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冲刺套卷01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禅位阐释忌惮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B疏浚黢黑逡巡怙恶不悛岁月如梭 C弹劾垓下隔阂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D忏悔侮辱倒霉诲人不倦风雨如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部署 倍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及 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国宝”南迁。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 这项 的文物大迁徙工程。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 于贵州安顺 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恙。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悸。 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 愈挺愈直了!” A、史无前例埋藏不过确乎 B、绝无仅有藏匿但是反而 C、绝无仅有埋藏但是反而 D、史无前例藏匿不过确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如今只要随意翻开一本介绍超导理论的书,你都会发现某位科学家的名字,编著者无一例外地将 他提出的“超导学说”尊奉为金科玉律 B、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帜,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 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期 、根据洪昭光教授讲稿编纂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曾经有68种“手抄本”风靡全国,一时洛阳 纸贵,“保健长寿”成为热门话题 D、“日本右翼所担心的是被孤立,而不在乎被我们批判”,如果我们在斗争中扩大了批判范围,那 对右翼来说则是“正中下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B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C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一一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永恒!这不是虚无,而是 开始! D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的内心深处展现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1 2010 届高考——语文冲刺套卷 01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禅.位 阐.释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B 疏浚. 黢.黑 逡.巡 怙恶不悛. 岁月如梭. C 弹劾. 垓.下 隔阂. 言简意赅. 骇.人听闻 D 忏悔. 侮.辱 倒霉. 诲.人不倦 风雨如晦.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部署 倍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及 B 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 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 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 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国宝”南迁。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作者承接了 这项 的文物大迁徙工程。1939 年 2 月,他们将部分“国宝” 于贵州安顺 严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恙。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悸。 , 在万里辗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 愈挺愈直了!” A、史无前例 埋藏 不过 确乎 B、绝无仅有 藏匿 但是 反而 C、绝无仅有 埋藏 但是 反而 D、史无前例 藏匿 不过 确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如今只要随意翻开一本介绍超导理论的书,你都会发现某位科学家的名字,编著者无一例外地将 他提出的“超导学说”尊奉为金科玉律 ....。 B、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帜 ....,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 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期。 C、根据洪昭光教授讲稿编纂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曾经有 68 种“手抄本”风靡全国,一时洛阳.. 纸贵..,“保健长寿”成为热门话题。 D、“日本右翼所担心的是被孤立,而不在乎被我们批判”,如果我们在斗争中扩大了批判范围,那 对右翼来说则是“正中下怀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B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C 现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永恒!这不是虚无,而是 开始! D 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的内心深处展现。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 C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伤”。据天文学家称,即 使是满月一至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②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帮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 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 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③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④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 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 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 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 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⑤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 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 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1、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 2、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掘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富,并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3、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2
2 B 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 C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 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①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伤”。据天文学家称,即 使是满月一至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②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帮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 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 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③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④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 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 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 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 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 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⑤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 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 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1、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 “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 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2、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 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 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掘遮丑而趋于尽美 C 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富,并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 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3、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 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 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 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 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 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言语,完成11-14题。 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 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 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 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 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 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 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收,乃 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 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 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素悍勇而轻齐/蟹六跪而三螯 B.遂成竖子之名/古之人不余欺也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的一组是( A.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B.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C.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D.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 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 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 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 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3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言语,完成 11—14题。 孙 膑 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 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 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 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 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 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 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收,乃 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 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 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 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 ③筹策:谋划。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蹶: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素悍勇而轻齐 / 蟹六跪而三螯 B.遂成竖子之名 / 古之人不余欺也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膑“能行”和“能言”的一组是 ( ) A.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B.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C.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D.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 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 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 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 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第Ⅱ卷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②、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译文 ③、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17、名句填空 ①、令初下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筋 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2分」 ③、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雨的四季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 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 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 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奏才能蝗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 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 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 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 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 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 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的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 恐后的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 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
4 第Ⅱ卷 四、21 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译文: ②、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译文: ③、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译文: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 分)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 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 分) 17、名句填空 ①、令初下, , 。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蚓无爪牙之利,筋 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2 分) ③、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2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雨的四季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 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 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 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奏才能蝗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 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 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 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 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 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 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的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 恐后的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 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
端庄而又深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 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 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 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 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 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 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 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水淅淅 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 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荡的时 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 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能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 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地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 银柱降了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了柔软的雪被,地上的 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 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 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 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 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文章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答: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20、文章的最后,“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作者爱恋雨 的理由是什么? 答 21、从下列题材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①试析《雨的四季》的艺术手法 ②谈谈《雨的四季》的构思技巧
5 端庄而又深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 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 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 田 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 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 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 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 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水淅淅 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 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荡的时 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 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能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 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地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 银柱降了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了柔软的雪被,地上的 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 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 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 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 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8、文章第 2 自然段画横线的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季雨的特点。 答: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20、文章的最后,“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结合全文,作者爱恋雨 的理由是什么? 答: 21、从下列题材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① 试析《雨的四季》的艺术手法 ② 谈谈《雨的四季》的构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