目前仍然是数 量最多的账号类型,个人与企业组织都可以申请开通。 微信订阅号旨在“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与读者之 间更好的沟通与管理模式”。 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新闻信息、评论和奇闻趣事。 而微信个人订阅号是单一个人申请开通并作运营主体、信息传播主体、权力 义务主体的微信订阅号,也是最符合本文对“自媒体”的狭义定义的微信订阅号。 基本情况 以个人主体的微信订阅号无法申请认证,而以企业组织为主体的微信订阅号 可以企业或组织的名义进行账号主体认证(认证费用 300 元/次,认证后可更改 公众号名称),并由此产生了基础的功能权限的差异 (4)微信公众平台的整顿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