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马之前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家、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托 马斯阿奎那等人,他们对国家和政府的概括,不是纯属理想主义的东西,就是十分荒 诞无稽的宗教迷信的说教因马基雅弗利的这种政治现实主义精神离真理当然更近 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趣和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来临,迎来了西方政治学发展史上的辉煌时 代。启蒙运动的先驱一一古典自然法学派高举理性"的大旗,猛烈地抨击黑暗腐朽的封 建专制制度,围绕"天赋人权"的思想核心(指人生来就有的权力,自然权力)和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基本目标,展开了他们的政治学体系。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洛 克(〈政府论〉)的政治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洛克的三权分立”学说至今仍在 西方受到推崇。1978年法国大革命前夜,以卢梭、孟德斯鸠、爱尔维修为代表的一批 启蒙学者喊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政治口号。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 德斯鸠的"分权制衡”理论以及后来边泌提出的功利主义都是处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政 治学的代表作。尤其是卢梭充满激进的革命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是,卢梭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神化、教条化,道德理想主义与神学政治挂钩,把整 个世界分为道德与非道德两个阵营(就象我国把世界分为革命与反革命两个阵营),意 识形态纷争压倒一切。一方面无限上纲",不同政见者必是道德邪恶者,必当殊灭,另 方面无限联系",把自已和人民、共和国连成一体,谁反对他就是反对人民,反对共 和国。使道德理想异化为道德嗜血,使革命受到了损失。当然,这并非卢梭的学说有问 题,而是卢梭的学说被神化,被歪曲了。所以,有一个思想家曾说过法国革命中的卢 梭应该死,因为法国革命后的卢梭应该生。"我国著名学者朱学勤所著的《道德理沦国 的复灭》,把法国大革命与中国的文革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这一时期是权利政治观兴起的时期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西方政治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新的飞跃。从莫尔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到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法郎吉”和欧文的”共产主义新 村″。他们在探索、研究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及其形态,尤 其是在关于政治机构、公民与国家关系和原则等方面,都有许多卓越的见解。圣西门 欧文、傅立叶三大空想主义者的政治理论,是对启蒙学者政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为马 克思主义铺垫了一级重要的阶梯。 (二)中国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 1在远古时代,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政治学说与神权政治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宗教色
为,马之前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政治家、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托 马斯 阿奎那等人,他们对国家和政府的概括,不是纯属理想主义的东西,就是十分荒 诞无稽的宗教迷信的说教因马基雅弗利的这种政治现实主义精神离真理当然更近。 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趣和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来临,迎来了西方政治学发展史上的辉煌时 代。启蒙运动的先驱——古典自然法学派高举“理性”的大旗,猛烈地抨击黑暗腐朽的封 建专制制度,围绕“天赋人权”的思想核心(指人生来就有的权力,自然权力)和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基本目标,展开了他们的政治学体系。17 世纪英国的霍布斯。洛 克(〈政府论〉)的政治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洛克的“三权分立”学说至今仍在 西方受到推崇。1978 年法国大革命前夜,以卢梭、孟德斯鸠、爱尔维修为代表的一批 启蒙学者喊出了“自由、平等、博爱” 的资产阶级政治口号。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 德斯鸠的“分权制衡” 理论以及后来边泌提出的功利主义都是处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政 治学的代表作。尤其是卢梭充满激进的革命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 是, 卢梭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神化、教条化,道德理想主义与神学政治挂钩,把整 个世界分为道德与非道德两个阵营(就象我国把世界分为革命与反革命两个阵营),意 识形态纷争压倒一切。一方面“无限上纲”,不同政见者必是道德邪恶者,必当殊灭,另 一方面“无限联系”,把自已和人民、共和国连成一体,谁反对他就是反对人民,反对共 和国。使道德理想异化为道德嗜血,使革命受到了损失。当然,这并非卢梭的学说有问 题,而是卢梭的学说被神化,被歪曲了。所以,有一个思想家曾说过“法国革命中的卢 梭应该死,因为法国革命后的卢梭应该生。”我国著名学者朱学勤所著的《道德理沦国 的复灭》,把法国大革命与中国的文革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这一时期是权利政治观兴起的时期。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西方政治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新的飞跃。从莫尔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到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法郎吉”和欧文的“共产主义新 村”。他们在探索、研究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及其形态,尤 其是在关于政治机构、公民与国家关系和原则等方面,都有许多卓越的见解。圣西门、、 欧文、傅立叶三大空想主义者的政治理论,是对启蒙学者政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为马 克思主义铺垫了一级重要的阶梯。 (二) 中国政治学的产生和发展。 1 在远古时代,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政治学说与神权政治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宗教色 彩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空前繁荣局面。大批 先进的政治思想家对神权政治提出了挑战,喊出了"民,神之主也“的口号,将民的地位 提高到神之上,这是古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产生了儒家、道家、 法家等重要思想流派。孔子私人讲学开设四科之一的ν政事″,可以说是世界上设置最早 的政治学课程。由孔子及其弟子们所著的《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有关政治问题的经典 之作,儒学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孟子曾经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老庄 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把君主的统治术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将 早期法家慎到、商秧、申不害的思想融为一体,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一整套理论。 2到汉武帝时期,随着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施者是西汉的大儒董仲舒。他对儒家的政治思想进行了补充和改造,时期披上了宗 教的神秘外衣。它以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为封建社会赖以存在的四大权力支柱(政 权、神权、族权、夫权)进行论证。钦定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强化了中国政治学御 用性色彩。阻碍了中国政治学的多元化发展。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然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唐朝韩念道德统论以及宋朝时 期的程来理学,但都末脱离儒家政治学矿范围。 (三)中西政治学特点比较 西方政治学是在西方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中长期演化孕育而成的。古希腊形成 了西方式样的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它们促使原始氏族部落社会血缘关系、 宗法关系较早地瓦解,代之以人比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契约关系。在中世纪,古代文明 渐渐向近代文明转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壮大和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政治研究的进步 西方政治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心是如何为国”,即建立国家及其价值取问题,政体标准及 其划分形式问题,政府的功能与作用等等。由于其商品经济相对发达,思想禁锢相对较 少,其研究的视角和思维具有开放性,批判性、多元性和创制性的特点。 1范式多样。西方社会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既有爱琴海上古希腊文明的曙光,又 有中世纪的慢慢长夜;既有封建统治者的腐败专制,又有资产阶级革命的疾风暴雨,社 会政治面貌不断变化,促进了政治研究范式的革故鼎新,出现了伦理学世界观、神学世 界观、法学世界观等研究范式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空前繁荣局面。大批 先进的政治思想家对神权政治提出了挑战,喊出了“民,神之主也”的口号,将民的地位 提高到神之上,这是古代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产生了儒家、道家、 法家等重要思想流派。孔子私人讲学开设四科之一的“政事”,可以说是世界上设置最早 的政治学课程。由孔子及其弟子们所著的《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有关政治问题的经典 之作,儒学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孟子曾经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老庄 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把君主的统治术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将 早期法家慎到、商秧、申不害的思想融为一体,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一整套理论。 2 到汉武帝时期,随着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施者是西汉的大儒董仲舒。他对儒家的政治思想进行了补充和改造,时期披上了宗 教的神秘外衣。它以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为封建社会赖以存在的四大权力支柱(政 权、神权、族权、夫权)进行论证。钦定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强化了中国政治学御 用性色彩。阻碍了中国政治学的多元化发展。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然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唐朝韩念道德统论以及宋朝时 期的程来理学,但都末脱离儒家政治学矷范围。 (三) 中西政治学特点比较 西方政治学是在西方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中长期演化孕育而成的。古希腊形成 了西方式样的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它们促使原始氏族部落社会血缘关系、 宗法关系较早地瓦解,代之以人比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契约关系。在中世纪,古代文明 渐渐向近代文明转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壮大和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政治研究的进步。 西方政治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心是如何“为国”,即建立国家及其价值取问题,政体标准及 其划分形式问题,政府的功能与作用等等。由于其商品经济相对发达,思想禁锢相对较 少,其研究的视角和思维具有开放性,批判性、多元性和创制性的特点。 1 范式多样。西方社会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既有爱琴海上古希腊文明的曙光,又 有中世纪的慢慢长夜;既有封建统治者的腐败专制,又有资产阶级革命的疾风暴雨,社 会政治面貌不断变化,促进了政治研究范式的革故鼎新,出现了伦理学世界观、神学世 界观、法学世界观等研究范式
2注重逻辑。西方政治研究受到自然科学、哲学、逻辑学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色 彩,对各种政治现象有较抽象、完整、系统的理论分析,重点探讨政治中的一般抽象原 则 3强调建制。西方政治研究注重对国家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的研究。由此更加注重对政 体的探讨。自古希腊始,就注重分析当时各城邦的不同政体,以后注重对最佳政体的探 求形成了传统。对政体的研究构成了西方政治学研究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 4侧重点法理。西方政治学研究认为,人性多变,特别强调通过一定的政治制度,权力 关系、权力运用和法律规范等外部机制调节人的行为,维持和巩固某种特定的政治秩序。 如柏拉图从一等理想国向二等理想国的转变,亚历士多德对政体和法治的分析,洛克、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密尔的代议制政府等,都倾向于以体制和规 范调整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西方政治研究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5学科界限清晰。早在古希腊,亚历士多德就把政治学与哲学、伦理学加以区分,使政 治研究初步取得独立地位。此后,研究者们基本上都把政治硏究看作一个专门领域,写 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政治学著作,如《君主论》、博丹的《论共和国》、斯宾诺莎的《神 学政治论》、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密尔 的《代议制政府》等论著,为政治学奠定了独立的学科地位 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强大,对知识分子的控制特别严,绝大多数政治 思想家都属于士大夫之例、由于其经济上和政治上对封建君主的依附性,和实用性。因 此士大夫们只能在维护君主绝对权力的前提下探讨如何为政″怎样"治平的问题,从而 忠实地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 1范式单一。尽管中国历史漫长、曲折,但从西周、春秋战国起对封建社会社会政治研 究,到秦、汉时期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的糅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地方法的硏究范 式。这一研究范式在中国政治研究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直到近代才为新的研究范式所 替代 2注重世事。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较为注重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与社会、 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倾向和浓厚的经世致用"倾向, 而疏于对国家、权力、体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 3强调布政。在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中,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注重的是对治国之道及 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国战略、施政方针、权力运用、选才用人以及他们与政治哲学 的关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体制的合理性问题,这一状况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2 注重逻辑。西方政治研究受到自然科学、哲学、逻辑学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色 彩,对各种政治现象有较抽象、完整、系统的理论分析,重点探讨政治中的一般抽象原 则。 3 强调建制。西方政治研究注重对国家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的研究。由此更加注重对政 体的探讨。自古希腊始,就注重分析当时各城邦的不同政体,以后注重对最佳政体的探 求形成了传统。对政体的研究构成了西方政治学研究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 4 侧重点法理。西方政治学研究认为,人性多变,特别强调通过一定的政治制度,权力 关系、权力运用和法律规范等外部机制调节人的行为,维持和巩固某种特定的政治秩序。 如柏拉图从一等理想国向二等理想国的转变,亚历士多德对政体和法治的分析,洛克、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密尔的代议制政府等,都倾向于以体制和规 范调整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西方政治研究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5 学科界限清晰。早在古希腊,亚历士多德就把政治学与哲学、伦理学加以区分,使政 治研究初步取得独立地位。此后,研究者们基本上都把政治研究看作一个专门领域,写 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政治学著作,如《君主论》、博丹的《论共和国》、斯宾诺莎的《神 学政治论》、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密尔 的《代议制政府》等论著,为政治学奠定了独立的学科地位。 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强大,对知识分子的控制特别严,绝大多数政治 思想家都属于士大夫之例、由于其经济上和政治上对封建君主的依附性,和实用性。因 此士大夫们只能在维护君主绝对权力的前提下探讨如何“为政”怎样“治平”的问题,从而 忠实地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 1 范式单一。尽管中国历史漫长、曲折,但从西周、春秋战国起对封建社会社会政治研 究,到秦、汉时期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的糅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地方法的研究范 式。这一研究范式在中国政治研究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直到近代才为新的研究范式所 替代。 2 注重世事。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较为注重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与社会、 君臣关系、君民关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倾向和浓厚的“经世致用”倾向, 而疏于对国家、权力、体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 3 强调布政。在对人与现实政治的研究中,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注重的是对治国之道及 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国战略、施政方针、权力运用、选才用人以及他们与政治哲学 的关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体制的合理性问题,这一状况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4择重伦理。受到单一范式的影响,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在研究治国之道时,侧重于对 伦理调控手段的研究。从孔子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到荀况的"导之以礼,齐之以刑〃, 以至董仲舒的ν德经刑权″,朱熹的ν以德为政·〃",无不体现着政治道德化的浓厚色彩。虽 然政治运作中的阳儒阴法",使法理调控在政治硏究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与伦理调控 相比,法理调控长期被置于次要地位。 5学科界限模糊。由于中国历代学科分化不明显,加之单一范式的影响和偏重伦理硏究, 历代政治研究一直与晢学、伦理学、历史学合为一体,学科界限极不明确,未能确立独 立的学科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流派繁多观点各异,思想活跃,雄居于世界文明的殿堂之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压于西方古代的政治学。但是,由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强大,小农 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思想封闭、保守,从而限制了中国古代政治学者发展。反过来 中国政治学的落后也是中国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现代政治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 (一)现代政治学的兴起 无论是古代政治学,还是近代政治学都只是学说”意义上的政治学,而非科学”意义上 的政治学。现代政治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和发展的。所随着实证研 究方法的兴起,政治学开始背离了传统的研究风格和结构,转向学科发展,主要体现为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转变,出现了新的方法论格局。原来意义上的政治学一分为二: 是从传统的政治研究中分化出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二是由传统政 治研究承续和深化而来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政治科学后来居上,在当代西方政治学中 占据了主导地位。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 1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880年以前的西方政治学,主要是以一般政治原理 和政治规律为内容,如果国家、政体、主权、公民、制度和统治等,当时政治学术中心 在欧洲,政治研究中的法学、社会学观念对后来的政治学影响深远。1880年10月 在柏吉斯的倡导下,美国成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开始培养政治学博士和进行 学科意义的政治学研究。一般学者都以此作为现代政治学学科独立的标志。以后政治学 课程开始在美国普遍开没,许多大学成立了政治系和研究院。1886年第一个定期出版 的政治学术刊物《政治学季刊》,在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院创刊。1903年,美国政治 学会成立。不久,《美国政治学评论》创刊。至此,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学体系大体上形 成。美国政治学会成立以前,德国国家学传统一直在美国政治学中居主导地位。欧洲其 他国家如法国和英国的政治学对美国政治学也以有重大影响,美国当时流行的历史
4 择重伦理。受到单一范式的影响,中国历代政治研究者在研究治国之道时,侧重于对 伦理调控手段的研究。从孔子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到荀况的“导之以礼,齐之以刑”, 以至董仲舒的“德经刑权”,朱熹的“以德为政·”,无不体现着政治道德化的浓厚色彩。虽 然政治运作中的“阳儒阴法”,使法理调控在政治研究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与伦理调控 相比,法理调控长期被置于次要地位。 5 学科界限模糊。由于中国历代学科分化不明显,加之单一范式的影响和偏重伦理研究, 历代政治研究一直与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合为一体,学科界限极不明确,未能确立独 立的学科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流派繁多,观点各异,思想活跃,雄居于世界文明的殿堂之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压于西方古代的政治学。但是,由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强大,小农 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思想封闭、保守,从而限制了中国古代政治学者发展。反过来, 中国政治学的落后也是中国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现代政治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 (一) 现代政治学的兴起 无论是古代政治学,还是近代政治学都只是“学说”意义上的政治学,而非“科学”意义上 的政治学。现代政治学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西方兴起和发展的。所随着实证研 究方法的兴起,政治学开始背离了传统的研究风格和结构,转向学科发展,主要体现为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转变,出现了新的方法论格局。原来意义上的政治学一分为二: 一是从传统的政治研究中分化出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所谓的“政治科学”;二是由传统政 治研究承续和深化而来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政治科学后来居上,在当代西方政治学中 占据了主导地位。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 1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880 年以前的西方政治学,主要是以一般政治原理 和政治规律为内容,如果国家、政体、主权、公民、制度和统治等,当时政治学术中心 在欧洲,政治研究中的法学、社会学观念对后来的政治学影响深远。1880 年10 月, 在柏吉斯的倡导下,美国成立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开始培养政治学博士和进行 学科意义的政治学研究。一般学者都以此作为现代政治学学科独立的标志。以后政治学 课程开始在美国普遍开没,许多大学成立了政治系和研究院。1886 年第一个定期出版 的政治学术刊物《政治学季刊》,在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院创刊。1903 年,美国政治 学会成立。不久,《美国政治学评论》创刊。至此,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学体系大体上形 成。美国政治学会成立以前,德国国家学传统一直在美国政治学中居主导地位。欧洲其 他国家如法国和英国的政治学对美国政治学也以有重大影响,美国当时流行的历史——
比较研究方法就是从欧洲学来的。随着政治学在美国的发展,他逐渐美国化了。一战以 后,现实主义研究方法向以历史一一比较研究方法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挑战。接 着,出现了新政治学运动〃,提倡科学主义的政治研究方法,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 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改革政治研究,认为价值判断有碍科学的政治分析,应当摒除。ν新 政治学运动”为二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开辟了道路。这时芝加哥大学继哥伦比亚大学 之后,成为美国又一个政治学术中心,形成了芝加哥学派。同期的欧洲政治研究仍基本 上承袭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在政治理论和政治社会学方面发展较快,但对科学主义的 硏究方法持不赞成态度,在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颇为保守。 2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兴盛。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学院研究获得了巨额资金援助,研 究机构和教育机构普遍设立,学者和学生队伍迅速扩大,刊物、专著大量问世。行为主 义政治学的迅速崛起是战后政治学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发展的最大特征。行为主义 政治学反对传统的制度研究方法,注重创立经验方法。它认为政治学应该成为一门能对 政治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科学,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实际政治行为进行观察和 进行资料搜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分工合作,运用纯经验的的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 行为主义政治学重视理论框架和模式的确立以及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行为进行理论概括 这使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在政治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并由此产生了政治学中的 般系统论、结构一一功能理论、沟通理论。它强调运用技术手段和借用其它学科的方法 和成果,使政治学和其它传统学科之间大量互相渗透和融合,由此产生了政治社会学、 政治心理学、政治人类学、生物政治学等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由于它强调硏究问题, 使政治学在培养实际业务和构筑技术性知识体系方面有很大发展。行为主义政治学也推 动了当代政治学一些综合性理论的发展,如比较政治、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等理论。7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进入了相对萧条的时期,它过分强调技术手段,忽视价值因 素的倾向受到批判。人们反省行为主义政治学专注纯粹学术而丧失了价值方向的缺点。 提出"政治学的新革命"的口号,即主张政治学的再理论化,再意识形态化。这种情况下, 些传统的研究方法重新得到承认,政治理论重新抬头,当代政治学进入了后行为主义 政治学时期。 19503年,美国成立了全美政治科学协会。 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有400多所高校设置了政治学系,有700多所大学开 设了政治学课程。有70多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学位。自20世纪60年代起每年 培养300多政治学博士 194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和支持下,在巴黎成立了政治科学协会
比较研究方法就是从欧洲学来的。随着政治学在美国的发展,他逐渐美国化了。一战以 后,现实主义研究方法向以历史——比较研究方法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挑战。接 着,出现了“新政治学运动”,提倡科学主义的政治研究方法,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 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改革政治研究,认为价值判断有碍科学的政治分析,应当摒除。“新 政治学运动”为二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开辟了道路。这时芝加哥大学继哥伦比亚大学 之后,成为美国又一个政治学术中心,形成了芝加哥学派。同期的欧洲政治研究仍基本 上承袭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在政治理论和政治社会学方面发展较快,但对科学主义的 研究方法持不赞成态度,在学科专业设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颇为保守。 2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兴盛。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学院研究获得了巨额资金援助,研 究机构和教育机构普遍设立,学者和学生队伍迅速扩大,刊物、专著大量问世。行为主 义政治学的迅速崛起是战后政治学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发展的最大特征。行为主义 政治学反对传统的制度研究方法,注重创立经验方法。它认为政治学应该成为一门能对 政治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科学,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实际政治行为进行观察和 进行资料搜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科分工合作,运用纯经验的的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 行为主义政治学重视理论框架和模式的确立以及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行为进行理论概括, 这使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在政治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并由此产生了政治学中的一 般系统论、结构——功能理论、沟通理论。它强调运用技术手段和借用其它学科的方法 和成果,使政治学和其它传统学科之间大量互相渗透和融合,由此产生了政治社会学、 政治心理学、政治人类学、生物政治学等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由于它强调研究问题, 使政治学在培养实际业务和构筑技术性知识体系方面有很大发展。行为主义政治学也推 动了当代政治学一些综合性理论的发展,如比较政治、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等理论。70 年代以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进入了相对萧条的时期,它过分强调技术手段,忽视价值因 素的倾向受到批判。人们反省行为主义政治学专注纯粹学术而丧失了价值方向的缺点。 提出“政治学的新革命”的口号,即主张政治学的再理论化,再意识形态化。这种情况下, 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重新得到承认,政治理论重新抬头,当代政治学进入了后行为主义 政治学时期。 19503 年,美国成立了全美政治科学协会。 到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 已有400多所高校设置了政治学系,有 700 多所大学开 设了政治学课程。有 70 多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博士学位。自20世纪60年代起每年 培养 300 多政治学博士。 1949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和支持下,在巴黎成立了政治科学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