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E9求K9 △,G9=-2EF RT 9= In Ke △,G8=-RTInKe zF Ea与K©所处的状态不同,E处于标准态,Ke 处于平衡态,只是△,G9将两者从数值上联系在 一起。 4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2) 从 求 ln RT E K zF = E K r m = − G RT K ln = − r m G zE F 与 所处的状态不同, 处于标准态, 处于平衡态,只是 将两者从数值上联系在 一起。 E K E r m G K
(3)E,△,Gm和K⊙与电池反应的关系 例如: ①H2(p°)HC2(p)→2Ht(a+)+2C(a.) ②1/2H2(p)+1/2Cl2(p°)→H(a+)+Cr(a) E-E0-RTIdid E:=E0-RTInd.d. 2F F E=E2 AG (1)=-2EF △Gn(2)=-EF △Gm(1)=2△,Gm(2) 9= InK9 Ke=(K9)2 2F 4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3) E , 和 与电池反应的关系 r m r m = − = − G EF G EF (1) 2 (2) r m r m = G G (1) 2 (2) 1 1 2 2 ln ln 2 RT RT E K E K F F = = 2 1 2 K K = ( ) 2 2 1 2 ln ln 2 RT RT E E a a E E a a F F = − = − + − + − E E 1 2 = 例如: ① H2 ( )+Cl2 ( )→2H+ (a+ )+2Cl- (a- ) ② 1/2H2 ( )+1/2Cl2 ( )→H+ (a+ )+Cl- (a- ) p p p p (3) E , r mG 和 K 与电池反应的关系
(4) 从E和票, 求4Hm和4Sm dG -SdT Vdp =-AS A G=-zEF []=4 △Sm=zf 7 0.=A= △,Hm=△,Gnm+TA,Sm=-zEF+zFT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4) 从E和 求rHm和rSm ( ) p E T r m r m r m p E H zEF zFT T G T S = − + + = d d d G S T V p = − + r m ( ) p zEF S T − = − R r m p E Q T S zFT T = = p G S T = − ( ) p G S T = − r m p E S zF T = = − r m G zEF
7.5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界面电势差 外电位、表面电势和内电位 电极与溶液间的电位差 电动势的值 E值为什么可以测量 准确断路 4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7.5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界面电势差 外电位、表面电势和内电位 电极与溶液间的电位差 电动势的值 E值为什么可以测量 准确断路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界面电势差 在金属与溶液的界面上,由于正、负离子静电吸引 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结果,溶液中的反离子只有一部分 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二个离子厚度称 为紧密层; 另一部分离子按一定的浓 度梯度扩散到本体溶液中, 称为扩散层。紧密层和扩散 层构成了双电层。金属表面 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即 为界面电势差。 扩散汉电层模型 4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25/5/13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界面电势差 在金属与溶液的界面上,由于正、负离子静电吸引 和热运动两种效应的结果,溶液中的反离子只有一部分 紧密地排在固体表面附近,相距约一、二个离子厚度称 为紧密层; 另一部分离子按一定的浓 度梯度扩散到本体溶液中, 称为扩散层。紧密层和扩散 层构成了双电层。金属表面 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即 为界面电势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