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圆雕人头、宝鸡北首岭出土的船形陶壶、湖北荆州天门出土的小鸟骑小 狗的陶塑、青海大通后子河出土的黄陶瓮浮雕裸体女像等都是典型的作品。 属于红山文化的牛河梁和东山嘴遗址出土的女神雕塑,人体比例适度,肌肤 富有质感,较准确地表现了女性特征,已有较高水平。新石器时代后期涌现 出不少以神化了的龙、龟、鳖等动物造型和兽面图案为题材的玉石雕刻,风 格质朴而豪放。 4原始宗教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萌芽的原始宗教在新石器时代有了较快的发展, 原始宗教观念存在着大量的落后、闭塞、愚昧的成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对于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迈向野蛮 时代的进程来说,原始宗教也有一些历史进步的因素。 新石器时代的祭祀场所多建筑在山顶上,如浙江余杭安溪乡瑶山所发现 的良渚文化的祭坛就建在瑶山山顶,由里外三层组成布局规整的祭坛,辽宁 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座落在大凌河西岸山梁正中的突出台地上, 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红山文化女神庙也建在山顶。湛蓝的天空以其深邃 与浩瀚而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将祭祀场所安排在山上,当是人们认为这里 距“天国”比较近的缘故。上海青浦福泉山和浙江余杭反山都发现有良渚文 化时期的人们为祭祀而用人工筑成的土山,表现了对“天国”的执着向往。 占卜习俗是当时人们对于自然与社会进行探索的一种特殊方式。新石器时代 文化的许多遗址发现有占卜用的甲骨。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有11 座属于大、中型的墓葬随葬龟甲20件,龟甲或有穿孔,或涂朱彩,或在甲壳 内放置小如豆、大似樱桃的砂粒。江苏邳县大墩子发现的大汶口时期的342 座墓葬中有15座随葬龟甲16副。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208座墓葬有4座 随葬龟甲。山东荏平尚庄大汶口文化15座墓葬和河南淅川下王岗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22座墓葬各有1座随葬龟甲。所发现的这些龟甲都经过加工处理,有 穿孔,多数内装骨针、骨锥或石子。安徽含山凌家滩的新石器时代晩期墓葬 出土有通体精磨的玉龟,其背甲和腹甲中间夹一件玉板,上有表示天圆地方 观念的图形,与占卜和八卦有关。玉龟放置在死者胸部,这个人生前应当是 专司巫卜的人员。这些情况反映了当时人们有浓厚的龟灵观念。 新石器时代的迷信与科学常混杂一起而难以区分,在原始的宗教观念中 往往有某些积极成分。如果说当时的占卜有表现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思考的 面,那么原始巫术则多少含有人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斗争的积极意义。新石 器时代的巫术主要有驱除魔鬼、诅咒敌人、比拟模仿等形式,施行巫术者最 初可能是氏族内的长者、酋长或其它有威望的人,以后才出现了专门化的巫 师。《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上古时代人们驱除旱魔的咒语是:“令曰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认为要让旱魃向北退去,必须首先开挖沟 渠。这显然蕴含了人们向旱灾进行斗争的经验。相传上古时代的伊耆氏曾首 先倡导举行以祭祀农神为主的蜡祭,还要迎接猫神和虎神,因为它们可以吃 掉祸害庄稼的田鼠和野兽。蜡祭时的祝辞是:“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 毋作,草木归其泽!”°表面看来这是对神灵的祈求,实际上却是农业生产过 程中的整治田地、中耕除草、防涝治虫等农事经验的总结。甘肃秦安大地湾 《礼记·郊特牲》
骨质圆雕人头、宝鸡北首岭出土的船形陶壶、湖北荆州天门出土的小鸟骑小 狗的陶塑、青海大通后子河出土的黄陶瓮浮雕裸体女像等都是典型的作品。 属于红山文化的牛河梁和东山嘴遗址出土的女神雕塑,人体比例适度,肌肤 富有质感,较准确地表现了女性特征,已有较高水平。新石器时代后期涌现 出不少以神化了的龙、龟、鳖等动物造型和兽面图案为题材的玉石雕刻,风 格质朴而豪放。 4 原始宗教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萌芽的原始宗教在新石器时代有了较快的发展, 原始宗教观念存在着大量的落后、闭塞、愚昧的成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对于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迈向野蛮 时代的进程来说,原始宗教也有一些历史进步的因素。 新石器时代的祭祀场所多建筑在山顶上,如浙江余杭安溪乡瑶山所发现 的良渚文化的祭坛就建在瑶山山顶,由里外三层组成布局规整的祭坛,辽宁 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座落在大凌河西岸山梁正中的突出台地上, 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红山文化女神庙也建在山顶。湛蓝的天空以其深邃 与浩瀚而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将祭祀场所安排在山上,当是人们认为这里 距“天国”比较近的缘故。上海青浦福泉山和浙江余杭反山都发现有良渚文 化时期的人们为祭祀而用人工筑成的土山,表现了对“天国”的执着向往。 占卜习俗是当时人们对于自然与社会进行探索的一种特殊方式。新石器时代 文化的许多遗址发现有占卜用的甲骨。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有 11 座属于大、中型的墓葬随葬龟甲 20 件,龟甲或有穿孔,或涂朱彩,或在甲壳 内放置小如豆、大似樱桃的砂粒。江苏邳县大墩子发现的大汶口时期的 342 座墓葬中有 15 座随葬龟甲 16 副。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 208 座墓葬有 4 座 随葬龟甲。山东荏平尚庄大汶口文化 15 座墓葬和河南淅川下王岗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 22 座墓葬各有 1 座随葬龟甲。所发现的这些龟甲都经过加工处理,有 穿孔,多数内装骨针、骨锥或石子。安徽含山凌家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 出土有通体精磨的玉龟,其背甲和腹甲中间夹一件玉板,上有表示天圆地方 观念的图形,与占卜和八卦有关。玉龟放置在死者胸部,这个人生前应当是 专司巫卜的人员。这些情况反映了当时人们有浓厚的龟灵观念。 新石器时代的迷信与科学常混杂一起而难以区分,在原始的宗教观念中 往往有某些积极成分。如果说当时的占卜有表现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思考的 一面,那么原始巫术则多少含有人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斗争的积极意义。新石 器时代的巫术主要有驱除魔鬼、诅咒敌人、比拟模仿等形式,施行巫术者最 初可能是氏族内的长者、酋长或其它有威望的人,以后才出现了专门化的巫 师。《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上古时代人们驱除旱魔的咒语是:“令曰: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认为要让旱魃向北退去,必须首先开挖沟 渠。这显然蕴含了人们向旱灾进行斗争的经验。相传上古时代的伊耆氏曾首 先倡导举行以祭祀农神为主的蜡祭,还要迎接猫神和虎神,因为它们可以吃 掉祸害庄稼的田鼠和野兽。蜡祭时的祝辞是:“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 毋作,草木归其泽!”①表面看来这是对神灵的祈求,实际上却是农业生产过 程中的整治田地、中耕除草、防涝治虫等农事经验的总结。甘肃秦安大地湾 ① 《礼记·郊特牲》
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绘有地画的房基。地画正中绘有手持棍棒类器物作扑打状 的男女两人,其下方绘黑线长方框,框内画两个头形近圆、身躯椭圆的动物。 动物头上有向后弯曲的触角,身上有弧线斑纹,下有弯曲长腿和长尾,似为 蝼蛄螟蜮一类危害农作物的昆虫。两虫被黑框围住,可能表示已被降服。这 幅地画是相当珍贵的巫师降鬼图。当时巫术所呼唤的神灵的威力实际上是人 类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的能力的曲折表现
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绘有地画的房基。地画正中绘有手持棍棒类器物作扑打状 的男女两人,其下方绘黑线长方框,框内画两个头形近圆、身躯椭圆的动物。 动物头上有向后弯曲的触角,身上有弧线斑纹,下有弯曲长腿和长尾,似为 蝼蛄螟蜮一类危害农作物的昆虫。两虫被黑框围住,可能表示已被降服。这 幅地画是相当珍贵的巫师降鬼图。当时巫术所呼唤的神灵的威力实际上是人 类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的能力的曲折表现
第四节古代文明的曙光 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代社会逐渐由野蛮时 代向文明时代迈进,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都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这个阶 段,许多英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贫富分化与阶级的萌芽 在基本平等的情况下,氏族首领凭借其权力往往拥有较多的物质财富, 扩大私有财产的范围,成为氏族的权贵。这种贫富分化的现象在新石器时代 中期就已显露端倪。大汶口文化中、晩期的墓地上,墓葬和葬具的规模、随 葬品的多寡与质量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别。不少墓葬墓穴狭小,仅能容尸 随葬品很少,甚至有空无一物者。但埋葬一老年女性的10号墓却不仅有很大 的墓穴,而且有内壁涂朱的棺和用原木卧叠构成的椁,随葬有用77个单件组 成的三串装饰品、玉臂环、玉指环、玉铲、象牙筒、骨雕筒、象牙梳等精美 饰物和用具,还有各种陶器90多件。齐家文化是继马家窑文化发展而来的 在马家窑文化时期,其墓葬还没有发现随葬品严重不均的现象,墓葬规模 葬具也大体一致。到了齐家文化时期情况就有了很大变化,甘肃武威娘娘台 齐家文化遗址共发现88座墓葬,一般规模都很小,只有一两件随葬的陶器, 有的小墓甚至空无所有,但有一座成人合葬墓,随葬品多达43件,其中各式 精美陶器有37件,有一座3人合葬墓,除随葬7件陶器外,还有玉璧83件、 玉璜1件、小石子304颗。甘肃永靖大何庄、秦魏家以及娘娘台的齐家文化 遗址都用羊头、羊下颌骨或猪下颌骨随葬,仅猪下颌骨就有590多块,但是 各墓数量不均,多者68块,少者仅1块。齐家文化时期社会上的贫富不均已 经成了普遍现象。 考古发现所见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社会地位悬殊的情况说明阶级已经萌 芽。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用人牲为房屋奠基的习俗。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 遗址的15座房基发现奠基人牲27人,有的埋在墙基下,有的在房基或房基 外侧的散水下,还有的在泥墙中。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的一座奠基 坑就有人牲7具。用人殉葬的情况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就已经出现。江苏新沂 花厅大汶口文化遗址有一随葬品丰富的男性墓葬,在墓主脚下,横向并列随 葬有穿孔石斧和猪、狗的两名殉葬者。齐家文化为数不少的成年男女合葬墓, 最常见的葬式是男子仰身直肢,女子侧身屈肢并且面向男子。皇娘娘台遗址 有一男二女合葬墓3座,男子仰卧居中,两女性侧身俯贴于男子左右侧,下 肢后屈,面向男子。这类合葬墓的随葬品都比较丰富。一般认为这类合葬表 现了妻妾殉夫的关系。这类墓葬在山东兖州、江苏邳县和吴县、上海青浦 福建闽侯等地都有发现。历史上的阶级萌芽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 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男女合葬的情况正是阶级萌芽的反映
第四节 古代文明的曙光 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代社会逐渐由野蛮时 代向文明时代迈进,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都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这个阶 段,许多英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 贫富分化与阶级的萌芽 在基本平等的情况下,氏族首领凭借其权力往往拥有较多的物质财富, 扩大私有财产的范围,成为氏族的权贵。这种贫富分化的现象在新石器时代 中期就已显露端倪。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地上,墓葬和葬具的规模、随 葬品的多寡与质量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别。不少墓葬墓穴狭小,仅能容尸, 随葬品很少,甚至有空无一物者。但埋葬一老年女性的 10 号墓却不仅有很大 的墓穴,而且有内壁涂朱的棺和用原木卧叠构成的椁,随葬有用 77 个单件组 成的三串装饰品、玉臂环、玉指环、玉铲、象牙筒、骨雕筒、象牙梳等精美 饰物和用具,还有各种陶器 90 多件。齐家文化是继马家窑文化发展而来的, 在马家窑文化时期,其墓葬还没有发现随葬品严重不均的现象,墓葬规模、 葬具也大体一致。到了齐家文化时期情况就有了很大变化,甘肃武威娘娘台 齐家文化遗址共发现 88 座墓葬,一般规模都很小,只有一两件随葬的陶器, 有的小墓甚至空无所有,但有一座成人合葬墓,随葬品多达 43 件,其中各式 精美陶器有 37 件,有一座 3 人合葬墓,除随葬 7 件陶器外,还有玉璧 83 件、 玉璜 1 件、小石子 304 颗。甘肃永靖大何庄、秦魏家以及娘娘台的齐家文化 遗址都用羊头、羊下颌骨或猪下颌骨随葬,仅猪下颌骨就有 590 多块,但是 各墓数量不均,多者 68 块,少者仅 1 块。齐家文化时期社会上的贫富不均已 经成了普遍现象。 考古发现所见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社会地位悬殊的情况说明阶级已经萌 芽。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用人牲为房屋奠基的习俗。河南安阳后岗龙山文化 遗址的 15 座房基发现奠基人牲 27 人,有的埋在墙基下,有的在房基或房基 外侧的散水下,还有的在泥墙中。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的一座奠基 坑就有人牲 7 具。用人殉葬的情况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就已经出现。江苏新沂 花厅大汶口文化遗址有一随葬品丰富的男性墓葬,在墓主脚下,横向并列随 葬有穿孔石斧和猪、狗的两名殉葬者。齐家文化为数不少的成年男女合葬墓, 最常见的葬式是男子仰身直肢,女子侧身屈肢并且面向男子。皇娘娘台遗址 有一男二女合葬墓 3 座,男子仰卧居中,两女性侧身俯贴于男子左右侧,下 肢后屈,面向男子。这类合葬墓的随葬品都比较丰富。一般认为这类合葬表 现了妻妾殉夫的关系。这类墓葬在山东兖州、江苏邳县和吴县、上海青浦、 福建闽侯等地都有发现。历史上的阶级萌芽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 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男女合葬的情况正是阶级萌芽的反映
二社会观念的变革 新石器时代前期,人们在自然界面前的自由程度还很低,所以在社会观 念中缺乏对于崇高和力量的赞美,当时人们喜爱和自己亲近的动物、植物形 象,并用各种手法去表现它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后 期,人们在粗犷而可怖的自然现象面前不再只是迷惘和叹息,而是试图了解 它、征服它,对于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人物,大家便十分尊崇。夸父追日、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的传说就是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个时期的人们所敬慕的是英雄,是比自己更高 大、更神圣的东西。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器物上屡见云雷纹、饕餮纹等纹饰, 以繁复的回旋纹路突出了神人或神兽的巨眼,在其上的云雷纹中还有神面和 双眼,犹如天神在变幻莫测的云雷中俯视人间,其形象处于若隐若现之间, 显得非常神秘。良渚文化常见以神人兽面像为主题的纹饰。神人有倒梯形的 脸面,重圈形的眼睛,鼻下是布满上下相对利齿的阔嘴,头上戴有高耸宽大 的羽冠。神人腹部有巨眼、獠牙的兽面形象。神人双手直指神兽两眼,似乎 只是轻轻一点,就已经将神兽驯服。神人和神兽的形象毫无和善妩媚之态, 但却在狰狞与丑陋中表现出一种降龙伏虎般的威力之美。它能使人肃然,使 人敬畏。这种对神的尊崇实际上是对人世间权力的讴歌,是对英雄的颂扬。 关于战争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在新石器时代前期为了复仇而 进行的械斗和杀伐也存在,但毕竟数量不多,影响不大,可是在后期,以氏 族贵族的贪欲和权势欲为契机的战争却日益频繁。由于战争的需要,武器制 造也愈益精良。石峡文化的石钺和石镞,齐家文化的铜刀、铜匕和铜斧,都 是典型的杀伤武器。甘肃永昌鸳鸯池出土有石质和骨质的护臂,就是防御性 的护身武器。新石器时代后期墓葬中,骨架残缺、身首异位、缺臂少腿、首 躯不全的现象屡有所见。江苏邳县大墩子大汶口文化墓地发现一具腿部有箭 伤的骨架,箭头尚在腿骨中。残杀俘虏的现象在这个时期也多有所见。陕西 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6个灰坑中有凌乱的人骨架,放置极不整 齐,有一个灰坑中同放3具人架和两具兽架。河北邯郸涧沟龙山文化遗址有 个径约1.8米,深约0.6米的圆形葬坑,在一层红烧土下有10具人架,毫 无秩序地叠压一起,有的头骨上有被砍砸的痕迹。另有一个圆形葬坑埋人架 5具,放置凌乱,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呈挣扎状。同一遗址的一个烧灶周围 有4个人头骨,其上有明显的砍伤和剥头皮的痕迹。龙山文化中普遍存在的 乱葬坑,与氏族墓地正常埋葬者的情况形成显明对比。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 中的贵族墓葬往往随葬有斧钺之类的武器,以示其勇武。当时人们对于英雄 的崇拜也是对于战争的一种颂扬。 最初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近年在湖南澧县车溪乡发现有属于 屈家文化中期的城址。这座城址大体呈圆形,面积约7.65万平方米,由夯土 城墙、护城河以及东、南、北三座城门和城西南部的夯土台基等部分组成, 城墙现存最高处达3米以上。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的王城岗城址由东西并列的 两座略呈方形的小城组成,面积约2万平方米。呈正方形的平粮台城址,面 积约5万平方米。后岗城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属于山东龙山文化的城子 崖城址,略呈方形,面积约18万平方米。略呈方形的边线王城址,面积约 4.4万平方米。这些城市集中在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分布区并非偶 然,因为这里生产比较发达、地域平坦而便于交易、物质财富和知识文化比
二 社会观念的变革 新石器时代前期,人们在自然界面前的自由程度还很低,所以在社会观 念中缺乏对于崇高和力量的赞美,当时人们喜爱和自己亲近的动物、植物形 象,并用各种手法去表现它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后 期,人们在粗犷而可怖的自然现象面前不再只是迷惘和叹息,而是试图了解 它、征服它,对于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人物,大家便十分尊崇。夸父追日、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的传说就是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个时期的人们所敬慕的是英雄,是比自己更高 大、更神圣的东西。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器物上屡见云雷纹、饕餮纹等纹饰, 以繁复的回旋纹路突出了神人或神兽的巨眼,在其上的云雷纹中还有神面和 双眼,犹如天神在变幻莫测的云雷中俯视人间,其形象处于若隐若现之间, 显得非常神秘。良渚文化常见以神人兽面像为主题的纹饰。神人有倒梯形的 脸面,重圈形的眼睛,鼻下是布满上下相对利齿的阔嘴,头上戴有高耸宽大 的羽冠。神人腹部有巨眼、獠牙的兽面形象。神人双手直指神兽两眼,似乎 只是轻轻一点,就已经将神兽驯服。神人和神兽的形象毫无和善妩媚之态, 但却在狰狞与丑陋中表现出一种降龙伏虎般的威力之美。它能使人肃然,使 人敬畏。这种对神的尊崇实际上是对人世间权力的讴歌,是对英雄的颂扬。 关于战争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在新石器时代前期为了复仇而 进行的械斗和杀伐也存在,但毕竟数量不多,影响不大,可是在后期,以氏 族贵族的贪欲和权势欲为契机的战争却日益频繁。由于战争的需要,武器制 造也愈益精良。石峡文化的石钺和石镞,齐家文化的铜刀、铜匕和铜斧,都 是典型的杀伤武器。甘肃永昌鸳鸯池出土有石质和骨质的护臂,就是防御性 的护身武器。新石器时代后期墓葬中,骨架残缺、身首异位、缺臂少腿、首 躯不全的现象屡有所见。江苏邳县大墩子大汶口文化墓地发现一具腿部有箭 伤的骨架,箭头尚在腿骨中。残杀俘虏的现象在这个时期也多有所见。陕西 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 6 个灰坑中有凌乱的人骨架,放置极不整 齐,有一个灰坑中同放 3 具人架和两具兽架。河北邯郸涧沟龙山文化遗址有 一个径约 1.8 米,深约 0.6 米的圆形葬坑,在一层红烧土下有 10 具人架,毫 无秩序地叠压一起,有的头骨上有被砍砸的痕迹。另有一个圆形葬坑埋人架 5 具,放置凌乱,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呈挣扎状。同一遗址的一个烧灶周围 有 4 个人头骨,其上有明显的砍伤和剥头皮的痕迹。龙山文化中普遍存在的 乱葬坑,与氏族墓地正常埋葬者的情况形成显明对比。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址 中的贵族墓葬往往随葬有斧钺之类的武器,以示其勇武。当时人们对于英雄 的崇拜也是对于战争的一种颂扬。 最初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近年在湖南澧县车溪乡发现有属于 屈家文化中期的城址。这座城址大体呈圆形,面积约 7.65 万平方米,由夯土 城墙、护城河以及东、南、北三座城门和城西南部的夯土台基等部分组成, 城墙现存最高处达 3 米以上。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的王城岗城址由东西并列的 两座略呈方形的小城组成,面积约 2 万平方米。呈正方形的平粮台城址,面 积约 5 万平方米。后岗城址,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属于山东龙山文化的城子 崖城址,略呈方形,面积约 18 万平方米。略呈方形的边线王城址,面积约 4.4 万平方米。这些城市集中在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分布区并非偶 然,因为这里生产比较发达、地域平坦而便于交易、物质财富和知识文化比
较集中,具备了城市形成的条件。作为一种人为的便于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 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地区各种活动的中心。它不仅为国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而且使人们的眼光从本氏族投向更大的范围
较集中,具备了城市形成的条件。作为一种人为的便于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 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地区各种活动的中心。它不仅为国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而且使人们的眼光从本氏族投向更大的范围