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庆医科大半护理半院藏讲满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 专业 护理本科 年级 教师尹华英 讲授 20I0.3.2 学时子 万式 时间 2010.4.1 2 题目章节第七章第一节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第二节维生素营养障碍 教材名称儿科护理学 作者 崔焱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第4版 、掌握PEM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熟悉治疗原则、护理评估,了解病理生理变 2、 掌握维生素D的来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及预防措施:熟悉 目的要 F./R PEM的病理生理、PEM的分类与分型、饮食调整措施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1、PEM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 表现 点」 外语 要求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rickets of vitaminD deficiency underweight stunting wasting 教 方注 多媒体讲授,利用图片、提问、举例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手段 参考 《儿科学》第6版杨锡强、易著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料 《)儿童保健学》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黎海芪毛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重庆市、区(县)儿童保健工作常规》,重庆医学会儿童保健专委会2007年编制 教研 意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案讲稿 1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 儿科护理学 专业 层次 护理本科 年 级 2007 级护理涉外本科(119 人) 2007 级护理本科(152 人) 教 师 尹华英 授课 方式 讲 授 授课 时间 2010.3.29 2010.4.1 学 时 2 2 题目章节 第七章第一节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第二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教材名称 儿科护理学 作者 崔焱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 4 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 掌握 PEM 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熟悉治疗原则、护理评估,了解病理生理变 化 2、 掌握维生素 D 的来源,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及预防措施;熟悉 发病机理及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3、 掌握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典型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熟悉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 病机理 4、 了解维生素 D 中毒的临床表现 教 学 难 点 1、 PEM 的病理生理、PEM 的分类与分型、饮食调整措施 2、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教 学 重 点 1、 PEM 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 2、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 3、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急救处理、护理措施 外语 要求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underweight stunting wasting 教学 方法 手段 多媒体讲授,利用图片、提问、举例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参考 资料 《儿科学》第 6 版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儿童保健学》第 2 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黎海芪 毛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重庆市、区(县)儿童保健工作常规》,重庆医学会儿童保健专委会 2007 年编制 教研 室意 见
露庆医科大学护速半蕊裁来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40分钟) 【概述】(3分钟) 3分钟 展示两张营养不良患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什么是营养不良? 定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W又称营养不良,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和(或)总能量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途 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世界各国都将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作为评价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之一。 临床特征: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 官系统的功能素乱。 【病因】(3分钟) 3分钟 1.摄入不足:目前儿童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因家长知识缺乏,喂养不当导致能量 蛋白质以及与能量、蛋白质有关的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举例: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 泻、过敏性肠炎等。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恢复期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双胎早产、 4,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发热性疾病、恶性肿瘤、甲亢等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过多 【病理生理】(2分钟) 2分钟 (一)新陈代谢异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代谢异常 (二)各系统功能低下: 1.消化系统: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 调,致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 2。循环系统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 3.泌尿系统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而尿比重下降。 4。神经系统精神抑郁但时有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条 件反射不易建立。 5。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临床表现】(15分钟)(展示图片进行讲解) 15分钟 1、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体重逐渐下降,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 至消失,皮肤干燥、苍白、皮肤逐渐失去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张力逐渐降 低、肌肉松弛、肌肉菱缩呈“皮包骨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案讲稿 2 教学内容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40 分钟) 【概述】(3 分钟) 展示两张营养不良患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什么是营养不良? 定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又称营养不良,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和(或)总能量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 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多见于 3 岁以下婴幼儿,是全球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世界各国都将 5 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作为评价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之一。 临床特征: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 官系统的功能紊乱。 【病因】(3 分钟) 1.摄入不足:目前儿童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因家长知识缺乏,喂养不当导致能量、 蛋白质以及与能量、蛋白质有关的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举例: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 泻、过敏性肠炎等。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恢复期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双胎早产、 4.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发热性疾病、恶性肿瘤、甲亢等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过多 【病理生理】(2 分钟) (一)新陈代谢异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代谢异常 (二)各系统功能低下: 1.消化系统 : 由于消化液和酶的分泌减少、酶活力降低,肠蠕动减弱,菌群失 调,致消化功能低下,易发生腹泻。 2.循环系统 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弱。 3.泌尿系统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而尿比重下降。 4.神经系统 精神抑郁但时有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条 件反射不易建立。 5.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明显降低,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临床表现】(15 分钟)(展示图片进行讲解) 1、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体重逐渐下降,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 至消失,皮肤干燥、苍白、皮肤逐渐失去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张力逐渐降 低、肌肉松弛、肌肉萎缩呈“皮包骨”。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多媒体 讲解+举例 3 分钟 3 分钟 2 分钟 15 分钟
置庆医科大学护遭半院载末讲满 皮下脂肪层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驱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 2、营养不良初期,身高无影响,随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 3、各器官功能低下:如心功能下降,可有心音低钝、血压偏低、脉搏变缓、呼吸 表浅等 4、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锌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易志名 种感染 营养不良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患儿可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 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无抽搐,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 苦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如下: 提间:请同学们回忆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体格测量评价(anthropometric evaluation)结果是筛查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依据, 提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 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有多种,1978年WH0正式推荐Waterlow推荐的指标,即体 重/年龄(W/age)、身高/年龄(/age)和体重/身高(W/D三个指标较全面筛查<5岁 儿童的营养不良。 分型 分度 中度 重度 低体重(Underweight) ≤-2SD-3SD <3SD (<-2SD weight-for-age) 发育迟缓(Stunting) ≤-25D-3SD <3SD (<-2SD height-for-age) 消搜(wasting) ≤-25D-35D <3SD (<-2SD weight-for-height) 【治疗】(2分钟) 2分钟 治疗原则: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 对于中度营养不良,主要治疗措施是去除病因,改善家长的喂养方法或行为,纠正 缺铁性贫血、感染等疾病:营养补充:根据膳食分析结果调整家长喂养方法或行为,适 量补充蛋白质、能量和相应的营养素。 重度营养不良: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和合并症,高能量、高蛋白摄入 【护理评估】(5分钟) 1、健康史:详细了解患儿的喂养史、饮食习惯以及生长发育情况,注意是否存在母乳 5分钟 不足、喂养是否合理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有无消化系统解剂或功能上的异常:有 无急慢性疾病史:是否为双胎、早产。 2、身体状况:准确测量体重、身长并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正常标准进行比较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案讲稿 3 皮下脂肪层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 2、营养不良初期,身高无影响,随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 3、各器官功能低下:如心功能下降,可有心音低钝、血压偏低、脉搏变缓、呼吸 表浅等 4、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锌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 种感染 营养不良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患儿可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 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无抽搐,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 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如下: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体格测量评价(anthropometric evaluation)结果是筛查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依据, 提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 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有多种,1978 年 WHO 正式推荐 Waterlow 推荐的指标,即体 重/年龄(W/age)、身高/年龄(H/age)和体重/身高(W/H)三个指标较全面筛查<5 岁 儿童的营养不良。 分型 分度 中度 重度 低体重(Underweight) (<-2SD weight-for-age) ≤-2SD~-3SD <3SD 发育迟缓(Stunting) (<-2SD height-for-age) ≤-2SD~-3SD <3SD 消瘦(wasting) (<-2SD weight-for-height) ≤-2SD~-3SD <3SD 【治疗】(2 分钟) 治疗原则: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 对于中度营养不良,主要治疗措施是去除病因,改善家长的喂养方法或行为,纠正 缺铁性贫血、感染等疾病;营养补充:根据膳食分析结果调整家长喂养方法或行为,适 量补充蛋白质、能量和相应的营养素。 重度营养不良: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和合并症,高能量、高蛋白摄入 【护理评估】(5 分钟) 1、 健康史:详细了解患儿的喂养史、饮食习惯以及生长发育情况,注意是否存在母乳 不足、喂养是否合理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有无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有 无急慢性疾病史;是否为双胎、早产。 2、 身体状况:准确测量体重、身长并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正常标准进行比较 2 分钟 5 分钟
露庆医科大半护理半院教来讲满 判断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测量皮下脂肪厚度:检查有无肌张力下降、水肿等。 3、社会心理状况:了解患儿的心理个性发育情况,家庭亲子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及父 母角色是否称职:了解父母有儿知识水平及对疾病性质、发展、预后以及防治的知 识程度。 【护理诊断】(2分钟) 2分钟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潜在并发症:自发性低血糖 4、生长发有改变 5、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8分钟) 8分钟 1、饮食管理:饮食调整应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 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2)能量计算: 01999年建议(3岁营养不良儿童的能量补充计算可分三步讲行,即 第一步:需维持现有体重,先计算出己获得的食物能量,与现有体重的能量的需要比较 第二步:逐渐增加能量使体重达实际身高体重的p50th或均值,故按此计算能量,又因 营养不良儿童多有感染,能量需要较正常儿童增加8kca1/g: 第三步:计算出生理需要量,即营养不良儿童的能量摄入按实际年龄的体重(的P50h 或均值)计算。 恢复指征:治疗46个月体重逐渐恢复正常,身长的追赶需更长的时间。 (3)蛋白质摄人量从每日1.5一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过早给 予高蛋白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肿大。 (4)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喂养方法:强调耐心、少量、多次喂养。对重度营养不良饮食调整初期可23小 时喂养一次,逐渐增加每次的摄入量:对于食欲差,吞咽困难、吸吮力差者,可用鼻饲 或缓慢持续性鼻饲。 病情重者或完全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从静脉补充营养(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 2、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注意保护性隔离 防止交叉感染。 3、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低血糖表现:患儿早晨容易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出汗、肢冷、脉细、面色苍 白、神志不清等,一旦发现应尊医嘱立即输入25%50%的葡萄糖抢救。 (2)有无酸中毒表现:桔神菱摩、呼吸深快、烦躁、昏睡: (3)心力衰竭: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案讲稿 4 判断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测量皮下脂肪厚度;检查有无肌张力下降、水肿等。 3、 社会心理状况:了解患儿的心理个性发育情况,家庭亲子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及父 母角色是否称职;了解父母育儿知识水平及对疾病性质、发展、预后以及防治的知 识程度。 【护理诊断】(2 分钟) 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 潜在并发症:自发性低血糖 4、生长发育改变 5、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8 分钟) 1、饮食管理:饮食调整应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 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2)能量计算: WHO 1999 年建议<3 岁营养不良儿童的能量补充计算可分三步进行,即 第一步:需维持现有体重,先计算出已获得的食物能量,与现有体重的能量的需要比较; 第二步:逐渐增加能量使体重达实际身高体重的 p50th 或均值,故按此计算能量,又因 营养不良儿童多有感染,能量需要较正常儿童增加 8kcal/kg; 第三步:计算出生理需要量,即营养不良儿童的能量摄入按实际年龄的体重(的 P50th 或均值)计算。 恢复指征:治疗 4~6 个月体重逐渐恢复正常,身长的追赶需更长的时间。 (3)蛋白质摄人量从每日 1.5~2.0g/kg 开始,逐步增加到 3.0~4.5g/kg,过早给 予高蛋白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肿大。 (4) 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喂养方法:强调耐心、少量、多次喂养。对重度营养不良饮食调整初期可 2~3 小 时喂养一次,逐渐增加每次的摄入量;对于食欲差,吞咽困难、吸吮力差者,可用鼻饲 或缓慢持续性鼻饲。 病情重者或完全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从静脉补充营养(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 2、预防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做好口腔护理,注意保护性隔离, 防止交叉感染。 3、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低血糖表现:患儿早晨容易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出汗、肢冷、脉细、面色苍 白、神志不清等,一旦发现应尊医嘱立即输入 25%~50%的葡萄糖抢救。 (2)有无酸中毒表现:精神萎靡、呼吸深快、烦躁、昏睡; (3)心力衰竭: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2 分钟 8 分钟
重庆医科大半护理半院载讲满 (4)观察有无电解质失衡的表现:低钾、低镁、低钠等 (5)定期测体重: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及皮下脂肪厚度,并进行对比,观察患儿的生 长情况,严重患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4、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5、促进生长发有: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户外活动,恢复期进行合适的 感知运动训练。 6、健康教有:指导喂养:合理安排生活:预防感染:作好生长监测。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5分钟) 第二节 (rickets with nutritional vitamin D deficiency) 【概述】(2分钟) 2分钟 定义:是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异骨酪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 性营养性疾病。典型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 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软化症(osteomalacia)。佝偻病也同时有骨软化症,长骨 与生长板受损。 流行情况:缨幼儿尤其是小缨儿,生长快、户外活动少,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 病的高危人群。近年发病率逐年降低,病情也趋于轻度。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短 患病率高于南方。 高危人群: 【维生素D的来源和生理功能】(3分钟)(多媒体流程图讲解) 3分钟 1.维生素D来源和活化: 维生素D的来源有三个途径: 母体-胎儿转运:已证实母体血清25-0D浓度显著高于脐血,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母 血中的25-0D可经胎盘转至胎儿体内储存,以满足出生后一段时间的需要,胎龄越接 近足月,胎儿体内贮存的越多。 食物中的维生素D:缨幼儿强化食物含较丰富的维生素D。谷物、蔬菜、水果几号不 含维生素D。 皮肤光照合成:皮肤中的T一脱氢胆骨化醇是维生素D生物合成的前体,经日光中紫 外线照射形成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 2.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研究认为,1,25-(O阳),D是一个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不仅是重要的营养成份,也 是一个激素的前体。其生理功能:)促小肠粘膜细胞合成一种特殊的钙结合蛋白,增加 肠道吸收,磷也伴之吸收:1,25-(0州)D可能有直接促进磷转运的作用:2)增加肾 小管对钙、磷重吸收,特别是磷的重吸收,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3)促进 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破骨细胞分化,直接作用于骨的矿物质代谢(沉积与重吸收)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案讲稿 5 (4)观察有无电解质失衡的表现:低钾、低镁、低钠等 (5)定期测体重: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及皮下脂肪厚度,并进行对比,观察患儿的生 长情况,严重患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4、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5、促进生长发育: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户外活动,恢复期进行合适的 感知运动训练。 6、健康教育:指导喂养;合理安排生活;预防感染;作好生长监测。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35 分钟) (rickets with nutritional vitamin D deficiency) 【概述】(2 分钟) 定义:是体内维生素 D 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异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 性营养性疾病。典型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 D 不足使成 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软化症(osteomalacia)。佝偻病也同时有骨软化症,长骨 与生长板受损。 流行情况: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生长快、户外活动少,是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 病的高危人群。近年发病率逐年降低,病情也趋于轻度。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短, 患病率高于南方。 高危人群: 【维生素 D 的来源和生理功能】(3 分钟)(多媒体流程图讲解) 1.维生素 D 来源和活化: 维生素 D 的来源有三个途径: 母体-胎儿转运:已证实母体血清 25-OHD 浓度显著高于脐血,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母 血中的 25-OHD 可经胎盘转至胎儿体内储存,以满足出生后一段时间的需要,胎龄越接 近足月,胎儿体内贮存的越多。 食物中的维生素 D:婴幼儿强化食物含较丰富的维生素 D。谷物、蔬菜、水果几号不 含维生素 D。 皮肤光照合成:皮肤中的 7-脱氢胆骨化醇是维生素 D 生物合成的前体,经日光中紫 外线照射形成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 D3。 2.维生素 D 的生理功能 研究认为,1,25-(OH)2D 是一个类固醇激素,维生素 D 不仅是重要的营养成份,也 是一个激素的前体。其生理功能:1)促小肠粘膜细胞合成一种特殊的钙结合蛋白,增加 肠道吸收,磷也伴之吸收;1,25-(OH)2D 可能有直接促进磷转运的作用;2)增加肾 小管对钙、磷重吸收,特别是磷的重吸收,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3)促进 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破骨细胞分化,直接作用于骨的矿物质代谢(沉积与重吸收)。 第二节 2 分钟 3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