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打架,你帮谁 孔子老子打架你帮谁 谁好呢 某高校自主 二招生试题 漫函中国 8口国
孔子与老子打架,你帮谁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 ·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 ·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全球首家 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 共计1079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地区) 《孔子学院规划2012一2020》明确指出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目 标: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 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 Bai达百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 ) • 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 • 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全球首家 • 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 共计1079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地区) • 《孔子学院规划2012—2020》明确指出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目 标: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 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
孔子(前551-前479)1 的历史地位 ◆ 在世时称“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 后世称“至圣” “万世师表”。 ◆爱默生:“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 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 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 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先师孔子行教像
孔子(前551—前479)的历史地位 ◆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 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 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 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 在世时称“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 后世称 “至圣” “万世师表”。 ◆ 爱默生: “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孔子的主要思想 《论语》文摘: 克己复礼 ◆《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仁者爱人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施以德政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 中庸之道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论语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雍也》:文质彬彬:“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 《子罕》:“智者不惑,仁者不 忧,勇者不惧
孔子的主要思想 • 克己复礼 • 仁者爱人 • 施以德政 • 中庸之道 《论语》文摘: ◆《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雍也》:文质彬彬:“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子罕》:“智者不惑,仁者不 忧,勇者不惧。” •
克已复礼 ◆礼:区分亲疏长幼、贵贱尊卑的宗法制度、贵族等级制度、财 产分配原则、伦理道德规范。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区别 华夷的标志。“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鲁国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 稼?” ◆评价:比夏商的“尊命文化”、“尊神文化”更具有时代进步 性,具有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但讲求血缘关系、等级关系, 束缚了人们的行为,遏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礼:区分亲疏长幼、贵贱尊卑的宗法制度、贵族等级制度、财 产分配原则、伦理道德规范。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区别 华夷的标志。“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鲁国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 稼?” ◆评价:比夏商的“尊命文化” 、 “尊神文化”更具有时代进步 性,具有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但讲求血缘关系、等级关系, 束缚了人们的行为,遏制了人们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克己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