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宗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绿色建筑综 合评价指标权重因子 3、住宅建筑部品成本和效益分析技术与方法,多级经济水平下 的成本效益分析图 4、现代城市居住模式实态与环境分析,中小套型住宅全寿命周 期设计技术 5、建筑管道集成风道集成智能化系统集成和厨卫部品集成 等相关专利4项; 6、建筑部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效益分析等软件等4项; 7、编写技术导则、指南或制冮、修订相关标隹规范3项。 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45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拔经费1:1 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具有从事住宅建筑设计、软件开发研究的基础,曾 主持或参加住宅设计相关标准规范的袆定。 2、申报单位对国内外住宅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
10 2、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绿色建筑综 合评价指标权重因子; 3、住宅建筑部品成本和效益分析技术与方法,多级经济水平下 的成本效益分析图; 4、现代城市居住模式实态与环境分析,中小套型住宅全寿命周 期设计技术; 5、建筑管道集成、风道集成、智能化系统集成和厨卫部品集成 等相关专利 4 项; 6、建筑部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效益分析等软件等 4 项; 7、编写技术导则、指南或制订、修订相关标准规范 3 项。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45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 1:1 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具有从事住宅建筑设计、软件开发研究的基础,曾 主持或参加住宅设计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 2、申报单位对国内外住宅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
具备从事建筑领域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 课题二高性能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高效钢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多层半刚性连接新型钢框架结构体系,包括不同极限状态 下节点转动刚度确定方法,节点半刚姓性特征对框架柱计算长度和框 架整体稳定的影响,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力、动力和抗火试验,半 刚性节点钢框架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竖向 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等;新型耗能高层钢 结构体系硏究,包括屈曲约束支撑、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等新型耗 能构件的耗能能力、设计方法、设计指标以及构造,新型耗能构件 在高层钢结构中的布置方法及所形成的新型耗能髙层钢结构体系的 抗震性能,多级性能水准和基于性能的新型耗能高层钢结构体系的 设计方法;钢结构设计新技术,包括考虑塑性扩展、残余应力、二 阶效应、初始几何缺陷等影响结构整体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的二 阶非弹性分析模型,影响钢结构体系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和钢结构体 系可靠度计算方法,建立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2、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高效组合结构体系,包括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 构件的混凝土核心筒_钢框架结构的工作机理、抗震性能、最终破
11 具备从事建筑领域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 课题二 高性能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高效钢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多层半刚性连接新型钢框架结构体系,包括不同极限状态 下节点转动刚度确定方法,节点半刚性特征对框架柱计算长度和框 架整体稳定的影响,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力、动力和抗火试验,半 刚性节点钢框架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在竖向 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等;新型耗能高层钢 结构体系研究,包括屈曲约束支撑、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等新型耗 能构件的耗能能力、设计方法、设计指标以及构造,新型耗能构件 在高层钢结构中的布置方法及所形成的新型耗能高层钢结构体系的 抗震性能,多级性能水准和基于性能的新型耗能高层钢结构体系的 设计方法;钢结构设计新技术,包括考虑塑性扩展、残余应力、二 阶效应、初始几何缺陷等影响结构整体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的二 阶非弹性分析模型,影响钢结构体系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和钢结构体 系可靠度计算方法,建立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2、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高效组合结构体系,包括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 构件的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结构的工作机理、抗震性能、最终破
坏形态等;研究多重组合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新抗侧力体系关键技 术,包括采用型钢与高性能混凝土组合、钢桁架与剪力墙组合联合 应用的双重组合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和筒体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 等;研究新型组合构件,包括异形截面钢骨混凝土柱、新型强剪钢 骨混凝土短柱,以及箍筋间距对钢骨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新 型高效组合墙板、高效内藏钢板剪力墙和带有耗能键的剪力墙,以 及高效钢骨钢筋混凝土新型支撑。 3、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及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新型张弦结构体系,包括新型张弦结构体系成型过程中的 杄件应力应变,新型张弦结构体系的时变力学结构分析方法和工程 设计方法,张弦结构体系设计模拟技术,确定新型张弦结构目标形 状控制方法,计算分析软件和过程控制软件;研究新型索、膜结构 体系,包括新型索、膜结构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与设 计方法,专用设计软件,新型索、膜结构体系的找形设计技术,新 型索、膜结构体系建造全过程模拟技术及实时监控技术,开发膜结 构剪裁设计方法和软件。 二、考核指标 1.多层半刚性连接新型钢框架结构体系,新型耗能高层钢结构 体系,钢结构设计新技术; 2.高效组合结构体系,多重组合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新抗侧力 体系关键技术,新型组合构件;
12 坏形态等;研究多重组合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新抗侧力体系关键技 术,包括采用型钢与高性能混凝土组合、钢桁架与剪力墙组合联合 应用的双重组合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和筒体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 等;研究新型组合构件,包括异形截面钢骨混凝土柱、新型强剪钢 骨混凝土短柱,以及箍筋间距对钢骨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新 型高效组合墙板、高效内藏钢板剪力墙和带有耗能键的剪力墙,以 及高效钢骨钢筋混凝土新型支撑。 3、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及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新型张弦结构体系,包括新型张弦结构体系成型过程中的 杆件应力应变,新型张弦结构体系的时变力学结构分析方法和工程 设计方法,张弦结构体系设计模拟技术,确定新型张弦结构目标形 状控制方法,计算分析软件和过程控制软件;研究新型索、膜结构 体系,包括新型索、膜结构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与设 计方法,专用设计软件,新型索、膜结构体系的找形设计技术,新 型索、膜结构体系建造全过程模拟技术及实时监控技术,开发膜结 构剪裁设计方法和软件。 二、考核指标 1. 多层半刚性连接新型钢框架结构体系,新型耗能高层钢结构 体系,钢结构设计新技术; 2. 高效组合结构体系,多重组合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新抗侧力 体系关键技术,新型组合构件;
3.新型张弦结构体系,张弦结构体系设计模拟技术,新型索、 膜结构体系,新型索、膜结构体系的找形设计技术 4.编写技术导则、图集或制订、修订相关结构设计标准5项; 5.张弦结构体系设计模拟软件、索、膜结构的时变力学结构分 析软件等2项; 6申请专利不少于8项 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500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拔经费1:2 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具有相关研究的基础,曾主持或参与过国家课题的 研究工作和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硏开发能力,具备 从事建筑结构技术研究的能力。 2、申报单位对国内外建筑结构技术硏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充分 的了解,具有相关的技术力量和一批学术技术人员,技术方案先进 合理、可行,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自筹资金能够落实。 课题三高效能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建筑分质供水与分质排水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研究 研究建筑分质供水与分质排水综合技术。研究给水与卫生用水
13 3. 新型张弦结构体系,张弦结构体系设计模拟技术,新型索、 膜结构体系,新型索、膜结构体系的找形设计技术; 4. 编写技术导则、图集或制订、修订相关结构设计标准 5 项; 5. 张弦结构体系设计模拟软件、索、膜结构的时变力学结构分 析软件等 2 项; 6.申请专利不少于 8 项; 三、经费投入 国家投入 500 万元,要求申请单位按照不低于国拨经费 1:2 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 四、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具有相关研究的基础,曾主持或参与过国家课题的 研究工作和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具备 从事建筑结构技术研究的能力。 2、申报单位对国内外建筑结构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充分 的了解,具有相关的技术力量和一批学术技术人员,技术方案先进、 合理、可行,成果有科学价值和示范效应,自筹资金能够落实。 课题三 高效能建筑设备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一、 研究内容 1、建筑分质供水与分质排水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研究 研究建筑分质供水与分质排水综合技术。研究给水与卫生用水
(中水)分质供水管道系统、建筑中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源分离 系统、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利用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生活污 水源分离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湿法源分离技术、尿液收集源分离 技术等;研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关铺技术,研究回用水水质在线检 测技术与设备。 2、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及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包括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方法,不同类型建筑、不同管道材料的送风管道、排风管道、新风 管道的等优化设计技术,通风外墙气候适应性技术,研究低成本低 噪声通风外窗设计技术,建筑空调风系统的部分负荷运营优化设计 技术;研究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绿色通风空调系 统评价软件,并从软件仿真结果中提炼岀能充分反映建筑生态环境 系统能耗特征的评价参数,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 价软件。 3、建筑智能化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研究建筑运营监测与故障诊断设计技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 场监测设计技术,能源设备系统现场能耗监测设计技术,室内空气质 量在线监测设计技术,水系统和通风系统污染监测设计技术等。 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方法和设计技术研究 研究供电可靠性检测方法,用电安全检测方法,监测技术与裝 置开发,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方法
14 (中水)分质供水管道系统、建筑中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源分离 系统、雨水收集-处理-储存-利用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生活污 水源分离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湿法源分离技术、尿液收集源分离 技术等;研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回用水水质在线检 测技术与设备。 2、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及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包括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方法,不同类型建筑、不同管道材料的送风管道、排风管道、新风 管道的等优化设计技术,通风外墙气候适应性技术,研究低成本低 噪声通风外窗设计技术,建筑空调风系统的部分负荷运营优化设计 技术;研究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绿色通风空调系 统评价软件,并从软件仿真结果中提炼出能充分反映建筑生态环境、 系统能耗特征的评价参数,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绿色通风空调系统评 价软件。 3、建筑智能化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研究建筑运营监测与故障诊断设计技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 场监测设计技术,能源设备系统现场能耗监测设计技术,室内空气质 量在线监测设计技术,水系统和通风系统污染监测设计技术等。 4、建筑电气防火检测方法和设计技术研究 研究供电可靠性检测方法,用电安全检测方法,监测技术与装 置开发,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