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I-2周再用第二疗程,反复应用,直至CR(完全缓解)。V.D.P V.P用法同V.AP方案的用法。 D30-40mg/m2静注,第1-3天。 间歇1-2周再用第二疗程,反复应用,直至CR。 2.急非淋方案 ADHA.方案(A.阿糖胞苷,D同上,H三尖粒脂硷)。 AD方案: A200mg/日静滴工-7天 D20-40mg/m21-3天静滴 H.A方案 H2-6mg/天,静滴1-7天 A200mg/天,静滴1-7天 A.D及H.A方案第一疗程完后,均应间歇1-2周,再用,直至CR。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 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淋白血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诊断】 一、有顿神经损害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二、CSF压力>200mmH,O,Pandy试验(+),蛋白>40mg/d,CSF沉渣 中找到白血病细胞。 【诊断】 1、MTX10mg+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每周2-3次。 2、放射治疗:头颅与脊髓照射,共计18-24Gy(1800-2400rad) 6
6 间歇 1-2 周再用第二疗程,反复应用,直至 CR(完全缓解)。V.D.P V.P 用法同 V.A.P 方案的用法。 D 30-40mg/m2静注,第 1-3 天。 间歇 1-2 周再用第二疗程,反复应用,直至 CR。 2.急非淋方案 A.D HA. 方案 (A. 阿糖胞苷,D 同上,H 三尖粒脂硷)。 A.D 方案: A 200mg/日 静滴工-7 天 D 20-40mg/m2 1-3 天静滴 H.A 方案 H 2-6mg/天,静滴 1-7 天 A 200mg/天,静滴 1-7 天 A.D 及 H.A 方案第一疗程完后,均应间歇 1-2 周,再用,直至 CR。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 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淋白血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诊断】 一、有颅神经损害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二、CSF 压力>200mmH2O,Pandy 试验(+),蛋白>40mg/d,CSF 沉渣 中找到白血病细胞。 【诊断】 1、MTX 10mg+地塞米松 5mg 鞘内注射,每周 2-3 次。 2、放射治疗:头颅与脊髓照射,共计 18-24Gy(1800-2400rad)
3、预防治疗:MTX+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6周一次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M3): 维甲酸RA)60mg/日,应用30天左右可达CR,一旦CR后需用化疗 方案治疗,常HA,AD,HOAP方案等。 出血性疾病概述 【诊断】 一、有出血病史。 二、临床上有多部位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呕血,黑粪,月经过 多,关节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点。 三、实验室检查对确立诊断很重要。 1、血管壁异常,束臂试验(+)。 2、血小板异常,束臂试验(什),血小板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 缩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异常。 3、凝血障碍和纤溶亢进: 凝血障碍:CT延长,KPTT.PTTT延长,ATI可减低 纤溶亢进:FD.P增高,3P试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减少,血浆纤 维蛋白元减少。 【治疗】 一、去除病因。 二、针对出血性疾病的不同类型和发病机理给药。 1、血管因素:可给维生素C、路丁、止血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7 3、预防治疗:MTX+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每 6 周一次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M3): 维甲酸(RA)60mg/日,应用 30 天左右可达 CR,一旦 CR 后需用化疗 方案治疗,常 HA,AD,HOAP 方案等。 出血性疾病概述 【诊断】 一、有出血病史。 二、临床上有多部位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呕血,黑粪,月经过 多,关节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点。 三、实验室检查对确立诊断很重要。 1、血管壁异常,束臂试验(+)。 2、血小板异常,束臂试验(+),血小板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 缩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异常。 3、凝血障碍和纤溶亢进: 凝血障碍:CT 延长,KPTT.PT TT 延长,AT-Ⅲ可减低 纤溶亢进:F.D.P 增高,3P 试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减少,血浆纤 维蛋白元减少。 【治疗】 一、去除病因。 二、针对出血性疾病的不同类型和发病机理给药。 1、血管因素:可给维生素 C、路丁、止血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血小板因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止血敏、输注机采血小板。 3、凝血因子缺乏:可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制剂,维生系K缺乏应给 维生素K。 4、纤溶亢进:可给6-氨基已酸等。 5.循环中有凝血因子抗体:治疗困难,可给肾上腺皮质激素,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 一、诊断标准 (一)血小板<100×10/L。 (二)脾脏不大或轻度肿大。 (三)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成熟受阻。 (四)PAIgG↑PAC3↑ (五)强地松治疗有效。 (六)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临床上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出血症状重,多见儿童,血 小板数20×10L,多可自然缓解。慢性型,出血症状轻,多见青壮年女性, 病程长,血小板数多为30-80×10L。 【诊断】 一、慢性型 1、强地松40-60mg/日,口服,待血小板数正常后逐渐减量。 2、肝切除
8 2、血小板因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止血敏、输注机采血小板。 3、凝血因子缺乏:可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制剂,维生系 K 缺乏应给 维生素 K。 4、纤溶亢进:可给 6-氨基已酸等。 5.循环中有凝血因子抗体:治疗困难,可给肾上腺皮质激素,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 一、诊断标准 (一) 血小板<100×10 9/L。 (二) 脾脏不大或轻度肿大。 (三) 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成熟受阻。 (四) PAIgG ↑ PAC3↑ (五) 强地松治疗有效。 (六)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临床上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出血症状重,多见儿童,血 小板数<20×10 9 /L,多可自然缓解。慢性型,出血症状轻,多见青壮年女性, 病程长,血小板数多为 30-80×109 /L。 【诊断】 一、慢性型 1、强地松 40-60mg/日,口服,待血小板数正常后逐渐减量。 2、肝切除
3、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硷2mg每周一次,静滴,46周为一疗程,环 胞菌素A250mg日静滴,有效后逐渐减量。 二、急性型: 1、血小板输注机采血小板输注。 2、地塞米松10—20mg/日,静滴。 3、静脉输注1gG50-400mg/kg日,连用5天为一疗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 一、早期多无症状,部分患者怕热、消瘦、盗汗等。加速期乏力,发 热,骨痛,贫血。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相似。 二、脾肿大为最突出体征,多巨脾,肝脏多为轻度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特别高,多数为>50×10L,甚至可达 600-1000x10L,外周血分类计数原粒+早粒<10%,嗜酸,嗜硷粒细胞增 加,NAP积分减低甚至(Hb早期正常,晚期明显下降。P早期增高,晚期 下降。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十十十),粒:红=50:1,嗜酸,硷细胞增多, 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下降,染色体:pl阳性占90%以上病人,分子 生物学显示bcr/abl基因(+)。 【治疗】 一、马利兰,2 mgtid口服,WBC正常时减量或停药。 二、羟基腺,2gBid,WBC正常时改用维持量,每天0.5g或隔天0.5g 口服
9 3、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硷 2mg/每周一次,静滴,4-6 周为一疗程,环 胞菌素 A 250mg/日静滴,有效后逐渐减量。 二、急性型: 1、血小板输注 机采血小板输注。 2、地塞米松 10—20mg/日,静滴。 3、静脉输注 IgG 50-400mg/kg.日,连用 5 天为一疗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 一、早期多无症状,部分患者怕热、消瘦、盗汗等。加速期乏力,发 热,骨痛,贫血。急变期与急性白血病相似。 二、脾肿大为最突出体征,多巨脾,肝脏多为轻度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特别高,多数为>50×109 /L,甚至可达 600-1000 x 109 /L,外周血分类计数原粒+早粒<10%, 嗜酸,嗜硷粒细胞增 加,NAP 积分减低甚至(-)Hb 早期正常,晚期明显下降。PIt早期增高,晚期 下降。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50:1,嗜酸,硷细胞增多, 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下降,染色体:phl 阳性占 90%以上病人, 分子 生物学显示 bcr/abl 基因(+)。 【治疗】 一、马利兰,2mg tid 口服,WBC 正常时减量或停药。 二、羟基腺,2g Bid,WBC 正常时改用维持量,每天 0.5g 或隔天 0.5g 口服
三、干扰素:300万"或600万“,隔日1次,H,至少半年,最好1年 或1.5年用药。效果良好。 四、骨髓移植
10 三、干扰素:300 万 u或 600 万 u,隔日 1 次,iH,至少半年,最好 1 年 或 1.5 年用药。效果良好。 四、骨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