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五年制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制)订2021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80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4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9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5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84 二年制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5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32
目 录 五年制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制)订 2021 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1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80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04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9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5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84 二年制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5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32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制)订2021版 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教〔2021)10号 各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职成司《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 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安微省教有厅转发<教有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皖教秘职成〔2019)45号)精神,推进学 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办学水平 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决定组织修(制)订2021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工作安排 各专业要做好专业调研活动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论证等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与要求 责任部门 5月6日~5月24日校企合作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各教学单位 5月25日~5月30日学校组织审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务处 5月31日~6月6日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汇编印制工作■ 教务处 二、工作要求 1.各教学单位按照《关于修(制)订2021版五年制高职和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 导意见》要求,参照学校制定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及教学进程安排表》和《2021 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在5月24日前 以院系为单位报送人才培养方案电子文档和纸质材料。(邮箱:657423232@qq.c0m) 2.2021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范围是指普通招生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 专业和“3+2”高职专业。(中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卫校校区负责组织修订、审核和印 制) 3,各专业请按照教育部最新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修订专业名称和 专业代码,注意本专业名称变更情况。 4.加强拉企合作,企业能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将校企合作切实贯彻到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5.各专业要根据情况组织召开由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的人才培养方案论 证会,论证会情况报教务处备案。 附件: 1.关于修(制)订2021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及教学进程安排表 3.2021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2021年3月31日
1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制)订 2021 版 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教〔2021〕10 号 各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职成司《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 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 号)和《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皖教秘职成〔2019〕45 号)精神,推进学 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办学水平 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决定组织修(制)订 2021 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工作安排 各专业要做好专业调研活动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论证等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与要求 责任部门 5 月 6 日~5 月 24 日 校企合作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各教学单位 5 月 25 日~5 月 30 日 学校组织审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务处 5 月 31 日~6 月 6 日 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汇编印制工作 教务处 二、工作要求 1.各教学单位按照《关于修(制)订 2021 版五年制高职和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 导意见》要求,参照学校制定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及教学进程安排表》和《2021 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在 5 月 24 日前 以院系为单位报送人才培养方案电子文档和纸质材料。(邮箱:657423232@qq.com) 2.2021 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范围是指普通招生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 专业和“3+2”高职专业。(中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卫校校区负责组织修订、审核和印 制) 3.各专业请按照教育部最新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修订专业名称和 专业代码,注意本专业名称变更情况。 4.加强校企合作,企业能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将校企合作切实贯彻到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5.各专业要根据情况组织召开由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的人才培养方案论 证会,论证会情况报教务处备案。 附件: 1.关于修(制)订 2021 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及教学进程安排表 3.2021 版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2021 年 3 月 31 日
附件1: 关于修(制)订2021版五年制高职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为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深化学校教有教学改革,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 化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关于组 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教有厅转发<教有部 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坊白动五 制高职专业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现就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 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 有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 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有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有 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 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力 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 养全过程。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事 业心和责任感,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数有国家数学标准为基本游循,贯彻落封 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 展需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 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 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 系上体现与职业岗位对接、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要求,构建 具有特色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 (四)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 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 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士要内容及要求 专业人才培 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 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根 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确培养目标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培养 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 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各专业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和 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保证培养规格
2 附件 1: 关于修(制)订 2021 版五年制高职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为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 化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关于组 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 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学校启动五年 制高职专业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现就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 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 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 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 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 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 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 养全过程。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事 业心和责任感,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 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 展需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 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 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 系上体现与职业岗位对接、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适应岗位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要求,构建 具有特色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 (四)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 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 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三、主要内容及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根 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确培养目标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培养 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各专业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和 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保证培养规格
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我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 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有人”综 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有、文化知识教有、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 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 量。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5年。原则上允许 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三)合理安排学时 五年制高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总学时数约为5000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 时数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 〔四)却范得设置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五年制高职专业将语文、数学、英语 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有、军事课、心理健康教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 指导、劳动教有、国家安全教有、美有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各专业可根据需要将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有、信息技术、语文、 数学、外语、健康教育、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按规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政课、专业课教材。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有,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 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 有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有。深化体有、美有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 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 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志服务及其 他社会公益活动。 2.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 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 的培养。 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 裸程。 3.课程分类 (1)课程按照性质划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 该伏到的基本要求。洗修课句括跟洗课和任洗课。眼洗课是学生学习相应专业讲行模块化洗 修的课程:任选课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为跨专业、跨领域 的综合课程,主要开设人文类、技能类及社会实践等课程 (2)课程按照类别划分,分为基本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拓展、职业考证和实践摸块 课程。 基本素养模块课程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 政治素质、职业首镇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兼,同时为专业知坦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地定基出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基本素养模块必修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 划与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毛泽东思想和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美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 机应用基础、体有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等。基本素养模块限选课程包括物理、化学
3 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 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 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 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 量。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 5 年。原则上允许 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三)合理安排学时 五年制高职每学年安排 40 周教学活动,总学时数约为 5000 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 时数应不少于总学时的 25%。 (四)规范课程设置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五年制高职专业将语文、数学、英语、 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 指导、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美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各专业可根据需要将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 数学、外语、健康教育、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按规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政课、专业课教材。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 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 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 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 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 他社会公益活动。 2.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 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 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 6-8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 课程。 3.课程分类 (1)课程按照性质划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 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是学生学习相应专业进行模块化选 修的课程;任选课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为跨专业、跨领域 的综合课程,主要开设人文类、技能类及社会实践等课程。 (2)课程按照类别划分,分为基本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拓展、职业考证和实践模块 课程。 基本素养模块课程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同时为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 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基本素养模块必修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 划与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美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 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等。基本素养模块限选课程包括物理、化学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教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职业素养等。 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模块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 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习实训是职业能力课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 职业考证模块课程是保证职业资格获取,落实双证书制度的误程。各专业要明确学生必 须获得的、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该模块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为 必修、选修或必修+选修,在学期安排上应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时间匹配 实践模块 调实训、职训等实用性操作训多 ,以满足纳 线应用技术人才的实际需 要。各专业可根据培养目标和特点,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资源,创新实 践教学模式。实践模块课程可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为各 专业必修实践环节,可另外设置限选实践环节。 (五)强化实践环节 加强实我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数应达到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以上。 知实习、跟岗实习 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 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医护类专业除外),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 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统筹推进文化有人、实践有人、活动有人,广 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六)改革课程考核 根据专 业要求与 课程特点设置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必须在课程设置表中予以反 映。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 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积极采用成果性考核(大作业、调研报告、读书报 告、作品展示、课程设计与课程论文等)、操作任务考核(实际操作、模拟操作、情景描述 等)、计算机及网上老核、白我评定与小组评定考核(学生笔记、学生学习总结、小细协 配合意识、团队贡献等)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特别提倡两种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来全 面评价学生 (七)严格毕业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办学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学生 毕业要求。亚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想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 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 (八)促进书证融 积极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 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构成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招生对象与入学要求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要求 (五)职业面向与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 (七)学时、学分分配及教学进程 (八)实施保陶 (九)其他情况说明 五、修(制)订流程
4 历史、地理、信息技术、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职业素养等。 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模块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 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习实训是职业能力课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 职业考证模块课程是保证职业资格获取,落实双证书制度的课程。各专业要明确学生必 须获得的、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该模块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为 必修、选修或必修+选修,在学期安排上应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时间匹配。 实践模块课程强调实训、职训等实用性操作训练,以满足第一线应用技术人才的实际需 要。各专业可根据培养目标和特点,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资源,创新实 践教学模式。实践模块课程可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为各 专业必修实践环节,可另外设置限选实践环节。 (五)强化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数应达到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50%以上。积极推行认 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 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 6 个月(医护类专业除外),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 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 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六)改革课程考核 根据专业要求与课程特点设置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必须在课程设置表中予以反 映。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 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积极采用成果性考核(大作业、调研报告、读书报 告、作品展示、课程设计与课程论文等)、操作任务考核(实际操作、模拟操作、情景描述 等)、计算机及网上考核、自我评定与小组评定考核(学生笔记、学生学习总结、小组协作 与配合意识、团队贡献等)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特别提倡两种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来全 面评价学生。 (七)严格毕业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办学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学生 毕业要求。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 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 (八)促进书证融通 积极实施 1+X 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 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构成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二)招生对象与入学要求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要求 (五)职业面向与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 (七)学时、学分分配及教学进程 (八)实施保障 (九)其他情况说明 五、修(制)订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