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度报告 目前光模块主要用于数据中心以及电信城域网、骨干网远距离通信。随着5G产 业化的快速推进,5G基站的数量有望保持快速増长。基站数量增加意味着对光通信需 求上升,光模块作为光通信中不可获取的一环,需求预计会随着5G组网进程的推进 而得到释放。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特别指出,要加大大数据中心等新 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从目前来看,包括阿里、腾讯等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正加速推进 数据中心的建设,在新基建的新一轮政策推动下,势必将加速这一进程,也将带动光 模块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 带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大幅增加。数据中心网络数据速率将从 10/40G、25/100G提升至100/400G、400G6/1.6,内部流量快速增长将给高速光模块 用量带来10倍左右增长。 目前,北美云计算厂商己经开始规模使用400G光模块,芯片的成本占比也继续 提升。而硅光模块具备了低成本、低功耗、髙集成度、高自动化、髙良率、高可靠性、 高可扩展性及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势。随着400G的使用,未来基于硅光技术的光模 块需求有望大幅增加。目前,国内仅个别厂商推出了400G硅光模块。 根据Yole预测,硅光模块市场将从2018年的4.55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 的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 0.5 1,15 0.74 2018 2019 2020 2022 2023 2024 s SiPh revenues 图4珪光模块销售预测 5、5G毫米波通信市场需求巨大 5G毫米波通信技术作为未来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 关注,各国政府正在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毫米波传输工作组 ( ETSI IST MWT)正在研究与制定W/D频段的规范和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已针 对275-450GHz的频段应用于点对点固定无线业务展开研究论证工作,并期望其成为 31/382
2019 年年度报告 31 / 382 目前光模块主要用于数据中心以及电信城域网、骨干网远距离通信。随着 5G 产 业化的快速推进,5G 基站的数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基站数量增加意味着对光通信需 求上升,光模块作为光通信中不可获取的一环,需求预计会随着 5G 组网进程的推进 而得到释放。 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特别指出,要加大大数据中心等新 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从目前来看,包括阿里、腾讯等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正加速推进 数据中心的建设,在新基建的新一轮政策推动下,势必将加速这一进程,也将带动光 模块等上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 带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大幅增加。数据中心网络数据速率将从 10/40G、25/100G 提升至 100/400G、 400G/1.6T,内部流量快速增长将给高速光模块 用量带来 10 倍左右增长。 目前,北美云计算厂商已经开始规模使用 400G 光模块,芯片的成本占比也继续 提升。而硅光模块具备了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高自动化、高良率、高可靠性、 高可扩展性及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势。随着 400G 的使用,未来基于硅光技术的光模 块需求有望大幅增加。目前,国内仅个别厂商推出了 400G 硅光模块。 根据 Yole 预测,硅光模块市场将从 2018 年的 4.55 亿美元,增长到 2024 年 的 4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4%。 5、5G 毫米波通信市场需求巨大 5G 毫米波通信技术作为未来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 关注,各国政府正在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毫米波传输工作组 (ETSI IST mWT)正在研究与制定 W/D 频段的规范和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已针 对 275-450GHz 的频段应用于点对点固定无线业务展开研究论证工作,并期望其成为
2019年年度报告 6G的基础技术;我国的毫米波通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低频段5G在2019年已开始 商用,基于大规模MIMo的5G毫米波技术趋于成熟,预计在2022年左右开始商用, 市场规模巨大 6、智意城市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走向智慧城市的步伐明显加快。结合国务院发布的文件要求,以及 当前环境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空间巨大。灵核 网市场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增长至7.9 万亿元。预计到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并预测到2022 年,将达到25万亿元。 2017-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万亿元) 25 18.7 050 14.9 10.5 79 2017 2018 2019E 202E 21E 2022E ■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万亿元) 图52017-2022年中国智慧域市市场规模 2019年4月,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并提出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场景和应用领域 不断深入发展。其中,在智慧城市中的诸多智慧应用里,智慧水务、智慧园区、智慧 机场等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能源互联行业 (1)社会发电需求量稳步增长,电网投资继续保持高位 2012-2019年,我国全口径发电量逐年增加。中电联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口 径发电量7.33万亿千瓦时,比2018年增长4.7%,增速维持较好水平;预计2020年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比2019年增长4%至5%。随着用电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电网投资 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全年,电网投资总额为4856亿元,国家电网对电网投资连续 六年保持在4000亿元以上;初步安排2020年电网投资继续保持4000亿元以上水平 32/382
2019 年年度报告 32 / 382 6G 的基础技术;我国的毫米波通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低频段 5G 在 2019 年已开始 商用,基于大规模 MIMO 的 5G 毫米波技术趋于成熟,预计在 2022 年左右开始商用, 市场规模巨大。 6、智慧城市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走向智慧城市的步伐明显加快。结合国务院发布的文件要求,以及 当前环境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空间巨大。灵核 网市场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 2018 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增长至 7.9 万亿元。预计到 2019 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突破 10 万亿元,并预测到 2022 年,将达到 25 万亿元。 2019 年 4 月,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并提出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场景和应用领域 不断深入发展。其中,在智慧城市中的诸多智慧应用里,智慧水务、智慧园区、智慧 机场等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能源互联行业 (1)社会发电需求量稳步增长,电网投资继续保持高位 2012-2019 年,我国全口径发电量逐年增加。中电联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全口 径发电量 7.33 万亿千瓦时,比 2018 年增长 4.7%,增速维持较好水平;预计 2020 年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比 2019 年增长 4%至 5%。随着用电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电网投资 保持较快增长。2019 年全年,电网投资总额为 4856 亿元,国家电网对电网投资连续 六年保持在 4000 亿元以上;初步安排 2020 年电网投资继续保持 4000 亿元以上水平
2019年年度报告 885 6.176 2013 2017 2018 发电量(万亿千瓦时)一增速(%) 资料来源:中电联前瞻产业研究候整理 @前能经济字人APP 图62012-2019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及增长情况 (2)特高压建设将加速推进,投资规模达历史峰值 十多年来我国特高压建设经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九交十四直”共 23项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自2018年9月能源局发布“五直七交”十 二条特高压线路建设规划,整体核准进度在2020年显著加快。国家电网《2020年重 点工作任务》宣布全面复工5条特高压建设、加快开工2条特高压建设,力度超预期; 2020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2020年特高压及重点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新增3 项特高压直流项目和多项配套重点工程,新增投资额近千亿元,超市场预期。国家电 网已明确全年特髙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28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2235亿元,整体 规模近5000亿元。投资额达历史峰值,我国迎来特髙压建设工程新一轮髙峰期。同 时,特高压成为新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之一,将带动电网投资保持较大投入 (3)电网发展迈向更高阶段,智能电网建设需求迫切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能电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 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 满足电源开发和用户需求,全面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 命;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网装备体系。国家电网2020 年专题党组会议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并 提出2020-2025年基本建成、2026-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 联网企业。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电能,我国电力工业,尤其是电网建设已具备较高水 平,提高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是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当务之急。在此战略背景下,电 网智能化、信息化投资有望持续加码 33/382
2019 年年度报告 33 / 382 (2)特高压建设将加速推进,投资规模达历史峰值 十多年来我国特高压建设经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九交十四直”共 23 项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过 4000 亿元。自 2018 年 9 月能源局发布“五直七交”十 二条特高压线路建设规划,整体核准进度在 2020 年显著加快。国家电网《2020 年重 点工作任务》宣布全面复工 5 条特高压建设、加快开工 2 条特高压建设,力度超预期; 2020 年 3 月,国家电网发布《2020 年特高压及重点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新增 3 项特高压直流项目和多项配套重点工程,新增投资额近千亿元,超市场预期。国家电 网已明确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投资规模 1128 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 2235 亿元,整体 规模近 5000 亿元。投资额达历史峰值,我国迎来特高压建设工程新一轮高峰期。同 时,特高压成为新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向之一,将带动电网投资保持较大投入。 (3)电网发展迈向更高阶段,智能电网建设需求迫切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能电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 满足电源开发和用户需求,全面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 命;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网装备体系。国家电网 2020 年专题党组会议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并 提出 2020-2025 年基本建成、2026-2035 年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 联网企业。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电能,我国电力工业,尤其是电网建设已具备较高水 平,提高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是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当务之急。在此战略背景下,电 网智能化、信息化投资有望持续加码
2019年年度报告 (4)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加速推进,储能技术成市场热点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正在快速推进,传统能源服务正向更高水平的能源服务 转变,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近年来纷纷出台有关推广电能替代、蓄热储能技术 应用,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十二五”提高23个百 分点,储能市场开发应用容量达到千亿级。工信部颁布的《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 管理技术目录》,将储能技术(电蓄热、冷)列入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核心 技术,而相变储能材料以储能力度大、储热容器体积小、热效率髙以及吸热放热温度 恒定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市场开发的热点。 三、海洋电力通信与系统集成行业 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髙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正式晋升为国家 战略。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 空间将不断拓展,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 形成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发展新格局。 自然资源部《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 8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7%(实际增长8.7%),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相当于2017 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14位的西班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连续10多年保持在 9%以上,从2001年到2018年平均每6年翻一番。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达到9.4%,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 85000 83415120% 10.9% 767490.1 100% 75000 7.6% 80%69694 80% 65535 63% 6.0% 65000 54719 2.0% 00% 2013年2014年2015年 2016 年 2017 2018年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增幅 图62013—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情况 在海洋电力通信与系统集成领域,海洋电力发展、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 海洋战略的实施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持续的市场需求 (1)海洋电力领域,海上风电高速发展带来海洋电缆与施工设备需求。 34/382
2019 年年度报告 34 / 382 (4)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加速推进,储能技术成市场热点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正在快速推进,传统能源服务正向更高水平的能源服务 转变,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近年来纷纷出台有关推广电能替代、蓄热储能技术 应用,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十二五”提高 2~3 个百 分点,储能市场开发应用容量达到千亿级。工信部颁布的《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 管理技术目录》,将储能技术(电蓄热、冷)列入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核心 技术,而相变储能材料以储能力度大、储热容器体积小、热效率高以及吸热放热温度 恒定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市场开发的热点。 三、海洋电力通信与系统集成行业 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正式晋升为国家 战略。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到 2020 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 空间将不断拓展,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 形成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海洋发展新格局。 自然资源部《2018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8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 834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6.7%(实际增长 8.7%),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相当于 2017 年经济总量居世界第 14 位的西班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3%,连续 10 多年保持在 9%以上,从 2001 年到 2018 年平均每 6 年翻一番。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达到 9.4%,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0.6 个百分点。 在海洋电力通信与系统集成领域,海洋电力发展、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 海洋战略的实施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持续的市场需求。 (1)海洋电力领域,海上风电高速发展带来海洋电缆与施工设备需求
2019年年度报告 根据《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海洋电力业实现生产总值172亿元,同 比增长12.8%,是12个主要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海洋电力主要利用海洋能、 海洋风能进行电力生产,其中海洋风电为近年发展的主力。GWEC(全球风能理事会)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平均每年增长21%。2019年全球海上 风电新增装机6.1GW,与2018年4.5GW装机相比增加35.5%,累计装机达到29GW。2030 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将增至223GW,其中,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将成为在未来 十年中增长的主力 14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 ■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里(GW) 图7201-2019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 国内方面,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并网价格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海上风电行业加速发 展。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98GW,累计装机5.93GW,是 海上风电新増装机最多的国家。此外,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 核准总量约54GW,是历史累计完成装机量规模的近10倍,未来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 展 35/382
2019 年年度报告 35 / 382 根据《2018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海洋电力业实现生产总值 172 亿元,同 比增长 12.8%,是 12 个主要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海洋电力主要利用海洋能、 海洋风能进行电力生产,其中海洋风电为近年发展的主力。GWEC(全球风能理事会) 数据显示,自 2013 年以来,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平均每年增长 21%。2019 年全球海上 风电新增装机 6.1GW,与 2018 年 4.5GW 装机相比增加 35.5%,累计装机达到 29GW。2030 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将增至 223GW,其中,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将成为在未来 十年中增长的主力。 国内方面,随着我国海上风电并网价格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海上风电行业加速发 展。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1.98GW,累计装机 5.93GW,是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最多的国家。此外,据统计,截至 2019 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 核准总量约 54GW,是历史累计完成装机量规模的近 10 倍,未来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