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标举“汉魏风骨”,提倡文学中的英 雄性格,开启了盛唐一代诗风 【参考译文】 侵犯边境的敌人还没有消灭,魏大又去从军戍边保国。与友人在繁华的皇都怅然分别,但为 国效力,责无旁贷,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冲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 敌立功。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地势险峻,与云中郡连成一片。希望友人扬名塞外, 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留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阅读训练】 首句“匈奴”一词用的是这一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是 2.第五句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第六句一个“接”字写出飞狐塞 3.此诗首尾呼应表现在:首句说 末句说 4活用典故是此诗的一大特点。首句用汉代霍去病的故事赞扬:第二句用春秋时魏 降的故事说明:第四句用西汉赵冲国的故事希望:第七句用东汉窦宪的故事 激励 5默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参考答案】 1.借代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 2.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 3魏大为灭匈奴而从军希望魏大大败匈奴,立功而返 4魏大从军是以天下为己任魏大从军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魏大驰骋沙场,杀敌立功魏大扬我大唐国威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标举“汉魏风骨”,提倡文学中的英 雄性格,开启了盛唐一代诗风。 【参考译文】 侵犯边境的敌人还没有消灭,魏大又去从军戍边保国。与友人在繁华的皇都怅然分别,但为 国效力,责无旁贷,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冲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 敌立功。雁门山横亘在代州北面,飞狐塞地势险峻,与云中郡连成一片。希望友人扬名塞外, 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留有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阅读训练】 1.首句“匈奴”一词用的是_______这一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第五句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_________,第六句一个“接”字写出飞狐塞_______。 3.此诗首尾呼应表现在:首句说_______,末句说_________。 4.活用典故是此诗的一大特点。首句用汉代霍去病的故事赞扬_______;第二句用春秋时魏 降的故事说明_______;第四句用西汉赵冲国的故事希望______;第七句用东汉窦宪的故事 激励________。 5.默写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参考答案】 1.借代 以汉代唐 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 2.地理位置的重要 山隘的险峻 3.魏大为灭匈奴而从军 希望魏大大败匈奴,立功而返 4.魏大从军是以天下为己任 魏大从军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魏大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魏大扬我大唐国威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送梁六自洞庭山作① 【唐】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②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③。 【注释】 ①梁六:即潭州刺史粱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诗人此时谪居岳州(巴陵)。此诗为送别之 作。②孤峰: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其孤峰突起,景色秀丽。关于君山的传说很多,一说它是 湘君姊妺游息之所:一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③心随湖水共悠悠:自己的心潮 随着浩淼无际的湖水悠悠不息 【文学知识】 张说(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自武后时代起历任四朝,玄宗时任中书令。盛唐前 期文学界的领袖人物。诗作语言质朴,情调豪放自信。 【参考译文】 友人离开,征帆远去,气蒸云梦的洞庭湖上,那座天天看到的美丽的君山竞然漂浮在湖水上 听说山中神仙虚无缥缈不可相见,我的心潮却随着浩淼无际的湖水悠悠不息 【阅读训练】 1.首句中的“秋”字,一方面点明送别的季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借以表达 2第二句中的“峰”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用一“孤”字,其作用是 3.第三句中的“不可接”,既指有关君山的传说的,又指 4有人说此诗结句“心随湖水共悠悠”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请作简要分析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送梁六·自洞庭山作① 【唐】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②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③。 【注释】 ①梁六:即潭州刺史粱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诗人此时谪居岳州(巴陵)。此诗为送别之 作。②孤峰: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其孤峰突起,景色秀丽。关于君山的传说很多,一说它是 湘君姊妹游息之所;一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③心随湖水共悠悠:自己的心潮 随着浩淼无际的湖水悠悠不息。 【文学知识】 张说(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自武后时代起历任四朝,玄宗时任中书令。盛唐前 期文学界的领袖人物。诗作语言质朴,情调豪放自信。 【参考译文】 友人离开,征帆远去,气蒸云梦的洞庭湖上,那座天天看到的美丽的君山竟然漂浮在湖水上。 听说山中神仙虚无缥缈不可相见,我的心潮却随着浩淼无际的湖水悠悠不息。 【阅读训练】 1.首句中的“秋”字,一方面点明送别的季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借以表达______。 2.第二句中的“峰”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用一“孤”字,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第三句中的“不可接”,既指有关君山的传说的______,又指________。 4.有人说此诗结句“心随湖水共悠悠”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