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课程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3300005 课程属性 教有理解·必修 学分 2 总学时/周学时 32/2 面向年级/传业 大三全院学生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先修课程要求 教有原理 教育心理学 在线教学平台 企业微信 教师或教师团队信尼 职利 教研室 傅添 讲师 教有教研室 刘荣 副教授 心理教研室 欧群慧 副教授 教育教研室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教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所开设的研究方法类的基础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原理和整体过程,能够对各种主要的教育科研方 法有初步的了解和堂握,且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意识,能初步设计至少一种研究工且, 并能够在实践中独立开展相对简单的质性或量化研究,并为进 步的教有科研方法学习打好 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教有研究方法的原理和整体过程: 2使学生了解和初步堂操主要的研究方法: 能初步设计至少 一种研究工具 本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维度 师德教有知识教学技术班级综合自主国际反思交流 规范情怀整合能力融合指导有人学习视野研究合作 L M H M 对应目标 目标 目标目标 目标 2、3 1、21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周 课堂讨论、实 教学内容 学习要点 课时 支撑教 (验)我等其它 次 安排学目标 教学环节说明 第一部分:教有1.介绍教学日历 科研方法摄术 2.阐明各项课堂规定 章: 教育 3 发布参考书目 2 目标 学研究方法概述 4.教有料学研咒方法概述 第一章:研究课L寻找合话的研究课题 题的选择、论证 2.研究课题的论证 2 目标1 与规划 3.制定研究规划 1
1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3300005 课程属性 教育理解·必修 学分 2 总学时/周学时 32/2 面向年级/专业 大三/全院学生 开课学期 第 5 学期 先修课程要求 教育原理 教育心理学 在线教学平台 企业微信 教师或教师团队信息 职称 教研室 傅添 讲师 教育教研室 刘荣 副教授 心理教研室 欧群慧 副教授 教育教研室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教育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所开设的研究方法类的基础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原理和整体过程,能够对各种主要的教育科研方 法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意识,能初步设计至少一种研究工具, 并能够在实践中独立开展相对简单的质性或量化研究,并为进一步的教育科研方法学习打好 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原理和整体过程; 2. 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主要的研究方法; 3. 能初步设计至少一种研究工具。 本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维度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知识 整合 教学 能力 技术 融合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自主 学习 国际 视野 反思 研究 交流 合作 支撑 度 L M H M 对应 目标 目标 1 目标 2、3 目标 1、2 目标 1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周 次 教学内容 学习要点 课堂讨论、实 (验)践等其它 教学环节说明 课时 安排 支撑教 学目标 1 第一部分:教育 科研方法概述 第一章:教育科 学研究方法概述 1. 介绍教学日历 2. 阐明各项课堂规定 3. 发布参考书目 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2 目标 1 2 第二章:研究课 题的选择、论证 与规划 1. 寻找合适的研究课题 2. 研究课题的论证 3. 制定研究规划 2 目标 1
1研究文献的分类 第三章:文献的 ,研究文献的查找 2 搜集与综述 研究文献的阅读与整理 目标 4.撰写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量化 】量化研究概袜 研究方法 2.变量与测量技术 4 2 第一章:量化研 目标】 3.数据结物 究综沫 4.量化研究中的信度和效度 第二章:抽样技 1.设计量化研究的流程 2 目标1 2.抽样技术 1.问卷的主要类型 第三章:问卷调2.问卷的基本结构 目标 查法 3.问卷的设计 2 2、3 4.问卷的特点 第四章:观察法 1.结构观察法 目标 2 …结构式观察 2.观察表的编制 2、3 第五章:实验注 1.实验法 2 目标 8 与准实验法 2.准实验法 2、3 第六章:量化数1.量化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据的处理 2.简单的量化制图 2目标2 第七章:数据的1.描述统计法 10 2 目标2 转计分析初步2推断统计法 1.质性研究概述 第三部分:质性 2.质性研究设计过程 11 目标 章:质性研 3.将理论和分析相结合 2 1、1 4质性研究中的信度和效商 究综述 质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第二章:质性研1。观察法实地观察法 12 究的基本技术 2 2.访谈法 2、3 1.教有叙事法 2.民族志 第三章:质性研 13 究基本方法:实 3.现象学 2 目标 4,扎根理论 1、2 地研究 5.个案研究 6.参与式行动研究 1.内容分析法 第四章:非介入 ,2.统计数据分析法 14 2 式研究 3.历史分析法 4.比较研究法
2 3 第三章:文献的 搜集与综述 1. 研究文献的分类 2. 研究文献的查找 3. 研究文献的阅读与整理 4. 撰写文献综述 2 目标 1 4 第二部分:量化 研究方法 第一章:量化研 究综述 1. 量化研究概述 2. 变量与测量技术 3. 数据结构 4. 量化研究中的信度和效度 2 目标 1 5 第二章:抽样技 术 1. 设计量化研究的流程 2. 抽样技术 2 目标 1 6 第三章:问卷调 查法 1. 问卷的主要类型 2. 问卷的基本结构 3. 问卷的设计 4. 问卷的特点 2 目标2、3 7 第四章:观察法 ---结构式观察 1. 结构观察法 2. 观察表的编制 2 目标2、3 8 第五章:实验法 与准实验法 1. 实验法 2. 准实验法 2 目标2、3 9 第六章:量化数 据的处理 1. 量化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 简单的量化制图 2 目标 2 10 第七章:数据的 统计分析初步 1. 描述统计法 2. 推断统计法 2 目标 2 11 第三部分:质性 研究方法 第一章:质性研 究综述 1. 质性研究概述 2. 质性研究设计过程 3. 将理论和分析相结合 4. 质性研究中的信度和效度 5. 质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2 目标1、2 12 第二章:质性研 究的基本技术 1. 观察法---实地观察法 2. 访谈法 2 目标2、3 13 第三章:质性研 究基本方法:实 地研究 1. 教育叙事法 2. 民族志 3. 现象学 4. 扎根理论 5. 个案研究 6. 参与式行动研究 2 目标1、2 14 第四章:非介入 式研究 1. 内容分析法 2. 统计数据分析法 3. 历史分析法 4. 比较研究法 2
1.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格式 第五章:如何撰 与规范 15 写研究报告和论 2.质性论文的写作模式 2 目标】 3.量化论文的写作模式 16 总结活动课 课程总结,并由各小组呈现课 程学习心得 2目标1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建议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课题组的形式 围绕一定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与相互指导,从而培养学生 的科研意识,增强他们对基本的科研流程、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六、评价方案与考核要求 评价项目 课程目标 评价内容 考核方式 占比 找到合适的研 使学生了解和制 评价1 究问题,查阅 步堂挥士要的研 小论文 20% 文献,撰写文 究方法。 过程评 献综述 能初步设计至少调查问卷的设 评价2 一种研究工县。计 设计调查问卷 25% 能初步设计至少观寥记录表的 评价3 种研究工具。 设计 设计观察记录表 25% 期未 使学生了解教有 选择合适的 研究方法的原理 究方法,撰写 研究报告 20% 和整体过程。 课题论证报告 七、教材与学习资源 【教材】 郭春意.教有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有出版社,2011.【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 研究过程类书目: 1.[美]维尔斯马·于尔斯。袁振国等译.教有研究方法导论(第9版)M.北京:教有科学 出版社,2010. 2.[美]梅雷迪思高尔等.许庆豫等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6版)M.南京:江苏教育 出版社,2002. 3[美]劳伦斯·马奇,布伦达·麦克伊沃.陈静,肖思汉译、怎样做文献综述一一六步走 向成功M).上海:上海教有出版社,2011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O6 5[美]约翰·克雷斯威尔.崔延强译,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M个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质性研究类书目: 1.[美]威廉·富特·怀特.黄有馥译.街角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费老通江村经济 一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美]安妮特·拉鲁.张旭译.不平等的童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3 15 第五章:如何撰 写研究报告和论 文 1. 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格式 与规范 2. 质性论文的写作模式 3. 量化论文的写作模式 2 目标 1 16 总结活动课 课程总结,并由各小组呈现课 程学习心得 2 目标 1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建议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课题组的形式、 围绕一定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与相互指导,从而培养学生 的科研意识,增强他们对基本的科研流程、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六、评价方案与考核要求 评价项目 课程目标 评价内容 考核方式 占比 过程评 价 评价 1 使学生了解和初 步掌握主要的研 究方法。 找到合适的研 究问题,查阅 文献,撰写文 献综述 小论文 20% 评价 2 能初步设计至少 一种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的设 计 设计调查问卷 25% 评价 3 能初步设计至少 一种研究工具。 观察记录表的 设计 设计观察记录表 25% 期末 评价 使学生了解教育 研究方法的原理 和整体过程。 选择合适的研 究方法,撰写 课题论证报告 研究报告 20% 七、教材与学习资源 【教材】 郭春彦.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 研究过程类书目: 1. [美]维尔斯马·于尔斯. 袁振国等译.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 9 版)[M]. 北京: 教育科学 出版社, 2010. 2. [美]梅雷迪思·高尔等. 许庆豫等译.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 6 版)[M]. 南京: 江苏教育 出版社, 2002. 3. [美]劳伦斯·马奇, 布伦达·麦克伊沃. 陈静, 肖思汉译. 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 向成功[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4.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5. [美]约翰·克雷斯威尔. 崔延强译. 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质性研究类书目: 1. [美]威廉·富特·怀特. 黄育馥译. 街角社会[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4. 2. 费孝通.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3. [美]安妮特·拉鲁. 张旭译. 不平等的童年[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英]保罗·威利斯.秘舒,凌旻华译.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M.南京 译林出版社,2013. 5.潘毅.任焰译中国女工 一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 6[美]菲利普·布儒瓦.焦小婷译.生命的尊严:透析哈菜姆东区的快克买卖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刘绍华.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4 4. [英]保罗·威利斯. 秘舒, 凌旻华译. 学做工: 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3. 5. 潘毅. 任焰译. 中国女工——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M].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1. 6. [美]菲利普·布儒瓦. 焦小婷译. 生命的尊严: 透析哈莱姆东区的快克买卖[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7. 刘绍华. 我的凉山兄弟: 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实训)》 Research Method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Practice) 课程散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3309045 课程属性 教有理解·必修 学分 0 总学时/周学时 16/ 面向年级传业 大三/全院学生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先修课程要求 教育原理,课程与教 在线教学平台 无 学论 教师或教师团队信息 职称 教研室 讲师 教有教研室 刷教授 心理教研 欧群慧 副教授 教有教研室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小学教有科研方法的基础性实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对常 规科研流程中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有一定的亲身锻炼与反思,包括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 告、编制观察表和问卷等,并阅读经典的科研成果和文献,从而提高其科研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其对科研规范性的认知,并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科研方法打好实践基础。 三、教学目标 .2 使学生锻炼和提升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的能力 使学生提高科研的实际操作能力: 3.使学生熟悉观察表、问卷等研究工具的开发过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维度 师德教有知识教学技术班级综合自主国际反思交流 却 :情怀整合 能力 融合指导有人学习视野 研究合作 支撑 L 度 M H 对应目标 目标 目标目标 日标 1 2、3 1、21 四、敕学内容及安排 课堂讨论、实 周 课时 支撞教 教学内容 学习要点 (验)践等其它 次 按排 教学环节说明 学目标 如何撰写文献 学生分组呈现文献综述 目标1 学生小组互评和讨论 综述(上) 目标2 3.教师集中点评 1学生分组呈现文献综述 如何摄写文献 目标1 综述(下) 学生小组互评和讨论 2 3 教师集中点评 目标2
5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实训)》 Research Method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Practice)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3309045 课程属性 教育理解·必修 学分 0 总学时/周学时 16/1 面向年级/专业 大三/全院学生 开课学期 第 5 学期 先修课程要求 教育原理,课程与教 学论 在线教学平台 无 教师或教师团队信息 职称 教研室 傅添 讲师 教育教研室 刘荣 副教授 心理教研室 欧群慧 副教授 教育教研室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的基础性实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对常 规科研流程中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有一定的亲身锻炼与反思,包括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 告、编制观察表和问卷等,并阅读经典的科研成果和文献,从而提高其科研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其对科研规范性的认知,并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科研方法打好实践基础。 三、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锻炼和提升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的能力; 2. 使学生提高科研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使学生熟悉观察表、问卷等研究工具的开发过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 维度 师德 规范 教育 情怀 知识 整合 教学 能力 技术 融合 班级 指导 综合 育人 自主 学习 国际 视野 反思 研究 交流 合作 支撑 度 L M H M 对应 目标 目标 1 目标 2、3 目标 1、2 目标 1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周 次 教学内容 学习要点 课堂讨论、实 (验)践等其它 教学环节说明 课时 安排 支撑教 学目标 1 如何撰写文献 综述(上) 1. 学生分组呈现文献综述 2. 学生小组互评和讨论 3. 教师集中点评 2 目标 1 目标 2 2 如何撰写文献 综述(下) 1. 学生分组呈现文献综述 2. 学生小组互评和讨论 3. 教师集中点评 2 目标 1 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