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120023 课程名称:女性学概论 英文名称:Women's Studie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时: 48 学 分:3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女性学概论是是一门研究女性相关主题的课程,该课程对有关女性学研究的领域 和研究的问题予以全方位的梳理,对女性学的概念与体系、女性学的理论与流派、女 性与历史、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女性与教有、女性的劳动与就业、女性与政治参 与、女性与婚烟家庭、女性与健康、女性与发展讲行了较为全面地闸术与探时,以便 学生掌握系统的女性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Women's Studies is a course on women-related topics,which combs through the concepts.This course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school of feminism,women's history,gender differences and gender inequality,women and education, women's labor and employment,wome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women and marriage,women and health,women and development,and so on.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eminism.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培养、造就社会平等性别意识,系统地传播科学的女性观,开拓学生视野,弥补 学生的性别忙点,促使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决心,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女性学的概念和体系 (一)目的与要求
1 《女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0120023 课程名称:女性学概论 英文名称:Women's Studies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 时: 48 学 分: 3 适用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女性学概论是是一门研究女性相关主题的课程,该课程对有关女性学研究的领域 和研究的问题予以全方位的梳理,对女性学的概念与体系、女性学的理论与流派、女 性与历史、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女性与教育、女性的劳动与就业、女性与政治参 与、女性与婚姻家庭、女性与健康、女性与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地阐述与探讨,以便 学生掌握系统的女性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Women’s Studies is a course on women-related topics, which combs through the concepts. This course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school of feminism, women’s history, gender differences and gender inequality, women and education, women's labor and employment, women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omen and marriage, women and health, women and development, and so on.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eminism.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培养、造就社会平等性别意识,系统地传播科学的女性观,开拓学生视野,弥补 学生的性别忙点,促使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决心,提高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女性学的概念和体系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核心问题有大致的把握,初步建立起本课程 学习所必须的女性学的概念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女性学的界定 一、概念和定义 1.什么是女性学 它是一门关于作为整体的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女性学和女性的科学 女性的科学:泛指关于女性的各种学科。 二、女性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 女性学和妇女学 三、几种界定的辨析 第二节女性学研究对象 一、对象的内核 1.女性的本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 2.女性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在性际关系中的地位 3.女性的特征 二、对象的外延 1.女性的存在状态 女性的生活:公共社会生活和个人家庭生活。 男女平等问题:女性问题的实质。 女性社会关系:女性本质的现实规定。 2.女性问题和妇女运动 3.女性观产生的根源及其变化规律
2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核心问题有大致的把握,初步建立起本课程 学习所必须的女性学的概念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女性学的界定 一、概念和定义 1.什么是女性学 它是一门关于作为整体的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女性学和女性的科学 女性的科学:泛指关于女性的各种学科。 二、女性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 女性学和妇女学 三、几种界定的辨析 第二节 女性学研究对象 一、对象的内核 1.女性的本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 2.女性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在性际关系中的地位 3.女性的特征 二、对象的外延 1.女性的存在状态 女性的生活:公共社会生活和个人家庭生活。 男女平等问题:女性问题的实质。 女性社会关系:女性本质的现实规定。 2.女性问题和妇女运动 3.女性观产生的根源及其变化规律
4.女性的未来发展 三、对象的历时态性 1.女性的特殊性因素 女性的三期:经期、孕期和生产哺乳期。 2.历史的角度 第三节女性学的研究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原则 1.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对立统一和联系发展观点 二、观念和手段 1.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念 2.批判与继承的观念 3.借鉴吸收的观念 4.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说女性问题的实质是男女平等问题? 2.女性的本质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 第二章女性的特质与特征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了解女性的特质与特征。掌握关于性与性 别的一系列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把握两性差异的生理因素。 3
3 4.女性的未来发展 三、对象的历时态性 1.女性的特殊性因素 女性的三期:经期、孕期和生产哺乳期。 2.历史的角度 第三节 女性学的研究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原则 1.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对立统一和联系发展观点 二、观念和手段 1.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念 2.批判与继承的观念 3.借鉴吸收的观念 4.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1.为什么说女性问题的实质是男女平等问题? 2.女性的本质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 第二章 女性的特质与特征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了解女性的特质与特征。掌握关于性与性 别的一系列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把握两性差异的生理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性与性别 一、人的性与性别 1.性的判断 2.性别 标定性别、公民性别、抚养性别、自认性别。 3.性别特质 4.性度 二、性别的自我概念 1.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形成的关于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是从个体对自己身体特点 及表现的认识开始,逐渐发展到个性特点的知觉和认识。 2.性别的自我概念 三、性别的刻板印象 1.性别角色:社会赋子特定性别在一定情境中应表现出的一套心理行为模式。 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个体逐渐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 行为的过程。 3.性别的刻板印象(定型观念)。外表形象、人格特征、角色行为和职业, 第二节性别的自然差异 一、基因、性激素与两性分化 1.基因决定性的分化 2.性激素与性的分化 第三节性别的心理机能差异一、言语、数学与空间定向能力 二、其他认知能力
4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性与性别 一、人的性与性别 1.性的判断 2.性别 标定性别、公民性别、抚养性别、自认性别。 3.性别特质 4.性度 二、性别的自我概念 1.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形成的关于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是从个体对自己身体特点 及表现的认识开始,逐渐发展到个性特点的知觉和认识。 2.性别的自我概念 三、性别的刻板印象 1.性别角色:社会赋予特定性别在一定情境中应表现出的一套心理行为模式。 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个体逐渐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 行为的过程。 3.性别的刻板印象(定型观念)。 外表形象、人格特征、角色行为和职业。 第二节 性别的自然差异 一、基因、性激素与两性分化 1.基因决定性的分化 2.性激素与性的分化 第三节 性别的心理机能差异 一、言语、数学与空间定向能力 二、其他认知能力
三、个性与人格差异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性别角色?它是如何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2.试说明性与性别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 第三章社会性别与女性社会角色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产生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和性别社会化的实现过 程。介绍社会性 别差异的相关理论,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女性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女性价值的选择 与实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性别差异 一、被建构的社会性别 l.性(sex)与性别(gender) 2.社会性别的差异 两性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 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二、差异的现实表现 1.观念领域和价值体系 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从属于男性。 2.公共领域 男女在社会劳动分工和政治参与、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 3.私人领域
5 三、个性与人格差异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性别角色?它是如何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2.试说明性与性别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团队合作、分组讨论、 课堂讨论。 第三章 社会性别与女性社会角色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产生社会性别差异的原因和性别社会化的实现过 程。介绍社会性 别差异的相关理论,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女性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和女性价值的选择 与实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性别差异 一、被建构的社会性别 1.性(sex)与性别(gender) 2.社会性别的差异 两性的生物差别经由社会制度化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 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二、差异的现实表现 1.观念领域和价值体系 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从属于男性。 2.公共领域 男女在社会劳动分工和政治参与、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 3.私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