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44-17 第I卷(共20分) 、基础知识(14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愆期(qian) 渐染(jian)靡费(m) 河水汤 汤( shang) B守拙(chuo) 芰荷(j) 罹难(11) 葳蕤(rui) C公姥(m6u)伶俜(pin) 譬如(bi) 奄奄一息(yon) D樊笼(fon) 三匝(z6) 朝谇(cui) 周公吐哺(p)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踯躅陨落白首谐老风尘扑扑B自缢侂傺众目骙 骙疾恶如仇 C嬉戏欲盖迷彰乌鹊南飞斑驳 D暧昧荫蔽慨当以 慷罄竹难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更本部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 如一块一名不文的破布。 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的吸 引住了。 C.老师,你的好意,我只能致谢不敏。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 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D.近几年,黄河、岷山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了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 情况,人们开始冷静的思考环保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 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 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 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 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①匪来贸(交换)丝 ②将(请)子无怒 ③体无咎(灾祸)言 ④以我贿(财物)迁 B.①无与士耽(沉溺) ②女也不爽(高兴) ③渐(溅湿)车帷裳 ④总角(指代少年 时代)之宴 C.①靡使归聘(聘请) ②忧心孔(很)疚 ③余虽好修(美好)姱以轔羁兮 ④既替(废弃)余以蕙鑲兮 D.①固时俗之工(擅长)巧兮 ②何方圜之能周(合)兮 ③忍尤(忧虑)而攘诟 ④忽反顾(回头看)以 游目兮
四川省绵阳市 2013-2014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4-4-17) 第Ⅰ卷(共 20 分)) 一、基础知识(14 分,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愆期(qiān) 渐染(jiān) 靡费(mí) 河水汤 汤(shāng) B 守拙(chuō) 芰荷(jì) 罹难(lí) 葳蕤(ruí) C 公姥(mǒu) 伶俜(pín) 譬如(bì) 奄奄一息(yōn) D 樊笼(fón) 三匝(zō) 朝谇(cuì) 周公吐哺(p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踯躅 陨落 白首谐老 风尘扑扑 B 自缢 侘傺 众目骙 骙 疾恶如仇 C 嬉戏 欲盖迷彰 乌鹊南飞 斑驳 D 暧昧 荫蔽 慨当以 慷 罄竹难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更本部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 如一块一名不文的破布。 B.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的吸 引住了。 C.老师,你的好意,我只能致谢不敏。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 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D.近几年,黄河、岷山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了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 情况,人们开始冷静的思考环保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 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 坡形成的 35 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 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 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 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①匪来贸(交换)丝 ②将(请)子无怒 ③体无咎(灾祸)言 ④以我贿(财物)迁 B.①无与士耽(沉溺) ②女也不爽(高兴) ③渐(溅湿)车帷裳 ④总角(指代少年 时代)之宴 C.①靡使归聘(聘请) ②忧心孔(很)疚 ③余虽好修(美好)姱以鞿羁兮 ④既替(废弃)余以蕙纕兮 D.①固时俗之工(擅长)巧兮 ②何方圜之能周(合)兮 ③忍尤(忧虑)而攘诟 ④忽反顾(回头看)以 游目兮
6.将下列一组语句组成一段话,最恰当的语序是 ①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 ②因此,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③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 ④礼不仅包括宗教礼仪,而且包括各种典章制度。 ⑤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这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 合 ⑥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 A.⑤②③⑥①④ B.⑤③②④①⑥ C.③②⑤①④⑥ D.③⑤⑥④①②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 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汉民族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 的代表作,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 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主要写的是作者的 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D.序,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写在书籍或诗文前面的说明性文字,也叫序言。序 言都是作者或编者写的,其作用和内容,是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阐明某些观 点、原则,介绍或评论作品等,篇幅一般较短,内容简明扼要。 二、文言文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 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 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 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 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 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 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 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 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 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 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 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 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6.将下列一组语句组成一段话,最恰当的语序是( ) ①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 ②因此,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③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 ④礼不仅包括宗教礼仪,而且包括各种典章制度。 ⑤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这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 合。 ⑥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 A.⑤②③⑥①④ B.⑤③②④①⑥ C.③②⑤①④⑥ D.③⑤⑥④①②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 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汉民族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 的代表作,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 无名氏所作的 19 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主要写的是作者的 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D.序,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写在书籍或诗文前面的说明性文字,也叫序言。序 言都是作者或编者写的,其作用和内容,是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阐明某些观 点、原则,介绍或评论作品等,篇幅一般较短,内容简明扼要。 二、文言文阅读(6 分,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8—10 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 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 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 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 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 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 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 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 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 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 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 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意甚悦,固求市之 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 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 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 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 去吊唁 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第Ⅱ卷(共80分)) 三、古诗文能力(22分) 11.给下列文言断句(2分)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 损矣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淅江,便有终焉之志。(3分) 译 文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分) 译 文 (3)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2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 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 意甚悦,固求市之 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 C.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 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 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 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 去吊唁 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第Ⅱ卷(共 80 分)) 三、古诗文能力(22 分) 11.给下列文言断句(2 分)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 损矣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3 分) 译 文: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 分) 译 文: (3)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2 分)
译 文 13.阅读诗歌,完成题目:(5分) 徐州汪元量 白杨猎猎起悲风,满目黄埃涨太空。 野壁山墙彭祖宅,歷花粪草项王宫 古今尽付三杯外,豪杰同归一梦中。 更上层楼见城郭,乱鸦古木夕阳红。 【注】①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灭亡,元朝一统之时,诗人来到徐州 写下此诗。②麼(mo):是尘埃之意。 (1)此诗炼字很有特色,诗歌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2分) 答 (2)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14.默写(7分) (1)淇则有岸,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君当作磐石 (4)青青子衿, 池鱼思故渊 (6)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15~18题(14分) 随风吹笛林清玄 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 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 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而且只有简单的几个 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乡下的一片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 山,前面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于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 竹林。因为树林在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它,唯有树林的密叶,有时连 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有些树林是 毫无规则的,有时走在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 的道理,何况有的树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译 文: 13.阅读诗歌,完成题目:(5 分) 徐 州① 汪元量 白杨猎猎起悲风,满目黄埃涨太空。 野壁山墙彭祖宅,塺②花粪草项王宫。 古今尽付三杯外,豪杰同归一梦中。 更上层楼见城郭,乱鸦古木夕阳红。 【注】 ①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灭亡,元朝一统之时,诗人来到徐州 写下此诗。②塺(mò):是尘埃之意。 (1)此诗炼字很有特色,诗歌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7 分) (1)淇则有岸,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3)君当作磐石, 。 (4)青青子衿, 。 (5) ,池鱼思故渊。 (6)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 15~18 题(14 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 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 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而且只有简单的几个 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乡下的一片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 山,前面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于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 竹林。因为树林在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它,唯有树林的密叶,有时连 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有些树林是 毫无规则的,有时走在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 的道理,何况有的树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边坐下来,独自听那 段音乐。过了一会我看看天气尚早,离竹林大约两公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 曹 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 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 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过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了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 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 子的笛声。 每一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 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 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它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就是 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盒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 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房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 盘飞对唱,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 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一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 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 的感叹。 虽然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是都没有这一次在树林里感受得如此深刻。原来在 自然里所以的声音都是独奏,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团 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很多乐 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 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 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的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 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 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这“自然的声音”所表达的本 质意义是相同的。比如,百灵鸟画眉的声音与蝉蛙的声音,对热爱自然的人来说, 都是悦耳的。 B.在寒夜里放着万蝉齐鸣的录音,至少会给听众带来两种感受:一是让自己走 进自然之中;二是从心里驱赶了冬天的寒意,心里渐渐暖合起来 C.听《溪水》的录音时,听到了两声山鸟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 像人在平静的时候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岀欢欣的感叹”。着说明作者更 喜欢鸟声。 D.“我”后来去了几次,要么有雨无风,要么有风无雨,其实就是有了和那天 一样的风和雨,还有竹子,“我”的感受也不会和那天一样,因为一种感受只属 于那个瞬间。 E.文章最后说“有雨有风,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这句中 的“交响乐”与我们平时听到的那些高超的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给我们的 感受是一样的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边坐下来,独自听那一 段音乐。过了一会我看看天气尚早,离竹林大约两公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 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 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 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过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了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 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 子的笛声。 每一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 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 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它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就是 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盒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 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房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 盘飞对唱,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 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一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 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 的感叹。 虽然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是都没有这一次在树林里感受得如此深刻。原来在 自然里所以的声音都是独奏,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团 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很多乐 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 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 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的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 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 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这“自然的声音”所表达的本 质意义是相同的。比如,百灵鸟画眉的声音与蝉蛙的声音,对热爱自然的人来说, 都是悦耳的。 B.在寒夜里放着万蝉齐鸣的录音,至少会给听众带来两种感受:一是让自己走 进自然之中;二是从心里驱赶了冬天的寒意,心里渐渐暖合起来。 C.听《溪水》的录音时,听到了两声山鸟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 像人在平静的时候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着说明作者更 喜欢鸟声。 D.“我”后来去了几次,要么有雨无风,要么有风无雨,其实就是有了和那天 一样的风和雨,还有竹子,“我”的感受也不会和那天一样,因为一种感受只属 于那个瞬间。 E.文章最后说“有雨有风,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这句中 的“交响乐”与我们平时听到的那些高超的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给我们的 感受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