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11月12日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基础选择(共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百舸(ge) 寥廓(kuo)峥( zheng)嵘戮(lido)力 B.忤(wu)逆 山阿(e) 颓圮(q1) 皮辊(gun) C.长篙(go)漫溯(suo) 斑斓(lan) 淬(cui)炼 D.彘(zhi)肩 桀骜(do) 当(dang)哭 浸渍(zi)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陨身不恤 含垢忍辱 阴谋秘计 长篇累牍 B.脍炙人口 痛定思痛 赁屋授课 黯然泣下 C.微漠悲哀 桀骜不训鸾凤和鸣淋漓鲜血 D.甚为寥落 无端谍血 菲薄祭品 嗷嗷待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请以剑舞 ①故遣将距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C.①沛公军霸上 ②度我至军中,乃入 D.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函封之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樊於期乃前曰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自引而起,绝袖 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A.①③④/②⑤/⑥⑦/⑧ ①②⑤/③④⑧/⑥⑦ C.②⑥⑦/③④⑤/①⑧ D.③⑥⑧/⑤⑦/①②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1 厦门市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2018 年 11 月 12 日 (满分:150 分,完卷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基础选择(共 30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 百舸.(gě) 寥廓.(kuò) 峥.(zhēng)嵘 戮.(liáo)力 B. 忤.(wǔ)逆 山阿.(ē) 颓圮.(qí) 皮辊(gǔn) C. 长篙.(gāo) 漫溯.(suò) 斑斓.(lán) 淬.(cuì)炼 D. 彘.(zhì)肩 桀骜.(ào) 当.(dàng)哭 浸渍.(zì)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 陨身不恤 含垢忍辱 阴谋秘计 长篇累牍 B. 脍炙人口 痛定思痛 赁屋授课 黯然泣下 C. 微漠悲哀 桀骜不训 鸾凤和鸣 淋漓鲜血 D. 甚为寥落 无端谍血 菲薄祭品 嗷嗷待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②请.以剑舞 B.①故.遣将距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C.①沛公军.霸上 ②度我至军.中,乃入 D.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函.封之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樊於期乃前.曰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自引而起,绝.袖 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A.①③④∕②⑤∕⑥⑦∕⑧ B.①②⑤∕③④⑧∕⑥⑦ C.②⑥⑦∕③④⑤∕①⑧ D.③⑥⑧∕⑤⑦∕①②④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秦王还柱而走 因人之力而敝之 B.而乃以手共搏之籍何以至此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右手持匕首攜之乃以手共搏之 6.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沛公不胜杯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置之坐上 A.①②③④⑤⑧ B.②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④⑥⑧⑨ D.①③⑤⑧⑨⑩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3分) A.沛公安在 B.忌不自信 C.且贰于楚也 D.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给贡职如郡县 B.客何为者 C.是寡人之过也 D.群臣侍殿上者 9.下列文化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为笔名,他创作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为《呐喊》《朝花夕拾》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作,是对鲁史《春秋》的注解,因此称为《春秋左氏传》 C.《战国策》为西汉刘向创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谋议论辩 时的政治主张和故事,也记述了义士豪侠勇于斗争的行为。 D.《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文章共有本纪、世家、列传、表四种类别。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①有限的几个生命 ②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 ③我总觉得很寥寥 2
2 A. 秦王还柱而.走 因人之力而.敝之 B. 而乃以.手共搏之 籍何以.至此 C.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右手持匕首揕之. 乃以手共搏之. 6.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 分) 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沛公不胜杯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置之坐上 A.①②③④⑤⑧ B.②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④⑥⑧⑨ D.①③⑤⑧⑨⑩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3 分) A. 沛公安在 B. 忌不自信 C.且贰于楚也 D. 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给贡职如郡县 B.客何为者 C.是寡人之过也 D.群臣侍殿上者 9.下列文化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鲁迅,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为笔名,他创作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为《呐喊》《朝花夕拾》等。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作,是对鲁史《春秋》的注解,因此称为《春秋左氏传》。 C.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创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谋议论辩 时的政治主张和故事,也记述了义士豪侠勇于斗争的行为。 D.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文章共有本纪、世家、列传、表四种类别。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①有限的几个生命 ②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 ③我总觉得很寥寥
④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⑤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 ⑥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 A.②⑤⑥④①③B.①⑤⑥④②③C.②⑤④⑥①③D.①⑤④⑥②③ 背诵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1.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①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秋景的三句是“ ②戴望舒在《雨巷》中运用象征手法,化虚为实,把自己心中高洁美丽的理想和朦胧的追求 化身为 ③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拟人手法写出水草随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表现康 桥对诗人欢迎态度的两句是“ ④《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描写士兵们被荆轲的慷慨歌声感染,同仇敌忾的两句是 ⑤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认为,“真的猛士”的两个标准是“ 三、阅读(共5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11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 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 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 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 ④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⑤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 ⑥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 A. ②⑤⑥④①③ B. ①⑤⑥④②③ C. ②⑤④⑥①③ D. ①⑤④⑥②③ 二、背诵默写(共 10 分,每空 1 分) 11. 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①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秋景的三句是“ , , 。” ②戴望舒在《雨巷》中运用象征手法,化虚为实,把自己心中高洁美丽的理想和朦胧的追求 化身为“ ”。 ③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拟人手法写出水草随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表现康 桥对诗人欢迎态度的两句是“ , ”。 ④《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描写士兵们被荆轲的慷慨歌声感染,同仇敌忾的两句是 “ , ”。 ⑤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认为,“真的猛士”的两个标准是“ , ”。 三、阅读(共 50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2-14 题。(11 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 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 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 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 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则虽欲长侍足下侍:侍奉 B.微太子言 微:没有 C.今行而无信信:诚信 D.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1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连用六个动词,交代秦军大军压境的形势,渲染紧张危急的氛围。 B.荆轲先激发樊於期对秦的仇恨,然后说明能报仇解患,最后才告之以谋 C.选文表现了荆轲的智勇双全,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樊於期过于轻信他人 D.太子婉转说明燕国的危险,意在催促荆轲行动,说明他内心的恐惧焦急。 1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 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7题。(11分)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 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 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良曰:“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D.君安与项伯有故 沛公安在 1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又替刘邦出谋划策,是刘邦阵营的智者 B.项伯因为私交救张良,但他重义气,少谋略,最终被刘邦拉拢 C.刘邦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处变不惊,以谦恭的姿态拉拢项伯。 D.选文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个性,使人物性格鲜明
4 A.则虽欲长侍.足下 侍:侍奉 B.微.太子言 微:没有 C.今行而无信. 信:诚信 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1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篇连用六个动词,交代秦军大军压境的形势,渲染紧张危急的氛围。 B.荆轲先激发樊於期对秦的仇恨,然后说明能报仇解患,最后才告之以谋。 C.选文表现了荆轲的智勇双全,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樊於期过于轻信他人。 D.太子婉转说明燕国的危险,意在催促荆轲行动,说明他内心的恐惧焦急。 1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 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5 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5-17 题。(11 分)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 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 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良曰:“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D.君安.与项伯有故 沛公安.在 1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又替刘邦出谋划策,是刘邦阵营的智者。 B.项伯因为私交救张良,但他重义气,少谋略,最终被刘邦拉拢。 C.刘邦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处变不惊,以谦恭的姿态拉拢项伯。 D.选文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个性,使人物性格鲜明
1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5分) 译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1题。(15分)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 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 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 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 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 谏曰:“关东群并起秦发兵诛走所杀忘甚众然犹不止资多皆以成遭事黄赋税太也请具止阿 扆作煮减貧咫放成”二世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 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 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二世乃以赵高为丞 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初,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 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 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 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有删改) 【注释】①榜掠:鞭笞 1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东群盗并起丨秦发兵诛击丨所杀亡甚众丨然犹不止丨盗多丨皆以戍漕事苦丨赋税 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B.关东群盗并起丨秦发兵诛击所杀丨亡甚众然丨犹不止盗丨多皆以戍漕事丨苦赋税大 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5 17.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5 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8-21 题。(15 分)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 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 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 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 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 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 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 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 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赵高治斯,榜掠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二世乃以赵高为丞 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初,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 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 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 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有删改) 【注释】①榜掠:鞭笞 1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 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B.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 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