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没有文字记载出现的时候,历史是人们以口耳相传的方法来保存与流 传的。这些内容后来被文字记录下来以后便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我国古 代文献中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我们虽然很难把这些传说和考古资料 印证,从而构成一个严密的可信的古史系统,但是透过这些传说却可以看出 我国原始时代的大概的社会面貌。 关于远古时代的朦胧记忆 世界如何诞生,人类怎样出现,这是古人很感兴趣的问题。屈原在《天 问》篇里开头就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他 将历史追寻到了天地未分、混沌无垠的时期。相传人是由女娲用黄土合泥捏 出来的,屈原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之身又是谁做的呢,屈原 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当然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对于人类起源问题作出正确 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的人对于远古时代先民的生活情况有一些正确的推测。《韩 非子·五蠹》篇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 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林 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有巢氏和燧人氏的情况显然和旧石器 时代相符合。《礼记·礼运》篇也说那个时代“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 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关于那个时代社会组织 情况,《吕氏春秋·恃君》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 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 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对远古时代婚姻和社会的 情况作了正确的说明。 在古史传说里常把农业耕作的起源追溯到神农氏和烈山氏,认为神农氏 制造了耒耜并教民耕作,种植各种谷物,烈山氏有一位很能干的子弟,名叫 柱,他“能殖百谷百蔬”。我国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有了农作,神农氏 和烈山氏可能是那个时代以善于农耕而著称的氏族。在稍后的传说里还有一 位伏羲氏,《易·系辞》下篇说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伏羲氏应当是一个善于占卜并以 渔猎著称的氏族。相传与伏羲氏结为夫妻的女娲曾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可见女娲所在的氏 族对于自然的斗争取得过辉煌成绩。 《国词·鲁语》上 《淮南子·览冥训》
第五节 我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没有文字记载出现的时候,历史是人们以口耳相传的方法来保存与流 传的。这些内容后来被文字记录下来以后便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我国古 代文献中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我们虽然很难把这些传说和考古资料一一 印证,从而构成一个严密的可信的古史系统,但是透过这些传说却可以看出 我国原始时代的大概的社会面貌。 一 关于远古时代的朦胧记忆 世界如何诞生,人类怎样出现,这是古人很感兴趣的问题。屈原在《天 问》篇里开头就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他 将历史追寻到了天地未分、混沌无垠的时期。相传人是由女娲用黄土合泥捏 出来的,屈原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之身又是谁做的呢,屈原 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当然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对于人类起源问题作出正确 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的人对于远古时代先民的生活情况有一些正确的推测。《韩 非子·五蠹》篇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 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 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有巢氏和燧人氏的情况显然和旧石器 时代相符合。《礼记·礼运》篇也说那个时代“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 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关于那个时代社会组织 情况,《吕氏春秋·恃君》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 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 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对远古时代婚姻和社会的 情况作了正确的说明。 在古史传说里常把农业耕作的起源追溯到神农氏和烈山氏,认为神农氏 制造了耒耜并教民耕作,种植各种谷物,烈山氏有一位很能干的子弟,名叫 柱,他“能殖百谷百蔬”①。我国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有了农作,神农氏 和烈山氏可能是那个时代以善于农耕而著称的氏族。在稍后的传说里还有一 位伏羲氏,《易·系辞》下篇说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伏羲氏应当是一个善于占卜并以 渔猎著称的氏族。相传与伏羲氏结为夫妻的女娲曾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①,可见女娲所在的氏 族对于自然的斗争取得过辉煌成绩。 ① 《国词·鲁语》上。 ① 《淮南子·览冥训》
黄帝和炎帝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氏娶于有嬌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 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按照这个说 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嬌氏繁衍岀来的。黄、炎两族最 初居住在今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后来逐渐东移。黄帝族的迁徙路线偏北些, 东渡黄河以后,沿着中条山、太行山的山边地带直到今冀北地区。炎帝族的 迁徙路线稍偏南,顺着渭水和黄河两岸发展到今河南以及冀南、鲁东北一带。 他们在迁徙过程中曾与所迁地区的土著部落发生过斗争,《史记·五帝本纪》 说黄帝族曾经“北逐荤粥”,《逸周书·尝麦》说炎帝族和原居于鲁、豫· 带的蚩尤族发生激烈冲突,并被蚩尤族打败。黄帝族应炎帝族的请求而与蚩 尤族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 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蚩尤族曾和少昊族关系密切,所以黄帝 族亦和处于东方的太昊、少昊两族作战,并贏得胜利 黄帝族打败蚩尤族以后,和太昊、少昊两族修好关系,在中原地区扩大 了影响,但炎帝族却图谋与之争夺在各个部落间的主导地位,于是黄帝便“修 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嫗、虎,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阪泉之战先后进行了三次,炎帝族战败并归服了 黄帝。此后,黄帝族与炎帝族联合,在我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 影响日益广泛。 新石器时代后期,黄帝族的影响更加扩大。战国秦汉间人对黄帝族的发 展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司马迁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史记·五帝本纪》里 叙述了这样一个系统 黄帝T玄器一蚧极一高辛〔帝喾〕士放勋〔帝尧 昌意一高阳〔帝颛顼〕一穷蝉一敬康一句望一桥牛 替叟一重华〔帝舜〕 我国上古时代,人名、族名和地名常常合而为一。上面这个系统里的名 称绝大多数都不应当视为某一个人的名字,而应当作为族名来认识。相传黄 帝25子,实即由黄帝族繁衍出来的25个氏族。我国古代文献里,几乎众口 辞地盛赞黄帝的巨大影响,很可能在那个时代已经形成了以黄帝族为核心 的部落联盟。在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中,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被尊称为五帝,是最有影响的部落联盟首领。 《史记·五帝本纪》
二 黄帝和炎帝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 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按照这个说 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黄、炎两族最 初居住在今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后来逐渐东移。黄帝族的迁徙路线偏北些, 东渡黄河以后,沿着中条山、太行山的山边地带直到今冀北地区。炎帝族的 迁徙路线稍偏南,顺着渭水和黄河两岸发展到今河南以及冀南、鲁东北一带。 他们在迁徙过程中曾与所迁地区的土著部落发生过斗争,《史记·五帝本纪》 说黄帝族曾经“北逐荤粥”,《逸周书·尝麦》说炎帝族和原居于鲁、豫一 带的蚩尤族发生激烈冲突,并被蚩尤族打败。黄帝族应炎帝族的请求而与蚩 尤族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 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蚩尤族曾和少昊族关系密切,所以黄帝 族亦和处于东方的太昊、少昊两族作战,并赢得胜利。 黄帝族打败蚩尤族以后,和太昊、少昊两族修好关系,在中原地区扩大 了影响,但炎帝族却图谋与之争夺在各个部落间的主导地位,于是黄帝便“修 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①。阪泉之战先后进行了三次,炎帝族战败并归服了 黄帝。此后,黄帝族与炎帝族联合,在我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 影响日益广泛。 新石器时代后期,黄帝族的影响更加扩大。战国秦汉间人对黄帝族的发 展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司马迁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史记·五帝本纪》里 叙述了这样一个系统: 我国上古时代,人名、族名和地名常常合而为一。上面这个系统里的名 称绝大多数都不应当视为某一个人的名字,而应当作为族名来认识。相传黄 帝 25 子,实即由黄帝族繁衍出来的 25 个氏族。我国古代文献里,几乎众口 一辞地盛赞黄帝的巨大影响,很可能在那个时代已经形成了以黄帝族为核心 的部落联盟。在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中,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被尊称为五帝,是最有影响的部落联盟首领。 ① 《史记·五帝本纪》
颛顼和帝喾 在黄帝族所繁衍的众多子族中,颛顼与帝喾是时代较早的最著名的两 支 颛顼又称高阳氏,帝喾又称高辛氏。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史克说他们各 有“才子八人”①,即八个著名的氏族。这些氏族的名称在古文献中有不同的 记载,《山海经》记载颛顼子族的名称有伯服、季禺、淑士、老童、中轮、 欢头等。许多古文献中认为帝俊就是帝喾。《山海经·大荒南经》说帝俊有 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并曾“生十日”,“生月十有二”。大概 帝喾是很早就以干支为名称的氏族。 颛顼和帝喾的时代曾经对社会上的一些制度进行改革。相传颛顼“依鬼 神以制义,治气以教民,洁诚以祭祀”。那个时代的宗教正由低级向高级发 展,颛顼顺应了这种形势,“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 改变了以前“家为巫史”人人都能与神灵交往的局面,使宗教祭祀专业化。 颛顼的这些改革后来被称为“绝地天通”。颛顼的一些改革是当时社会结构 发生变化的反映。《淮南子·齐俗训》载“帝颛顼之法,妇人不辟男子于路 者,拂之于四达之衢”,女子若在路上不小心碰撞了男人,便会带来晦气 所以要在通衢举行除凶去垢的祓禳仪式。颛顼的这项规定反映了当时社会上 男尊女卑的情况。据《史记·五帝本纪》说,帝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可见他是一位兼司神职的部落联盟首领。帝喾继续了颛顼的作为,胜祭祀与 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结合起来。 颛顼和帝喾曾经与共工族有过激烈的斗争。《淮南子·天文训》说:“昔 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原 道训》说:“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这 场斗争延续了很久,直到舜和禹的时期才告结束 ①《左传》文公18年 《大戴礼记·五帝德》 《国语·楚语》下篇引《周书》说重和黎两人受顓顼之命改变了以前祭祀因无人专司其责而陷于混乱的 局面,断绝了普通民众与天神相通之道
三 颛顼和帝喾 在黄帝族所繁衍的众多子族中,颛顼与帝喾是时代较早的最著名的两 支。 颛顼又称高阳氏,帝喾又称高辛氏。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史克说他们各 有“才子八人”①,即八个著名的氏族。这些氏族的名称在古文献中有不同的 记载,《山海经》记载颛顼子族的名称有伯服、季禺、淑士、老童、中轮、 欢头等。许多古文献中认为帝俊就是帝喾。《山海经·大荒南经》说帝俊有 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并曾“生十日”,“生月十有二”。大概 帝喾是很早就以干支为名称的氏族。 颛顼和帝喾的时代曾经对社会上的一些制度进行改革。相传颛顼“依鬼 神以制义,治气以教民,洁诚以祭祀”②。那个时代的宗教正由低级向高级发 展,颛顼顺应了这种形势,“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③, 改变了以前“家为巫史”人人都能与神灵交往的局面,使宗教祭祀专业化。 颛顼的这些改革后来被称为“绝地天通”。颛顼的一些改革是当时社会结构 发生变化的反映。《淮南子·齐俗训》载“帝颛顼之法,妇人不辟男子于路 者,拂之于四达之衢”,女子若在路上不小心碰撞了男人,便会带来晦气, 所以要在通衢举行除凶去垢的祓禳仪式。颛顼的这项规定反映了当时社会上 男尊女卑的情况。据《史记·五帝本纪》说,帝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可见他是一位兼司神职的部落联盟首领。帝喾继续了颛顼的作为,胜祭祀与 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结合起来。 颛顼和帝喾曾经与共工族有过激烈的斗争。《淮南子·天文训》说:“昔 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原 道训》说:“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这 场斗争延续了很久,直到舜和禹的时期才告结束。 ① 《左传》文公 18 年。 ② 《大戴礼记·五帝德》。 ③ 《国语·楚语》下篇引《周书》说重和黎两人受颛顼之命改变了以前祭祀因无人专司其责而陷于混乱的 局面,断绝了普通民众与天神相通之道
四唐尧和虞舜 尧,名放勋,号陶唐,所以又称唐尧,是帝喾以后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 尧的时期,自然灾害严重,社会也不安定,尧就采取措施进行各种斗争,“使 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 下杀j输,断修蛇于洞庭,禽封稀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尧 还命令羲氏、和氏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以制定历法。尧治理天下注重家 族的作用,做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性昭明 协和万邦”,使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更加巩固,取得了很大成功,尧 也因此而受到广泛的爱戴 尧的时期开始实行禅让制度。他在位的时候,洪水泛滥成灾,“四岳 推荐鲧负责治水,尧认为鲧品德不好而无法担此重任,可是在“四岳”的坚 持下鲧还是被任命前往。尧在年老的时候,让“四岳”推荐继承人,大家 致推荐舜。尧便采取各种办法对舜进行考验和培养,证明舜确实合格以后才 把权力让给他。此后,又过了二十多年尧才去世。舜正式继位以前,曾把权 力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之南。然而天下诸侯和民众却不信任 丹朱,而拥戴舜。在这种情况下,舜才正式继位 继尧而起的舜,名重华,号有虞氏,所以又称虞舜。舜是冀州之人,出 身微贱,曾在历山种过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之滨做过陶器,在寿丘做 过家俱,在负夏做过买卖。舜所在的应当是一个既善于农耕渔猎,又善于制 陶手工的氏族。舜继位以后,部落联盟更加发展,高辛氏和高阳氏的许多首 领都被舜所任命。据《尚书·尧典》记载,舜还命禹为“司空”,主持治理 洪水、平定水土的事情;命弃为“后稷”,主持谷物播种;命契为“司徒 主持教化;命皋陶为“士”,主持刑罚。这些官职的任命虽然未必实有其事, 但却反映了舜与各部落的广泛联系和受到尊崇的情况。 作为部落联盟首领,舜已经拥有了很大权力。当时有浑敦、穷奇、梼杌、 饕餮四个凶族,尧拿他们没有办法,舜在位的时候把这四个凶族流放到边远 地区,对其它一些不听命令的氏族和部落,如共工、欢兜、三苗等,舜也都 加以处理,还将治水无功的鲧放逐到羽山。舜年老的时候,将权位让给禹 又过了17年才去世。禹在正式继位以前,仿禅让故事,把权位谦让给舜子商 均,自己避居于阳城,但是诸侯们依然拥戴禹,禹这才正式继位 在我国古盛的传说时代,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杰出人物。禹的时期社会 正经历着由野蛮迈向文明的巨大变革。古人曾用“大同”与“小康”来对比 巨大变革前后的情况。《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我国上古时代的原始民主平等精神 与“大同”所揭示的道德观念是吻合的。禹以后的“小康”时代,情况就有 了明显变化。《礼记·礼运》篇说:“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 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 ①《淮南子·本经训》。 《尚书·尧典》
四 唐尧和虞舜 尧,名放勋,号陶唐,所以又称唐尧,是帝喾以后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 尧的时期,自然灾害严重,社会也不安定,尧就采取措施进行各种斗争,“使 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 下杀 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①。尧 还命令羲氏、和氏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以制定历法。尧治理天下注重家 族的作用,做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性昭明, 协和万邦”②,使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更加巩固,取得了很大成功,尧 也因此而受到广泛的爱戴。 尧的时期开始实行禅让制度。他在位的时候,洪水泛滥成灾,“四岳” 推荐鲧负责治水,尧认为鲧品德不好而无法担此重任,可是在“四岳”的坚 持下鲧还是被任命前往。尧在年老的时候,让“四岳”推荐继承人,大家一 致推荐舜。尧便采取各种办法对舜进行考验和培养,证明舜确实合格以后才 把权力让给他。此后,又过了二十多年尧才去世。舜正式继位以前,曾把权 力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之南。然而天下诸侯和民众却不信任 丹朱,而拥戴舜。在这种情况下,舜才正式继位。 继尧而起的舜,名重华,号有虞氏,所以又称虞舜。舜是冀州之人,出 身微贱,曾在历山种过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之滨做过陶器,在寿丘做 过家俱,在负夏做过买卖。舜所在的应当是一个既善于农耕渔猎,又善于制 陶手工的氏族。舜继位以后,部落联盟更加发展,高辛氏和高阳氏的许多首 领都被舜所任命。据《尚书·尧典》记载,舜还命禹为“司空”,主持治理 洪水、平定水土的事情;命弃为“后稷”,主持谷物播种;命契为“司徒”, 主持教化;命皋陶为“士”,主持刑罚。这些官职的任命虽然未必实有其事, 但却反映了舜与各部落的广泛联系和受到尊崇的情况。 作为部落联盟首领,舜已经拥有了很大权力。当时有浑敦、穷奇、梼杌、 饕餮四个凶族,尧拿他们没有办法,舜在位的时候把这四个凶族流放到边远 地区,对其它一些不听命令的氏族和部落,如共工、欢兜、三苗等,舜也都 加以处理,还将治水无功的鲧放逐到羽山。舜年老的时候,将权位让给禹, 又过了 17 年才去世。禹在正式继位以前,仿禅让故事,把权位谦让给舜子商 均,自己避居于阳城,但是诸侯们依然拥戴禹,禹这才正式继位。 在我国古盛的传说时代,禹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杰出人物。禹的时期社会 正经历着由野蛮迈向文明的巨大变革。古人曾用“大同”与“小康”来对比 巨大变革前后的情况。《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我国上古时代的原始民主平等精神 与“大同”所揭示的道德观念是吻合的。禹以后的“小康”时代,情况就有 了明显变化。《礼记·礼运》篇说:“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 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 ① 《淮南子·本经训》。 ② 《尚书·尧典》
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 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 仁讲义,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把 禹作为小康之世的第一位代表人物,的确慧眼独具,是很有道理的。禹是站 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从禹之后,我国古代社会就跨进了文明时代
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 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 仁讲义,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把 禹作为小康之世的第一位代表人物,的确慧眼独具,是很有道理的。禹是站 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从禹之后,我国古代社会就跨进了文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